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癲風

羊癲瘋,癲癇的俗稱。亦稱"羊角風"。病發時,突然昏倒,四肢抽搐,口吐白沫,聲似羊鳴,故名

基本介紹

  • 別稱:羊角風
  • 中醫病名:羊癲風
  • 英文名稱:Epilepsy
  • 英文別名:Leprosy sheep epilepsy
  • 常見發病部位:四肢
  • 常見病因:四肢抽搐,口吐白沫
概述,病因,臨床表現,病因病理,診斷要點,辨證分型,分型治療,急救措施,飲食調養,

概述

羊癲風
yánɡdiānfēnɡ
癲癇的俗稱。亦稱"羊角風"。病發時,突然昏倒,四肢抽搐,口吐白沫,聲似羊鳴,故名。

病因

癲癇是由於腦部興奮性過高的神經元異常放電,引起陣發性大腦功能紊亂所致。

臨床表現

臨床可表現出抽搐及感覺、行為、意識和內臟功能的障礙。癲病有多種發作類型,其中大發作占小兒癲癇的一半,具有突然意識喪失、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抽後嗜睡等特徵,屬中醫“癇證”範疇,俗稱“羊癲風”;而小運動型發作、嬰兒痙攣症、限局性運動發作等,因有抽搐、強直等症狀,因此也可歸屬中醫“輔證”範疇內;植物(自主)神經性發作中,以發作性腹痛為主症的,可歸屬中醫“內釣”的範圍,以周期性嘔吐為主症的,則歸於中醫“嘔吐”範疇。

病因病理

小兒癲癇病因複雜,先天多因胎中受驚、孕期失養及遺傳缺陷等;後天可因頭顱產傷、顱傷瘀積、溫邪犯心、蟲居腦竅、藥物損腦、顱內瘤生等,從而導致痰、風、瘀、熱內生,發為本病。痰在癲病發病中是重要因素,痰的形成常因脾虛積滯,運化失司,水濕停聚所致;也可驚恐郁怒,肝失條達,氣鬱化火,灼津成痰。痰濁內聚,氣機郁滯,可化火動風,內閉心竅,陰陽氣血不相順接,則癲癇發作。小兒顱腦血絡受損,瘀血停積,血滯心竅,心竅不通,神識昏亂,筋脈失養,抽搐發生。驚風重症,如時疫溫邪犯心腦,反覆出現驚厥,風痰互結,阻塞心竅,橫竄經絡,也可導致本病發生。
總之,本病的發生多為內外因素,導致風痰上涌,邪阻心竅,內亂神明,外閉經絡所致。其病位在心、肝、脾、腎四髒。因痰有聚散,風有動靜,故發作無常。久發不愈,氣血受損,脾腎虛虧,故休止期當以扶正補虛。

診斷要點

1.常有產傷、窒息、顱外傷、顱內感染、高熱驚厥史。或有癲癇家族史。
2.典型的發作為全身肌肉痙攣,意識喪失,兩眼上翻,或口吐白沫,約數分鐘後發作停止,進入嗜睡,神態疲倦。也可呈限局性發作,常見身體局部陣發性痙攣。出生後2歲內嬰兒,可出現全身性肌陣攣發作,點頭,彎腰,舉手,屈腿或伸腿,短暫意識喪失,屬嬰兒痙攣症,是一種特殊類型癲痛,男孩多於女孩,常有明顯的智慧型落後。
3.腦電圖檢查出現癲癇波型,如棘波、尖波、棘慢波、尖慢波等。頭顱X線片和CT掃描可發現某些原發疾病,如腦腫瘤、腦寄生蟲病、腦發育畸形等。

