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心理

教育心理學的一部分,研究美育過程中學生的心理活動和心理品質的形成。美育心理的主要內容是探討如何以音樂、美術、文學的藝術美和自然、社會生活中的現實美為教育手段,感染學生,發展他們的美感和鑑賞美、創造美與識別美與醜的能力,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習慣,促進他們的智力和身體的健康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育心理
  • 外文名:psychology of aesthetical education
美感與鑑賞美的能力,培養美感和鑑賞能力的途徑,

美感與鑑賞美的能力

美感是對美的事物的感受和體驗,美感的體驗可能是由於看了藝術作品,也可能是對自然景象的感受。精神上美的東西也能引起美感。如讚美無私無畏為社會造福而犧牲自己的道德高尚的人的心靈美。美感的源泉,以藝術為主,藝術以鮮明的典型形象給觀眾、聽眾和讀者揭示現實生活中一切良好的或值得作為效法學習的事物;引起對不良的、應當摒棄和克服的事物的憎惡。除了藝術活動和作品之外,一切符合美的要求的東西:自然現象、人的行為、語言和一切精神文明的表現,都為發展美感創造了良好條件。
美的鑑賞既是以美感為基礎的更為複雜的美的認識活動,又是對藝術、自然景物、精神文明的感受、理解、評價時的情感體驗過程,它涉及到整個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徵。鑑賞美的認識過程是與情緒感受分不開的。藝術不僅是對客觀世界的形象化的認識,而且是對客觀世界情緒性的認識。審美的知覺應該稱為情緒的知覺。理解一種藝術作品,首先是感受它,從情緒上去體驗它,在這個基礎上深入體會,進行評價,這就是審美或鑑賞過程。鑑賞活動既和鑑賞對象的性質、特點相聯繫,又和主體的生活經驗、思想情感、鑑賞能力相聯繫。如看喜劇常使人發笑,看悲劇常使人流淚。這是受鑑賞對象性質和特點的影響。利用鑑賞對象的性質和特點進行教育就是美育。又如,同樣一種自然風景,在畫家眼裡是一幅畫;在詩人眼裡則是一首詩;而在音樂家的耳目中卻是一支和諧的樂曲了。這是鑑賞對象相同,而主體經驗、思想、專業水平、興趣、愛好不同,反映也就不同。但是,這些差異並不是先天的,而主要是後天教育和實踐的結果。所以進行美育,不只培養提高鑑賞美的水平,並且也應積極培養創造美的技能和技巧。鑑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是相輔相成的。
美育心理美育心理

培養美感和鑑賞能力的途徑

在學校教育中,培養美感鑑賞能力應以藝術教育為主。中國古代教育家早已發現,音樂是重要的美育手段。先秦儒家的教育內容六藝:禮、,其中就有樂。當時六經:《》、《》、《》、《》、《》、《春秋》,其中《樂經》就是音樂教材。《詩經》中有些篇章還可以歌唱,並可用樂器伴奏。《樂經》遭秦火失傳了,以後有《樂記》。《樂記》的中心思想是主張藉助音樂的感染力進行道德品質教育,也就是寓德育於美育之中。在外國,紀元前6~前4世紀,雅典教育規定:7~14歲兒童在弦琴學校學習音樂、唱歌、誦詩。希臘的七藝中也有音樂課,他們教學生豎琴,把抒情詩人的作品,譜入音樂,使孩子們跟和聲和節奏相應,服從於和諧和節奏,習慣於溫順和柔和。他們認為用音樂的某些旋律和節奏可以教育人,治療人的脾氣和情慾,並恢復內心能力的和諧。可見音樂的感染力早為古代中外教育家所肯定。在現實中,人們對於節奏鮮明,優美悅耳,詞意高尚的歌唱和樂曲,會產生肯定的情感。反之,對震耳欲聾的噪音,黃色下流的曲調,就會使人心煩意亂,產生厭惡的情感;鑑賞能力低的青少年,對此還能產生不健康的情慾。所以音樂欣賞,必須從美育著眼。
美術也是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美術主要包括繪畫雕塑。圖畫雕塑屬於造型藝術,它是以視覺、觸摸覺、空間知覺色調等表現的形象感染人的。通過美術教育,能使學生在形象覺、觸摸覺等方面,正確地反映現實,加深對周圍世界的理解;能培養學生對造型色彩的欣賞能力和表現技能,促進學生美術才能的發展。在鑑賞美術作品和自己學習創作的過程中,美感和鑑賞、創作美的能力,會不斷得到提高。美術教育不僅在智慧型方面能培養人的創造能力和熟練技巧,在培養人的品德方面所起的作用也是很顯著的。在繪畫、雕塑的過程中、模擬、描繪典範人物或事跡時,深入細緻地觀察、體驗和鑑賞,就會產生熱愛的情感;如果是描繪祖國的錦繡河山、文物古蹟,就能增進愛國主義情感。如果揭露的是反面人物,醜惡的事跡,就會激起憎恨的情感。愛憎分明的道德感有助於形成良好的品德。
文學屬語言藝術,也是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凡是思維辦得到的, 語言都可以辦到。如人的性格、 氣質、情感、興趣、能力等心理品質,用音樂圖畫來表現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用語言是可描述的。因此,文學(小說、詩歌、戲劇等)是更廣泛更深刻的藝術教育手段。
總之,音樂、美術、文學作為藝術教育,其基礎就是它們在情緒上的影響,即它們通過生動、鮮明的形象所激起的聽眾、觀眾和讀者的情緒反映。
此外, 大自然和社會生活的美,既是音樂、 美術、文學的源泉,也是進行美育的良好教材。如:巍峨的山嶽,滾滾的江河,浩淼的海洋,鬱鬱蔥蔥的園林,綠海麥浪,平原沃野,無限的大自然美景,不僅賞心悅目,而且可以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機器隆隆的工廠,書聲朗朗的學校,整潔的環境,樸素的生活,幸福的家庭,人民內部的和諧協調,以及一切體現共產主義道德的新人新事,都是社會生活中的美育教材。由於大自然和社會生活美的直觀、生動、感染力強,所以它們對於增進學生鑑賞美、創造美和區別美醜的能力,對於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完美的性格,對於形成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道德感,都有良好的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