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大學文學院

南開大學文學院

南開大學文學院是在原中文系和東方藝術系基礎上重新組建的實體化專業學院,於2000年11月16日正式成立。

根據新修訂的學科分類,該院對應“文學”和“藝術學”學科門類,涵蓋5個一級學科:“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設計學”、“美術學”和“藝術學理論”;有11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文藝學、中國古典文獻學、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比較語言學(以上均兼招碩士生)及中國文學思想史、高等中文教育;此外,美術學、設計學、藝術學理論,新聞傳播學,均按一級學科招生碩士生;同時招收“藝術碩士”、“新聞與傳播碩士”、“出版碩士”等專業學位碩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開大學文學院
  • 英文名:Nankai University(南開大學)
  • 簡稱:南開
  • 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
  • 創辦時間:2000年11月16日
  • 所屬地區:中國 天津
  • 類別:公立大學
  • 現任院長沈立岩
  • 隸屬單位:南開大學
  • 行政級別:南開大學二級學院
概況,行政機構,學院教師,陳洪,馮大建,耿傳明,谷峰,郭昭軍,黃一,蔣玉斌,孔祥卿,參與項目,院系設定,辦學條件,師資力量,學術研究,獎學金,

概況

據《南開大學年鑑(2014)》稿,文學院設中文、藝術設計、傳播、東方藝術四系及化素質教學部,涵蓋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藝術設計等一級科。補充生輔導員2人,現有教職員129人,其中專任教師103人。晉升教授1人、副教授2人,確認講師1人、實驗師1人(均為2012012013年度指標)。9月新學期開始時,有各類普通高等教育基本學制內學生1176人,其中本科生745人,碩士研究生293人,博士研究生138人;另有外國留學本科生70人、研究生20人。

行政機構

院行政
院長:沈立岩
副院長:李瑞山 ——師資人事、財務、科研、學科建設
副院長:羅振亞 ——本科和研究生(含外國留學生)教學
副院長:馮大建 ——行政、外事、實驗室設備、兼工會主席
學院辦公室(范孫樓316、311室)
主任:吳娟(兼人事秘書、博士後站秘書)
成員:曹艷(文書檔案) 劉文生(物資管理) 金健(會計)
徐曉健( 東方藝術樓管理辦公室主任)
研究生工作辦公室(范孫樓312室)
主任:金鑫
班主任:陳寧(兼)
教學科研辦公室(范孫樓312、314室)
主任:黃潔(研究生教務幹事)
成員:路騰(本科教務幹事) 宋正紅(藝術類本科教務幹事)向洵(科研秘書)
教育培訓中心(東方藝術大樓108室)
主任:徐曉健

學院教師

陳洪

陳洪,南開大學“南開講席教授”;原南開大學常務副校長;現任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南開大學跨文化交流研究院院長;兼任教育部中文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教育部學科發展與專業設定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天津市文聯主席;另任加拿大里賈納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多校兼職教授;擔任《文學遺產》、《天津社會科學》等報刊編委,《文學與文化》雜誌主編。
主要研究範圍包括中華傳統文化、中國古典文學、中國文學批評史、中國古代小說理論、明清小說、文學與宗教等諸多方面,著作主要有《結緣:文學與宗教》、《中國小說理論史》、《金聖歎傳》、《六大名著導讀》、《佛教與中國古典文學》、《李贄》、《漫說水滸》、《畫龍點睛》、《淺俗之下的厚重》、《滄海蠡得》、《中國古代小說藝術論發微》、《雪鴻閒輯》、《周易中的人生智慧》、《四大奇書話題》、《中國小說通史》、《中國文學史》、《中國古典文論讀本》、《大學語文》、《諸子百家精編》、《古典詩詞名句鑑賞》等。

馮大建

馮大建,1976年3月生,天津人,現為南開大學文學院教師,副教授,副院長。1998年畢業於南開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1998年~2001年就讀於南開大學文學院,師從陳洪先生,攻讀碩士研究生。2001年~2003年,在天津開發區《濱海時報》從事新聞工作,記者。2003年考入南開大學文學院,繼續在陳洪先生的指導下,攻讀博士研究生。2008年6月,取得博士學位。2005年留校任教。2012年任文學院副院長。

耿傳明

耿傳明,1963年10月出生,山東省菏澤市人。1981年9月考入聊城師範學院英語系(今聊城大學外語學院英語系),1985年7月本科畢業,獲英美語言文學學士學位。同年9月考入山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攻讀中國現代文學碩士學位,導師田仲濟、袁忠岳教授。1988年7月畢業,獲中國現當代文學碩士學位。同年9月至煙臺師範學院(今魯東大學)中文系任教,主講中國現當代文學,先後任講師、副教授。1996年9月考入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攻讀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學位,導師王曉明教授。1999年7月獲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學位。2000年7月至南開大學文學院中文系任教。2003年11月晉升正教授,2006年開始擔任博士生導師。2005年9月至2006年7月任韓國濟州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在英國牛津大學中國研究中心(ICS)作訪問學者。2008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谷峰

