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圖(一種中國傳統遊戲)

縱橫圖(一種中國傳統遊戲)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縱橫圖,一種中國傳統遊戲。亦作幻方。舊時在官府、學堂多見。它是將從一到若干個數的自然數排成縱橫各為若干個數的正方形,使在同一行、同一列和同一對角線上的幾個數的和都相等。

將從1至n平方的自然數排列成縱橫各有個數的正方形,使每行、每列、有時還包括每條主對角線上的 個數的和都等於同一個數m(2m=n立方+n),稱這樣的排列為階的縱橫圖,亦稱階幻方。

基本介紹

現代含義,古代記載,東漢記載,南宋記載,元代記載,明代記載,清代記載,

現代含義

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又給它賦予了新的含義,它在組合分析圖論人工智慧等各方面都有所套用。美國計算機協會主編的CACM程式彙編中也把縱橫圖的編造程式收了進去。建築學家勃拉東發現縱橫圖的對稱性極為豐富,其中有許多美麗的圖案,他把這些線條稱為“魔線”,可用於輕工業品、封面包裝等設計中。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的一位專家發現了它與“拉丁方”的內在聯繫,由於“拉丁方”在實驗設計領域中的無比重要性,從此,縱橫圖就更加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國外出版的《現代代數及其套用》這本專門著作里就把縱橫圖列為專門題材。
縱橫圖現今仍然是組合數學研究的課題,廣義幻方、幻體、雙隨機矩陣等都由它推廣而來。探討中國縱橫圖發展的悠久歷程是組合數學前史的重要內容,日益受到國內外數學史界的重視。

古代記載

東漢記載

中國東漢末年鄭玄(129~200)注《易緯·乾鑿度》:“太乙取其數以行九宮,四正四維皆合於十五”而得九宮數,即三階幻方(左圖[三階縱橫圖])。西魏北周盧注《禮記·明堂篇》“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有法龜文之說,後周甄鸞注《數術記遺》云:“九宮者,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亦與龜文之說暗合。古人在龜甲或骨上用火灼出窩槽,爆見吉祥之兆,有時這種窩槽的排列有了某種特殊的意義,令人驚異,於是成為世代相傳的神話。可見,九宮圖由來已久。
中的記載

南宋記載

南宋楊輝《續古摘奇算法》(1275)卷一始有“縱橫圖”之名,其中給出了三至十階的幻方及其變體共十三種。楊輝給出的方形縱橫圖共有十三幅,它們是:洛書數(三階幻方)一幅,四四圖(四階幻方)兩幅,五五圖(五階幻方)兩幅,六六圖(六階幻方)兩幅,七七圖(七階幻方)兩幅,六十四圖(八階幻方)兩幅,九九圖(九階幻方)一幅,百子圖(十階幻方)一幅(參見圖1-9-3)。其中還給出了“洛書數”和“四四陰圖”的構造方法。如“洛書數”的構造方法為:“九子斜排,上下對易,左右相更,四維挺出”。

元代記載

元代安西王府舊址(今西安市郊)曾出土至元十五年(1278)阿拉伯學者扎馬魯丁為安西王推算曆法期間所製作的“東阿拉伯系統”數碼的鐵制六階幻方(1956年出土,(見彩圖[阿拉伯數學幻方鐵板(元代) 陝西安西王府遺址出土])。上海浦東陸家嘴明嘉靖陸深墓中也發現元代玉質可佩掛的四階幻方(1980年出土)。
縱橫圖

明代記載

明王文素《算學寶鑑》(1524)載縱橫圖多種。程大位算法統宗》(1592)卷十七載縱橫圖14種,及清方中通《數度衍》(1661)卷首之一“九九圖說”後附縱橫圖14種,與楊輝所著《續古摘奇算法》中所載縱橫圖大同小異。
張潮 (1650~?)《心齋雜俎》卷下“算法圖補”增補縱橫圖若干種。梅成《增刪算法統宗》(1760)淘汰有關河圖洛書及縱橫圖的內容之後,縱橫圖存在約有一百多年。

清代記載

清初、傳教士傳入《三三等數圖》列三至十階縱橫圖八種,並指出作圖方法。英國人傅蘭雅主編的《格致彙編》(1878)載有四階縱橫圖(圖2[四階縱橫圖]),此即1514年A.度勒所刻十六字方圖。歐洲研求縱橫圖造法始自14世紀。中國人杜亞泉(1872~1933)等從1900年起論及縱橫圖的造法,但多沿用西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