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桿菌病

羊桿菌病

羊桿菌病又叫布魯氏桿菌病(brucellosis)又稱波浪熱或波狀熱,以羊型感染者居多,患者發病較重併發症較多,比牛型、豬型、狗型等易反覆,所以老百姓俗稱“羊桿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羊桿菌病
  • 別稱布魯氏桿菌病
  • 臨床表現:肝大,脾大或淋巴結腫大
  • 主要傳播途徑:經消化道傳染,經呼吸道感染
臨床表現,生長環境,發病過程,臨床表現,治療原則,主要證狀,主要傳播途徑,易感染人群,流行特徵,

臨床表現

由布魯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傳染病,病菌由皮膚黏膜侵入,先在局部淋巴結內繁殖,形成病灶再進入血流,引起菌血症毒血症。
病菌被單核巨噬細胞吞噬,帶到肝、脾、骨髓,形成新病灶,並反覆入血,形成波浪熱及全身臟器損害,由於變態反應及病原菌主要在細胞內繁殖,抗體及抗菌藥不易進入,故難以根治。病損幾乎涉及所有器官和組織,以肝、脾、淋巴結骨髓單核吞噬系統為最,基本病變為炎症和肉牙腫,並可有纖維變性,致使肝硬化和骨關節畸形。

生長環境

本菌生長對營養要求較高,在自然環境中生活力較強,在不良環境,如抗生素的影響下,本菌易發生變異。當細菌壁的脂多糖(LPS)受損時細菌落即由S型變為R型。當胞壁的肽聚糖受損時,則細菌失去胞壁或形成胞壁不完整的L型布魯氏菌。這種表型變異形成的細菌可在機體內長期存在,伺環境條件改善後再恢復原有特性,形成併發症較多,反覆復發。

發病過程

病菌自皮膚或黏膜侵入人體,隨淋巴液達淋巴結,被吞噬細胞吞噬。如吞噬細胞未能將菌殺滅,則細菌在胞內生長繁殖,形成局部原發病灶。此階段有人稱為淋巴源性遷徙階段,相當於潛伏期。細菌在吞噬細胞內大量繁殖導致吞噬細胞破裂,隨之大量細菌進入淋巴液和血循環形成菌血症。在血液里細菌又被血流中的吞噬細胞吞噬,並隨血流帶至全身,在肝、脾、淋巴結、骨髓等處的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內繁殖,形成多發性病灶。當病灶內釋放出來的細菌,超過了吞噬細胞的吞噬能力時,則在細胞外血流中生長、繁殖,臨床呈現明顯的敗血症。在機體各因素的作用下,有些遭破壞死亡,釋放出內毒素及菌體其它成份,造成臨床上不僅有菌血症、敗血症,而且還有毒血症的表現。內毒素在致病理損傷,臨床症狀方面目前認為起著重要作用。機體免疫功能正常,通過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清除病菌而獲痊癒。如果免疫功能不健全。或感染的菌量大、毒力強,則部分細菌逃脫免疫,又可被吞噬細胞吞噬帶入各組織器官形成新感染灶,有人稱為多發性病灶階段。經一定時期後,感染灶的細菌生長繁殖再次入血,導致疾病復發。組織病理損傷廣泛。臨床表現也就多樣化。如此反覆成為慢性感染。

臨床表現

開始發病時會伴隨著中度發燒,急性發作時夜間發燒會加重,肝大,脾大或淋巴結腫大是這個時期的特徵。體溫波動式的間歇性發燒是馬爾他布氏桿菌和豬布氏桿菌感染的特徵。疾病不會自行痊癒或轉變成慢性病。對於慢性疾病,臨床症狀有很多種,可能導致多個器官或臟器系統,骨骼或關節的病變,感染組織中可觀察到具有組織學特徵的肉芽腫。 首先出現的症狀是發燒,體溫可達38—40度,不同人發燒的熱型差別較大。有的人體溫並不太高,波動於37—38度之間,持續時間長,處於長期低熱狀態;有的人體溫呈波浪狀,即高熱幾天,體溫降下來幾天,又開始高,反覆多次,所以布病又稱浪狀熱。還有的體溫忽高忽低,早晚變化大,病情兇險,呈弛張性發熱等等。當前主要是長期低熱者多。
另一個特點是患者多汗,尤其發病初期更為明顯,晚上汗更多,汗質粘稠,多出現在頭胸部等。
患者還經常出現骨關節疼痛、腫脹等。男患者易出現睪丸腫大(單例), 女患者可有月經不調, 流產, 白帶過多等。發病初期不明顯,體溫逐漸下降時骨關節症狀相繼出現。疼痛或骨關節活動障礙的部位多見於大關節。如,腰、骶、髖、肩、肘、膝等關節。常易誤診為風濕病。
給羊桿病患者查體時還可看到某些部位淋巴結腫大(部、腋下、鼠蹊部等),肝、脾腫大等。
其他症狀如乏力、食欲不振、精神倦怠等類似於感冒。
晚期可能出現喪失勞動能力、臥床不起、神經或精神病方面的症狀。

