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西雙版納熱帶雨林)

西雙版納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

西雙版納熱帶雨林一般指本詞條

西雙版納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位於雲南省南部西雙版納州景洪、勐臘、勐海3縣境內。總面積2420.2平方公里,它的熱帶季雨林、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珍稀動植物種群,以及整個森林生態都是無價之寶,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連片大面積的熱帶森林,深受國內外矚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雙版納熱帶季雨林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雲南省南部西雙版納州景洪、勐臘、勐海3縣境內
  • 氣候類型:熱帶季雨林、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 占地面積:2420.2平方公里
簡介,意義,關於西雙版納,地名與傳說,少數民族的分布,西雙版納景點介紹,曼斗旅遊村,水域風光瀾滄江,版納神話園,曼典瀑布,曼聽公園,春歡公園,姐勒大金塔,景真八角亭,傣族婚禮和婚俗,西雙版納美食,蒸青苔蛋,傣族好魚,香茅草烤雞,喃泌,

簡介

西雙版納熱帶季雨林自然保護區(雲南·西雙版納)——動植物王國
自然指數:★★★
五千多種熱帶動植物雲集在西雙版納近兩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令人嘆為觀止。“獨木成林”、“花中之王”、“空中花園”、婀娜的孔雀等等,都是大自然在西雙版納上精心繪製的美麗畫卷,是不出國門就可以完全領略的熱帶氣息。如果徘徊在西雙版納的傣族村寨,除了特色的民俗風情,然後就是蔥蔥鬱郁。
西雙版納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
西雙版納熱帶季雨林自然保護區位於雲南省南部西雙版納州景洪、勐臘、勐海3縣境內。總面積2420.2平方公里,它的熱帶季雨林、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珍稀動植物種群,以及整個森林生態都是無價之寶,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連片大面積的熱帶森林,深受國內外矚目。
保護區內交錯分布著多種類型森林。森林植物種類繁多,板狀根發育顯著,木質藤本豐富,絞殺植物普遍,老莖生花現象較為突出。區內有8個植被類型,高等植物有3500多種,約占全國高等植物的八分之一。其中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有58種,占全國保護植物的15%。區內用材樹種816種,竹子和編織藤類25種,油料植物136種,芳香植物62種,鞣料植物39種,樹脂、樹膠類32種,纖維植物90多種,野生水果、花卉134種,藥用植物782種。保護區是中國熱帶植物集中的遺傳基因庫之一,也是中國熱帶寶地中的珍寶。

意義

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的建立,有效地保護了野生植物資源及其周圍的生態環境。前不久,該自然保護區被批准加入了國際生物圈保護區網,成為我國第10個加入該網的自然保護區。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破壞林木事件仍較嚴重。五十年代,這裡的森林覆蓋率可達60%以上,而現在僅約30%,毀林使得區內霧日減少,“林外蒸日林內雨”的現象已不如從前明顯。隨之而來的是水分蒸發加大,空氣相對濕度降低,河流含沙量劇增;如果繼續這樣下去,熱帶雨林植物群落則有可能演替成熱帶草原群落。
動物亦難免其害。比如,長臂猿喜清靜、喜密林,而隨著人類活動範圍的擴大,森林面積的減少,長臂猿已經遷往海拔較高的山頭上去了。目前應把工作重點放在自然保護上。我們期待著西雙版納這顆明珠益加璀璨奪目,永放光芒。

關於西雙版納

地名與傳說

勐海與岩海
勐侖、勐遮易武——美女蛇居住的地方
打洛、景真
格朗和、姑娘寨 勐阿壩、回音洞曼魯、曼壘和曼真南糯山、河水倒流的壩子—-勐混壩塔龍布朗、景洪

少數民族的分布

傣族
哈尼族
布朗族拉祜族
瑤族
基諾族
克木人

西雙版納景點介紹

曼斗旅遊村

曼斗旅遊村位於距景洪城區六公里,風光秀麗的瀾滄江畔。這裡專門為客人組織豐富多彩的傣族民俗活動,讓你親臨狂歡的潑水節,傣族婚禮儀式、丟包、表演民族舞蹈等,讓你也當一次傣家“卜哨”(小姑娘),“卜冒”(小伙子)。

