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製作技藝(黃山毛峰)

綠茶製作技藝(黃山毛峰)

綠茶製作技藝(黃山毛峰),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黃山毛峰產於安徽省黃山(徽州)一帶,由清代光緒年間謝裕大茶莊所創製。每年清明穀雨,選摘良種茶樹“黃山種”“黃山大葉種”等的初展肥壯嫩芽,手工炒制。該茶外形微卷,狀似雀舌,綠中泛黃,銀毫顯露,且帶有金黃色魚葉(俗稱黃金片)。入杯沖泡霧氣結頂,湯色清碧微黃,葉底黃綠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氣如蘭,韻味深長。由於新制茶葉白毫披身,芽尖鋒芒,且鮮葉采自黃山高峰,遂將該茶取名為“黃山毛峰”。

2008年6月7日,綠茶製作技藝(黃山毛峰)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14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綠茶製作技藝(黃山毛峰)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傳統技藝
  • 申報地區: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遺產編號:Ⅷ-148
歷史淵源,工藝特徵,工藝流程,採摘工藝,鮮葉的分級處理,手工製作工藝,傳承保護,傳承價值,傳承狀況,傳承人物,保護措施,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據《中國名茶志》引用《徽州府志》載:“黃山產茶始於宋之嘉祜,興於明之隆慶”。
綠茶製作技藝(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
明代的黃山茶不僅在製作工藝上有很大提高,品種也日益增多,而且當時的黃山茶已獨具特色、聲名鵲起,黃山毛峰茶的雛形也基本形成。
清代光緒元年(1875年),徽州漕溪人謝正安在當地創辦“謝裕大茶行”。他憑著多年種、采、制茶的經驗,帶領家人於清明前後摘取肥壯的嫩茶芽葉,以一套技藝精心加工,製成形似雀嘴、湯色清澈、味道沁人心脾的新茶葉。由於該茶“白毫披身,芽尖似峰”,故取名“毛峰”。毛峰茶葉運到上海,即受到當時在華的英國茶商的稱讚,不僅名揚上海,而且出口英國,馳譽歐洲。後來,毛峰種植擴展到整個黃山南北麓,出產的茶葉相應改名為“黃山毛峰”。
1949年以後,黃山毛峰一直作為中國外事活動中饋贈國賓的禮品茶。
改革開放以來,謝正安的玄孫繼承祖業,1993年在黃山毛峰發源地漕溪建立漕溪茶廠,1995年註冊“漕溪”商標,2002年獲得原產地標記註冊認證。

工藝特徵

黃山毛峰於清明前後摘取肥壯的嫩茶芽葉,以“下鍋炒(殺青)、輕滾轉(揉捻)、焙生坯(毛火)、蓋上圓簸復老烘(足火)”等一套技藝精心加工,製成形似雀嘴、湯色清澈、味道沁人心脾的新茶葉。
黃山毛峰形似雀舌,勻齊壯實,峰顯毫露,色如象牙,魚葉金黃;清香高長,湯色清澈,滋味鮮濃、醇厚、甘甜,葉底嫩黃,肥壯成朵。其中“金黃片”和“象牙色”是特級黃山毛峰外形與其他毛峰不同的兩大明顯特徵。

工藝流程

採摘工藝

(1)採摘標準
特級黃山毛峰茶採摘於清明前後,1~3級黃山毛峰茶則在穀雨前後採摘。不同等級的黃山毛峰茶,其採摘標準不同。特級黃山毛峰茶的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1級黃山毛峰茶的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一芽二葉初展;2級採摘標準為一芽一、二葉初展;3級採摘標準為一芽二、三葉初展。
綠茶製作技藝(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
(2)採摘方法
黃山毛峰茶除了要根據相應等級的採摘標準採摘外,還應該採取科學合理的採摘方法,以“留魚葉採摘”為主。所謂魚葉,是指茶樹新稍伸長初期展開的過渡性葉片,留魚葉采也是茶樹採摘留葉的最低限度。每批採下的鮮葉要求嫩度、勻度和淨度基本一致。採摘黃山毛峰茶時,還要考慮茶樹新稍的生長速度,不要一次性采完。一般開採後,每3~5天採摘1批,一般在整個春季分4~6批採摘。採摘下來的茶葉要用透氣性好的竹簍盛裝,及時運送到工廠,防止發熱紅變。
綠茶製作技藝(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

鮮葉的分級處理

採摘回來的鮮葉,首先要進行揀剔,剔除凍傷葉和病蟲為害葉,揀出不符合標準要求的葉、梗和茶果,以保證芽葉質量勻淨。然後根據嫩度、勻淨度和新鮮度等進行相應的評級,再按照等級、水分含量和採摘時間的不同歸堆。如果不嚴格按要求歸堆,老嫩不同的鮮葉混放在一起,不但影響後期的茶葉加工,而且會降低成品茶的品質。把分級歸堆的鮮葉攤晾在竹製軟匾中,以便散失部分水分。攤晾時間一般為6~8小時,攤葉厚度為10~15厘米。當鮮葉葉質變得柔軟、散發出清香時就可以及時加工製作了。為了保質保鮮,黃山毛峰茶要求上午采,下午制;下午采,當夜制。

