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林十景

繡林十景

繡林十景又稱“繡林十錦”, 位於湖北省石首市境內,繡林,市人民政府駐地。隨著時代的變遷,關於繡林十景的具體景點說法也不盡相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繡林十景
  • 別稱:繡林十錦
  • 地點:湖北省石首市境內繡林市人民政府
  • 相關景點范蠡墓
簡介,形成,相關景點,相關石刻,

簡介

數萬年前,先民們在湖北石首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創造了燦爛的古老文化。有關繡林十景最早的傳說開始於春秋時期的調弦亭(在今調關鎮)。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大夫俞伯牙乘舟自楚都(郢城)東下,因避風雨在此臨時停泊。晚上閒來無事,他不由撫琴而歌,開始一曲意在高山之律,樵夫鐘子期說:“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接著他又彈了一曲意在流水之律,子期則說:“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於是大喜過望,遂與子期結為莫逆之交。兩人便在此留下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美名。民間遂命名此地為“調弦口”,鐘子期死後,俞伯牙在他墳前將琴摔碎,斷裂的琴弦就成了調弦河。早在宋朝年間,人們就在這裡修建了“調弦亭”,只是後來由於年久失修而毀於民國。1999年,調關鎮人民政府在調弦口閘旁豎立了一座引人注目的“高山流水遇知音”雕像。 調關鎮的伯牙口村也是為了紀念這位琴藝高人所取。後之,坐落在市區的“繡林晚照”“錦幘奇霞”“影橋清鑒”“望夫石筍”等名勝,是在三國時期留下的,“八仙棋局”是在晉代留下的,“萬石釣艇”是在北宋時期留下的。這些山水勝地,曾使歷代名士潑墨揮毫即景吟詠,由此產生了“望夫台”“吟繡林十景”“繡林晚照”等傳名佳作。部分原物雖已去,但從八十年代初,石首市政府開始撥款繕修,逐步恢復了繡林十錦的歷史原貌。
照  影  橋照 影 橋
杜甫黃庭堅等人的詩名中,仍可領略到昔日的風采。但可惜的是,由於城市建設,一些景點又已被毀。

形成

杜甫晚年從成都南下衡湘時曾泊舟石首,詩云:“掛帆朝發劉郎浦,疾風颯颯昏亭午。舟中無日不沙塵,岸上空城盡豺虎。十日北風風未回,客行歲晚尤相摧。白頭厭伴漁人宿,黃帽青鞋歸去來。”這是杜甫最後的詩作之一,壯懷激烈,慷慨悲涼之氣溢於言表。
唐·呂溫遊覽石首山水後留下詩句:“吳蜀成婚此水潯,明珠步障幄黃。誰將一女輕天下,欲換劉郎鼎峙心。”詩中描述了劉備在石首迎娶孫夫人的故事。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劉備到東吳招親,迎娶孫夫人,諸葛亮和關羽在石首陽歧山隆重迎候。諸葛亮命令士兵將荊州運來的川綾蜀錦,從山腳到山頂張掛起來,還派1000名將士披紅掛綠,200名彩女持宮燈迎接。周圍的老百姓也手持彩旗、錦幛前來歡慶,山上山下成了五彩繽紛的世界。劉備和孫夫人讚嘆道:“真是錦繡如林啊!”後來,人們便將陽歧山改名繡林山
石首於西晉太康五年(公元284年)建縣,縣治一直設在繡林山(陽歧山)腳下。縣城原名米市,清朝乾隆年間江堤崩潰,街道坍入江中,縣城遷到黃金堤,稱黃金堤街。1930年,建立石首縣蘇維埃政府,下設繡林市,縣城開始以繡林為名。 繡林城區內有石首山、繡林山、楚望山、南嶽山(原名龍蓋山)、馬鞍山、硯盆山、筆架山等淺山錯落其間;有山底湖、陳家湖、牌樓堰、廖家淵、蔡家潭、涎兜湖、沙湖等湖潭點綴內外,城區山明水秀,美不勝收。
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貶官涪陵時溯江而上經過石首而賦詩,他是最早歌詠“繡林十錦”的詩人,其詩云:“調弦南望馬鞍還,瘦石峨峨龍蓋山錦幘亭中依縣治,劉郎浦畔近沙灘。望夫台八仙洞照影橋萬石灣。自古繡林存十景,何人為入畫圖看。”
另外,唐詩人元稹、宋詩人陸游等也在繡林留下了優美的詩篇。
當代著名學者、詩人吳丈蜀《沁園春·石首》:
石首山頭,晉紀古城,地處江南。望劉郎浦口,江如飄練,上津湖下,浪似調弦。山谷題詩,少陵停棹,皇叔曾來設慶筵。千百載,引高人哲士,樂意留連。
黃抱玉先生八仙棋局圖黃抱玉先生八仙棋局圖
而今盡換新顏,看無數英雄繪彩箋,若結繡林邊。虹橋照影,紅軍樹上,翠蓋擎天,南嶽殿堂,文峰筆架,十計天然麗景觀。須到此,訪園林城市,天上人間!
下片將石首新十景連綴其中,即浦口飄練、津湖鼓浪、鐘俞調弦、繡林夕暉、虹橋照影、紅樹翠蓋、南嶽鐘磬、文峰霽雪、筆架晨曦、皇叔慶筵。

