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網路媒體上輿情的定性與定量給出的一種價值和趨向判斷的過程。網路輿情的研判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對網路輿情進行日常性和持續性跟蹤與蒐集,並在此基礎上建立網路輿情信息庫,具有長期性、穩定性、系統性的特點。二是針對某一突發事件或某一特定任務進行有針對性的研判工作,一旦該任務完成則輿情活動便隨之結束,具有針對性、臨時性、專題性的特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網路輿情研判
- 外文名:Public opinion judged
定義
輿情研判的流程
輿情研判的方法
一、系統研究法
作為現代科學方法論之一的系統論,已在多領域得到廣泛認同和套用。網路輿情的研判涉及新聞學、傳播學、社會學、公共管理等多學科和領域,涉及社會系統、政府行政系統,涉及對媒體的認識系統、思維系統、行動系統等多個方面。因此,要對網路網路輿情進行科學研判,系統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有效研究方法。整體性是系統論方法的基本原則。它把研究對象作為一個整體來考察,從而在整體與部分的關係中把握系統的特徵和規律。
二、定量與定性相結合法
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是兩種不同探求認知的方法。定量的方法具有標準化和準確化程度較高的優點,而且邏輯推理也比較嚴謹。而定性方法的優點在於人可以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根據自己對材料把握的精準度,最後對其作出的定性判定。在網路輿情的研判過程中應堅持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在批量輿論信息中予以典型精選,進而加以科學合理的定性判定。
三、內容分析法
客觀、系統和定量是內容分析法的顯著特徵。輿情往往是內隱的,需要藉助載體、媒介來表達,而網際網路的發展為這種內隱的情緒和態度提供了一個理想的表達渠道。大眾往往通過新聞評論、線上聊天、部落格、微博等方式傳播網路輿情信息。這些具體形態的輿情信息隱含著民眾情緒,彰顯著民眾的社會政治態度,其產生根源、發展態勢以及可能產生的後果,都需要進行相關方面的深層挖掘。內容分析法就為輿情信息的深層挖掘提供了有力的方法論支持。
四、案例庫比較法
運用比較的研究方法對網路事件進行分析,一則,既可以比較不同地區的網路事件,又可以比較同一地區的不同事件;二則,還可以從多學科角度避免研究視野的狹隘性,通過研究傳播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使網路輿情的研判視野更開闊,機制更科學。
網路輿情研判制度
常規性網路輿情研判工作與大眾傳媒的日常新聞報導相似,以月度、季度或者年度的輿情報告形式存在。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等專門機構都會定期發布網路輿情監測報告,對網路輿情進行持續性、跟蹤性的匯集整理、分析判斷。常規性網路輿情研判通過建立網路輿情信息庫和案例庫,在長期連續分析網路輿情的基礎上,把握網路輿情發生髮展的規律性特點,並對影響力較大的網路輿情事件及其解決路徑進行排序和總結,讓政府在了解整個網路輿情發展的來龍去脈的同時,找到避免矛盾激化的關鍵節點。
常規性網路輿情研判通過對網路文本和網路辭彙的數據性分析,發現敏感句式和詞語的高頻傳播,在問題發生過程中找出規律並預先判斷解決路徑。
針對網路輿情中出現的某一現象或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研判工作,從組織專門的研判人員、確定網路輿情研判主題、尋求相關技術支持到密集分析判斷網路輿情現象、形成完整的研判報告。這一過程比起常規性網路輿情研判工作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可以用來滿足某種特定的需求,進而完善後續工作的有效性和民眾滿意度。這種專題性網路輿情研判工作目的性強,精準度高,有利於指導實際工作的開展。
突發事件在網路媒體上傳播的速度和覆蓋面是傳統媒體時代的幾何倍數,通過網路即時傳播工具,突發事件爆發的同時可以瞬間傳播至全國範圍乃至全世界的各個角度,因此對突發事件的網路輿情研判需要藉助網路技術的支持和網路監管人員、政府管理部門、危機應急機制的同時運作。它不僅要敏銳地反映輿情。並且要及時地做出網路輿情發展趨向的判斷,以便迅速地進入應急預警系統和負面輿情的應對系統。否則,如果按照常規性網路輿情研判和專題性網路輿情研判的步驟循序漸進地進行,很可能會造成滯後效果,成為單純的反思式和經驗總結式的“亡羊補牢”行為。因此,突發事件網路輿情研判是建立在網路輿情研判機制完善的工作鏈條上,針對某個突發事件臨時應急採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