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思想

美學觀念一般指本詞條

美學思想是一種抽象的帶有很強主觀性的對美的思想認識,是人對事物的美的認識能力和審美評價能力的凝聚,融入了個人的思想感情和審美偏好,一般充分體現了時代的審美理想和社會的審美氣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學思想
  • 外文名:Esthetics thought
  • 參考書目:《百科全書
  • 代表人物:狄德羅
  • 定義:不同領域的美學思想有很大差異性
  • 重大影響狄德羅美學思想,柏拉圖美學思想
主要代表
其中很多對社會產生過重大影響,如:
狄德羅美學思想,柏拉圖美學思想,弗洛伊德美學思想,蘇格拉底美學思想等,盧梭美學思想。
狄德羅
狄德羅在《百科全書》中撰寫了關於“美”的詞條。他這樣說:“在我們稱之為美的一切物體所共有的品質中,我們將選擇哪一個品質來說明以美為其標記的東西呢?”他認為,這個品質就是“關係”:“人們在道德方面觀察關係,就有了道德的美,在文學作品中觀察,就有了文學的美,在音樂作品中觀察,就有了音樂的美,在大自然的作品中觀察,就有了自然的美,在人類的機械工藝的作品中觀察,就有了模仿的美。”構成美這一觀念之基礎的普遍性質,就包含在“關係”這一概念中。
他說:“凡是本身含有某種因素,能夠在我的悟性中喚起‘關係’這個概念的,叫做外在於我的美;凡是喚起這個概念的一切,我稱之為關係到我的美。”
這段話包含兩層意義:第一是事物本身構成的關係;第二是事物與主體構成的關係。一個建築物這部分和那部分構成關係,所產生的快感,就是美感。美就在這關係中。物體的美在於人們覺察到它身上的各種關係。人物和事件的美也在於體現了一種關係。高乃依悲劇《賀拉斯》台詞:“讓他死吧!” 置換到莫里哀的喜劇《司卡班的詭計》就變成一種滑稽和逗趣了。
“美在關係”包含有三種形態的美:第一種是同一事物內部的關係,即它的內部構成的秩序、對稱、和諧的美。例如花本身的花瓣、花蕊、形狀、色彩等關係就構成了花本身的美。狄德羅把這種美稱為“真實的美”;第二種是一事物與他事物之間構成的關係,所形成的秩序、和諧的美。例如花紅柳綠、鶯歌燕舞、小橋流水等,事物彼此映照,構成一種和諧的美的環境;第三種是對象與人(客體與主體)之間構成的關係的美。這是一種與主體的情感活動息息相關的美,例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情人眼裡出西施。
後兩種美是“相對的美”,即相對於醜而言的。這種美的產生都是進行比較而出現的。
關係是一個適用於不同質的事物的普遍概念。但是,關係的概念是表達自身的,還是指向事物的?關係概念是對於事物存在方式的一種描述或揭示,是指事物之間或事物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一種獨立存在的實體。
一個物體之所以美是由於人們覺察到它身上的各種關係,我指的不是由我們的想像力移植到物體上的智力的或虛構的關係,而是存在於事物本身的真實的關係,這些關係是我們的悟性藉助我們的感官而覺察到的。
狄德羅由此把關係分為“真實的”、“見到的”和“虛構的”(智力的)三種。前兩種關係是在直觀中就把握到的,“虛構的”關係是人們從事物中抽象出來的。例如一個雕刻家從一個大理石能夠想像出一個神的雕像來。從表面上說,這種關係是存在於我們的想像里,但是它的基礎也在客觀事物中。
在這些關係中,往往越是複雜的關係越是美:“一張美的面孔或一幅美的圖畫給人的感受比單純一種顏色要多,星光閃閃的天空勝過蔚藍的帷幕;風景勝過空曠的田野;建築物勝過平平的空地;樂曲勝過單音。”
永遠寓於關係中的美將與關係的數目以及覺察這些關係的困難程度成複合比例。關係的數目也不能無窮地增加。在美的東西中,我們只接受那些能被遠見卓識清楚而容易地抓住的關係。這種遠見卓識,與人們的知識、經驗、智力、天賦都有關係,但絕不只是一種理性的、智力的東西。人們由此對美的認識產生出千差萬別來。
“美在關係”說,表現了美學理論上的一種辯證的思想,揭示了美的構成的多種因素,尤其是主體的因素,從而使美學走出了當時哈奇生等人的形式主義。這種思考方式與畢達哥拉斯學派的說法頗為接近。
