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美國“債務上限”是指美國聯邦政府債務總量的最高限額。 美國憲法賦予美國國會有權對美國政府債務總額規定上限。
美國聯邦政府的債務主要包括如下兩個部分,一是聯邦政府向公眾發行債券,為已經出現的預算赤字融資,這被稱為公眾持有的
國家債務 ;二是聯邦政府因某些支出增加了債務,向財政的透支。這些支出包括軍費、社會救災、安保、醫療和運輸等,這被稱為政府賬戶產生的債務。這兩個部分的債務加總即為聯邦政府債務總和。
1917年前,每次發債都須得到國會的批准,由國會決定債務期限、利率和具體用途。在美國參加一戰前夕,這種做法令人不堪重負,當時政府需要不受行政規定掣肘而迅速開支。於是1917年國會通過《第二次自由債券法案》(Second Liberty Bond Act),減少對新債期限和已發行債券贖回的規定。
發債規定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進一步放鬆,直到1939年完全取消,用債務上限總和取而代之。此後國會基本上就是告訴財政部:“你可以借這么多錢,自己想最佳辦法如何借。”當債務上限被超過之後,國會便提高債務上限,由此產生了
債務上限 問題。
動態 自5月16日
美國國債 達到法定上限以來,美國國會兩黨就圍繞提高債務上限和削減財政赤字問題展開了曠日持久的談論。然後,由於雙方立場迥異,談判一直處於“較勁”狀態,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
到了8月2日,美國兩黨若不能就提高債務上限或削減開支達成協定,就會開始債務違約,無法償還美國國債本金和利息。因此,8月2日被視為大限,美國兩黨勢必在此之前達成妥協。
不過,事情的進展並沒有隨著大限的臨近而出現曙光。上周六,民主黨與共和黨的談判再度破裂。面對嚴峻的形勢,美國總統歐巴馬不得不發出警告稱“我們已經沒有時間了。如果我們真的發生債務違約,我們將不得不作出調整。”這是歐巴馬首次表態承認美國可能存在債務違約的可能性。
周末的談判破裂之後,白宮和國會開始了又一輪談判,國會兩黨領導人當天又拿出了各自的新方案。不過,新方案仍然沒有任何新意:共和黨堅持採取“分兩步走”的短期方案,以期給2012年的總統選舉增加政治砝碼;而民主黨堅持“一攬子”解決的方案,以保證總統選舉不受政府違約危機的困擾。美國時間本周一,美國兩黨依然沒能達成一致。
歐巴馬表示,民主黨和共和黨雙方將需要進一步妥協。如果美國國會未能達成一致,那么“信用卡、抵押貸款和汽車貸款的利率會暴漲,這對於美國人民來說相當於一個巨大的加稅。”“這將有可能引發一場嚴重的經濟危機——— 一個幾乎完全由華盛頓造成的危機。”
眾議院及參議院最早將於周三就赤字削減及提高債務上限的方案投票。截至發稿時,兩黨仍未達成共識,歐巴馬立場也未見大幅改變。
評級公司穆迪和標準普爾均表示,如果美國國會不上調債務上限導致聯邦政府債務違約,它們就可能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這是兩家公司近段時間以來第二次發出此類警告。
現狀 2013年初,目前的
債務上限 為16.39萬億美元,已於2013年1月1日被技術性突破。財政部仍可通過騰挪支付政府的賬單,但只能堅持到2月中旬。此後政府已決的開支將超過稅入,如果不能借到更多的錢,財政部將沒有足夠的現金為政府買單。
美國國會
眾議院 於2013年1月23日表決並通過了一項此前各方都已經翹首以待了許久的法案,該法案允許美國聯邦政府在今年5月19日之前繼續進行必要的舉債活動,以防發生債務違約。
該法案在眾議院以285票對144票的較大優勢獲得通過,然而,儘管此前白宮以及國會參院領導人都對這一法案表示了歡迎態度,但仍有部分民主黨議員投下了反對票,原因是他們對債務上限僅僅是被“臨時性”上調的狀況表示不滿。
依據這一協定,年收入40萬美元以上的個人和年收入45萬美元以上的家庭所承擔稅率將從35%上調至39.6%。另外,兩黨同意把定於2013年年初啟動的“自動減赤機制”推後兩個月生效,在這期間轉而以總額240億美元的赤字削減方案取代。
歷程 美國從法律上確定債務上限始於1917年。 在此之前,美國政府每當需要借款時,都要向國會一事一報,在獲得國會批准和授權後,方能實施籌融資計畫。這一原則是對當屆政府或將出現過度透支,而對下屆政府不負責任行為的限制。
第一次世界大戰 期間,為應對戰時經濟之需, 國家財政必須有更大的靈活性,美國國會也因此授予政府一攬子借款許可權,條件是,聯邦政府(不包括地方政府)的借款總額要小於國會當下規定的總量限制。