相關景點

其 一
范蠡墓: 在石首市桃花山鹿角頭村,傳說范蠡曾在此隱居避世。
飲馬池: 在石首市桃花山鹿角頭村,傳說范蠡曾在此飲馬。
調弦亭: 在石首市調關鎮之西,傳說是楚國大夫俞伯牙泊舟彈琴覓知音處。
繡林山: 原叫陽歧山,在石首城北,傳說是劉備納孫夫人回荊州停駕歡慶處。
劉郎浦: 位於石首城北的長江北岸,諸葛亮迎劉備伏兵奇襲二氣周瑜處。
三義寺: 在石首城北陽歧山江畔,為紀念劉、關、張桃園三結義而建。
繡林亭: 在石首城北原東嶽山麓,今山已經被取石炸平,在繡林山重建。
望夫台: 在陽歧山頂,孫夫人登頂西望丈夫劉備處,現有近造夫人塑像在。
照影橋: 在石首城皇叔街東北部,原為湖泊,孫夫人常站在橋上照影自憐。
玉田寺: 位於石首楚望山下,為紀念晉代藥物學家葛洪建造。
其二
1、調弦亭,位於離石首城22.4公里的調關鎮。傍江而立,相傳俞伯牙訪知音鐘子期,在此調弦定音。後人修築紀念取名調弦亭
2、劉郎浦,位於石首城北的長江北岸,與繡林山隔江相望。相傳劉備從東吳招親回荊州,孔明率眾將士泊舟於此迎親,故名劉郎浦
3、馬鞍山,位於石首城內龍蓋山與筆架山之間,形如馬鞍而得名,相傳三國時期,東吳戰將陸遜與蜀漢交戰時曾屯兵於此地。
4、龍蓋山,又名南嶽山,位於石首城東北首,西與馬鞍山、筆架山連錦挺立。據考,山中有石湫,人傳為龍窟。每當霧靄籠罩則必下雨,故名龍蓋山,相傳唐代將軍李靖曾在此屯兵,後人在此山右側建有李衛公祠。
5、照影橋,位於石首城楚望山南約150米的牌樓堰中。原為木製橋。相傳孫夫人曾來此橋對水照面。後人將木橋改為石拱橋。並取名“照影橋。
6、八仙洞,位於楚望山下與玉田寺毗鄰。有石洞,洞內有棋盤,石桌、石凳。相傳晉代葛洪在此種玉,常有仙人與他對弈,故名八仙洞。
7、望夫台,位於楚望山與繡林山交界處。相傳劉備西征入川後,孫夫人登高西望,在她站立的石頭上留下一雙足跡。此石便為望夫台
8、萬石灣,在石首山西麓山腳處,長江流經此處形成巨大的回流,而被長江水沖刷的山石,宛若玉筍屹立,故名萬石灣,也是人們垂釣處。
9、錦幘亭,坐落在與繡林山相毗鄰的楚望山上。相傳劉備與孫夫人燕爾新婚時,曾在此用錦幘支配臨時小憩處。後人在原處修築了一座錦綺生輝的亭寺。取名“錦幘亭”。
10、繡林亭,坐落在繡林山頂峰。相傳三國時漢劉備從東吳招親回荊州,孔明率眾將士迎娶,在繡林山上掛錦結繡,設宴歡慶。後人為紀念其歷史意義,在山上修築亭寺,取名“繡林亭”。宋代黃庭堅為此亭題寫扁額。

相關石刻

石首賓館大門院牆嵌刻的近100米長的《繡林十景石刻》曾是一道亮麗的風景,是石首市著名書畫家黃寶玉(抱玉)先生遺作。抱玉先生的國畫在湖北省較有名氣,其作品曾參加出國展覽,上世紀九十年代抱玉先生的《雄鷹圖》曾被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員王海上將挑選作為贈送外賓的禮品。抱玉先生的“繡林十景石刻圖”創作始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其為藍本的《繡林十景石刻》,完成於2001年8月,耗資十餘萬元。石刻完成後,抱玉先生即身患癌症仙逝,此可謂抱玉先生絕筆遺作。《繡林十景石刻》包括畫作十幅,另有宋、明、清文人詠石首的詩文多篇,均為抱玉先生書丹並篆刻。《繡林十景石刻》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是石首的文化藝術財富.可惜,石首賓館已被拍賣,現建築正在拆除,石刻處境堪憂。
後續:在石首有識人士的呼籲下,繡林十景石刻得到了很好保護,現由石首博物館收藏。
黃抱玉先生石刻繡林十景黃抱玉先生石刻繡林十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