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三境》是一本2022年古吳軒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國維。
基本介紹
- 書名:美學三境
- 作者:王國維
- 出版社:古吳軒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6月
- 頁數:288 頁
- 開本:32 開
- 裝幀:線裝
- ISBN:9787554616925
《美學三境》是一本2022年古吳軒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國維。
《美學三境》是一本2022年古吳軒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國維。內容簡介美之境界是人類生命的“高級精神食糧”。本書內容包含王國維對美與藝術的基本觀念,對審美、藝術等問題的具體見解。王國維個性鮮明,《美學三境》給大家傳遞...
《安意如古典美學三境界限量紀念套裝》目錄:《陌上花開》目錄: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 感君千金意,慚無傾城色 樂府三行 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 郎艷獨絕,世無其二 百年離別在高樓,一代容顏為君盡 謝公東山三十春,傲然攜妓出風塵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 休夸此地...
詩有三境是唐王昌齡提出的美學觀點.認為詩歌的審美境界可分為物境、情境、意境三種形態或層次:“詩有三境:一曰物境。欲為山水詩,則張泉石雲峰之境,極麗極秀者,神之於心,處身於境,視境於心,瑩然掌中,然後用思,瞭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娛樂愁怨,皆張於意而處於身,然後用思,深得其情...
《王陽明美學思想研究》是以王陽明心學的核心範疇“良知”為基石的一本解讀陽明美學思想的論著。內容簡介 王陽明的美學思想體現了當下存有的明覺良知即為境界,它包含著圓融了道德與審美的三種境界形態——仁境、誠境和樂境,三者各具特色而又相互交融,並以樂境為最高追求。本書拓展了王陽明美學思想研究的維度,闡述...
美學研究實踐 對實踐美學的批判和繼承 朱立元先生對實踐本體論美學理論體系的建構,是在充分批判和繼承前輩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完成的。他在著述中也多次提到,他所主張的實踐本體論美學,是在以實踐論為哲學基礎和理論背景下,主要是對李澤厚先生和蔣孔陽先生的實踐美學的批判、發展和繼承。關於實踐美學,朱先生認為...
《品牌美學》是一門運用概念分析和體驗方式來研究品牌審美感性溝通的套用美學,作者是賈麗軍。品牌美學的定義 從專業學科的視角進行考察,其理論定義為:品牌美學是品牌與客群通過品牌符號和品牌感知體驗的審美互動而實現品牌審美溢價②價值的品牌建構理論。簡單的說,品牌美學是研究品牌審美溝通的邊緣學科。它主要研究何為...
《問世間美為何物:美學新講》是2024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沿著朱光潛在民國時代寫的《談美》一書的理路,以美為何物、美因何生、美由何得、美分何類、美源何處、美之深邃等六個方面作為基本結構,共分六講,用古今中外的生動實例、用通俗易懂優美的語言講解美學的基本問題,並把美學的前沿...
(三)審美活動是人的超理性的精神活動。美在意象 美是什麼?這是一個老問題,一直到今天,人們依然還在討論這個問題,而且看法極為分歧 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中國學術界曾有一場美學大討論,討論的中心問題就是“美是什麼”的問題,換個說法,就是“美在物還是在心”的問題。當時稱為“美的本質”的...
《美學三書》是1999年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澤厚。作者簡介 李澤厚,湖南長沙人,北京大學哲學系一九五四年畢業。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教授。一九八八年當選為巴黎國際哲學院院士,一九九八年獲美國科羅拉多學院榮譽人文學博士學拉。著有《批判哲學的批判——康德述評》、《我的哲學提綱》、《中國思想史論...
“心理學的美學”也稱審美心理學。是美學三個分支(其它兩個分支為:哲學的美學和社會學的美學。)之一,在近代西方得到了特別的發展。德國費希納從心理實驗著手,自下而上地由審美經驗出發來研究審美活動中的心理規律,從而開創了心理學美學,因而被譽為近代科學美學的創始人。自此以後,心理學美學構成了美學中的一個...
3,審美文化學,講清楚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審美觀念和表現形式,進一步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觀念和形式。4,形式美法則,講清楚超越文化和時空的美的基本法則,如形、色、對稱、均衡等。5,美的起源,從人類文化學來看,美是怎樣產生的,人是怎樣認識到美的。6,美學的學科歷史,講清楚美學是怎樣產生和發展的,其...
黑格爾的美學思想主要反映在《美學》一書中,這是他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他的哲學體系在美學和藝術領域的具體表現。《美學》被稱為黑格爾美學體系大全,它集西方美學理論之大成,把德國古典美學推向其發展的頂峰。內容簡介 《美學》共分3卷。第一卷總論藝術美的理念。其邏輯順序是:(1)從“美...
因此,《從先鋒派到先鋒文化:美學批判語境中的當代西方先鋒主義建築》沿著批判理性主義的哲學立場,遵照門羅實驗美學的三個美學範疇,即審美形態、審美心理和審美價值對當代建築先鋒主義美學做出了現象之後的批判性解讀。或許,《從先鋒派到先鋒文化:美學批判語境中的當代西方先鋒主義建築》得到的最為關鍵的...
好看,漂亮。即在形式、比例、布局、風度、顏色或聲音上接近完美或理想境界,使各種感官極為愉悅;一般指人的容貌漂亮,身姿優美或風景優美。內在精神、個人素養、特定行為符合文明演化背景下社會群體對於真誠、善良、關愛等積極品質的高標準認知。區分於“漂亮”,美麗不僅可以代表個體較好的外在表現,也可強調對個人內在...