水域風光瀾滄江

瀾滄江發源於青海高原的唐古拉山,經西雙版納流出境外。在西雙版納的流程為158公里。古時傣族稱“南蘭章”,意為“百萬大象繁衍的河流”。遊覽瀾滄江可分上下兩段。
上段遊覽線從景洪出發,逆水而上至虎跳石,到了虎跳石,江面已漸漸收縮,最窄處僅20米左右。兩岸是參差不齊的大岩石,江水洶湧澎湃。
下段遊覽線從景洪乘船而下,經橄欖壩至中、老、緬3國交界處。礁石林立,離開橄欖壩往下行駛,兩岸山勢險峻。

版納神話園

坐落在景洪通小勐侖植物園途中18公里處,曼桂村旁。走進金黃色神話園大門,迎面是四尊金色的人面獸身大型塑像,塑像前有一幅大型彩色浮雕,上面雕的是傣家人遠古時代,開開闢地的神話故事,看到這精彩的畫面,仿佛把遊人引進了這個神奇多彩的民族神話王國。
園內右側,一片段預告叢中,簇擁著諸多天神,個個栩栩如生、千姿百態,每個神都有一段神話故事。喜歡聽神話故事的旅客,不仿親臨其境,記憶下一個個動聽的傳說,領略一下佛教中的神奇傳說,別有一番情趣。 神話園內可以看到一棵巨大的箭毒木,這種樹法含有劇毒,古代戰爭中用於塗抹箭頭,射傷皮肉即死。古往今來,這棵樹成了曼桂村民世代信奉的神樹。 勐巴拉王國園林 "勐巴拉納西"是西雙版納古代名稱,傣語意思是美麗的地方,"勐巴拉王國園林"是一個具有獨特民族風光情趣的旅遊景點,此園林建在橄欖壩,整個園林,匯集了西雙版納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合了傣族的歷史、文化、宗教、民簇風情。
園內、椰子樹、檳榔樹挺拔,香蕉樹、芒果樹成林,鳳尾竹隨風搖曵,黃斑竹映陽燦爛。百餘年的野生荔枝樹濃蔭覆蓋,熱帶森林特有的絞殺樹令人深思暇想,傣族小第六佛都的大佛寺雄偉、肅穆;別致的傣家竹樓掩映在綠樹叢中。還有好客的傣家會歡迎您上傣樓坐客,給您敬上香噴噴的傣家特有的糯米香茶。 大佛寺周圍分布著十多座富有特色的佛塔和不同的雕塑與浮雕,向旅客展示了傣族創世紀的傳說;傣家民族村向您展示第一、第二、第三代傣家竹樓的演變,直至建在大樹上的原始住宅。遊人可登上天橋串游傣家,領略當日傣族單家獨戶住到叢林之中,為防野獸侵害或其他意外而建造的天橋,以互想救助的原始環境。走下天橋,便是小河流水、古樹蒼蒼、藤蔓纏繞、棕樹挺拔,使人享受到一種熱帶原始森林的美境。 最後,便是占地約1。5萬平方米,復原的勐巴拉納西古王國,王國里建有傣王義事廳、宮廳、賓舍、御花園和奴僕作坊住舍等。旅客可以觀賞傣族古國宮廷舞蹈,品嘗品廷御膳,還可以參觀傣族織錦、榨粉、廚膳和馴象、玩蛇、飼孔雀等。一連串的遊覽,新穎獨特,讓您領略到一種異族古國的情調。