辨證分型

1.驚癇症狀:發作時驚叫急啼,或有吐舌,面色時紅時白,驚惕不安,神昏抽搐,苔薄白,脈弦數。
證候分析:神氣怯弱,突遭驚嚇,精神損傷,神氣憒亂,故啼哭驚叫,面色時紅時白,驚惕不安。痰火上擾,肝風內動,則神昏抽搐,脈弦而數。
2.風癇症狀:神識昏迷,兩國竄視或斜視,面色時青時白,四肢抽搐,手指抽動屈伸如數物狀,牙關緊閉,頸項強直,苔白,脈弦緊。
證候分析:心神蒙蔽,肝風內動,故昏迷抽搐,兩目上竄,手指抽動如數物狀,牙關緊閉等。青主肝,肝主風,肝風上擾,故面色時青時白。苔白,脈弦緊為風癇之象。
3.痰癇症狀:發作時痰涎壅盛,喉間痰鳴,口吐涎沫,神昏跌仆,四肢抽搐不甚,瞪目直視,面色萎黃,舌苔白膩,脈弦滑。
證候分析:脾虛痰盛,痰濁上犯,內迷心竅,故神昏跌仆,喉間痰鳴,口吐涎沫。肝氣內郁,氣機不暢,肝風內動而抽搐。肝開竅於目,肝氣被郁,故瞪目直視。脾虛痰盛,則面色萎黃。苔白膩,脈弦滑,均為痰濕內盛,肝氣內郁之象。
4.瘀血癇症狀:有外傷史或產傷史,發作時頭暈眩仆,神昏竅閉,四肢抽搐,大便堅如羊矢,形體消瘦,肌膚枯燥色紫,面色泛青,舌紅少津,或舌質微紫,脈細澀。
證候分析:絡脈受損,瘀停顱內,血滯心竅,故頭暈眩仆,神昏竅閉。血瘀則氣結,肝氣不舒,肝風內動,故四肢抽搐。瘀血內停,則肌膚枯燥色紫,面色泛青,舌質微紫。瘀血不散,血損陰虧,正氣亦虛,故形體消瘦,大便堅硬,舌紅少津。脈細澀為血瘀內滯之脈。
本病休止期,常表現為脾虛痰盛,如神疲乏力,面色無華,頭暈納呆,大便稀薄,舌質淡,脈細軟等;
或表現為脾腎兩虛,而見頭暈乏力,少食懶言,四肢不溫,大便不實,智力低下,舌質淡紅,脈沉細無力等。

分型治療

1.驚癇治則:鎮驚安神。
主方:鎮驚丸加減。
加減:驚悸不眠,加夜交藤10克、合歡皮10克;
心神不安者,加磁石30克(先煎)、柏子仁10克;癲癇發作較重,加蜈蚣2條、僵蠶10克;頭痛,加天麻10克、菊花10克。
主方分析:本方為鎮驚寧神之劑。方中茯神、棗仁、珍珠、辰砂寧心安神,石菖蒲、遠志芳香開竅,鉤藤熄風定癇,膽南星、天竺黃滌痰鎮靜,犀角、牛黃、麥冬、黃連清心解毒,甘草調和諸藥。
處方舉例:
朱茯神10克 棗仁10克 珍珠母30克(先煎)鉤藤10克(後下)石菖蒲10克 膽南星10克 僵蠶10克 天麻10克 黃連3克 甘草6克
2.風癇治則:熄風定癇。
主方:定癇九加減。
加減:煩躁不安,加黃連3克、竹葉6克;頭痛,加龍膽草10克、菊花10克;抽搐頻繁,加蜈蚣2條、僵蠶10克;頸項強直,加鉤藤10克(後下)、石決明30克(先煎)。
主方分析:本方為熄風定痛,清熱豁痰之劑。方中天麻、全蠍熄風止痙,石菖蒲、遠志芳香開竅,竹瀝、川貝母清熱豁痰,膽南星、薑汁、半夏滌痰祛風,陳皮、茯苓健脾燥濕,茯神、硃砂、琥珀鎮心安神,麥冬、丹參清熱活血,甘草調和諸藥。
處方舉例:
天麻10克 石決明30克(先煎)朱茯神10克 石菖蒲10克 遠志10克 膽南星10克 半夏10克 丹參10克 川貝6克 甘草6克
3.痰癇治則:滌痰開竅。
主方:滌痰湯加減。
加減:抽搐頻繁,加全蠍3克、蜈蚣2條;痰涎壅盛,加白金丸(明礬、鬱金)1.5~3克(吞服);納呆腹脹,加神曲10克、萊菔子10克。
主方分析:本方為滌痰開竅,寬胸利氣之劑。方中橘紅、半夏、膽南星化痰利氣,石菖蒲滌痰開竅,權實豁痰寬胸,竹茹清化痰熱,人參、茯苓、甘草健脾益氣。
處方舉例:
半夏10克 陳皮6克 朱苓神10克 石菖蒲10克 膽南星10克 鉤藤10克(後下)蜈蚣2條 竹茹3克 黨參10克 甘草6克
4.瘀血癇治則:活血化瘀,通竅定癇。
主方:通竅活血湯加減。
加減:抽搐較重,加蜈蚣2條、地龍10克;膚枯燥色紫,加丹參10克、當歸10克;有痰濁,加膽南星10克、全瓜蔞10克。
主方分析:本方為活血化瘀之要方。方中桃仁、紅花、川芎 、赤芍活血化瘀,老蔥屆香通關開竅,生薑、紅棗調和營衛,黃酒溫中活血。
處方舉例:
桃仁10克 紅花6克 川穹10克 赤芍10克 當歸10克 丹參10克 膽南星10克 鉤藤10克(後下)石決明30克(先煎)老蔥5根 麝香0.3克(沖)紅棗5枚休止期表現為脾虛痰盛者,可健脾化痰,方用六君子湯加減。表現為脾腎兩虛者,可用河車八味丸加減。
【中成藥】
1.硃砂安神丸 每日2次,每次1.5~3克吞服。用於驚痛。
2.日3次,每次3片吞服。用於痰癇。
3.玉樞丹 每日2次,每次0.3克吞服。用於各型。
【簡便方】
1.代赭石和白鬍椒以1:2比例,共研細末。每次0.5~1克,每日2次,開水送服。用於驚痛。
2.全蠍、蜈蚣等份,研成細末,每日2次,每次1.5克吞服。用於風痛。
3.石菖蒲乾品10克,加水煎成30毫升,每日3次,每次10毫升口服。用於痰癇。
【其它療法】
1.針刺 取豐隆、鳩尾、間使、太沖、合谷,中等刺激,平補平瀉手法,隔日1次。
2.耳針 取神門、心、腎、腦點、胃、皮質下、肝等,以短毫針刺,隔日1次。或用王不留行子壓穴,用橡皮膏布固定。
【中醫對癲癇的治療歷史】
中醫治療效果較好的藥物是礞石滾痰散,該藥物在清朝時期曾為朝廷秘方用於治療清朝末期皇室成員的癲癇和精神疾病,後經當時註明中醫加以新藥配伍,治療癲癇的有效率很高。後來清政府被推翻,礞石滾痰散的藥方只有山東膠東半島濰坊地區一中醫有記載,此方在建國後治癒過很多癲癇患者,那個姓張的大夫也曾轟動一時,後經文化大革命,此中醫被打成“右派”至農村務農。
注意事項
1.孕婦注意營養,減少疾病,注意情緒平靜。產前作好檢查,避免產傷、窒息等發生。
2.加強對易高熱驚厥小兒的保護,減少驚厥發生,防止腦損傷。
3.禁止患兒到河邊、火邊玩耍,過馬路應有人陪伴。飲食不宜辛甘肥膩,不宜過於興奮,減少刺激。
4.當癲癇一次發作持續30分鐘以上,或兩次發作期間,意識未能恢復,為癲癇持續狀態,需中西醫結合進行急治。