谷峰,1983年3月生於河北石家莊市。2001年考入南開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2005年獲文學學士學位,2005年免試推薦為本校漢語言文字學碩士研究生,2006年考核提前攻博,2010年獲文學博士學位。

郭昭軍

郭昭軍,男,1974年生,湖北黃梅人。漢語言文字學、語言學與套用語言學專業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山東大學本科、碩士,南開大學博士,上海師範大學博士後。
主講課程:現代漢語(本科)、語言學方法論(本科)、漢語精讀(本科留學生)、現代漢語語法研究(研究生)、套用語言學(本科、研究生)。
研究領域:漢語言文字學、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主要研究方向為漢語語法、對外漢語教學和計算語言學等。
教材:國家漢辦教材《體驗漢語·文化篇》,第一編者,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主要論文:
《從具體語境看主謂謂語句的語義和表達問題》,南開大學中文系編《語言學論輯》(第四輯),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
《關於“NP1+[P+NP2]+的+XP”詞語串的兩個問題》,《語文研究》2002年第3期。
《從“會2”與“可能”的比較看能願動詞“會2”的句法和語義》,中國語文叢書《語法研究和探索》(十二),商務印書館2003年。
《現代漢語中的弱斷言謂詞“我想”》,《語言研究》2004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語言文字學》2004年第9期。
《意願與意圖——助動詞“要”與“想”比較研究》,齊滬揚主編《現代漢語虛詞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
《助動詞“能”的多義性及其選擇因素》,《語言學論叢》(第三十四輯),商務印書館2006年。
《現代漢語必要類動詞比較研究》,《漢語學報》2008年第1期。第一作者。
《助動詞“要”的模態多義性及其制約因素》,《漢語學習》2008年第2期。第一作者。
《“該”類助動詞的兩種模態類型及其選擇因素》,《南開語言學刊》2011年第2期。
《說“同時”》,《漢語學報》2012年第1期。

黃一

黃一,女,1982年7月生,浙江上虞人。文學學士(山東大學)、文學碩士(山東大學,導師陳炎)、文學博士(南京大學,導師趙憲章),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在美國哈佛大學作訪問學者。曾獲山東大學優秀碩士論文、南京大學優秀研究生等獎項。曾參加美國、台灣、香港等地的文學學術會議並發表論文。2012年7月起任教於南開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2012年9月聘為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歐美文學理論和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理論。
講授課程:文藝學;文體學與文體分析;文藝美學基礎與實踐;大學語文
2015年止,共發表論文26篇(其中CSSCI刊物13篇,CSSCI擴展版1篇、美國和台灣、香港學術刊物各1篇、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1篇),任現職以來發表論文10篇,其中CSSCI論文8篇:
《葉維廉比較詩學的重審和再研究》,《中國比較文學》,2015.10
《馬華抗日文學的在地意識》,《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5.9
《走出人類中心主義的審美文本——生態美學視域中的台灣原住民文學》,《南開學報》,2015.1
《“中西文論從未有過的接近”——瑞恰慈的《孟子論心》和多重定義法 》,《天津社會科學》,2014.7
《上海-台北-海外:中國新詩現代化的一種路徑》,《暨南學報》,2014.6
《瑞恰慈與中國文論的現代化進程》,《社會科學輯刊》,2014.5
《歐洲華文文學:遠行而回歸中的文化中和》,《天津師範大學學報》,2014.3
《“熱文學”與“冷文學”:中華傳統的兩種現代形態——莫言、高行健創作比較論》,《東嶽論叢》,2013.11
此外發表的論文主要有:
《瑞恰慈和1940年代後期平津地區文論》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1年8期
《“異”審美視野中的香港文學》,《暨南學報 》2011年3期
《文學立場的堅守和藝術實驗的艱難》,《東嶽論叢》2011年7期
《個性駕馭網路》,《文藝評論》2010年1期
《書寫新的中國文學史》,《山花》2011年8月
《黎紫書:新生代馬華女作家》,《中外文化與文論》2008年第16輯
《王鼎鈞、余光中鄉愁美學形態比較》,《中外論壇》2008年第5期
《非二度漂流:1950年代台灣文學與期刊》,《台灣研究集刊》2008年第5期

