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振亞
- 出生地:黑龍江訥河
- 出生日期:1963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武漢大學
基本信息,學術兼職,學術專著,學術論文,研究課題,獲獎情況,
基本信息
羅振亞,男,漢族,1963年7月生於黑龍江省訥河縣,畢業於武漢大學文學院,文學博士。1993年晉升為副教授,1998年晉升為教授。2000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1年被聘為博士生導師,2005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08年至2009年在日本愛知大學作訪問學者。現為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開大學穆旦詩歌研究中心主任。出版有《中國現代主義詩歌流派史》、《朦朧詩後先鋒詩歌研究》、《與先鋒對話》、《1990年代新潮詩研究》等專著,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文藝理論研究》等刊物發表文章近三百篇,其中數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等全文轉載。
學術兼職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委員、中國新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聞一多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中國寫作學會副秘書長、天津市中國現當代文學學會會長、天津市寫作學會副會長、天津市魯藜研究會副會長。
學術專著
《當代校園詩精選精評》(黑龍江教育版1991)
《世界三家詩精品》(合著,安徽文藝版1995)
《中國現代名家詩歌分類品匯》(主編,6卷,中國青年版1996)
《還會活得更好》(合著,中國青年版1998)
《揮手浪漫》(詩集,黑龍江人民版2001)
《龍江特色作家研究叢書》(主編,11種,黑龍江人民版2001)
《太陽島文論叢書》(主編,4種,社會科學文獻版2002)
《冰城文庫叢書》(主編,5種,黑龍江教育版2002)
《現代中國文學作品選評》(B卷主編,南開大學版2007)
《百年美文·哲思卷》(編選,百花文藝版2008)
《撥動經典的風鈴——羅振亞賞讀新詩》(黑龍江人民版2009)
《現代中國文學(1898-1949)》(主編,南開大學版2009;高等教育版2015)
《龍江當代文學大系》(主編,11卷,北方文藝版2010)
《百年新詩·人生卷》(編選,百花文藝版2013)
《百年新詩·情愛卷》(編選,百花文藝版2013)
《百年新詩·鄉情卷》(編選,百花文藝版2013)
《“冷板凳”學術書系》(主編,4種,河北大學版2014)
學術論文
日本俳句與中國“小詩”的發生》,《中國社會科學》2010(1),《新華文摘》2010(11)
《迷蹤與沉寂》,《天津社會科學》1999(3),《新華文摘》1999(8)
《新世紀詩歌的精神擔當與藝術建構》《文藝報》2011年7月22日,《新華文摘》2011(23)
《日常口語化的解構性寫作》,《天津社會科學》2008(4),《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8(12)
《1978-2008:新詩成就估衡》,《渤海大學學報》2009(6),《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0(4)
《讀者反應與1990年代先鋒詩歌價值估衡》,《天津師大學報》2013(2),《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3(9)
《1984-2004先鋒詩歌整體觀》,《當代作家評論》2006(3),《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6(5)
《“要與別人不同”:西川詩歌論》,《中國文學批評》2015(3)《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6(5)
《反傳統的歌唱》,《文學評論》2000(2)
《後朦朧詩整體觀》,《文學評論》2002(2)
《九十年代先鋒詩歌的“敘事詩學”》,《文學評論》2003(2)