急救措施

癲癇俗稱羊角風,是一種不定期反覆發作的大腦功能失常。病人多在家裡犯病,家屬應該掌握對這種病的急救常識。
急救措施:
1.癲癇發作時,迅速讓病人仰臥,不要墊枕頭,把纏有紗布的壓舌板(或牙刷把)墊在上下牙齒間,以防病人自己咬傷舌頭。隨即鬆開衣領,將病人頭偏向一側,使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防止口水誤入氣道,引起吸入性肺炎。同時,還要把病人下頜托起,防止因窩脖使舌頭堵塞氣管。
2.發作時不要強行餵水或強行按壓肢體,應刺激或點壓人中、合谷、足三里、湧泉等穴位。
注意事項
1.如癲癇連續發作,要將病人送到醫院繼續搶救。
2.癲癇病人在平時要按醫囑用藥,不要自行減藥、停藥或換藥。那樣會引起癲癇連續發作。
3.抗癲癇藥對癲癇有刺激作用,要在飯後服用。服藥期間注意口腔衛生,經常刷牙。
4.癲癇病人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情緒激動和勞累,不要登高、騎車、游泳,不宜在機器旁工作,以免癲癇病發作時發生意外。
5.病人如有假牙,應在每日睡覺前摘下。癲癇病人睡單人床時,要在床邊增加床檔,以防發病時墜床跌傷。
注意事項:
1.嚴格無菌操作,防止感染,三角針埋線時操作要輕、準、防止斷針。
2.埋線最好在皮下組織與肌肉之間,肌肉豐滿的地方可埋入肌層,羊腸線頭不可暴露在皮膚外面。
3.根據不同部位,掌握埋線的深度,不要傷及內臟、大血管和神經乾,以免造成功能障礙和疼痛。
4.羊腸線用剩後,可浸泡75%酒清中,或用新潔爾滅處理,臨用時再用生理鹽水浸泡。
5.在一個穴位上作多次治療時,應偏離前次治療的部位。
6.注意術後反應。一種屬於正常反應,由於刺激損傷及羊腸線刺激,在1~5天內,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等無菌性炎症反應。