治療原則

患病後應力求做到早診斷、早治療、診斷一經確立,立即給予治療,以防疾病向慢性發展;堅持治療,不留隱患。 採用抗生素治療:
(1) 四環素類抗生素,並用鏈黴素治療:四環素每日2克,分四次口服,21天為一療程,可重複1-2個療程,療程間隔5-7天。第一療程時並用鏈黴素。成人每日1克,他兩次肌肉注射。
(2) 利福平,並用強力黴素治療:利福平成人每天600-900毫克,分兩次口服,並且每天早晨口服強力黴素200毫克,連服6周。
(3) 磺胺治療:複方新諾明成人每次2片口服,每日3次,連服2周,以後每天2次。3周為一療程,可治2-3個療程,療程間的間隔5-7天。用此類藥治療後有一定復發率。
(4) 對症治療:除抗生素治療外,應以對症治療。如失眠者可服用鎮靜藥,關節痛、頭痛等可服鎮痛藥,高燒者可輔以物理降溫或服解熱藥等。
對慢性布病無特效藥物治療。我國一般採用中醫中藥治療。因慢性期病人的症狀複雜,不同人表現不同。有的以過敏症狀為主,有的以內分泌紊亂為主,更有的免疫功能低下等。醫生應依不同情況予以適當治療。
其它治療:
採用蒙藥治療,國家藥準字號Z15020389。本藥系吳巴特爾 (蒙古族)研究開發,吳巴特爾於1983年7月畢業於內蒙古蒙醫學院,蒙醫學學士學位,蒙醫藥碩士學位。留校任教後,從事病理學研究。近20年來經過該醫師不懈的研究,運用蒙藥治療各種類型羊桿菌病。目前運用蒙藥治療布魯氏桿菌病的藥物多達十幾種,鑒於布病患者的患病不同時期,各種複雜的臨床症狀:(急性期\亞急性期\慢性期\頑固性期\晚期\男患者\女患者\以婚患者\和未婚患者\老人\兒童\高燒\低燒\關節疼痛\變形\等等)分別使用布病0號\布病1號\布病2號\布病3號\布病4號\布病5號\等。
蒙藥的獨特療效,在於絕妙的配伍方法。使用蒙古高原及青藏高原的純天然草藥和礦物、動物製品,對於治療布魯氏桿菌病,克服了西藥無法進入細胞內治療布魯氏桿菌的缺點,使病人波狀熱得到有效控制,並達到完全控制布魯氏桿菌病漫延並復發的目的。布魯氏桿菌病病人存在疲乏、無力、多汗、肝脾腫大等病狀,蒙藥通過補腎養虛、補氣補血、增強免疫力等手段,在1-2個月內能恢復體質,走出懶、汗、倦、怠的陰影,基本重返勞動、恢復生活能力。
通過蒙藥的辯證用藥,可以很快消除多汗、盜汗、發燒、各關節疼痛,肝脾、睪丸腫大,使男性患者恢復生殖能力,徹底治癒布魯氏桿菌病,而且復發率及低。
慢性布病:西藥無特效藥物治療。因慢性期病人的症狀複雜,不同人表現不同。有的以過敏症狀為主,有的以內分泌紊亂為主,更有的免疫功能低下等。醫生應依不同情況予以適當治療。

主要證狀

布魯氏菌在人體內主要侵犯臟器如下:
(1) 運動系統:關節肌肉疼痛。出現膝關節、腰、肩、髖、肘等關節痛。
(2) 神經系統:可引起神經乾涸神經根的損傷,導致神經痛。出現腰痛、臀部疼痛、腿痛等。
(3) 呼吸系統:部分患者發生間質性肺炎而出現咳嗽。
(4) 消化系統:急性期病人個別因肝臟損害較重,而出現尿黃、鞏膜黃染、肝區不適、食慾減退等消化道症狀。
(5) 泌尿生殖系統:男性患者因睪丸炎或附睪炎而出現睪丸疼痛小腹痛。慢性期可出現精索神經痛,以致出現陽痿、遺精、性機能減退等。
女性患者可出現乳房腫痛、腰痛、小腹痛、月經不調、閉經或流血過多,白帶過多、性慾減退、早產、流產、死胎等表現。
還可發生腎炎、腎孟腎炎、膀胱炎。

主要傳播途徑

①經皮膚黏膜接觸傳染 直接接觸病畜或其排泄物,陰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飼養、擠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過程中沒有注意防護。可經皮膚微傷或眼結膜受染;也可間接接觸病畜污染的環境及物品而受染;
②經消化道傳染 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內臟而受染;
③經呼吸道傳染 病菌污染環境後形成氣溶膠,可發生呼吸道感染。這三種途徑在流行區可兩種或三種途徑同時發生;
④其它如蒼蠅攜帶,蜱叮咬也可傳播本病。但重要性不大。

易感染人群

人類普遍易感 ,病後可獲得一定免疫力,不同種布魯氏菌間有交叉免疫,再次感染髮者有2~7%,疫區居民可因隱性染病而獲免疫。

流行特徵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以家畜流產季節為多。發病率牧區高於農區,農區高於城市。流行區在發病高峰季節(春末夏初)可呈點狀暴發流行。患病與職業有密切關係,獸醫、畜牧者、屠宰工人、皮毛工等明顯高於一般人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