曼典瀑布

曼典瀑布位於景洪西南方向27公里處,穿過森林,經過河溝小橋,抬頭可見瀑布從懸崖處飛瀉而下,瀑布共有10多級,落差20米,其聲如千百隻憤怒的野獸的嘶鳴。這裡屬熱帶溝谷雨林地區,各種植物層層疊疊,既有數十米高的喬木,也有低矮的灌木,各種苔蘚植物,高高矮矮的植物,組成相互依附的熱帶植物群落。阿瑪山原始森林裡還有許多動物,畫眉鳥悅耳的歌聲,使古老的森林充滿了生機。
這裡各類植物千姿百態,水霧騰騰,遮天蓋地,漫步古老的森林中,景致優雅,令人賞心悅目。

曼聽公園

曼聽公園地處景洪城郊東南2公里的傣族村寨曼聽村的南面,與曼聽佛寺相連,占地面積400餘畝,是景洪城區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薈萃的公園,也是西雙版納地區具有悠久歷史的一個名園。現在的曼聽公園 是在宮庭花園的廢址上修建的。自八十年代以來,先後在公園內仿建了曼飛龍筍塔和景真八角亭;重建了西雙版納歷史第一個總佛寺——窪壩姐佛寺;塑建了周恩來總理歡度潑水節的銅像。將古河道改造為碧波蕩漾的人工湖。建造了跨越古河道的鋼筋水泥仿木橋,建有西雙版納第一個孔雀園、大象表演場、潑水場、露天歌舞表演場等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的公園設施。曼聽公園成為一座融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於一體的園林勝地。
如今的春歡公園正以嶄新的面貌呈觀在瀾滄江畔,黎明之城中。進入公園門口,迎面看見我們日夜思念的周恩來總理的銅像。他身著傣裝,一手端水,一手握青枝,笑容滿面地與各族人民相互潑水祝福。
在公園的西南面是昔日“春歡”公園遺留下來的近百畝鐵刀木林,形成大片林蔭。林間建有數座小巧的傣式涼亭,可以讓遊客在鐵刀木林中小憩。尤其引人入勝的是在公園的中心地段,建有一座孔雀園,數以百計的綠孔雀在露天場內漫步、開屏、追逐嬉戲,任人觀賞。饒有趣味的遊客都搶著在開屏的孔雀旁拍攝下最令人難忘的美好記憶。
“春歡”——靈魂公園,你就是這樣長久地展示著傣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自然風貌,令所有的中外遊客留連忘返。
曼聽公園位於景洪市東南方,距城區約2公里,處於瀾滄江與流沙河匯合的三角地帶,占地面積11.54萬平方米。園內風光明媚,林木蓊鬱,稀有的鐵刀木、各類果樹比比皆是,是人們觀賞遊玩的理想園地。
曼聽公園是西雙版納最石老的公園,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過去是西雙版納傣王的御花園,在傣族歷史上曾為封建領主召片領和土司們遊玩賞花之所。傳說傣王妃來公園遊玩時,公園的美麗景色吸引了王妃的靈魂,因此取名春歡公園,傣意為“靈魂之園”。
園內既有地造天成的自然景觀,又有人工培育的奇花異卉和園林建築。遊園的客人既可觀賞古樸的自然景色,又可鑑賞具有濃郁民族特點的人文景觀。
進入曼聽公園的大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紀念周恩來總理身著傣裝,左手端水缽,右手持橄欖枝參加潑水全身銅像。銅像左邊是泰王國公主種下的兩株象徵中泰友誼的菩提樹。
公園裡還修建了聖潔的曼飛龍筍塔、西雙版納瓦八潔總佛寺和精美的景真八角亭模擬造型以及四角亭、六角亭和傣族薩拉亭等設施。公園旁是曼聽傣族村寨,這些共同形成了公園、村寨和佛寺三位一體的遊樂點。
踏入公園,你便會油然產生回歸自然之感,深切感受天然與人工巧妙的結合,讓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春歡公園

