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像小說

繡像小說

繡像小說》中國近代小說期刊。李伯元主編。李伯元名寶嘉,別號南亭亭長。江蘇武進人。《繡像小說》線裝,半月刊。創刊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五月,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李伯元為了發揮小說的“化民”功能,便於民眾閱讀理解,努力使小說通俗化,在所載小說每回正文之前,增以繡像,配合小說故事內容。其所刊小說內容廣泛地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的黑暗和腐朽現象。意在使人民民眾脫離愚昧走向清醒的境地,了解並憎惡現實,利於改革現狀,自求生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繡像小說》
  • 語言:中文
  • 類別:中國近代小說期刊
  • 編輯單位: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
  • 創刊時間:創刊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五月
  • 出版周期:半月刊、月刊
  • 主編:李伯元主編
小說簡介,作品內容,社會評價,期刊創刊,

小說簡介

《繡像小說》它是明清時期我國古典小說的一種刊行樣式,是帶有插圖的一般通俗小說。自1903—1906年,共發行72期。“線裝本,逐回繡像,通俗美觀,名著尤夥。”(阿英《繡像小說》)創刊號發表了《本館編印繡像小說緣起》(此文似由夏曾佑執筆,以後有機會再詳談),談到“歐美化民,多由小說,摶桑崛起,推波助瀾。”“察天下之大勢,洞人類之頤理,潛推往古,豫揣將來,然後抒一己之見,著而為書,以醒齊民之耳目。或對人群之積弊而下砭,或為國家之危險而立鑒,揆其立意,無一非鞴裨國利民。”“本館有鑒於此,於是糾契約志,首輯此編。遠者摭泰西之良規,進挹海東之餘韻,或手著,或譯本,隨時甄錄,月出兩
繡像小說
期,借思開化天下愚,遑計貽譏於大雅。”從“緣起”可以看出,這家刊物內容“多半是描寫時事,譏諷朝政,激勵革新的血氣文章。”(畢樹棠《繡像小說》)

作品內容

《繡像小說》發表的作品,以章回小說為主,“多半是描寫時事,譏諷朝政,激勵革新的血氣文章”(畢樹棠《繡像小說》)。如憂患餘生的《鄰女語》,杞憂子的《苦學生》,壯者的《掃迷帚》等。長篇小說則有李伯元的《文明小史》、《活地獄》和洪都百鍊生著《老殘遊記》。翻譯方面則有奚若(原名奚伯綬,1904--10年在商務編譯所任職)的《天方夜談》。此書後來受到在商務編譯所編《小說月報》的作家葉紹均(聖陶)的重視。葉先生說:“這個譯本運用古文,非常純熟而不流入迂腐;氣運淵雅,造句時有新鑄而不覺生硬,只見爽利;我們認為(是)一種很好的翻譯小說。”及吳濤從日文轉譯的小說《賣國奴》([德]蘇德蒙著)、[美]威士原著的《回頭看》(編譯所譯)《夢遊二十一世紀》([荷蘭]達愛斯克洛提斯著楊德森譯)等。奚若和吳濤都是商務編譯所的編輯,也是協助李伯元編《繡像小說》的。包天笑說過:“李伯元與商務印書館合作辦《繡像小說》時,還在商務未設編輯所以前,大概李伯元擔任編輯,而商務擔任印刷與發行。”這是包先生記錯了。事實上,商務編譯所成立於1902年,而《繡像小說》編印於1903年。當時,商務有幾位編輯對出版小說是感興趣的。如夏曾佑在天津辦《國聞報》時,就發表過《國聞報館附印說部緣起》,他也曾在《繡像小說》寫過《小說原理》(署名:別士,是他的筆名)的文章。翻譯家奚若1904年10月前後,就和老編輯蔣維喬在編譯所是同事,翻譯家吳濤在此前後也在編譯所出過翻譯小說,說明他們都在編譯所工作過。李伯元不懂外文,他主要審閱創作小說,翻譯小說部分則由商務編譯所的翻譯家協助編選。

社會評價

文學史家阿英在評價《繡像小說》時指出,《繡像小說》是“較之《新小說》更為通俗化的讀物,目的在喚醒人民改革鄙俗,刷新政治,富強國家。”“創作部分,從各個方面反映了當時的中國社會,揭露了政治的黑暗,帝國主義的迫害,半殖民地的形形色色,以至破除迷信,反對纏足,灌輸科學知識等等。這些小說,不僅出自名手,影響也極廣大。翻譯小說方面,種類也很多,介紹了好幾部名著,只是更多的屬於一般作品。”因此評論家畢樹棠認為,“若採集中國最初提倡新小說的史料,《繡像小說》可謂最重要的一種。

期刊創刊

1903年5月3日,《繡像小說》在上海創刊,由李寶嘉主編,商務印書館發行。《繡像小說》為文藝半月刊,每期刊載長篇連載或單篇小說10種左右。在首期緣起上,創辦者稱欲借小說以針砭朝政之積弊,為國家危險立鑒,此以喚醒民眾。所刊內容有彈詞、戲曲和雜文。小說每回皆配有繡像插圖,故名《繡像小說》。本刊曾發表過李寶嘉的《文明小史》、《活地獄》、《醒世緣彈詞》、《經國美彈新戲》、《愛國歌》,劉鶚的《老殘遊記》以及憂患餘生的《鄰女語》等,作品多是反映清末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及清王朝腐朽的封建統治,宣揚改良主義。
《繡像小說》創刊號《繡像小說》創刊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