《評譚桂林<本土語境與西方資源:現代中西詩學關係研究>》,《文學評論》2010(1)
《世紀之交文化轉型與文學發展研討會綜述》,《文學評論》2002(5)
《在構想與實現之間:評海子的“大詩”》,《文學評論叢刊》2003(1)
《重述與建構:評胡適的文學史觀》,《文藝研究》2005(11)
《戴望舒詩的特質情思與傳達策略》,《文藝理論研究》2001(3)
《現代主義詩歌:中國對西方的精神接受》,《文藝理論研究》2002(5)
《卞之琳詩歌的藝術新質》,《文藝理論研究》1999(1)
《激情與技術遇合:90年代女性詩歌的審美新向度》,《文藝理論研究》2004(2)
《朦朧美:現代詩派的詩學思想》,《文藝理論研究》1999(5)
《面向“此在”的思考與言說》,《光明日報》2006年8月25日
《沉寂與堅守》,《光明日報》2007年12月7日
《散文文風的四個不良“面相”》,《光明日報》2012年6月12日
《在持續的生命追問背後》,《光明日報》2013年5月21日
《尋找“大詩”寫作的可能性》,《光明日報》2013年11月12日
《“及物”與當下詩歌的境遇》,《光明日報》2015年4月13日
《“貼心”的精神對話 》,《人民日報》2014年7月15日
《“方向”與“力量”》,《人民日報》2015年4月13日
《評〈中國新詩流變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0(4)
《評四十年代的九葉詩派》,《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0(1)
《論廢名的詩》,《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9(2)
《貼近歷史的言說》,《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2(2)
《論于堅的詩》,《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3(8)
《詩歌與校園遇合》,《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5(4)
《後朦朧詩的語言策略》,《詩探索》2002(3-4期)
《近二十年先鋒詩歌的歷史流程與藝術走向》,《詩探索》2005(1)
《論曾卓的詩》,《詩探索》2001(1、2合刊)
《亞文化選擇:民刊策略與邊緣立場》,《詩探索》2003(3-4期)
《後朦朧詩抒情策略的轉移》,《詩探索》1995(4)
《漢語詩學本體論的再審與重構》,《詩探索》2002(1、2合刊)
《在智性抒情的僻路上:評金克木的詩》,《社會科學戰線》1999(6)
《“界碑”的還原與凸顯》,《社會科學戰線》2007(6)
《知識分子寫作:智性的思想批判》,《天津社會科學》2004(1)
《現代主義詩歌:中國對西方的形式汲納》,《天津社會科學》2002(3)
《“亂象”中的突破及其限度:21世紀詩歌觀察》,《天津社會科學》2011(1)
《在沉潛中蓄勢:2009年短篇小說序》,《當代作家評論》2010(1)
《在超越的“路上”:2011年中篇小說序》,《當代作家評論》2012(1)
《北大荒詩與西部詩的美學差異》,《當代作家評論》1987(1)
《詩人翟永明的位置》,《當代作家評論》2010(6)
《我們需要詩歌“潛力股”:詩歌刊物觀察》,《當代作家評論》2008(5)
《人生究竟的詩意叩問》,《當代作家評論》2011(6)
《“及物”與其限度》,《當代作家評論》2010(2)
《自然與樸素的力量》,《當代作家評論》2010(5)
《飛翔在“日常生活”和“自己的心情”之間》,《當代作家評論》2009(2)
《常態書寫與藝術失衡——詩歌刊物》,《當代作家評論》2009(5)
《個人化寫作:通往“此在”的詩學》,《中國文學研究》2004(1)
《現代詩派的藝術創新》,中州學刊》1994(3)
《李金髮詩歌成敗論》,《中州學刊》2001(5)
《李金髮詩歌成敗論》,《中州學刊》2001(5)
《非非詩派:還原“前文化”的藝術探險》,《江漢論壇》2004(8)
《何其芳詩歌的情思空間與藝術個性》,《江漢論壇》2001(9)
《是非二元的共在:論十七年的詩歌》,《江漢論壇》2002(3)
《論實證思維對新詩語言的影響》,《江漢論壇》2005(10)
《傳統詩美的認同與創造:論林庚的詩》,《北京大學學報》2000(3)
《簡說中國現代主義詩潮》,《學習與探索》2001(2)
《清潔的河流:李琦詩歌的價值定位》,《學習與探索》2002(6)
《樸素而沉潛的藝術風度——張曙光詩歌論》,《學習與探索》2013年(10)
《原創與實驗:朦朧詩後先鋒詩歌的藝術趨向》,《西南大學學報》2006(2)