是景洪城區歷史最悠久的公園,位於瀾滄江與流沙河交匯處的曼聽寨邊,原稱“曼聽公園”,占地20公頃。“春歡”是傣語,意為“靈魂之園”,是西雙版納歷史上的宮廷花園舊址。
該園占地面積350畝,是一個天然森林公園。公園內有乾欄式佛寺、涼亭和花果園。園內綠樹成蔭,清涼宜人。春歡公園旁邊是曼聽寨和曼聽佛寺,共同形成了公園、村寨和佛寺三位一體的遊樂點。園內景觀有天然鐵刀木林景、周恩來總理參加西雙版納各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銅像、名塔集景、孔雀園、傣族佛寺、旅遊紀念品選購長廊以及潑水、品嘗民族食品場所等。
園內古老的黑心樹林,有仿建的筍塔、八角亭,遠屹立著3.2米高的周總理銅像;佛協和“佛寺瓦、姐”也在此。公園草木青翠,果樹成林,園內還仿造有曼聽飛龍塔及景真八角塔,建有各式休息亭,公園右側是800年前修建的古護城河。

姐勒大金塔

瑞麗東北5公里,是瑞麗最古老的佛教建築、佛事活動場所和旅遊景點,其規模不亞於允燕塔、以及西雙版納的曼飛龍塔。始建於17世紀,由17座塔組成的群塔,塔身貼滿金磚,四周環繞著16座小塔,塔身均塗金粉,金碧輝煌,雄偉壯麗。
此塔是東南亞的著名佛塔之一,旁有佛寺供奉。聽說每年的潑水節,都要舉行3天隆重的佛會,十分熱鬧。

景真八角亭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城西十四公里的景真山(為古傣人國都,稱“晉真”),建有一座塔形巨亭,所以人們也叫它勐景佛塔。它就是八角亭。
走進五彩井岡 2007西藏聖地婚禮 航空旅行白皮書 黃金周出遊全攻略 木結構的塔形亭,其構造形制實屬中外罕見。亭由五個部分構成,即座、身、檐、面、頂,總高15.42米,寬8.6米,基座高2.5米,磚砌的亞字形須彌座造型十分奇特。全亭周圍分八個大面,三十一個小面,三十二個稜角。四方開門,每門上兩幅雕龍。亭身十層懸山式口檐由十二根長十米的大梁支撐,上面復蓋著金黃色琉璃細瓦,呈魚鱗狀,自下至頂漸次縮小,最後聚中在一個金屬圓盤下。每重亭檐脊上都飾有小金塔、禽獸形及火焰形琉璃。亭基、亭身外面抹了淺紅色泥皮,同時鑲了種種顏色的玻璃,金銀粉繪印的各種花卉、動物、人物圖案,看上去金光奪目,五彩繽紛。亭頂為木結構,呈錐形,上面豎一根剎桿,四面嵌的金屬薄片有網狀哨眼,風一吹能發出美妙的哨音。看上去光艷如千瓣蓮花怒放,聽上去,哨音如仙音裊裊而來。
八角亭始建於傣歷一千零六十三年(公元1701年),二三百年里經過三次大規模維修。據說,亭的整體形狀是信奉佛教的傣族人仿照佛祖釋迦牟尼的帽子式樣建造的。又有傳說,它是景真山下龍王顯聖,委派八條青龍抬了龍宮之寶“水上八角亭”移放到山上的。
其實,更為可信也頗感人的倒是另一個傳說。清朝初年,有一位愛遊歷的“賀勐緬寧”(傣語:內地漢人)來到景真,他為此處的艷麗風光所陶醉,想造一個紀念性建築,得到當地傣族居民贊同,他匯集能工巧匠,設計、繪圖、備料,建造了這座奇絕可人的亭。又說,基座剛建好,那位漢人得信,家中有急事需要他立即返回。他回了家,心裡惦記著八角亭,就委派了一位傣族朋友來景真,繼續完成建亭工程。竣工時,他不能親到,就命僕人捎來一塊地毯。地毯放置到亭中間地上,尺寸形狀嚴絲合縫。