手工製作工藝

(1)殺青
殺青是黃山毛峰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可以使茶葉保持固有的綠色,是保證黃山毛峰茶湯清葉綠的關鍵。黃山毛峰茶的殺青一般使用直徑為50厘米左右的桶鍋,殺青採取悶、抖結合。先把500克左右的鮮葉均勻攤放在鍋底,使用150℃悶殺2分鐘左右,儘量散發掉鮮葉中的水蒸氣。待鍋口大量溢出水蒸氣時,使用130℃鍋溫翻炒殺青。翻炒時,用手掌反覆地把青葉從鍋的一邊推向對角的一邊,儘可能地抖散、揚高青葉,使葉片離開鍋面20 厘米左右,保證青葉受熱均勻。注意手勢要輕、快,不能用力過重,避免擠出茶汁而導致茶葉色澤發暗。一般每分鐘翻炒50~60次。黃山毛峰茶殺青的程度,一般至殺青葉含水率30%~55%左右,葉質可以揉捻成團,嫩梗不容易折斷、色澤墨綠即可。
綠茶製作技藝(黃山毛峰)
殺青
(2)揉捻
殺青葉起鍋後,把殺青葉放在簸箕中攤開、翻勻,然後用手輕揚幾次,再充分攪拌,使殺青葉內部的熱氣散失後,把殺青葉倒入笸簍中。使用雙手按住殺青葉,反覆輕揉1~2分鐘,使青葉捲曲成條狀。揉捻時速度要慢,而且不能用力過重,注意要一邊揉一邊抖,以便保持芽葉的完整。揉捻是黃山毛峰茶初制中的塑型工序,通過揉捻形成了毛峰茶緊結、彎曲的外形。同時揉捻對茶葉內質的改善也有一定的影響,炒青葉在受到擠壓後,茶葉的部分葉細胞也會逐漸扭曲破裂,滲出茶汁附著在揉捻葉的表面上,能夠增加茶葉的黏結性。
綠茶製作技藝(黃山毛峰)
揉捻
(3)烘焙
黃山毛峰茶的烘焙使用烘籠進行,烘籠由烘頂、烘圈組成,用竹篾編制而成。揉捻結束後,在烘圈下面放上炭火,蓋上烘頂。為防止煙味影響茶葉品質,要等烘籠頂部不再有煙冒出後,才能放上青葉。把青葉按0.5~1.5 厘米的厚度攤放在烘頂上,然後不斷檢查青葉的乾燥程度,一般烘乾到茶葉含水量為4%~6%即可下烘。茶葉乾燥下烘後,還要揀去雜物,趁熱裝入鐵筒內,加蓋密封后即可上市。
綠茶製作技藝(黃山毛峰)
烘焙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黃山毛峰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黃山。黃山毛峰外形美觀,每片茶葉約半寸,綠中略泛微黃,色澤油潤光亮,尖芽緊偎葉中,酷似雀舌,全身披白色絨毫,是歷代皇帝點名要的貢品茶。

傳承狀況

近年來,地方政府對黃山毛峰發展投入不足,品牌宣傳力度不夠,致使黃山毛峰茶價格往下行。在比較利益的驅使下,當地一些茶農、茶葉企業在黃山毛峰的生產上投入較少,許多鮮葉改做其它名茶,導致市場上假冒名茶增多,而黃山毛峰茶葉的產量減少、品質下降,甚至少數地區黃山毛峰茶生產出現萎縮現象。

傳承人物

謝四十,男,1956年10月出生,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地區:安徽省黃山市徽州區,項目名稱:綠茶製作技藝(黃山毛峰)。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12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謝裕大茶業股份有限公司獲得“綠茶製作技藝(黃山毛峰)”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綠茶製作技藝(黃山毛峰)項目保護單位謝裕大茶葉股份有限公司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1955年,黃山毛峰被評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
綠茶製作技藝(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
1982年,黃山毛峰獲商業部“名茶”稱號。
1986年,黃山毛峰被外交部選定為禮品茶。
社會活動
2020年3月30日,黃山毛峰開採儀式在中國名茶之鄉、黃山毛峰發源地——徽州區富溪鄉舉辦,有採茶賽、茶藝表演、茶攝影、茶體驗等茶文化活動。
2021年3月24日,第十三屆黃山毛峰文化節在富溪鄉政府廣場盛大開幕。活動當天,流量達人與黃山毛峰製作技藝傳承人共同開啟直播間,全景呈現黃山毛峰的外延及內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