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緙思》是八千你妹!創作的網路小說,發表於晉江文學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緙思
- 作者:八千你妹!
- 類型:網路小說
- 連載平台:晉江文學網
《緙思》是八千你妹!創作的網路小說,發表於晉江文學網。
緙絲 kèsī [silk tapestry with cut designs] 中國特有的將繪畫移植於絲織品的一種工藝美術品,以細蠶絲為經,色彩豐富的蠶絲作緯,緯絲僅於圖案花紋需要處與經絲交織。也作“刻絲”,最早出土的文物見於唐代。唐代緙絲 唐代的緙絲...
緙絲,又稱“刻絲”,是中國傳統絲綢藝術品中的精華。是中國絲織業中最傳統的一種挑經顯緯,極具欣賞裝飾性絲織品。緙絲流行於隋唐,繁盛於宋代,宋人追求精神生活,在緙絲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與書畫藝術相結合,開創了以緙絲工藝...
蘇州緙絲:修補清乾隆緙金龍袍的思維與技巧。中文名稱 蘇州緙絲 地理標誌 主要存在於江蘇蘇州及其周邊地區 批准時間 2006年 非遺級別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具體織補方法:1.採用細長而又彈性好的鋼針為穿經補緯的主要工具。這很重要...
蘇州緙絲織造技藝,江蘇省蘇州市地方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緙絲,又名刻絲,是中國古老、獨特的一種傳統織造工藝,主要存在於蘇州及其周邊地區。蘇州緙絲自南宋以後,盛名傳遍全中國,成為主要產地。明清時代,蘇州緙絲仍...
定州緙絲,被譽為雕刻了的絲綢。源於漢,興於唐,盛於宋。皇家御用,中華傳統手工藝。宋代是歷史上緙絲藝術品的鼎盛時期。北宋時期定州緙絲著稱於世。文獻記載:北宋絲織品“以河北定州所制最佳”,定州緙絲“以宣和時期製作最盛”。可...
在南宋馬端臨所撰史書《文獻通考》就載有南通地區向宋廷進貢緙絲,後散落於民間。直至近代女工傳習所創辦之初,張謇又托沈壽丈夫余覺先生,從京城清廷內務府內請來緙絲技工數人,於南通貧民工場(今江蘇省南通市大碼頭處)教習緙絲技藝...
蘇州緙絲技藝,蘇州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美術類項目。歷史淵源 緙絲技藝自明代始,在蘇州市區及周邊的蠡口、陸墓、黃橋、光福、東渚等地廣為流傳,已成為蘇州地區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一台古老的木機、...
緙絲畫是一種以名人繪畫為稿本,利用通經斷緯工藝製造的中國傳統藝術珍品。緙絲工藝最早起源於漢代,到了唐代才有用絲線製造的緙絲。從宋代開始,特別是南宋,緙絲作品開始從實用品轉向純藝術品,並出現了許多緙絲畫。在古代,蘇州緙絲畫也...
蘇州緙絲織造技藝,蘇州市一批蘇州緙絲織造技藝擴展項目,蘇州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歷史淵源 緙絲,是一門古老的“通經斷緯”的織造技藝。由於織造的作品圖案與素地接合處微顯高低,猶如鏤刻而成,故...
緙絲箭衣,珍藏在北京戲曲博物館。緙絲是一種高檔絲織物,工藝始於唐、興於宋,明清之際,傳到江、浙一代。緙絲製品被作為高級工藝品生產、收藏。緙絲的製作技藝十分特殊,以通經斷緯的手法表現各種不同的紋樣和繁複的包彩。緙絲介紹 緙...
此幅緙絲釋迦牟尼像摹自石窟寺壁畫的漢傳佛教畫,以工筆重彩法織成,緙織自然,用平緙、長短戧、構緙、搭緙等緙法準確地表現了佛像的神韻。局部以筆著色並描金使物象更加生動。此像色彩極豐富,多用暈色法表現色階層次,使物象色澤和...
緙絲佛像 播報 編輯 討論 上傳視頻 清乾隆年間的紡織品 緙絲佛像是清乾隆年間的紡織品,,幅面6×4平方米,題名“無量壽尊佛”,原屬圓明園珍品,1860年“火燒圓明園”後被掠奪並流失海外,現收藏於法國巴黎楓丹白露宮中國館。 中文名 緙...
唐代作品。1973年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出土。緙絲織成條帶用作女舞俑的束腰帶。幅寬1厘米,被剪成9.5厘米長的一段。草綠地,顯大紅、桔黃、土黃、海藍、天青、白色、沉香等八彩織成的四葉形圖案。圖案採用唐代建築壁畫上常用的分段...
