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浸潤行動計畫

“美育浸潤行動計畫”是廣東省教育廳部署的一項美育工作,廣東石油化工學院成功入選該計畫的28所高校之一。

實施路徑
基於對“美育浸潤行動計畫”的對口鄉村學校美育建設現存問題的剖析,提出對美育浸潤行動的實施路徑的幾點建議:
  1、探索“浸潤式”師資培訓模式
  針對鄉村學校師資力量短缺的問題,美育浸潤行動首先要關注的是美育師資隊伍的建設,可以制定相應的師資培訓,如:“長期+短期”、“線上+線下”等。通過培訓,讓鄉村音樂教師了解中國小音樂教育前沿的教學信息,同時掌握優秀音樂教學資源,以提高音樂教師音樂教學能力和學科素養,並具備開發本土音樂課程的能力。高校定期為鄉村音樂教師開設相關的線上專業培訓,為鄉村音樂教師開設線上美育課程,同時,高校可以送培訓教,提供一對一的專業指導。使鄉村音樂教師能定期回顧並長期接受音樂專業知識的薰陶,可以解決音樂教師專業提升的問題。定期開展隨崗研修,接受短期線下面對面集訓,專攻音樂教學以及當地的傳統音樂文化研究,開闊鄉村音樂教師的音樂文化視野,為開設學校美育課程充電賦能。培訓的總體目標是拓寬鄉村音樂教師的專業視野、完善專業素養、轉變教學理念、提高音樂教學能力,以助力音樂美育長效浸潤。
  2、構建德育美育協同育人載體
  德育美育相輔相成,德育是培養正確的思想觀點和道德情操。德育美育協同育人是學校育人工作的風向標,面對學生多樣化的發展訴求和不斷更新的社會環境,學校要積極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體系,積極推進德育美育協同育人。從根本上重視美育與德育的融合,“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功能,實現“全方位育人”的目標。與高校建立協同育人機制,音樂教師在積極探索和創新審美教育的方式方法,如:在音樂教材中挖掘德育、在教學設計中融入德育等,以此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激發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活動的熱情,促進正確價值觀的引領。還可以依託高校的美育師資資源,根據對口校所在地修訂美育教材,以此擴大美育客群面。同時音樂教師需加強自身的文化學習和專業發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行知文化等美育內容融入課堂與社團活動中,更好地完成立德樹人教育的根本任務。
  3、發揮校園環境建設的美育功能
  學校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場所,因此,校園環境的美育功能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體現,為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在校園裡開展美育工作不僅僅要著力進行學校教育,同時還要關注到校園環境對學生審美教育的影響。良好的校園環境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所蘊藏的文化內涵。比如,學校可以通過校園廣播向學生們宣傳美育思想、美育內容;可以在教室內張貼美育名言,音樂家介紹;在課間可以通過校廣播站播放中外經典名曲,特別是有鮮明主題思想和文化內涵的民族民間音樂;在校園的報欄上宣傳當地特色的音樂文化影響學生的知識素養及人文精神等,積極營造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還可以利用課間,開展相關的美育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利用這些外在環境的薰陶和感染學生,讓學生對美的認知以及傳統優秀音樂文化的了解打下感性的基礎,激發和培養學生體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思想情感和意志行為。
  4、創建學校美育發展共同體
  美育共同體是指圍繞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建立以美育人的實施平台。是基於美育浸潤行動計畫“大學+中國小”的基礎上,構建“大學+中國小+社會資源+家庭美育”的全新美育融合體。首先,美育共同體的建立需要政府在政策和保障機制方面不斷完善,由上而下構建外驅力,以保障美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其次,需要融合高校藝術團體等社會美育資源助力學校美育全面發展,由高校牽頭,建立混合式導師組。高校可將教育實習與美育教學活動相結合,派駐實習生前往鄉村對口校開展美育活動。再次,開設地方性美育課程,在高校的引領下,教師從挖掘和整合地方傳統音樂文化資源出發,深化現有的課程資源,也可開設新的美育課程。如“閩劇”“薌劇”等地方戲曲課程,融合本土的音樂文化特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藝術修養。另外,需要協同各種美育資源重構家庭美育和社會美育的關聯與體系,開展系統的家庭美育教育,逐步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美育教育共同體。
  新時代的美育工作任重道遠,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要推進美育全面發展,其主要在於建立高校與中國小美育協同發展機制。利用美育浸潤行動平台,進一步利用鄉村本土文化特色,關注美育思政教學實踐等,以順應新時代對美育的改革要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