傣族婚禮和婚俗

傣族青年男女結婚,一般實行從妻居的習俗,即男到女方家上門,因此婚禮主要在女方家舉行。婚禮開始前,新郎新娘先要到佛寺去拜佛,祈求吉祥幸福,白頭偕老。
舉行婚禮這天,男方家派出的親朋好友來到女方家參加婚禮的人特別多。他們陪著新郎,一路敲著象腳鼓和鋩鼓,喜氣洋洋地來到女方家,沿途還鳴放鞭炮和鳥銃,以增加喜慶氣氛和驅除邪魔。婚禮首先從女方家的門口開始:在地上鋪一條花毯,在上面擺一張小供桌,桌上擺放著鮮花和果酒。新郎和新娘穿著漂亮的民族服裝,並排坐在花毯前,請和尚念經。念完後,和尚用彩色絲線分別束在新娘和新郎的手腕上,以示祝福。接著,男方要走進女方的家,這需要經過幾道關卡:一是到門口時,竹門已經關閉,男方需放鞭炮、付禮錢,門才打開讓男方通過;二是登竹樓時,男方被女方的人阻擋,男方需付禮錢才能登樓;三是進了屋後,新娘被藏起來,見不著新娘。男方需付禮錢和敬酒,幾番懇求,幾經周折,新娘才被送出來。這一系列過程包含著考驗新郎的意味,充滿了歡樂和喜慶的氣氛。
接下來是舉行拴線儀式:在竹樓的堂屋裡擺上一張小桌,上面放著兩個用芭蕉葉做成的圓錐形帽子,下面放著煮熟的雌雄雞各一隻。桌上還放有男方送給女方的禮物,如衣服、筒裙、銀褲帶、手鐲等。此外放著糯米飯、紅糖、芭蕉、鹽巴、白線等。拴線儀式開始,新郎新娘並排跪在婚禮桌前,接受老人的祝福和來賓的祝賀。接著由主婚人致賀詞,在座的人們都要伸出右手搭在桌子上,低首聆聽賀詞。賀詞完畢後,新郎新娘每人從桌子上扯下一團糯米飯,在酒里蘸一蘸,然後點雞、鹽和白線等物,每人需連點三次,點完後又把飯糰放回桌面。這是,主婚人拿起桌上一根較長的白線,從左至右,繞過新郎新娘的肩,把線的兩頭搭在婚桌上,表示已把兩個人的“靈魂”拴在一起,從此白頭到老,永不分離。接著,在座的老人們也紛紛拿起白線,分別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祝福新婚夫婦幸福吉祥,生的兒子會犁田、蓋房,生的姑娘會織布、栽秧……
拴線後,桌上的一隻雞獻給主婚人,另一隻拿給小伙子們去分吃,預祝他們早日找到心愛的姑娘,也來幸福地拴線。其餘的東西全部放在新婚夫婦的帳子邊,過了三天才能吃。
拴線結束後,便開始宴請賓客。席上的菜餚多帶有呆味特色,其中一碗是生血加料血燉,以象徵著婚姻的吉祥。席間,新郎新娘要殷勤地向賓客敬酒,賓客也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要新郎新娘回答,有的則要求新郎新娘表演節目等,不時逗得大家開懷大笑,氣氛熱烈而活躍。
婚禮過程中,傣族歌手贊哈的演唱是決不可少的。傣家人常說:沒有贊哈的婚禮不熱鬧,酒也不好喝。因此,婚禮是男女贊哈們大顯身手的機會。人們一邊吃菜、喝酒,一邊聽贊哈們演唱,唱到精彩處,人們會爆發出“水、水、水”的歡呼聲。聽,這是贊哈們的歌聲:
今天是鳳凰起舞的時刻,/今天是孔雀開屏的時辰,/在吉祥的日子裡,/來的都是最尊敬的喜客。/歡迎你們,男女貴客,/我要唱最好最美的歌。/首先祝福新婚夫妻,/他們是人間的好兒好女,/像芭蕉一樣的美麗,/像椰子一樣的稀奇。
贊哈演唱之後,參加婚禮的賓客和新郎新娘一起跳舞。在鋩鼓和象腳鼓聲中,人們聚集在庭院裡或廣場上翩翩起舞,通宵達旦。
第二天天亮,新郎要返回父母家,到晚上才回妻家。第三天,男方父母親挑著涼米粉等東西來女方家認親戚,並分別向各親友送涼米粉一塊。婚後第五天,新郎新娘又挑著涼米粉到男方家認親戚,同時也分別送親友涼米粉一塊,親友也要向新娘贈送禮物。到此,整個婚禮才算結束。
結婚後,男方一般要在女方家住滿三年,然後才能攜妻回到男方家住,在男方家住滿三年後,又可以回到女方家住,即所謂“三年去、三年來”。直到夫婦二人蓋起自己的房屋,經濟能獨立後,才離開雙方父母建立起自己的小家庭。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新郎新娘結婚後即蓋起自己的房屋,建立起自己小家庭的已不少。
傣族結婚後,夫妻恩愛,感情融洽,離婚的極少。如離婚,由提出離婚的一方遞給對方一對臘條,或雙方拉一塊白布從中剪斷,從此便恩斷義絕,算離婚了。如夫妻中一方死去,不論年齡多大,也要舉行離婚儀式:生者用一根棉線拴在死者的棺材上,出殯時由一老人用刀將線割斷,生者和死者便斷了夫妻關係。

