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債券

美國政府債券

美國政府債券即U.S. Treasury。由美國財政部發行的國家債券,但在現代,尤其是近年來的國際金融運作中,常常被用作一種比貨幣更安全,方便的支付手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國政府債券
  • 英文名:U.S. Treasury
  • 發行方:美國財政部
  • 分類:國際金融
分類,持有利弊,

分類

分以下三類
(U.S.) Treasury Bills 短期國庫券 (U.S.) T-Bills
期限為13、26、或52周,多以折價方式拍售。最小購買金額為10 000美元,較大面額應為10 000美元的倍數。
(U.S.) Treasury Notes 中期國庫票據(U.S.) T-Notes
期限為2,3,4,5,7,10年的附息證券。4年期的在1990年12月停止發行,7年期的在1993年4月停止發行。所有的國庫票據都為固定利息,到期一次償還。債券最小面值1000美元。若期限低於4年,則最低購買金額為5000美元。大額購買應為1000美元的倍數。(發行額占總額60%左右,為美國政府主力債券)
(U.S.) Treasury Bonds 長期國庫債券(U.S.) T-Bonds
10年期以上的附息證券。所有證券都為固定利率,到期一次償還。最小面值1000美元,大額購買應為1000美元的倍數。
中國目前擁有約6530億美元的美國政府債券,加上其他的機構債券、公司債券、可能還有市政債券,總額約1.06萬億美元

持有利弊

“和許多開發中國家一樣,中國大量的外匯盈餘通過各種方式循環到了美國。美國通過金融體系,通過政府間的默契,通過吸引發展中國家對美國虛擬投資,通過各種金融創新帶來的“高回報率”將赤字美元大量循環回美國。用資本項目的入超彌補經常項目的出超,美國既獲得了貨物又回籠了美元。回籠貨幣是一件難事,在世界範圍內回籠貨幣是一件更難的事。然而,美國成功地實現了這一戰略。

