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

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

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全稱為“美國國會中國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 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是在中國入世背景下,美國國會為了監測中美貿易交往對美國經濟與安全影響而於2001年特設的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
  • 外文名:US 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 成立時間:2001年
  • 目的:監測中美貿易
歷史,報告發布,領導人介紹,

歷史

該委員會依據《2001年弗洛伊德斯彭斯國家國防授權法案》而成立,當時美國擔心中國這樣一個非市場經濟大國加入世貿組織會對美國的經濟和國家安全造成影響,於是成立該機構。
由它對上述問題作出公正評估和提供建議,看是否需要美國採取行動維護國家安全。
委員會由12名委員組成,他們由國會領導層任命,但自身均來自私有部門,而非國會議員。
儘管委員會提出諸多問題,該組織與美國國會內部的所謂反華組織並不相同。

報告發布

2011年11月16日,美國國會特設的中國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發布年度報告。
報告認為2011年是美中關係的里程碑,也是中國入世十周年。年報分為4章,涉及美中經濟關係,包括中國不斷增多的國有企業的影響、智慧財產權違法情況和對華技術轉移。
該報告還詳述了中國軍事現代化、近幾年發展情況、軍事戰略和航空能力,總結了中美經貿關係、中國影響到美國安全利益的活動、中國的外交政策以及中國公共外交行動中與外國和國家安全有關的部分。年報讚揚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十年以來在履行國際貿易規則上取得的成就。
報告同時指出,中國也有做得不足的地方,比如國有成分在經濟中的比重過高。
由於適逢中國入世十周年,委員會在今年年報發布會上則重點評了中國入世以來在履行國際貿易規則上的表現。報告認為,中國過去十年在執行國際貿易規則上取得很多成果,比如降低關稅和其他進口門檻。但同時中國國有經濟在國家經濟中的比重過大,有些行業享受政府補貼,該委員會主席Bill Reinsch稱,這些情況不符合WTO精神。
該委員會還在報告中指出了中國智慧財產權保護滯後以及政府採購對外資企業的限制等問題等。儘管在中國在降低關稅和取消進口壁壘方面取得進展,但該委員會仍認為需要繼續努力,並指出中國並未制定有效保護智慧財產權的制度。
美國軟體公司仍反映中國是世界上盜版軟體的主要來源,80%的電腦仍裝有盜版作業系統。在行銷方面,中國仍沒有放寬貿易壁壘、公平對待外國商品和服務。
2009年中國出台的自主政策限制外國商品和服務進入政府採購程式。除智慧財產權和政府採購方面的關注外,中國正繼續大舉干預國內經濟,採用的手段包括:向國有企業提供補貼和保護,迫使外國投資者轉讓技術的規則,違背中國入世的承諾。
“美中經濟安全審議委員會”曾在2010年的報告中,指出中國在許多方面沒有履行九年前加入世貿組織時做出的承諾。美中貿易中的重大問題是貿易不平衡。
2010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比去年增長了20%以上。報告認為,中國在操縱人民幣匯率,建議美國財政部把中國定為匯率操縱國。
在向國會提出的45項建議中包括向中國施壓,讓人民幣靈活浮動;委員會還建議國會立法,修正中國操縱人民幣對美國經濟的影響。這一報告還涉及安全問題,表示美國非常關注中國的空中和飛彈系統現代化,認為中國軍方對美軍基地的威脅增強,目前中國的常規飛彈力量就能把美國在東亞地區的六個軍事基地的五個基地暫時癱瘓。

領導人介紹

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的女掌舵人——凱洛琳·巴塞洛繆,畢業於明尼蘇達州大學,後在杜克大學讀碩士,最後從喬治城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她是“中美關係問題專家,尤其對貿易、人權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領域頗為關注”。
巴塞洛繆是一位典型的對華“鷹派”人物。而她“鷹派”立場的形成,與美國眾議院女議長佩洛西不無關係。在美國政界,佩洛西一向以立場強硬著稱。
而在2006年2月之前,她的國會辦公室主任,就是巴塞洛繆。佩洛西的反華立場,對她的辦公室主任巴塞洛繆的影響最為深刻,因為她的很多反華提案,都要經過巴塞洛繆的“潤色和加工”,也因此“鍛鍊成了一個堅定的反華主義者”。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一直有中美關係“麻煩製造者”之稱,因此備受佩洛西的重視。
2005年,在佩洛西的推薦下,與她同樣反華的巴塞洛繆,進入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
2006年初,出任委員會副主席,年底又被推選為主席。
據透露,巴塞洛繆領導的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極力鼓動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金融大鱷”,對中國發動“金融戰”。“對華金融戰”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採取各種辦法,增加中國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的泡沫成分,使中國產生嚴重的資產泡沫。其中一個重要的辦法是,讓西方國家的大型銀行,借中國金融業全面開放之機,通過參股、入股、控股或收購等方式,逐步滲透到中國金融網路的各個角落。
第二階段:在中國站穩腳跟的西方金融巨頭,對中國展開金融打擊,使在股市和房地產領域有大量貸款的中國銀行系統,出現難以計數的壞賬,從而陷於癱瘓。與此同時,股市暴跌和房地產業崩潰,將使大批中國核心企業和無數消費者破產。
第三階段:西方金融巨頭趁機以“跳樓價”收購中國的核心資產,控制銀行、礦山、電信等國家“命脈”,其後尋機將其拍賣給外國收購者,從而完成使中國在經濟上“有控制地解體”。
分析人士認為,“對華金融戰”由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提出,絲毫不會讓人感到奇怪。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成立的主要任務就是“審視並和公眾公開探討”日益頻繁的美中經貿往來,對美國國家安全形成的“衝擊”。
該委員會12名成員中共和黨和民主黨人各占一半,除了像巴塞洛繆這樣的民主黨“極左”人士,還有美國“極右翼”智庫即傳統基金會和美國企業研究所的一些專家。
從2001年開始,該委員會每年都要提交並發表一份給美國國會的報告。
這幾年報告的內容幾乎完全相同,充斥著對中國發展的戒備和敵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