1917年,國會以立法形式確立國債的限額發行制度。 實施這一制度的法律依據是,美國的
《第二次自由債券法案》 。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41年至1945年,美國債務上限被限制在3000億美元。二戰結束後的一段時間,美國債務上限一度有所下降。
一直到1962年,才又重新回到接近3000億美元的水平。
但1962年以後,這一上限不斷提高,占G D P的比重也不斷上升。
進入新世紀以後,美國財政從柯林頓時期的盈餘轉為赤字,債務也隨之增加。
尤其是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近幾年,美國債務的增長速度更是快得驚人:2008年和2009年,美國國債上限分別為10.61萬億美元和12.10萬億美元,分別占G D P的比重為70%和84 .1%。
而2010的情況更加惡化:按2010財年計算,美國G D P總額為14.62萬億美元,而債務上限達14 .29萬億美元,相當於G D P總額的98%;2010年的財政收入為2.16萬億美元,支出為3.56萬億美元,當年財政赤字占G D P的比例已接近10%。
自1939年開始,
美國債務上限 已經上調83次,幾乎平均每九個月就要上調一次。進入
21世紀 ,這一頻率又有所加快,2001年以來,債務上限已上調10次,其中自2007年金融危機爆發,到2010年底為六次,僅歐巴馬就任總統以來就已上調了三次,總額達近三萬億美元之巨。上次2012年8月2日的上調是第84次。
對策 美國財政部躲避債務上限的權宜之計
①暫停發行州及地方政府系列債 。此類債券在過去20年間多次暫停發行,以免觸及債務上限。
②暫停投資政府雇員退休基金和郵政基金
③暫停另一聯邦雇員退休基金的再投資 。暫停再投資,可以保留約1,560億美元舉債能力,但等
債務上限 僵局結束之後,財政部必須盡數彌補該基金損失的全部收益。財政部稱,退休人員還能繼續收到退休金。
④動用匯率穩定基金 。
財政部 可以動用550億美元用於穩定匯率和增加美元流動性的這筆基金——當前約為230億美元,以避免發債。
⑤增加 短期國庫券 發行。減少較長期的公債發行,而增加短期現金管理國庫券(cashmanagementbills)的發行,以便每天控制未償債務情況。
⑥暫停發行儲蓄債券
⑦以FFB債券替換 。聯邦融通銀行(FederalFinancingBank,FFB)可以代表其它不受聯邦債務上限約束的政府機構發行最多150億美元債券。因此,財政部可能以FFB的債券替換其它債券,以降低受限於債務上限的債務總量
焦點 根據美國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末,我國持有美國國債11598億美元,較4月底增持73億美元,我國是美國國債第一大持有國。此外,截至2011年6月末,我國國家外匯儲備餘額高達31975億美元。在這3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美元及美元資產仍然占到60%以上。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就指出,由於中國持有大量美國國債和美元資產,因此,一旦美國國債出現違約,中國利益無疑會受到價值縮水的重大威脅。
此外,中國經濟對外依存度較高,美國市場是中國產品最大的出口市場。如果美國因國債違約而出現金融動盪和經濟大幅下滑,對中國企業出口也將帶來重大衝擊。還需要警惕的是,一旦美債出現違約,美元將進一步貶值,從而引發大宗商品價格的新一輪上漲,從而進一步加大中國的輸入型通脹壓力。
可以說,在美債違約風險面前,美國和中國有著共同的利益訴求,這也是中國連續增持美債的原因所在,也是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忙著跑到中國給中國政府吃“定心丸”的原因所在。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建議,中國儲備管理部門應該作出一些應變準備:第一,與美國財政部保持持續接觸,對其施加壓力。作為美國的最大海外債權人,為了保護自己資產的安全,中國有這個權利也必須這么做。第二,如果美國最終出現債務違約,中國應做好國際金融市場可能崩盤的準備。第三,應減少購入其他資產,豐富儲備資產構成品種,比如聲譽較高企業、金融機構的股票和高等級債券,小部分對沖基金和投資公司股權及大宗商品期貨契約。