西雙版納美食

蒸青苔蛋

蒸青苔蛋,以青苔和雞蛋為主要原料加工烹製。
青苔,是長在江河中卵石上的綠色藻類植物,於每年春天到江河中採集,剔去雜質,淘洗乾淨,鮮用或擺成薄片曬乾備用。
蒸青苔蛋 用青苔乾片在炭火上翻烘至脆時.揉成碎末裝入碗內,再將雞蛋打人碗內,與青苔末調勻,加入適量豬油、食鹽、味素、蔥花和一個香茅草結成的疙瘩,置入木甑內蒸熟即供食用。
蒸青苔蛋,色澤黃中夾翠,泡松細膩,水鮮氣味較濃,清香爽口。青苔長於江河之內,經流水自然沖洗,屬天然綠色食品,營養價值較高。

傣族好魚

西雙版納的傣族村寨都與大小河流為鄰,無河不成居。無論男女,都喜歡抓魚、吃魚,無魚不成席。據說小伙子如果不會捕魚,姑娘們就看不起。這可能是笑談,但傣族對魚的喜好程度,由此可見一斑。為了保護好魚類資源,傣族傳統上就有以自然村為單位,對共有河流進行分段管理的制度,不允許毒魚,更不允許炸魚、電魚,保證了魚類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傣族不但善抓魚,做魚的功夫也很獨到。先講破魚。最特別的就是從魚的背脊上破開,魚本身就滑不溜手,砍輕了,破不開,砍重了,又怕滑到手上,真是需要有點功夫。再說佐料。油、鹽、蔥、姜、蒜和辣椒麵自然要有,還要有香茅草、檳榔青、野芫荽、鹽巴果、小米辣,依做法的不同,配以不同的佐料。三是做法。煎、炸、蒸、煮、燒、烤、醃、熏齊全,尤以包燒魚和竹筒燒魚、烤魚、酸魚、魚剁生、“臭”魚的做法和味道最有特點。四是工夫,剁要剁細,扎要紮緊,烤要勤翻,慢工出細活。
燒魚、烤魚和魚剁生是傣族先民野外生活經驗的總結,很有野趣,最適合在河灘上的野炊。包燒魚要香。把泥鰍、紅尾巴魚、蝦和小白魚與鹽、蔥、姜、辣椒、野芫荽和鹽巴果拌攏,如果就近有水蕨菜,也可以加進去,用芭蕉葉一撮的包起來,再包上一層芭蕉葉,在兩層芭蕉葉間加點水,紮好口子,放到文火上燒熟後,一經打開,魚香混合著佐料香,香氣四溢。竹筒燒魚講鮮。砍來竹筒,削去篾青,裝上水和油、鹽,靠在火上燒,待水開後,把新鮮的禿嘴魚放進去,再抓上一把酸藤子或野薺菜,不但湯色漂亮,竹子和野菜的清新,使魚的味道更加鮮美。烤小魚比較簡單,直接用長竹籤從魚口穿進去,倒插在火旁烤熟。這樣烤出來的魚,鮮里透香。