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粒體腦肌病伴乳酸酸中毒和卒中樣發作

線粒體腦肌病伴乳酸血症和卒中樣發作(MELAS)是以腦病、腦卒中樣發作、乳酸血症為主要症狀的線粒體病,是線粒體病中最常見的類型之一。患者可以有母系遺傳的家族史,散發性患者也不少見。發病年齡從嬰兒到成人期,以兒童期和青少年期發病居多。目前該病以藥物治療為主,容易致殘,預後相對較差。

病因,臨床表現,輔助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預後,遺傳諮詢,

病因

MELAS由線粒體基因或核基因突變導致線粒體功能異常引起,以前者居多。線粒體遺傳呈母系遺傳規律,線粒體DNA 3243A>G突變是MELAS最常見的突變。核基因突變少見,遵循常染色體遺傳。基因突變導致線粒體呼吸鏈氧化磷酸化功能障礙,腺苷三磷酸合成減少和氧自由基增加導致細胞功能障礙而發病。

臨床表現

多數患者在發病前運動、智力發育基本正常,部分患者自幼運動不耐受。主要症狀包括癲癇發作、腦卒中樣發作(出現偏癱、偏盲或皮層盲、失語、頭痛、嘔吐等表現)、痴呆、肌無力、耳聾等。患者多次卒中樣發作和癲癇發作後,痴呆可進一步加重。體檢常見身體矮小、多毛等體徵。
該病還可累及其他系統,累及內分泌系統出現糖尿病和甲狀旁腺、甲狀腺、腎上腺及腦垂體功能異常;累及腎臟可導致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球硬化,出現蛋白尿;累及心臟可出現心肌病或心臟傳導異常;累及消化系統可出現腹瀉、便秘或假性腸梗阻。

輔助檢查

1.血生化檢查
血生化檢查可發現乳酸和丙酮酸水平升高,部分患者出現血肌酸激酶升高。
2. 影像學檢查
顱腦CT可發現基底節對稱性鈣化,腦萎縮。顱腦磁共振成像(MRI)可見累及大腦頂葉、顳葉和枕葉皮質遊走性的長T1、長T2信號,也可累及額葉,呈現多灶分布。急性期彌散加權成像(DWI)為高信號,病變區腦回腫脹,不按血管分布。
3.組織病理學檢查
肌肉活檢光鏡下改良Gomori染色可見破碎紅纖維,電鏡下見線粒體增生、形態異常,線粒體內可見類結晶包涵體。
腦組織病理檢查可見大腦皮質呈多灶狀假分層狀壞死或海綿樣改變,伴神經細胞丟失、膠質細胞增生和毛細血管增生。骨骼肌的肌纖維出現線粒體增生。
4.基因檢測
基因檢測可發現有線粒體DNA突變,3243A>G為最常見的突變。個別患者為核基因突變,如POLG基因。發現基因突變更支持診斷。

診斷

1.病史
40歲前起病,兒童期發病較多,突然出現卒中樣發作,病情逐漸加重。
2.臨床表現
偏癱、偏盲或皮質盲、反覆癲癇發作、偏頭痛、嘔吐、痴呆等。
3.輔助檢查
(1)頭顱CT:可發現基底節區對稱性鈣化,腦萎縮。
(2)頭顱MRI:大腦皮質多發、遊走性信號異常,長T1、長T2信號,急性期DWI為高信號,病變區域不按血管分布。
(3)血生化檢查:血清乳酸和丙酮酸同時增高或其比值異常。
(4)基因檢測:線粒體DNA分析可在80%的患者中發現tRNA基因3243A>G點突變。
(5)組織病理學檢查:肌肉活檢可見破碎紅纖維及線粒體異常。

鑑別診斷

1.腦梗死
急性腦卒中患者頭顱MRI也可見病灶呈長T1、長T2信號,且磁共振成像液體衰減反轉恢復序列(FLAIR)及DWI高信號,但腦梗塞病變按血管支配區分布,有水腫及明顯占位徵象,無遷移性的特點,顱內動脈磁共振血管成像也可發現腦血管異常。
2.病毒性腦炎
病毒性腦炎患者有前驅感染史,病變多位於額葉顳葉,多呈對稱性出現,有水腫占位徵象,增強後有強化,腰穿腦脊液檢查可確診。

治療

維持人體能量代謝平衡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是治療線粒體病的主要目標。
1.代謝治療
補充維生素和各種輔酶治療儘管缺乏相關臨床研究佐證,但還是最常用的線粒體病治療方法,較常用的藥物有輔酶Q10、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E等。艾地苯醌和輔酶Q10是治療氧化磷酸化缺陷的首選藥物。
2.卒中樣發作急性期治療
有研究報導儘早使用L-精氨酸,可以減輕卒中樣發作。
3.對症治療
患者反覆出現癲癇發作,可選擇合適的抗癲癇藥物對症治療。
4.基因治療
由於本病根本原因為線粒體DNA突變及突變的線粒體DNA蓄積,因此,治療的根本方法為基因治療,但尚在試驗階段。

預後

該病可累及多系統,尤其是中樞神經系統受累,導致反覆出現癲癇發作、卒中樣發作,並逐漸出現痴呆和精神障礙,使患者失去自理能力,甚至在短期內致死。

遺傳諮詢

該病與線粒體基因突變有關,呈母系遺傳,由於存在明顯的臨床遺傳異質性和器官損害的閾值效應問題,攜帶線粒體基因突變不一定都發病,所以遺傳諮詢和產前診斷都有一定難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