《在“挑戰”面前從容應對與積極反思》,《西南大學學報》2012(1)
《他們詩派:返回本體與語感實驗》,《創作評譚》2004(12)
《穆旦詩歌:立足“此岸”與“新的抒情”》,《語文建設》2009(4)
《朦朧詩後先鋒詩歌概觀》,《南開學報》2006(3)
《對抗“古典”的背後:穆旦詩歌的“傳統性》,《南開學報》2007(3)
《性別視野中的現代中國新詩》,《南開學報》2009(2)
《面向新世紀的“突圍”:詩歌形象的重構》,《東嶽論叢》2011(12)
《新世紀江蘇詩壇概觀》,《南方文壇》2010(5)
《朦朧詩後詩壇印象》,《文學自由談》1989(6)
《重鑄古典風骨——中國現代主義詩歌對傳統詩歌接受管窺》,《學術交流》2009(10)
《超越羈絆的艱難突圍》,《當代文壇》2008(4)
《憂鬱而感傷的精靈:簡說杜涯的詩》,《詩刊》2006(1)
《象徵詩派的藝術新質》,《江海學刊》1996(4)
《問鼎上層文化:胡適的哲學史研究》,《吉首大學學報》2005(2)
《浪漫理想的餘暉:海子詩歌的藝術個性》,《藝術廣角》2003(4)
《悖論與焦慮:簡說新文學中的文體互滲》,《文學與文化》(8)
《原創的快樂的文本:70後的詩歌創作》,《山花》2004(5)
《有限時空內的精神“飛翔》,《文藝爭鳴》2015(2)
《喧囂背後的沉寂與生長:新世紀詩壇印象》,《天津師大學報》2008(4)
《新時期先鋒詩歌的民刊策略》,《天津師大學報》2007(1)
《21世紀詩歌:“及物”路上的行進與搖擺》,《天津師大學報》2015(2)
《由來與歸宿:現代詩派的歷史流向》,《求是學刊》1999(3)
《新詩鑑賞方法說略》,《求是學刊》2007(1)
《台灣現代派詩抽樣分析:紀弦、鄭愁予、余光中、洛夫、瘂弦》,《台灣研究集刊》2006(1)
《台灣現代派詩的思想與藝術殊相》,《台灣研究集刊》1998(4)
《憑文本支撐的精神鳴唱:“中間代”詩歌論》,《廣東社會科學》2007(2)
《“後現代”路上的孤絕探險——1990年代伊沙詩歌論》,《廣東社會科學》2013(4)
《集體突圍表演背後與失敗的運動:70後詩歌發生動因與價值估衡》,《廣東社會科學》2009(3)
《本色的布拉吉:李琦的散文世界凝視》,《文藝評論》2003(1)
《先鋒詩歌的歷史斷裂與轉型》,《文藝評論》2004(3)
《朦朧詩藝術的蓋棺論定》,《文藝評論》1998(6)
《告別優雅》,《文藝評論》1997(3)
《尋找純粹:李琦詩歌感知方式的選擇》,《文藝評論》2005(4)
《黑土地:卓然獨立的風景——評陸少平的詩》,《文藝評論》1990(2)
《龍江特色作家研究叢書?序》,《文藝評論》2001(6)
《生命本體的喧譁》,《文藝評論》1998(1)
《語言視角:一種可行的詩歌闡釋途徑》,《文藝評論》2007(4)
《率性自然的“精神還鄉”——於志學散文論》,《文藝評論》2007(3)
《遲滯視野下的史學重構》,《文藝評論》2006(3)
《龍江當代詩歌論》,《文藝評論》2008(5)
《困惑:黑土詩為何走入低谷》,《文藝評論》1990(1)
《關於詩的對話》,《文藝評論》2001(5)
《於風月中見風雲》,《文藝評論》2014(6)
《九葉詩派的發生動因與美學評價》,《北方論叢》1990(1)
《評20世紀20年代的象徵詩派》,《北方論叢》1995(1)
《新月詩派的巴那斯主義傾向》,《北方論叢》1997(4)
《中國現代主義詩潮論》,《北方論叢》1999(3)
《世紀末詩壇的論爭和分化》,《北方論叢》2003(3)
《李琦詩歌的理趣美》,《北方論叢》2004(1)
《品與思:一種精神的生成與象徵》《北方論叢》2005(1)
《臧克家與現實主義詩派》,《北方論叢》1998(1)
《都市放歌:評徐遲的詩》,《北方論叢》2001(1)
《朦朧詩的論爭與價值重估》,《北方論叢》1996(2)
《歧路的詩學》,《北方論叢》2007(6)
《1898—1949:現代中國文學概觀》,《北方論叢》2009(3)
《現代詩派中主情派與主知派的審美差異》,《北方論叢》2002(2)
《不該被歷史遺忘的先鋒群落——1940年代“中國詩藝社”論》,《北方論叢》2014(6)
《禪趣盎然的詩意探尋:從廢名的四首小詩談起》,《名作欣賞》2005(4)
《三十與十二》,《名作欣賞》2008(11)
《20世紀中國現代主義詩歌概觀》,《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05(2)
《20世紀中國現代主義詩歌概觀》,《福建師範大學學報》2005(2)
《論“前朦朧詩”的意象革命》,《 中山大學學報》2011(2)
《海子詩歌的思想與藝術殊相》,《吉林大學學報》2007(1)
《中國現代主義詩歌對中西詩藝接受論綱》,《社會科學輯刊》1996(5)
