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子期

鐘子期

鐘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戰國時代楚國漢陽(今湖北武漢蔡甸區集賢村)人。相傳鐘子期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擔、拿板斧樵夫。歷史上記載伯牙探親回國時,在漢江邊鼓琴,鐘子期正巧遇見,感嘆說:“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因興趣相投,兩人就成了至交。鐘子期死後,伯牙認為世上已無知音,終生不再鼓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鐘子期
  • 外文名:Zhong Ziqi
  • 別名:鐘徽
  • 國籍:中國 楚國
  • 民族:華夏
  • 出生地:春秋楚國 
  • 出生日期:公元前413
  • 逝世日期:公元前354
  • 職業:樵夫
  • 信仰:道家
  • 主要成就:俞伯牙的知音
  • 代表作品:高山流水
  • 相關作品:無
  • 相關典故:伯牙摔琴謝知音
記載,不同版本,經歷,求學深造,鼓琴覓知音,摔琴謝知音,鐘子期墓,相關作品,

記載

戰國·鄭·列禦寇《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鐘子期鐘子期
譯文:伯牙彈琴的時候,鐘子期在一旁欣賞。伯牙彈奏時意在高山,鐘子期說:“彈得太好了!琴聲就像巍峨的高山。”伯牙意在流水,鐘子期讚嘆道:彈得真好!琴聲就像水勢浩蕩的江河。”不論伯牙(彈奏時)想什麼,鐘子期總是能準確地說出他的心意。子期死後,伯牙覺得再也找不到比鐘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於是把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

不同版本

人教版、魯教版伯牙絕弦
原文: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鐘子期與俞伯牙的塑像鐘子期與俞伯牙的塑像
上海教材《高山流水
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經歷

求學深造

春秋時期,楚國有一位著名的音樂家,他的名字叫伯牙。伯牙從小非常聰明,天賦極高,又很喜歡音樂,他拜當時很有名氣的琴師成連為老師。學習了三年,俞伯牙琴藝大長,成了當地有名氣的琴師。但是伯牙常常感到苦惱,因為在藝術上還達不到更高的境界。伯牙的老師成連知道了他的心思後,便對他說,我已經把自己的全部技藝都教給了你,而且你學習得很好。至於音樂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沒學好。我的老師方子春是一代宗師,他琴藝高超,對音樂有獨特的感受力。他現住在東海的一個島上,我帶你去拜見他,跟他繼續深造,你看好嗎?伯牙聞聽大喜,連聲說好!他們準備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東海進發。一天,船行至東海的蓬萊山,成連對伯牙說:“你先在蓬萊山稍侯,我去接老師,馬上就回來。”說完,成連划船離開。過了許多天,連成沒回來,伯牙很傷心。他抬頭望大海,大海波濤洶湧,回首望島內,山林一片寂靜,只有鳥兒在啼鳴,像在唱憂傷的歌。伯牙不禁觸景生情,由感而發,仰天長嘆,即興彈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滿了憂傷之情。從這時起,伯牙的琴藝大長。其實,成連老師是讓伯牙獨自在大自然中尋求一種感受。
鐘子期鐘子期
伯牙身處孤島,整日與海為伴,與樹林飛鳥為伍,感情很自然地發生了變化,陶冶了心靈,真正體會到了藝術的本質,才能創作出真正的傳世之作。後來,俞伯牙成了一代傑出的琴師,但真心能聽懂他的曲子的人卻不多。

