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主義美學

美學一詞來源於希臘語aesthesis,最初的意義是“對感觀的感受”。德國哲學家鮑姆加登(Alexader Gottlieb aumgarten,1674-1762年)第一次賦予審美這一概念以範疇的地位,他的《美學(Aesthetica)》一書的出版標誌著美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產生,他認為美學即研究感覺與情感規律的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理性主義美學
  • 外文名:aesthesis
  • 最初的意義:對感觀的感受
  • 範疇:賦予審美
美學的定義,發展,代表思想家,

美學的定義

美學產生以來的歷史表明,給美學下定義而能讓大家都同意是困難的,然而,美學,作為一門學科,一種理論,又必須有一個定義。從美學出現之日到今,從西方到東方,對於什麼是美學,各種權威性的美學家、美學論著、美學辭典,百科全書,真可謂言人人殊。對各種不同的定義進行歸納,基本的有五:1、美學是關於美的科學;2、美學是藝術哲學;3、美學是以審美經驗為中心研究美和藝術的科學;4、美學是關於對美學辭彙進行語言分析的科學;5、美學是關於審美價值的科學。

發展

德國“理性主義”美學,又稱新古典主義,在文藝復興的基礎上,此美學進一步重視人的研究,形成“理性派”“經驗派”;哲學研究從“本體論”轉向“認識論”。以文藝運動而言,是法國的“古典主義”其繼承了文藝復興反對中世紀盲目信仰,把人的理性提高到首位;然因把理性規則教條化,引起18世紀啟蒙思想家反對。

代表思想家

笛卡兒Descartes, 1596-1650】近代理性哲學的開山祖,把認識論提到首位,主張物質和精神並存的二元論者;唯心主義的唯理論者;所謂美所指的是我們的判斷和對象之間的關係;因此美沒有一種確定的尺度。
布瓦洛Nicolas Boileau, 1636-1711】只有符合理性的內容、合乎邏輯的明確嚴整、部份與整體配合才是美的。由於理性是普遍的、永恆的,故由理性所產生的美也是永恆和絕對的。文藝應創造典型形象,不是現實的機械模仿,應當高於現實,力圖為文藝創出合乎理性,萬古不變的規則。布瓦洛美學要學習古典,創造概括的、高於個人的、表現人性的形象,然過分教條化、絕對化了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