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十月廿三練誕節
2014年12月14日(農曆十月廿三)
練誕節,廣東練氏宗親
練湅繒、
練時日、
練貞辰、
練絲帛、
練其素一行5人,赴神農壇祭拜始祖練何。他們得到沁陽市疾控中心職工吳有福及其朋友徐國慶、杜寶、蘇玉棟、董亞平、馮師飛、鄭文亮、秦小明、申順、張聯防和朱小雨11人的熱情接待和同行。2013年底,練何第55世後裔練鴻佳(廣東省信宜市茶山鎮人)與筆者(
李慶保)取得聯繫後,加大了宣傳力度。
據悉,這是廣東練氏後裔第四次到沁陽市尋根謁祖。2005年6月3日,中華練氏宗親聯誼會會長練天漢、副會長練雨松、秘書長練其林和練洪金一行4人首赴沁陽尋根問祖的起因,是練何第53世後裔練其林(廣州市人)依據《練氏族譜》記載:“練何世居河內縣(今沁陽市),葬縣西北20餘公里的紫金壇(1999年更名為神農壇)上,2世及旁3世、4世,葬三尖山、芝嶺”,但是到
沁陽市公安局查閱戶籍,未發現有練姓人名存在。2007年7月3日,二赴沁陽尋根的是練其林和練觀城,他倆在市志辦,查閱《懷慶府志》、《沁陽市志》等文獻資料,儘管未能發現有關練氏的古今信息,但找到了有紫金山、紫金壇、三尖山、芝嶺(均在今沁陽市紫陵鎮內)名字的記載,與練氏譜載相符合,因此認定了神農壇就是練姓始祖練何的仙居之地。他倆登上神農壇,表達了尋根幽思。2014年2月2日,三赴沁陽尋根的有練曰東、練曰林、練曰南、練文貴、練錦浩、練文燕、練文芳、練文秀、練思甫、練思辰、練思源、練思均、練俊傑、練絲帛和
練絲柬15人,他們到神農壇祭拜始祖練何,並在三尖山尋找2世練舜麒、練舜麟、4世練賢開的墓地,在芝嶺尋找3世練友欽、練友文、練友思、練友德、練友善及4世練賢相的墓地。
練何
練何,(公元598年戊午至公元668年戊辰),字子俊,原姓東,乃
伏羲後裔。粵稽洪荒甫辟,生民渾噩,姓氏未著。自太昊嗣興帝,號
伏羲,伏羲氏以木德王其姓風氏。民之有姓,實自此始。厥裔
羲仲,
帝堯時,命掌東方,青陽之令,易風姓為東方氏,取義青陽,曾稱濟陽為郡。東方氏三傳有
東不訾者,蓋帝舜七友中人,居太原墟,因帝呼為東友,即更其覆,而仍相傳為東,由居太原,故又易其郡為太原。
東不訾九十六代嗣裔
東何,乃漢仕郎中涇州東富公二十七代
元孫,本貫河北道
懷州河內縣趙栿里(今河南省
沁陽市紫陵鎮
趙寨村),以河內為郡。公智勇超群,於唐貞觀時為
總管府錄事參軍,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十一月
庚子日(農曆十一月三十日),詔與李勣伐
高句麗,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五月
甲申日(農曆五月十七日),獻火攻策
遼東城,(史書又稱遼州)遂破之,有功回朝,於貞觀十九(645)年十月
戊午日(農曆十月廿三日),在臨渝關的漢武台刻石記功會上,
唐太宗以“精練軍戎”,賜姓練,封岐山侯,封三世恩榮世襲騎尉將軍。
欽差大臣兵御尚書大總管
李勣贊曰拜題:“舜友賢裔,岐山侯第,貞觀恩及, 賜姓啟宇,詩書冠冕,詒謀濟美。”妣趙氏,封一品夫人,與夫合葬於
懷州河內縣
紫金壇(今沁陽市
