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釋義
(1)〈動〉捆綁
說明:
捆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簡單捆綁,例如讓犯人伸出雙手,將其纏繞住;另一種是“花式捆綁”,即俗稱的“
五花大綁”,繩子從
胳膊和頭頸處繞來繞去,捆綁出花樣來。
捆綁的複雜程度不同就決定了犯人自行解脫的可能性不同。
又如:縛人(
捆綁人),縛綁(捆綁),縛住(捆住),
縛虎(捆住猛虎。比喻征服極難征服之人),
縛送(捆住押送),
縛扎(綑紮)
(2)〈動〉約束;限制 [tie up]。如:
縛束(裹扎);縛褲(紮緊套褲腳管,以便騎乘。泛指戎裝)
(3)〈名〉繩索 [string;rope]
示例:夜半,童自轉,以縛即爐火燒絕之。――唐·柳宗元《
童區寄傳》
(4)〈量〉用於捆起來的東西。如:一縛書(一捆書)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十三】【糸部】縛
束也。從糸尃聲。符钁切
說文解字注
(縛)束也。束下曰縛也。與此為轉注。引申之、所以縛。之之物亦曰縛。從糸。尃聲。符钁切。五部。
康熙字典
《廣韻》符钁切《集韻》《韻會》伏約切《正韻》符約切《說文》束也。《釋名》縛,薄也。使相薄著也。《廣韻》系也。《左傳·僖六年》許男面縛銜璧。
又《昭二十六年》以幣錦二兩,縛一如瑱。《注》縛,卷也。
又《釋名》縛在車下,與輿相連縛也。《急就篇注》縛在車下,主縛軸令輿相連,卽今所謂鉤心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符臥切。義同。
又《集韻》符遇切,音附。紨或作縛。繩也。《韻會》俗從專作縳,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