當然,任何我們認為美的事物確實都存在一定的“關係”,但也可以說,任何我們認為不美的事物也存在一定的“關係”。那么,究竟何種“關係”為美的、何種“關係”為不美的?狄德羅沒有告訴我們什麼是美的事物的“關係”,因此,狄德羅實質上還是沒有回答什麼是美的問題。
在《畫論》中,狄德羅把他的“關係”概念明確化為事物的內在聯繫或因果關係。此外,狄德羅還提出“關係”要在“情境”中才能見出。在文學作品中,狄德羅要求展現出社會生活的真實的、本來的面貌。而在刻畫人物性格時,情境就更重要了。一切情節上的糾紛都是從人物性格引出來的。人們一般要找出顯出人物性格的周圍情況,把這些情境互相緊密聯繫起來。
因此,真實地寫出人物的情境,寫出人物周圍尖銳、複雜的矛盾和鬥爭,人物才會真實、自然,才會獲得觀眾的喜愛,作品才會取得成功。這些觀點可以說與黑格爾一脈相承。在這些關於藝術和文學的具體論述中,我們確實可以體悟到狄德羅美在關係說的一種深層的含義。
柏拉圖
柏拉圖從對各種具體審美實踐現象的批判切入,經過精緻的類比論證,提出了“什麼是美”就是“美是什麼”的著名論斷,而且還通過試探性的詰難式的討論方式對美是“有用的”、“恰當”、“有益的”、“視覺和聽覺產生的快感”等一系列概念進行了闡釋和論證,最後得出只有“美本身把它的特質傳給一件東西,才使那件東西成其為美”的形而上的結論。柏拉圖提出並論證“美是什麼”的邏輯過程是:“在一個討論會裡,我指責某些東西醜,讚揚某些東西美”。於是引出“你怎樣才知道什麼是美,什麼是醜,你能替美下一個定義么?” 的美本質論問題。“有正義的人之所以是有正義的,……是由於正義。” “有學問的人之所以有學問,是由於學問;一切善的東西之所以善,是由於善”。因此,“美的東西之所以美……是由於美”。進而推論出“美即美本身”或“美本身即美”的論斷。誠然,柏拉圖美本質論的誕生是與古希臘崇尚理性,追求真知的社會人文背景耦合的。它的提出標誌著人的發展進入到一個嶄新的階段,開闢了新的知識領域,儘管論證的過程、方法還存在著諸多不完善、不科學甚至是錯誤之處。
蘇格拉底
希臘早期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反對民主政治,擁護貴族政治。
其思想主要保存在他的弟子柏拉圖的《對話集》和克塞諾封的《蘇格拉底言行錄》中。
蘇格拉底注意的中心,不再是自然哲學,而是道德問題,他明確地把美學問題和道德問題結合起來,實現了美學從自然哲學向社會科學的轉變。他常被視為人類美學的始祖。
蘇格拉底道德哲學的基本概念是美德。他認為人有三種美德:節制、勇敢、正義。三者兼備才是完美的人,高尚的人。而這三種美德的基礎則是關於善的知識或理性。因此他也是西方理性主義思潮的始作俑者,為此,尼采曾罵他是西方思想史上的“元兇”。
蘇格拉底美學思想的中心是把美、善和有用混為一談。
與赫拉克利特不同,蘇格拉底雖然看到了美與善、於有用、與目的之間的聯繫,但卻片面誇大了美的相對性,陷入了相對主義的泥潭。
關於藝術上,蘇格拉底最早肯定了藝術概括、理想化和典型化的必要。
蘇格拉底還強調,繪畫和雕刻還應當具有道德理想和完美心靈的形象的摹仿。他把人提高成為藝術的主要對象。
盧梭
盧梭音樂美學思想是他整個哲學-社會-文藝思想體系的有機成分,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啟蒙思想和即將到來的浪漫主義文藝的新主張,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他在音樂思想史上的地位卻無人質疑,並且屢有音樂學者撰文檢討他的音樂美學思想中的前瞻性和特異性。如果說盧梭是法國啟蒙哲學的最主要代表之一,是法國大革命的精神導師,是歐洲浪漫主義文學的第一位大師,那么,他同樣也是浪漫主義音樂美學的奠基人。
盧梭的思想大體包括哲學、政治法律、宗教、教育等方面。
盧梭的哲學是天性哲學。他是一個自然崇拜者。
盧梭認為“‘主權’就是公共意志的運用,所以它是永遠不能轉讓的。”“主權是不能分割的,其理由正和不能轉讓相同。”公共意志(GENERALWILL)“只考慮公共的利益,”它與全體意志(WILLOFALL)不同,全體意志只“不過是個別意志的總和而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