團龍緙絲 團龍緙絲是清代作品。現藏蘇州市博物館。實物為桌圍,40厘米見方。黃地,中作五爪正龍及一火珠,以五彩雲、蝙蝠、海水、江崖構成團花。龍身以圓金線緙織。是夏氏家族在安徽一帶的產物,後流傳至全國各地收藏。
縹、米色等。織物遍地密花的布局以及花枝紋樣的造型、用色都極富時代特徵。此件緙絲原為書畫包首。同類作品於50年代又由文物局撥得一件,織物的構圖、配色、技法都基本一致,只在具體動物紋樣上略有差別,疑是同一織物的不同部位。
此圖的創意、構圖、緙織技法均具有元代緙絲的特點。其經直徑為0.15mm,緯直徑為0.33mm,經密度為每平方厘米16~20根,緯密度為每平方厘米48~50根。緙法以長短戧、木梳戧、平緙、搭緙、構緙、摻和戧為主,運用了多種技藝。畫面...
緙絲三世佛唐卡是一個18世紀的絹本緙絲唐卡,通高289cm,寬134cm,畫心縱169cm,橫101 cm,原屬清宮舊藏。三世佛有以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中間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和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來區分的“橫三世佛”;也有以過去...
淺湖色竹石紋緙絲一字襟坎肩是清光緒時期的坎肩。清代的坎肩又稱背心、緊身、馬甲,是一種無袖的緊身式服裝。根據衣長,坎肩可分為大坎肩和小坎肩兩種,大坎肩衣長過膝,小坎肩衣長及腰。小坎肩根據襟式又可分為大襟、對襟、琵琶襟和...
元緙絲趙佶花鳥方軸是元代的一件緙絲作品。此為以宋徽宗趙佶所繪花鳥冊頁做藍本的緙絲傑作。畫面上,粉紅色牡丹或含苞或怒放;立於牡丹枝頭的鳥雀俯視著小瓢蟲,曲盡其妙;展翅的蝴蝶風姿綽約。整幅畫面洋溢著春天的氣息。此圖緙工精緻...
大坎肩圓領,無袖,對襟。品月色海棠紋緙絲面,月白色素紡絲綢里。衣襟上有銅鍍金球形鏨花扣1枚和銅鍍金福壽雙全紋扁圓形扣4枚。里襟第四扣處垂品月色緙絲梅花飄帶2條,左右開裾處垂藕荷色緙絲蘭花飄帶各2條。下擺為百褶式。通身...
清乾隆香色緙絲金龍夾龍袍是清乾隆時期的一件織繡作品。香色緙絲金龍夾龍袍,身長142cm,兩袖通長176cm,袖口寬17cm,下擺寬121cm,左右裾長86cm。龍袍圓領,大襟右衽,馬蹄袖,袖、身相接處有接袖,裾左右開。襯裡為月白色團龍直徑紗...
清緙絲春夏秋冬詩卷是清乾隆時期的詩卷。手卷共有四卷,在米色地上用藍色絲線分別緙織隸書春、夏、秋、冬四季詩,每卷以“從”韻的形式,仿照唐代詩人元微之的《生春二十首》,織“生春、生夏、生秋、生冬”五言詩各20首,詠...
緙絲戒得堂前後記卷是清乾隆年間的織品(緙絲)。簡介 縱32cm,橫300cm。清宮舊藏。戒得堂建於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位於承德避暑山莊鏡湖西部的小島上。乾隆御筆《戒得堂記》及《戒得堂後記》作於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孟秋...
民國緙絲荷花青蛙圖軸是民國時期的圖軸。此圖是在本色地上緙織荷花青蛙。畫面上兩片大荷葉將荷花襯托得分外嬌柔,水面的浮萍上跳躍著兩隻青蛙。畫面構圖簡練而富於情趣,頗具文人畫的韻味。右下角鈐 “蓬萊高氏鑑藏書畫印”印一方。圖...
清乾隆緙絲寶典福書冊是清乾隆時期的典福書冊。此冊16開,緙織和刺繡朱、白文印章凡120方,每方印文均配以黑色絲線緙織的楷書釋文,而每印的印文中均有“福”字。其中白文印均為緙織,運用齊緙和搭梭技法,朱文印絕大部分為...
緙絲花卉軸。杏色地,畫面用十餘種色線緙織樹木、紫荊、五蝠、月季、壽菊、水仙、竹、靈芝散生在溪水潺潺的山石澗。此件緙絲軸採用緙織與著色相結合的手法,先用通經斷緯的方法緙織畫面主題,然後用筆著色渲染修飾細部。文物介紹 朱...
K'o-ssu (silk tapestry),是緙絲的英文翻譯。 緙(Kè)絲(英譯:silk tapestry, with cut designs,紡織英文辭典:K’o-ssu,K'o-ssy),又稱作“刻絲”、“克絲”或“尅絲”,文異音同。舊時又“長刻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