《現代詩派的詩學思想》,《社會科學輯刊》1999(2)
《解構傳統的女性詩學:80年代的女性主義詩歌》,《文史哲》2003(4)
研究課題
2015-2019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新詩建構與日本影響因素關聯研究(批准號15BZW136)
2008-2014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個人化寫作”—1990年代先鋒詩學的建構與對話(批准08BZW065)2008-2011獨立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個人化寫作”—1990年代先鋒詩學的建構與對
2006-2009主持天津市社科項目:“新時期先鋒詩歌研究”(批准號TJYW06-2-006)
2005-2008獨立承擔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課題:“20世紀中國先鋒詩學研究”
2006-2008參與教育部重大課題:“性別視角下的中國文學與文化”(喬以鋼先生主持)研究
1998-2001參與國家教委社科項目:“近百年中國新詩流派史”(龍泉明先生主持)研究(已結題)
2000-2002主持黑龍江省重點社科項目:“龍江特色作家研究”(已結題)
2001-2003承擔黑龍江省重點社科項目:“中國新詩中的現代主義”(已結題)
2004-2006主持黑龍江省重點社科項目:“龍江當代文學大系編選與文學史研究”(已結題)
獲獎情況
1993年《以科研推動教學 提高教學質量品位》獲黑龍江教委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1996年專著《中國現代主義詩歌流派史》獲黑龍江省第七屆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
2000年專著《中國三十年代現代派詩研究》獲黑龍江省第九屆優秀社會科學成果青年一等獎。
2004年主編叢書《龍江特色作家研究》獲黑龍江省第十一屆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
2012年主編叢書《龍江當代文學大系》獲黑龍江第十五屆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第七屆黑龍江文藝獎一等獎。
2004年學位論文《朦朧詩後先鋒詩學研究》獲湖北省優秀博士論文獎。
2006年專著《朦朧詩後先鋒詩學研究》獲天津市第十屆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
2006年專著《朦朧詩後先鋒詩學研究》獲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優秀成果獎。
2008年《現代中國文學》課程(主持)被評為天津市精品課程。
2008年《現代中國文學》課程(主持)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
2008年論文《一九八四—二OO四:先鋒詩歌整體觀》獲天津市第十一屆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
2010年專著《與先鋒對話》獲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十二屆優秀成果獎。
2012年獲“2011中國·星星年度詩評家獎”。
2013年教材《現代中國文學》(合作主編)獲南開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獲天津教學成果二等獎。
2013年論文《日本俳句與中國“小詩”的發生》獲天津市第十三屆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
2013年《現代中國文學》課程(主持)入選教育部第三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立項項目。
2015年獲“揚子江詩學獎”。
2015年獲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
2016年主編“冷板凳書系”獲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十五屆優秀成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