烤大魚相對複雜,先把魚從背脊上破開,裝上鹽、蔥、姜、野芫荽、香茅草和辣椒,魚頭魚尾相疊,把佐料包在中間,用篾子紮緊,再用兩根竹片把魚夾起來,放在文火上慢慢烤熟。這樣烤出來的魚,香中含鮮。魚“剁生”可以理解為鮮魚醬。大魚要去皮去骨,小魚要用竹片夾著烘一下,剁細;小米辣燒熟,剁細;檳榔青燒熟,衝上涼開水,加鹽,再把剁細的魚肉和辣椒拌進去,魚“剁生”就做成了。用魚腥草、刺五加、薄荷、水香菜等野菜蘸魚“剁生”,別有一番風味。
酸魚和“臭”魚,都要有十幾、二十天和二三天的過程。酸魚在農貿市場有賣,買回來撕碎,拌上蒜泥、辣椒麵,就可以吃了,回味無窮。“臭”魚不是常有,全靠碰運氣,比臭豆腐香多了,還有一種難忘的鮮。

香茅草烤雞

把宰好的雞洗淨,放在火炭上烘烤至六成熟,然後把肉剔下來,用舂鹽棒捶軟,捶碎。把預先切好、拌攏的蔥、蒜、芫荽、青辣椒、鹽等拌合在一起,捏成拳頭大的一坨,用洗淨的香茅草捆住,用竹片夾起來,放在火炭上烘烤。肉烤熟後,再抹上豬油繼續烘烤幾分鐘,去掉香茅草就可以吃了。這種菜餚香辣可口,味道鮮美,頗受歡迎。

喃泌

喃泌的作用是增加主菜的味道,特別是吃生菜的時候,這樣的作用非常明顯,如果沒有可以提供蘸食生菜的喃泌,生菜就張口難咽,沒滋沒味。傣族愛吃愛做的喃泌有以下幾種:
1、喃泌帕(傣語:蔬菜製作的喃泌)做法是將青菜苔或屬後熬成泥,加入適量的水和鹽巴調成墨綠色的糊狀後晾乾,待酸後即成,混合了蔬菜與辣椒的味道,最適宜添加到米線和米乾中作調料
2、喃泌糯(傣語:筍子製作的喃泌)做法是把醃酸的竹筍舂成泥,加入適量的鹽巴和小米辣調成泥即成,味道酸辣渾然一體,最適合蘸食生京白菜和苦竹筍
3、喃泌布(傣語:螃蟹製作的喃泌)做法是將螃蟹燒至金黃色後舂細,加入適量的溫水和香
4、喃泌巴(傣語:魚類製作的喃泌)做法與喃泌布同(略),味道鮮美,回味甜冽,可以蘸食所有的生菜
5、喃泌可送(傣語:西紅柿製作的喃泌)做法是把西紅柿放置火炭中燒至皮糊發黑,冷卻後去皮,搗成稠液,加入香辛植物和小米辣即成,味道酸辣適度,幽香撲鼻,最適宜蘸食苦筍,喃泌撲過(傣語:嘎哩羅製作的喃泌)做法是將嘎哩羅果實在火炭中烤至皮糊,冷卻後去皮,舂出嘎哩羅果液,兌少許溫水後,加入香辛植物和小米辣即成,香味馥郁,最適宜蘸食滾水燙屬的青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