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74年開始自學攝影,1976年拍攝“
四五運動”、“力挽狂瀾”獲四五攝影一等獎。
人物年表
1976年,拍攝“
四五運動”,作品《力挽狂瀾》獲“四五攝影”一等獎;
1984年,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羅小韻個人攝影展”;
1987年,出版《中國青年攝影家—羅小韻》;
1987年—2005年7月,擔任台灣《
大地地理雜誌》駐京特約編輯、簽約攝影師;
1988年,出版《中國攝影家羅小韻作品集》、《邊疆之旅》;
1990年3月,在美國紐約舉辦“中國人”攝影展;11月在美國
紐約大學等四所大學舉辦“中國當代攝影藝術”講座;
1992年,出版《大西北紀行》;
1994年,出版《我看美國》;
1998年,出版《羅小韻的天地有情》;
2006年,出版《自然與人文的交響詩—三江併流》;
2007年,出版《難忘1976》;
2007年—2009年,策劃並實施:“高原精靈”在青藏鐵路線,在北京—拉薩火車上展出“自然精靈”、“綠色家園”、“抗震救災與大熊貓同在”、“高原精靈”、“熊貓寶寶成長記”、“野性秦嶺”攝影展,在北京捷運五號線的站廳展出;
2007年至今,擔任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首席攝影師(有幾百篇專題報導在中國大陸及海外刊登, 並主編過上百本人文地理圖書);
2008年8月,主編:《
守護大熊貓》、《震中熊貓影像日記》、《魅力四川》、《萬里長江》。
人物言論
我認為,攝影的功能有幾種:自娛自樂的興趣愛好、職業性質的記錄工作、藝術創造的表現手法、社會責任感的表達方式。但如果攝影人只是為了迎合評審的口味去拍照,拍照僅僅是為了拿獎,那就失去了攝影的本真。
純粹的攝影是用來記錄歷史、表現真善美、揭示醜惡、引發人們關注或思考甚至行動的……而現在攝影圈內談論最多的不是人文關懷,而是“獎金的高低”和其他一些東西。各種名目的攝影展和攝影節也不再是單純的提高技藝和增長見識的交流,而成了一些人們的商業炒作,為的是經濟上的利益。
我曾在不同場合發出同樣的一個倡議,今天,我依然要鄭重地將這個倡議寫在這裡:善待自然,善待土地,善待人民,善待藝術,用每個攝影人的行動保護我們的地球母親,還攝影藝術原本應有的純粹!
代表作品
《西部記憶:一個女攝影家三十年的足跡》:這是一部聚焦西部人文地理的圖文並茂的
紀實攝影圖書。羅小韻以女性的細膩敏感捕捉到了三十餘年間西部變遷的魅力細節,用紀實攝影的手法藝術而又忠實地記錄了這些珍貴的瞬間,並輔之以凝練樸實的文字記述。鏡頭內外和字裡行間都充溢著羅小韻堅忍勇敢的藝術探索步伐和理性的人文關懷,同時也留駐了多彩而浪漫的少數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