鼓琴覓知音

他日思夜想:人上一百,種種色色,晉國冇得,還有外國,單單不就得知音人。他抱琴回土生土長的楚國,一來為晉國求賢,二來尋找知音,那天,他把官船彎到漢陽的一座山坡下,面對漢江彈起“
高山流水”這曲子,曲還沒有彈完,一根主弦陡然繃斷。伯牙曉得弦斷得蹊蹺,必有知音到。你說那知音是個么樣的人咧?他不是豪門公子,也不是一介書生,偏偏是個戴斗笠、披蓑衣、背沖擔、拿板斧的山野樵夫鐘子期。他聽到俞伯牙彈的“高山流水”,心合琴聲跳,斧隨琴聲舞,不想,一板斧劈斷一根大樹枝,主弦就繃斷了。
俞伯牙與鐘子期俞伯牙與鐘子期
俞伯牙有意在官船上大聲感嘆:“為何荒野回聲大?”山林中,鐘子期高聲回答:“只因山高流水長!”伯牙重整斷弦,再彈一曲,子期合唱:“美哉洋洋乎,意在高山!”伯牙也不理會,又彈一曲。子期急奔下山,隔船贊唱:“美哉湯湯乎,志在流水!”伯牙一聽,忙把子期請到船上,美茶相陪,酒肉款待,談音論律,八拜為交。伯牙年長稱兄,子期為弟。
話長夜短,兩人不覺聊到東方魚肚子白。子期起身要走,伯牙難得知音,哪裡捨得,硬要接他到晉國,有鹽同鹹,無鹽同淡,共操藝琴。無奈鐘子期上有年邁二老高堂,下有兄弟姐妹,遠離不得,只好約定來年中秋在集賢村鐘家相會

摔琴謝知音

轉眼到了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又抱琴來楚國漢陽,向一位白鬍皓須的老翁問路:“請問老公,這裡可是集賢村?”老翁說:“集賢村有上下兩個灣子,不曉得先生找的是哪個?” 伯牙說:“找我的知音朋友鐘子期。”老翁一聽說是找鐘子期,眼圈就紅了,眼淚一灑,號哭說:“您家莫是那個伯牙大人伯牙先生咧?我期兒墳上都長草了,今晝是他的百日,他閉眼那暫,還要聽先生彈琴哪!”伯牙一聽,跌腳捶胸,三泡眼淚四泡流,嗚嗚哭了一大場。他跟著鐘父到子期墳頭,把琴擱在拜石上,打起盤腳,愈哭愈彈。那上下左右灣的伢兒老小,聽說大臣都跟子期上墳,一窩蜂趕來看稀奇,一見伯牙打坐彈琴,以為他好不懂事,還在取樂,就都噓之啦沙、嘰嘰哄哄地走了。伯牙一見,越發傷心,搜出解刀,割斷琴弦,舉起瑤琴,卯起來往拜石上一摔,高聲哭唱:“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鐘子期鐘子期

鐘子期墓

鐘子期系春秋楚國人士,其墓就位於不遠的馬鞍村。經修葺,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漢陽知縣華某並立碑,“文化大革命中被毀。1980年修復。墓為圓形,封土高1.5米,底徑8米,環以石垣。碑高1.5米,寬0.7米,上刻“楚隱賢鐘子期之墓”。1987年在墓前修建知音亭,鋼筋混凝土結構,方形,四柱,歇山式頂,底周除正面外皆置欄桿。墓與亭坐北朝南,背山面湖。山上青松蔥蘢,山下芳草碧翠,湖面綠波粼粼,湖畔流水潺潺,鳳鳴水聲,宛若琴音。
鐘子期墓

相關作品

《伯牙鼓琴圖》
《伯牙鼓琴圖》《伯牙鼓琴圖》
這是一幅人物故事畫,畫中的故事最早見於《呂氏春秋》一書。畫的是俞伯牙與鐘子期兩位知心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畫面上共有五人,左邊是伯牙,他面目清秀,蓄長髯,披衣敞懷,端坐石上,雙手撫琴。伯牙的對面是子期,也坐在石上,身著長袍,低頭靜心諦聽。兩人的身後共有侍童三人站立。作者用生動、準確的筆墨刻劃了兩個主要人物的外形特徵和內心活動,彈琴者的專注傳神,聽琴者的入神,都躍然絹上。為了襯托兩個主要人物,作者還安排了三個侍童,並借用次要人物的不同反應來表達伯牙和子期之間用琴聲傳遞感情並成為“知音”的友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