2、後現代文化形態為生態美學的產生奠定了必要的前提。根據托馬斯·伯里的觀點,後現代文化體現的是一種生態時代的精神。他認為“在具體化的生態精神出現之前,人類已經經歷了三個早期的文化一精神發展階段:首先是具有撒滿教(Shamamic)宗教形式的原始部落時代(在這個時代自然界被看作神靈們的王國);其次是產生了...
《境界線的美學》是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岩井寬 內容簡介 許多舉世聞名的藝術家,如梵谷、蒙克、克里姆特,其存在方式及心理介乎正常和異常之間。境界線即指正常和異常之間的界線。作者將境界線上人的存在狀態歸納為三種:殘缺、變形、顛倒。殘缺者、變形者、顛倒者在變為異常的同時又渴望回到正常...
[1][1] 《美學三講》中譯本5頁,上海譯文出版社1983年版 [2][2]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譯本250頁,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 [3][3] 同上272頁 [4][4]引自陳鼓應《老子註譯及評介》98頁,中華書局1984年版 [5][5] 參見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天地篇譯文,中華書局1983年版 [6][6]《中國佛教哲學...
美學思想是一種抽象的帶有很強主觀性的對美的思想認識,是人對事物的美的認識能力和審美評價能力的凝聚,融入了個人的思想感情和審美偏好,一般充分體現了時代的審美理想和社會的審美氣質。主要代表 其中很多對社會產生過重大影響,如:狄德羅美學思想,柏拉圖美學思想,弗洛伊德美學思想,蘇格拉底美學思想等,盧梭美學思想。...
本書主要研究美學視角下的《莊子》“意象思維”及英譯問題。莊子以“意象思維”進行創作,本章考察了“意象”的源流,分析《莊子》“意象思維”的審美特徵,並以美學視角對“意象”傳譯進行思考,進而提出文學典籍的翻譯中意象英譯的三重審美境界:一、“他我分離”之境。二、“他為我用”之境。三、“他我交融...
他的美學思想由“遊戲說”、“天才說”、“古雅說”、“境界說”構成,而“境界說”則是其中的精華他在《人間詞話》中提出的美學理論,認為境界包括自然景物與人的思想感情以及二者的融合;詞的高下以有無境界為衡量標準;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境界可分“有我之境”,其特點是“以...
甚至在以往詞論界裡,許多人把它奉為圭臬,把它的論點作為詞學,美學的根據,影響很是深遠。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是晚清以來最有影響的著作之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是中國近代最負盛名的一部詞話著作。他用傳統的詞話形式及傳統的概念、術語和思維邏輯,較為自然地融進了一些新的觀念和方法,其總結的理論問題...
因而他對“取境”問題特別重視,對此提出了六點審美要求:一是高,即“情高”(《詩式》),情感境界要高,如“極天高峙,崒焉不群”。“取境偏高,則一首舉體便高”;二是逸,即“氣逸”,意境氣勢要逸,如“氣騰勢飛,合沓相屬”,有“飛動之趣”。“取境偏逸,則一首舉體便逸”;三是靜,即“...
1.它們所達到的層次和深度不同:意象指的是審美的廣度,而意境指的是審美的深度;2.意境是意象的升華;3.在中國文化中,意象屬於藝術範疇,而意境指的是心靈時空的存在與運動,其範圍廣闊無涯,與中國人的整個哲學意識相聯繫。文學體現 藝術 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重要範疇﹐在傳統繪畫中是作品通過時空境象的描繪﹐在...
佛教有所謂“六境”的說法,是指基於六根之官能與六塵之接觸,然後由六識所產生的一種意識活動的狀態。由此可知,在佛學中,所謂“境界”,主要指意識活動中之主觀感受;由此而引申出的某方面的造詣的深淺稱為境界的高低。在藝術和美學理論中,藝術境界,更與主觀感受、創造有不可分的聯繫。馮友蘭正是在綜合上述...
實境是指直接描寫的景、形、境,又稱“真境”、“事境”、“物境”等;而虛境則是指由實境誘發和開拓的審美想像的空間,又稱“詩意的空間” 。它一方面是原有畫面在聯想中的延伸和擴大,另一方面又是伴隨著這種具象聯想而產生的情、神、意的體味和感悟,即“不盡之意”。所以又稱“神境”、“情境”、“...
《生命清供:國畫背後的世界》認為,中國美學是一種超越美學,對境界的追求成為其重要特點;境界這一術語之所以成為中國哲學乃至美學中的一個重要範疇,很大程度上在於這個術語反映的是人與外在世界所構成的關係,而這正是中國哲學關心的中心。在中國哲學和美學中,境界不是認知的世界,而是人體知的世界;境反映的不是...
美有甘,和有樂是三國魏嵇康提出的美學觀點。指美味產生的是香甜的感覺,而和諧產生的是愉悅的感覺。“夫曲用每殊,而情之處變,猶滋味異美,而口轍識之也。五味萬殊,而大同於美;曲變雖眾,亦大同於和。美有甘,和有樂。然隨曲之情,盡乎和域;應美之口,絕於甘境;安得哀樂於其間哉!”(《聲無...
(三)心靈美 / 189 (四)人生美的啟示 / 205 五、藝術美 218 (一)藝與道 / 221 (二)藝與美 / 233 (三)藝與境 / 240 (四)藝術美的啟示 / 254 六、美的範疇 268 (一)優美與崇高 / 269 (二)悲劇與喜劇 / 281 七、美感 314 (一)中國古典美學:“滌”“忘”“定” / 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