蔣玉斌

蔣玉斌,山東泰安人。1978年12月生。2000年7月畢業於曲阜師範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9月考入東北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從董蓮池先生學習中國古典文獻學(甲骨金文文獻方向),2003年7月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9月考入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從林澐先生學習歷史文獻學(古文字學方向),2006年6月畢業,獲歷史學博士學位。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古籍研究中心從事“甲骨文資料庫重建計畫”的合作研究,任博士後研究員。中國古文字研究會會員,中國殷商文化學會會員,天津市國學研究會(甲骨學專業委員會)會員。
2006年7月起任職於南開大學文學院,現為中文系副教授。
2011年12月起兼任香港中文大學劉殿爵中國古籍研究中心榮譽副研究員,2014年12月起兼任首都師範大學甲骨文研究中心特聘教授。2015年10月被中國文字博物館聘為“漢字文化傳播使者”。

孔祥卿

孔祥卿,女,1966年生於河北辛集。1981年9月至1988年6月,就讀於南開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1988年6月至2000年9月,任職於天津中醫學院;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就讀於南開大學文學院,獲文學博士學位;2003年7月起,任職於南開大學文學院。現為中國文字學會會員,中國民族語言學會會員,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會員。

參與項目

01. 國家985二期中國思想與社會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創新基地《“四大名著”的接受與社會文化互動研究》項目,(雷勇、陳宏主持)
02.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明清長篇小說創作與批評的文化闡述》(2006-2008)(劉海燕主持)

院系設定

南開大學文學院設有中國語言文學系、東方藝術系、傳播學系、藝術設計系、文化素質教學部、語文教育研究中心、國際漢語教學中心和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語言研究所、性別文化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天津市重點研究基地)、宗教與文化研究中心、曹禺暨中國話劇研究中心、中國文字學研究中心、辭彙學與詞典學研究中心、比較語言學研究中心、視覺藝術研究中心、數字中國畫創作研究中心等教學科研機構。

辦學條件

南開大學文學院擁有一流的教學科研設施:設有圖書資料中心,藏書(含期刊)6萬餘種,涉及語言、文學、美術、書法、音樂、傳播、設計等學科;除基本典藏外,以及時快捷的補充新出版圖書期刊為特色;網路電子圖書目錄檢索設施齊備,每周十多個單元對學生開放;另收藏有音像圖書近千種。學院建有實驗教學中心,下設視覺藝術、影視傳播、中文數字文獻、語音學等特色實驗室,也擔負專業實驗課程教學;2005年、2006年兩次獲南開大學實驗技術和實驗管理一等獎,2007年獲天津市優秀實驗室稱號,2012年成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該院還設有多媒體教室、研究生專用教室、留學生專用教室、藝術設計專業教室、影視傳媒實踐基地、藝術設計製作工場;東方藝術大樓內有教師畫室、美術教室、范曾畫室、古畫臨摹室、展廳、演播廳、錄音室、茶道室等設施。

師資力量

南開大學文學院現有在崗教師103人,其中教授43人(含博士生指導教師32人),副教授33人。有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講座教授1人,國家級名師1人;“跨世紀優秀人才”2人,“新世紀優秀人才”7人;校講席教授1人、傑出教授2人、英才教授1人。1人獲“全國模範教師”稱號,1人獲“天津市授銜專家”稱號,5人獲“寶鋼優秀教師獎”,1人獲霍英東基金高校青年教師獎;1人任教育部中文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1人任秘書長,1人任教育部藝術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任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

學術研究

學院以“學術興院、品格育人”為宗旨,持續舉辦面向學生的系列學術活動,如“初識南開”名師講座(2002-),語言學沙龍(1999-),南開國學講壇(2006-),博士論壇(2002-),思考者之家(2004-),文學自由壇(2005-),藝術沙龍(2006-),南開傳播講堂(2008-)等。每年應邀來院開辦講座的學者、藝術家多達數十人,多次舉辦國際學術會議或高級研討班,與日本、韓國、新加坡、加拿大、德國、法國、荷蘭、以色列、美國及台灣、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十幾所大學和研究機構保持學術聯繫,定期與香港浸會大學、澳門大學等校交換本科生,對外交流十分活躍。該院學生活動豐富多彩,師生關係密切。學生專業學習成績突出,在各類全國和專業類競賽中成績不俗。

獎學金

文學院現有本科學生600餘人,碩士生、博士生350餘人,內含外國留學生80餘人。學生專業學習總體成績突出,本科生免試推薦和考取研究生的比例頗高。
除南開大學設立的各種獎學金外,學院還自設有面向本院本科生(部分獎學金種類同時也面向研究生)的多種獎學金,包括“迦陵古典文學獎助學金”、“范氏獎學金”、“蔡章閣獎學金”、“葉氏駝庵獎學金”、“吳志明傳播學創新獎學金”、“潤世獎學金”、 “永福獎學金”、“信善獎學金”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