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差異

群體差異是同一行為習性在不同群體中存在明顯差異。例如,“看人也為人所看”在中青年群體中表現最為典型;老年人更多地主動“看人”、“看街”或看一切可看的事物,並不重視和顧忌“為人所看”。學前兒童往往更主動地“為人所看”,甚至在客人或家長面前主動表現自己(即所謂“發人頭瘋”)。人們可能普遍認同“抄近路”現象,但實際上這一習性對中青年群體才具有典型意義;老年人往往只走自己走熟了的近路,不熟悉的路再近也不會貿然去走,離家越遠或路程越長越不敢去走;學齡兒童是否偏愛“抄近路”,要視情境而定。觀察表明,遊戲或放學時,兒童多半偏愛迂迴的、具有豐富和複雜刺激的行進路線,邊走邊玩邊說邊鬧邊探索甚至邊搗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群體差異
  • 定義:同一行為習性在不同群體中存在明顯差異
  • 出處:《環境心理學》
另一方面。不同群體常常具有自己獨特的行為習性。尚未完成社會化過程的兒童尤其是學前兒童,往往更多地運用敏銳的多種感覺以及生態知覺,表現出好摸好動好探索以及偏愛小空間(即“貓兒洞”習性)等獨特習性。老年人為了彌補信息不足,偏愛扎堆、看街和神聊,以充實生活,“在家門口曬太陽、做家務的老年人”和“在公共綠地扎堆、圍圈並排排坐的老年人”成為城鎮的世俗風景之一。對其他特定群體的行為習性,目前還觀察和研究得不多,已經注意到中學生和大學生群體出行時,具有獨特的小團體行為,在占座、擠車、排隊和行進方式方面表現最為明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