影響 投資大師羅傑斯早在今年6月份就警示稱,在龐大的債務問題重壓下,美國面臨著比2008年金融海嘯還要嚴重的一場危機,受美國債務及美聯儲持續的寬鬆貨幣政策影響,美元將成為徹頭徹尾的災難。
羅傑斯的警告並非聳人聽聞。如美國財長蓋特納此前警告所說,一旦美國國債形成違約,將導致國際金融市場的大混亂,整個美國乃至全球經濟將遭受災難性的損害。美國總統歐巴馬7月15日表示,如果國會不在8月初之前提高美國債務上限,全球金融體系將可能受到嚴重衝擊,美國經濟也將陷入衰退。
在上周五中午,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在與前財長保爾森、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會面後,三人發布了一份聯合聲明,稱他們討論了違約“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但同時又表示,對美國會提高債務上限有信心。正是這三人,在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時組成了應急小組應對危機,這次三人再次同時露面,表明了危機的嚴重性。
不久前就任的國際
貨幣基金 組織總裁拉加德日前也表態稱,不能想像美國領導人會讓國家拖欠債務。如果白宮和國會不能達成協定,那將對全球經濟造成真正的嚴重後果。英國商業大臣則憤怒地表示,美國國會的右翼“瘋子”是全球金融市場的最大威脅。
出於對美國國債違約的擔心,為保險起見,部分交易和投資機構開始增加了現金倉位,減少在股市和高風險資產方面的倉位,更有大量資金紛紛買入黃金,推動金價創歷史新高。本周一,亞洲、歐洲和美國股市全線盡墨。
“如果未來幾天不扭轉形勢,將令美國和全球經濟受到極大的破壞。”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CEO埃里安指出。
不過,從1960年到現在,美國國會先後以不同方法提高政府債務法定上限78次。為了美國國家利益,市場普遍預期美國兩黨最終還是會達成妥協。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周一在香港向中國保證,美國將解決其債務上限僵局,並改善該國的長期財政前景。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夏斌昨日在接受彭博社的電話採訪時也表示:“他們一定會達成協定。”
結論 一美國國債違約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自從1971年以來,國會已經80次批准提高債務上限,我們應該有理由相信,這一次國會也會如期提高債務上限;並且,國會大佬們都很清楚美國國債違約的災難性後果,他們最終會做出理智正確的選擇。
二國會批准提高債務上限過程應該會更加曲折。 提高債務上限的談判是一場政治遊戲,而共和黨和民主黨都是有著幾百年經驗的遊戲高手。不到最後一刻,答案是不會揭曉的。共和黨在財政懸崖問題上已經落下風,這次必會迅猛反擊,而歐巴馬提高債務上限的態度不容置疑,民主黨也占有主動,白宮國會以及國會兩院民主黨和共和黨的鬥爭會更加激烈。
三解決債務上限的根本出路在哪裡。 債務上限不是根本問題,只是一個程式問題,不是根源、不是結構、而只是一個小插曲,有關債務上限的談判還會持續很久,直到美國財政情況好轉到負債總額逐漸減少。
從歷史經驗看,為了維護美元地位,維持債務融資來源,未來美國採取直接違約的可能性較小,但卻不能排除其以間接方式違約。這些方式包括,美元貶值 和通貨膨脹 。雖然,美國自獨立以來從未發生過直接主權違約,但是變相違約卻屢試不爽:1933年,美國國會鑒於美元貶值,同時廢除國債的黃金條款,國債購買者不能再按原有契約換取相應黃金;二戰後美國採取通貨膨脹辦法,10年內將總債務占G D P的比例降低了40%;1971年美國單方面停止美元兌換黃金,致使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繼而確立牙買加體系等,更是美國間接違約的明證。目前有估算認為,如果美國年均通貨膨脹率為6%,總債務占G D P比例在四年內將下降20%。
總之,採用美元貶值和通貨膨脹變相違約,早已是美國減債減赤的慣用手法。而對全球投資者來說,最終和最大的風險也正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