神農壇)。練公趙氏夫婦生育二子:練舜麒,練舜麟。麒襲職騎尉將軍。麒公有友欽、友明、友文、友思四子,欽公襲職騎尉將軍。欽公子賢相,亦襲職騎尉將軍。後來練何把李勣元帥的讚詞作為子孫名字的排行字輩。《練氏族譜》記載:何公生舜,舜生友,友生賢,賢生裔,裔生岐,岐生山,山生侯,侯生第,……可見,練何用子孫的字輩,要子孫永遠記住封侯賜姓的輝煌歷史。這些內容在《資治通鑑》、《尚友錄》、《舊唐書》、《新唐書》、《四庫全書》等古籍里均有記載。此外,焦作有個方言詞語“老練”,意為閱歷深、經驗豐富,辦事老道,也是南方練氏聚居地常使用的一個詞語。廣東練氏後裔認為這個詞語是來自於唐朝時期人們對練何的稱呼得來的。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地村莊名稱帶“練”字的,有百餘個,其中以河南省永城市最多,達30多個。這些村莊究竟哪些與練姓相關,也有待於進一步考證。
據練鴻佳介紹,練氏後裔將每年的農曆十月廿三日定為“練誕節”。2015年農曆十月廿三日是練氏受姓1370周年紀念日,屆時,來自全國各地的練氏後裔將會在神農山舉行盛大的祭祖活動。
練鴻佳蒐集整理
練鴻佳蒐集整理了很多練氏家族的文字和圖片資料。
練氏源出
伏羲之後,東何為東不訾第96世嗣孫,李世民賜姓後為練氏得姓始祖,其後裔分布海內外各地。其中一支,傳3世
練友明從河南入福建建州(今浦城縣仙陽鎮練村),又傳16世
練乾譽遷建寧府(今建甌市小橋鎮),傳至22世
練詒嘉遷江西新淦縣(今峽江縣水邊鄉)三洲里,傳至28世
練淵文遷居福建武平縣象洞鄉洋貝村,傳至32世
練元龍於明初洪武間遷廣東梅縣,後遷興寧市甘專村,裔孫分布廣東的興寧、梅縣、平遠、龍川、五華、紫金、惠陽、惠東、博羅、陸河、陸豐、河源、東源、和平、連縣、中山、斗門、珠海、韶關、清遠、清新、新豐、陽山、四會、信宜、高州、鬱南、雲浮、新興、陽春、陽江、陽東、廣寧、懷集、鶴山、徐聞、深圳、廣州等40多個市縣,及廣西、四川、湖南、江西、福建、海南、香港、澳門、台灣、新加陂、印尼、美國等地。由於練何世居河內縣,故練氏立堂號“河內郡”。在福建省還有“丹陽郡”、“建安郡”二支。依據“丹陽郡”和“建安郡”二支系提供的譜料,此二郡均是練何後裔,因遺失以前的具體世系譜料,而以“丹陽郡”、“建安郡”立譜。現“建安郡”已理順源流,他們是練淵文後裔。練氏得姓至今已有1370年歷史,現已出現練何後裔57世。練氏分布在全國各地及海外,近千個聚居地,人口約29萬,在中華姓氏人口排名第251位。
我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這片古老的土地在幾千年的歷史演變中,誕生和發展了一些姓氏,這些姓氏已融進了中華民族眾多姓氏之中。據考證,與焦作有關的姓氏達46個之多。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毋庸置疑就是中華各姓氏家族的大發展。我市是國家級優秀旅遊城市,這幾年來旅遊業發展非常迅速,藉助特有的姓氏文化資源發展尋根旅遊已經迫在眉睫。據悉,以廣東練氏
後裔為主的全國各地及海外練氏宗親,正在集資,有意與沁陽市政府、旅遊局一同重修練何墓。此夢想一旦實現,並藉此開發其他姓氏尋根資源,給與我市誕生和發展姓氏有關的海內外後裔宗親提供尋根問祖的便利,必將是我市文化旅遊的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