飲食調養

癲癇病人飲食調養應有三方面的內容:
(1)消除對疾病的不利因素。凡是疾病,飲食必然有一定的禁忌,癲癇病發作突然,又是一種慢性病,這種特點決定了患者要長期注意飲食成分,不能攝入對患者有害的成分。
(2)保證患者所需的營養供應,有針對性地養護臟器。古人對人們生活所需的食物都劃分了類屬,五味與五臟有各自的對應性。五味中既有五穀,也有蔬菜、水果和肉類,形成了一整套經驗。要好好調養,最好多讀些這方面的書,來指導自己的飲食。
(3)飲食節制。這也是飲食調養的一個重要方面。一個健康人節制稍差可能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但對於一個癲癇病人來講,則是必須要注意的,這不僅指不能嗜食偏食,也指不能暴飲暴食,如果不加節制,不僅會損傷脾胃,而且還會直接導致發作。
治療羊癲風小妙法
應了解主要抗癇藥物的代謝動力學特點、劑量範圍及毒副作用;藥物開始使用時從1/2~2/3量開始,逐漸在醫生指導下增加,服藥開始後經歷5個半衰期;堅持服藥至末次發作後2~4年,服藥過程中避免自行減量、加量、突然停藥等,以免誘發癲癇發作甚至產生持續狀態;癲癇病兒在治療中若產生不好或有中毒表現時,應在醫生指導下監測血藥濃度並進行藥物調整;注意抗癇藥物毒性作用,雖然多數並不嚴重,但有些可危及生命。
1)用乾桃花15克,用刀切成細末,分成10份,每次1份,在發病時用淡明礬水送服,1日2次,5天1療程,連用3療程。
2)取豬心1個,川貝、硃砂各15克。將豬心用濕黃泥裹好,焙乾,去泥研末。川貝、硃砂研末,共拌勻,裝瓶備用。每服15克,每日2次,開水沖服。
3)用枸杞子12克,羊腦1隻,小麥(搗碎)50克,調料適量。將羊腦剔去筋膜,洗淨入鍋,加入枸杞子、小麥及清水適量,燉熟,調味食用。每日1劑。
羊癲風的早期治療
癲癇,俗稱"羊癲風",好發於4~5歲以上的小兒,是常見的一種發作性神誌異常的病證,患病的小兒會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兩目上視,四肢抽搐,發過即蘇,醒後一如常人。這種疾病病程纏綿,極少數患兒癲癇發作後.昏睡未醒,又繼以另一次發作,如此持續超過30分鐘者,即為"癲癇持續狀態",若搶救不及時,則預後不良,甚至導致死亡。癲癇通常有家族史。
癲癇分發作期和緩解期,發作時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但都具有突發突止和周期性發作的特點。小兒常見的有大發作、失神小發作及小兒良性癲癇
為何強調羊癲風的早期治療?
臨床上不論是哪種類型的癲癇發作,也不論其發作程度的輕重,最終都將對人體造成多方面的危害,其中最主要的是對腦的損傷。另外發作時呼吸暫停、腦細胞缺氧水腫,也可加重腦細胞的損傷。這些神經細胞的損傷,不但可引起癲癇病人的記憶障礙、性格改變、智力下降,而且還可使癲癇發作更加頻繁。另外,癲癇發作時可因呼吸停止、全身抽搐而造成其他臟器功能的破壞,如癲癇發作時造成的頭部外傷與肢體損傷,甚至導致死亡。
鑒於上述癲癇發作時所造成的危害,臨床上主張癲癇一經確診,即應及早治療,並儘快控制其發作,而大量的臨床資料也表明,癲癇的治療開始越早效果越好,對精神、行為、智慧型的影響也越小。
羊癲風術後的護理要點
羊癲風患者術後並不意味羊癲風發作完全終止,在術後3個月左右仍是一個高發期,仍會有羊癲風發作,主要是因為手術後腦水腫、手術刺激、大腦電生理紊亂、藥物濃度不穩定等因素;手術後應注意:
1.合理規範用藥;至少2年以上,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2.注意飲食等,不要飲用含咖啡的飲料,濃茶、菸酒等應戒除。
3.生活規律,避免過度勞累,避免刺激。
4.少看電視、遊戲、電腦等,光刺激是誘發羊癲風的重要因素之一,長時間看電視、打遊戲、玩電腦等均可誘發羊癲風;戒除這些因素可明顯減少羊癲風發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