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古典樂派(維也納樂派)

維也納古典樂派

維也納樂派一般指本詞條

維也納古典樂派,是指1730年——1820年間的歐洲主流音樂。流派以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為傑出代表,由於他們都是在維也納度過自己的創作成熟時期,因此被人們稱作“維也納古典樂派”。其音樂作品被稱為古典主義音樂。

基本介紹

簡介,背景,風格,代表人物,海頓,莫扎特,貝多芬,創作,特點,評價,影響,

簡介

18世紀下半葉“交響樂之父”海頓、“音樂天才”莫扎特和“樂聖”貝多芬三位音樂大師,先後以維也納為生活、創作的中心而形成了一個群體,這個群體就是人們常說的“維也納古典樂派”。這一樂派的主要特徵是反映人類普遍的思想要求,他們追求美的觀念、強調風格的高雅,給予人們樂觀向上的進取精神。這三位作曲家既存在共同的藝術理想和藝術風格,同時又保持著傳承關係。
維也納古典樂派維也納古典樂派
當時的維也納,貴族階層的音樂生活頗為活躍。每個宮廷都有自己的劇院、樂隊,並經常舉辦舞會、音樂會。一些貴族還熱衷於玩弄樂器或作曲,並以當藝術家的“保護者”為時髦。另一方面,維也納普通市民的音樂生活也十分活躍。有少量公開賣票的音樂會,城郊歌劇院還經常上演民間歌劇,晚間在街間巷尾也能聽到飄縈著的舞曲、小夜曲。此外,多民族的雜居,促使了歐洲各國的音樂滲入維也納。因此,維也納是當時一個歐洲的音樂中心海頓莫扎特貝多芬三位大師進入維也納之後,維也納這個音樂中心就更為名副其實了。莫扎特在這裡開始了獨立的“自由藝術家”的生涯;海頓在這裡享受到“自由的甜蜜”,晚年煥發青春;貝多芬也選擇了這裡,度過他的曲折、奮鬥的一生。他們的音樂實踐對歐洲音樂史產生了久遠的影響,在音樂史上豎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背景

產生於18世紀中後期,這個時期正值歐洲社會大變革,無論從經濟、政治還是思想文化方面,歐洲社會的變遷都對音樂藝術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促進作用。當時正值歐洲啟蒙運動的興盛時期,具有資產階級思維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博愛”、“平等”、“人權”、“理性”等新興口號,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維也納古典樂派的誕生也大大受到了這場思想運動的洗禮。
18世紀下半葉的歐洲,正處於科技發現和發明不斷湧現的時期。電、氧的發現,蒸汽機、紡紗機的發明,都為工業革命的來臨奠定了基礎,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也為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提供了物質支持。同時,新興資產階級代替了舊貴族,控制國家工業生產命脈,也為經濟發展進行的資源管理上提供保障。在社會經濟發展一片繁榮的歐洲,人們在享受物質生活的同時,更增強了對精神生活的需求。人們已經不滿足原有的藝術形式,而開始追求更高雅的藝術氛圍,這也就從客觀上促進了維也納古典樂派的誕生和發展。音樂家們利用較從前更有利的物質條件,得以創作出更加順應社會發展和聽眾思維需求的獨具特色的新音樂派別。
18世紀下半葉開始,歐洲各國相繼進入了資產階級革命階段。資產階級取代貴族勢力,奪取政權,使資本主義逐步取代封建主義,成為新的政權形式。同時也將資產階級的思維方式和統治模式灌輸到社會的各個領域。當時的音樂創作中也不乏對資本主義社會生活狀態的體現。維也納古典樂派在這樣動盪的政治環境下,創作出與社會進程密切相關的音樂藝術,也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其頑強和旺盛的生命力。

風格

1、在音樂內容上,音樂作品受到當時啟蒙運動思潮的影響,以謳歌人的精神和反映自然界的美為主旨。
2、在音樂織體上,確立了主調音樂形式的主導地位,和聲織體清晰,曲式結構分明。
3、在音樂體裁上,奠定了交響曲四重奏協奏曲奏鳴曲等體裁形式,使之更完善、更規範。
4、在旋律方面,樂句工整、對稱,強弱轉變豐富,在樂曲之中,漸強、漸弱經常被靈活地套用。
5、在節奏方面,樂曲整體的速度穩定,變化不多。音樂的效果注重平穩、平衡的質感。低音的伴奏部份,常出現固定的分解和弦的節奏型態。
6、在和聲方面,一個作品之中的基本和弦變化工整有序而合於理論,諧和、單純而嚴謹,數字低音已不復存在,呈現主調音樂風格。
7、在曲式方面,作曲家熱衷於主題貫穿手法,或對主題做各種發展、變形等手法,細緻地組織出具有主題交織特色的樂段。音樂很少有過度的描寫性的成分,樂曲多以奏鳴曲交響曲、協奏、重奏等題材的名稱存在。
8、承襲了德奧音樂文化傳統,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高超的作曲技法,使古典主義音樂達到頂峰,對後世音樂產生了深遠影響。

代表人物

海頓

弗朗茲·約瑟夫·海頓(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著名的奧地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最早期代表。他在艱苦的環境中創作了大量作品,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音樂家。後兩次去倫敦旅行,寫了十二部《倫敦交響樂》,是他一生中最優秀的作品,從此名震全歐。他的創作涉及面很廣,其中以交響樂和弦樂四重奏最為傑出。他把交響樂固定為四個樂章的形式,並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響樂隊編制,為現代交響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他在樂曲的發展中常用“主題活用的原則”,這直接啟示著貝多芬“動機發展”的靈感。海頓還是現德國國歌的作者。
海頓海頓