中國成了美國最大的債權國,擁有超過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美國欠中國數額龐大的美元的債務,其中有大約1萬億美元的政府債券和接近5 000億美元的兩房債券。兩房的背後是美國政府,兩房債券是間接美國政府債券。兩者加在一起超過1?5萬億美元。貧窮的中國是富有的美國的最大債主。美國曾經盛極一時的繁榮後面,有中國貧困群體的影子。中國手上這筆巨大的國民儲備,價值多少?債權本身沒有價值。債權的價值取決於債務人還債的願望和能力,還債的方式和實際償還的數量。基於這些因素,一筆100美元的債券,可能值100美元,也可能只值50美分,也可能一文不值。
中國把巨款借給了美國,自然關心自己財產的安全。美國本就不想還債。
美國的戰略是以世界之財力來維持其世界之霸權。那些認為市場經濟是建立在契約基礎上的自由經濟的人,在這個問題上一定要醒悟。美元黃金脫鉤的戰略,就是因為不願以黃金還債,就是為了借債不還。借債不還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借債要還,何必要與黃金脫鉤!美國1971年以來的全球化戰略、金融全球化戰略,就是建立在借錢不還的美元基礎上的。推行全球化,推行金融全球化,控制IMF、世界銀行和WTO,就是為了捍衛這種貨幣霸權。在國家博弈中,欠債要還的市場原則有時候蒼白無力。
以中國手中持有的美國政府債券為例。幾年以前,由於美國在台海的某些作為,中國有人提出以拋售美國國債來報復美國。當時已經卸任的格林斯潘先生對此曾對投資者喊話:你們不用擔心,就算中國要賣,也沒有買主。中國的許多人對這句話幾乎沒有加以注意,但是美國投資者卻因此而感到安慰。格林斯潘先生作為卸任官員,也許有更多的講話自由,他的話可能代表美國政府的立場,也可能講出市場現實。這段話可能有幾層含義:(1)美國政府沒有從中國手中購回債券的願望。(2)即使中國打算拋售美國政府債券,美國主要的投行和商業銀行將會聯合抵制。(3)美國將沒有任何交易商會代理這種業務。沒有交易商代理,就進不了市場。總之,中國找不到買主,這幾千億美元債券已經沉澱在了中國手中。中國想拋售,到時候是只有賣主,既無價又無市。而且,賣主只是在市場外叫賣。換句話說,美國政府在賣給中國這些債券時根本就是一次最終買賣,沒有打算把它們從中國手中贖回。美國經濟學家安德烈·岡德·弗蘭克(Andre Gunder Frank)曾經指出:
他(山姆大叔)用實際上一文不值的美元支付中國和其他國家。特別是貧窮的中國,無償向富有的山姆大叔提供價值成百上千億美元的真實貨物。然後,中國又轉過來用這些美元紙鈔購買美國國債。這些國債除了支付一定利息以外,更加一文不值。就我們注意到的,這些國債將永遠不能換回現金,或者足值的或部分的贖回,而且不管怎樣,它們已經對山姆大叔貶值很多(由於通脹)。
不僅美國政府債券,中國擁有的其他美元儲備都是美國欠下中國的債務。從歷史上看,對這類債務美國從來就是欠債不還。1971年,為了逃避用黃金支付債務的責任,美國讓美元黃金脫鉤,同時讓美元大規模貶值;20世紀80年代,為了衝掉欠下日本的債務,美國不惜動用國際統一戰線,迫使日元升值。美國這種欠債不還的歷史記錄歷歷在案。美元黃金脫鉤後,美國要是真心還債有許多方式。例如開放美國產業,讓債權國大量購買美國企業。讓擁有美元儲備的國家用美元收購產業,是一種用有內在價值的資產償還債務的形式。從市場原則看,由於美國無力還債,以實物(企業)抵債再正常不過。自1973年以來,日本、歐佩克(OPEC)和歐洲都擁有大量的美元。這些國家為了實現自己的債權,試圖收購美國主要企業的控制股,讓美國以有經濟價值的實物資產(企業)抵債。對此美國堅決反對。在美國實施以債務支撐霸權的戰略中,美國欠下世界許多國家巨額債務。假如世界上的債權國家能夠利用這些債權購買甚至控制美國經濟,美國早就和許多第三世界國家一樣,產業被人肢解,經濟受人控制。所謂霸權,早就是泥足巨人。正是基於這種戰略考慮,作為赤字戰略的配套措施,美國對外國收購美國企業有嚴格的程式,對具有戰略意義的產業,堅決拒絕外國投資插足。這種戰略符合美國國家利益。
市場原則必須符合國家利益。凡是符合國家利益的就要堅持,凡是不符合國家利益的就要反對。在國家利益面前,市場原則不是“普世價值”。
美國欠債不還的另一個表現就是,對中國的高科技封鎖。從純經濟角度看,以技術或技術產品抵債也是一種還債的方式。美國拒絕用高科技償還債務。
再以中國收購Union Oil為例。美國國會對此進行了激烈辯論,最後否決了這個併購案。這個案子是個標誌性案件。它表明美國不承認對外欠下的債務,債權人不能用這些債權來購買美國的真實資產,而只能購買美國政府債券或其他證券。
以中國主權基金為例。當中國成立中投公司時,美國擔心還債的時候到了,擔心中國會通過本來沒有內在價值的美元控制美國的實體企業。美國政商學界,尤其是國會,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討論的核心是不能讓中國控制美國企業。美國這種激烈的反對,無疑給中投以極大的壓力,最後中投的投資策略是進行長期的被動投資。在許多投資案中,對中國提出許多限制條件,甚至迫使中國放棄股東的管理許可權、接受很長的非流通期限,等等。這種投資,實際上是用一張紙換另一張紙,一種債權換成另一種債權。這個案例從一個方面反映了美國的債務戰略:可以用多種方式滾動債務,但是不會還債。中國既不能用巨額的美元儲備換回黃金,也不能大規模收購實物資產,只能投資虛擬資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