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境,讀音qǔ jìng,漢語辭彙,意思是因客觀事物的作用而產生某種意境。 出自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大學·傳六》:“好色惡臭之不當前,人則無所好而無所惡。意則起念於此,而取境於彼。心則固有焉而不待起,受境而非取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取境
- 含義:因客觀事物的作用而產生某種意境
- 記載:《讀四書大全說·大學·傳六》
- 提出:荀子和劉勰
取境,讀音qǔ jìng,漢語辭彙,意思是因客觀事物的作用而產生某種意境。 出自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大學·傳六》:“好色惡臭之不當前,人則無所好而無所惡。意則起念於此,而取境於彼。心則固有焉而不待起,受境而非取境。”
取境,讀音qǔ jìng,漢語辭彙,意思是因客觀事物的作用而產生某種意境。 出自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大學·傳六》:“好色惡臭之不當前,人則無所好而無所惡...
尹祥君先生的書法,取境於老莊哲學的“道法自然”,取材於足下遊歷的名山大川,存黃河之浩然蕩氣,蓄泰山之雄渾魄力,展滄海之波瀾起伏,現萬歲枯藤之剛柔相濟,蒼勁跌宕...
唐代的文學理論可以描繪為兩條並行的道路:第一條是“文以明道”,即“載道”的一路;第二條是“取境”即“載道”的二路。“載道”一路代表的是儒家文化的...
他說:“夫詩人之思初發,取境偏高,則一首舉體便高;取境偏逸,則一首舉體便逸”。這首詩一開頭詩從風入松林的自然音響寫起,創造了一個清遠的境界,起了籠罩...
然大眾部等則以色、聲、香、味、觸五塵為五根之體,以肉團為性,別無淨色,不能取境,此即是以扶塵根為五根之說。又依唯識大乘之說,護法等諸師別立現行...
不至境,佛教術語,“至境”之對稱。指色境與聲境。五根緣五境之中,眼根取色境,耳根取聲境,鼻根取香境,舌根取味境,身根取觸境。...
一、空緣: 空即空間,眼識取境,須保持距離,否則不能取境,此謂空緣。二、明緣: 明即光明,眼識取境,須要光明,否則不能取境,此謂明緣。...
雅語,指文學語言,與“俗語”相對。“雅語”一詞出自:清 陳田 《明詩紀事丁簽·何景明》:“ 東川 取境甚狹, 仲默 廣矣,雅語亦勝之。”...
即:(一)障礙有對,於五根、五境、十色界物質中,如手礙手,石礙石,互礙且被礙。(二)境界有對,五根、七心界及相應之心所,為各自色等境所拘礙,而取境不...
五、識蘊 對境了別、識知事物,為心之本體。謂各各了別彼彼境界,總取境相,故名識蘊。蓋識者心之異名,為了別之義,對心境而了別曰識。心王有種種差別,集...
蒲西鄉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轄鄉。鄉名系取境內小蒲、西渡兩村各一字得名。 蒲西鄉位於縣境南部,距縣府60.8公里。面積1162.49平方千米,人口225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