莫扎特

沃爾夫岡·阿瑪迪烏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不僅是古典主義音樂的傑出大師,更是人類歷史上極為罕見的音樂天才,有“音樂神童”的美譽,被譽為”音樂的基督“。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為古典主義音樂的典範,他對歐洲音樂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在他的作品裡甚至預示了浪漫主義音樂時期的來臨。他短暫的一生為世人留下了極其寶貴和豐富的音樂遺產,包括22部歌劇、41 部交響樂、42部協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鳴曲、室內樂、宗教音樂和歌曲等作品。莫扎特海頓等古典主義早期作曲家的基礎上,將鋼琴協奏曲這一體裁發展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他作有29部加K.107三首鋼琴協奏曲,他對於歐洲器樂協奏曲的發展同樣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在莫扎特的音樂中,他創作的歌劇豐富了德國歌劇的形式,也推動了其它形式發展。在歌劇創作中,較全面地體現了他在生活中的歡樂、憂傷及他個性多方面的衝動。他也是狂飆運動中第一位進入浪漫主義的音樂家。他極大的擴張了音樂的表現力,同樣為小調音樂作出了傑出貢獻。
維也納古典樂派(維也納樂派)

貝多芬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偉大的德國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稱為“樂聖”。出身於德國波恩的平民家庭,家族是科隆選侯宮廷歌手世家,自幼跟從父親學習音樂,很早就顯露了音樂上的才華。八歲便開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音樂之都維也納深造,藝術上進步飛快。他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創作了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如交響曲《英雄》、《命運》;序曲哀格蒙特》;鋼琴曲悲愴》、《月光曲》、《暴風雨》、《熱情》等等。他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闢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後人尊稱為“樂聖”。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後一位。與海頓莫扎特一起被後人稱為“維也納三傑”。
貝多芬貝多芬

創作

維也納古典音樂中切分音的大膽使用、轉調的運用、速度的變化起伏和力度強弱的強烈對比,都促進了調式、調性的完善和音樂色彩及風格的多變。這一特點在貝多芬的作品中體現得尤為突出,他的“命運”、“英雄”等交響曲中都大膽採用音響的強烈對比和結構的宏大比例,使作品形成戲劇化的尖銳衝突和鮮明的創作熱情。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音樂具有一定的規模。充分展示了音樂家的思想空間,給音樂家提供更廣闊的發揮餘地,創作者可以運用多個樂章對思想感情進行完整的詮釋,對音樂手法和演奏方法進行充分的發揮。從交響曲的“主題——樂段——樂章——音樂詩篇”的發展過渡,就可以很直觀地看出音樂規模的不斷加大。
作品作品
在維也納古典音樂創作中,加入了長號單簧管等從前較少使用的樂器,海頓還將弦樂四重奏取代了鋼琴,管弦樂隊取代了管風琴,開創了新型器樂體裁的演奏形式。這些變化都使音樂色彩變得更加濃厚,大大增強了音樂的表現力。

特點

也納古典樂派Viennese Classical School)
維也納古典樂派是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20年代,隨著“啟蒙運動”的發展,在維也納形成的樂派,其代表音樂家是海頓莫扎特貝多芬。這個樂派的主要特點為:
(1) 在音樂內容上,音樂作品受到當時啟蒙運動,狂飆運動思潮的影響,以謳歌人的精神和反映自然界的美為主旨。
(2) 在音樂織體上,確立了主調音樂形式的主導地位,和聲織體清晰,曲式結構分明。
(3) 在音樂體裁上,奠定了交響曲四重奏協奏曲奏鳴曲等體裁形式,使之更完善、更規範。
(4) 承襲了德奧音樂文化傳統,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高超的作曲技法,使古典主義音樂達到頂峰,對後世音樂產生了深遠影響。

評價

三位代表作曲家既存在共同的藝術理想和藝術風格,同時又保持著傳承關係。當時的維也納,貴族階層的音樂生活頗為活躍。每個宮廷都有自己的劇院、樂隊,並經常舉辦舞會、音樂會。一些貴族還熱衷於玩弄樂器或作曲,並以當藝術家的“保護者”為時髦。另一方面,維也納普通市民的音樂生活也十分活躍。有少量公開賣票的音樂會,城郊歌劇院還經常上演民間歌劇,晚間在街間巷尾也能聽到飄縈著的舞曲、小夜曲
此外,多民族的雜居,促使了歐洲各國的音樂滲入維也納。因此,維也納是當時一個歐洲的音樂中心。海頓、莫扎特、貝多芬三位大師進入維也納之後,維也納這個音樂中心就更為名副其實了。莫扎特在這裡開始了獨立的“自由藝術家”的生涯;海頓在這裡享受到“自由的甜蜜”,晚年煥發青春;貝多芬也選擇了這裡,度過他的曲折、奮鬥的一生。他們的音樂實踐對歐洲音樂史產生了久遠的影響,在音樂史上豎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影響

維也納古典樂派承繼著巴洛克音樂的發展,是歐洲音樂史上的一種音樂風格或者一個時代。這個時代出現了多樂章的交響曲、獨奏協奏曲弦樂四重奏、多樂章奏鳴曲等等體裁。而奏鳴曲式和輪旋曲式成為古典時期和浪漫時期最常見的曲式,影響之深遠直至二十世紀。樂團編制比巴洛克時期增大,樂團由指揮帶領逐漸變成一種常規。現代鋼琴在古典時期出現,逐漸取代了大鍵琴的地位(尤其體現在莫扎特早期大鍵琴曲轉型至鋼琴曲,這可以從其鋼琴協奏曲中明顯觀察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