《釣台題壁》是近現代作家、詩人郁達夫於1931年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是作者在當時的白色恐怖下,懷著苦悶、憤慨的心情,為感嘆時勢、關懷國家命運所寫。詩作將作者對反動當局鎮壓人民卻不抵禦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的憤怒和對國家前命運的關懷交織在一起,意境深遠,感人至深。全詩語言凝練,情韻雙絕,尤其次聯句,張狂之態畢出,而哀婉之情難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釣台題壁
- 創作年代:1931年1月23日
- 作品出處:《釣台的春晝》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郁達夫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釣台題壁1
不是樽前2愛惜身,佯狂3難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馬4,生怕情多累美人5。
劫數6東南天作孽,雞鳴風雨7海揚塵8。
悲歌痛哭終何補,義士紛紛說帝秦9。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釣台:“釣台”古蹟南方北方有多處,均與古代的高人賢士相關。此詩借“釣台題壁”為詠。
2.尊前:也作“樽前”,酒樽之前。
3.佯(yáng)狂:假裝瘋顛。
4.鞭名馬:指斥責、抨擊國民黨新軍閥。
5.美人:指名妓。此處亦作“美好的人”解。
6.劫數:厄運。
7.雞鳴風雨:語出《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昏暗不明),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這裡意指無常社會現狀。或黎明前的昏暗、動盪。
9.“帝秦”句:《戰國策·趙策》載,戰國時齊人魯仲連以利害說服趙魏君臣,拒不尊秦昭王為帝。這裡反其意用之,用以譏諷那些賣身投靠國民黨的無恥之徒。
白話譯文
不是因為愛惜身體不願意飲酒,而是害怕佯狂面世的心態弄假成真。
曾經因為喝醉酒去驅趕千里馬,擔心因為自己的多情而拖累了美人。
東南之地遭遇厄運,時局動盪變化無常。
悲歌痛哭最終有什麼益處呢?正義之人應該像魯仲連那樣報效祖國。
創作背景
此詩為郁達夫1931年1月23日於上海所作。1931年1月7日,胡也頻、柔石、殷夫、馮鏗、李偉森五位‘左聯’作家國被捕,一個月後被殺。此詩戟刺時事,間抒中懷。作者原題為:“舊友二三,相逢海上,席間偶談時事,喏然有失,為之銜杯不飲者久之。或問昔年走馬章台,痛飲狂歌意氣今安耶,因而有作。”後3月中旬作者被迫離滬。後作者散文《釣台的春晝》中說:“一九三一,歲在辛未,暮春三月,春服未成,而中央黨帝,似乎又想玩一個秦始皇所玩過的把戲了,我接到了警告,就倉皇離去了寓居”……作者回到富陽家中,在訪桐廬嚴子陵釣台時就將此詩題壁以泄憤。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是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下和環境氛圍中寫成的抒憤之作。
第一句“不是尊前愛惜身”是說自己並不是一個為愛惜身體而不喝酒的人。不在樽前惜身,就是能夠而且也願意豪飲;但因“佯狂”而豪飲,時間長了就會變成真的狂人。詩人何以“佯狂”,自然是因為憤世,亦如魏晉之際的阮籍、劉伶,佯狂飲酒是為了發泄對黑暗現實的悲憤。他們也正是因為飲酒有“度”一直佯狂而未真狂,才逃脫了嵇康那樣被殺頭的結局。
第三句“曾因酒醉鞭名馬”暗用唐初名將秦瓊醉後鞭打名馬的歷史故事(秦以美善馬著稱,投唐後曾任馬軍總管),說自己醉後會做出一些本不應該做的錯事;第四句“生怕情多累美人”則暗用項羽垓下之圍時因重情而使虞姬自刎的典故,說生怕自己飲酒後感情放縱而累及美人。此句暗喻詩人因受當局的迫害而惟恐連累了友人。這也是對為今日不能如昔日那樣“痛飲狂歌”的回答。
“劫數東南天作孽”以下四句都是對現實的抨擊。詩人把國民黨政府的倒行逆施,尤其是反革命“圍剿”東南各省帶來的災難謂為“劫數”,“作孽”,痛恨之情溢於言表;而“雞鳴風雨海揚塵”,則用《詩經·國風》中“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的詩意,形容國民黨反動統治已經到了風雨飄搖的地步;革命人民的反抗已如晨雞的引亢此起彼伏,接連不斷;而滄海揚塵天翻地覆的大變革就要到來。
最後二句是奉告友人:面對這般現實悲歌痛哭都無補於事,只有行動起來推翻暴秦般的法西斯統治,並且剷除那些紛紛投靠、依附暴秦的“義士”,才有出路,才有光明。“義士紛紛說帝秦”是一句反語,本來義士是決不向暴秦稱臣歸附的,“魯仲連義不帝秦”已成為人人皆知的傳說。今天那些紛向暴君卑躬屈膝,並遊說、勸說別人都向暴君稱臣的“義士”,不過是一群叭八狗而已。“義士”二字實在是一個辛辣的諷刺。
名家點評
北京大學教授褚斌傑:“與詩人的類似作品一樣,這首詩同樣道出了作者強烈的愛國情懷。詩作起筆便如口語,句句直抒胸臆,痛陳肺腑,很有感人的力量。”(《中國歷代詩詞精品鑑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