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良種繁殖,育苗播種,栽培技術,苗床管理,適時移栽,田間管理,病蟲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有乳汁。根常肥大呈紡錘狀或圓錐狀,長10-15厘米,直徑1-1.5厘米,表面灰黃色,上部有少數環紋,下部則疏生橫長皮孔。主莖1-3枚發自一條莖基,近於直立,高30-70厘米,直徑1-3毫米,側枝著生於主莖近下部,纖細,不育,疏被短硬毛或近於無毛。
葉在主莖上的互生,在莖上部的小而呈苞片狀,在側枝上的對生或近於對生,似一羽狀複葉;葉片闊卵形、卵形、矩圓形或披針形,長1.5-3.5 (5) 厘米,寬1.3-3厘米,頂端鈍,葉基微心形或較圓鈍,葉緣疏具波狀淺鈍鋸齒,葉脈明顯,上面綠色,下面灰綠色,兩面被稀疏或稍密的短硬毛。
花1-3朵,著生於主莖及側枝頂端;花梗長6-15厘米,近無毛或下部疏生硬毛;花萼貼生至子房中部,筒部半球狀,具10條明顯輻射脈,光滑無毛,長約3毫米,直徑約1.3厘米;裂片間灣缺尖狹,裂片卵形至矩圓狀披針形,長12-15毫米,寬6-7毫米,頂端鈍,邊緣疏具波狀淺鈍鋸齒,頂端疏生硬毛及緣毛;花冠鐘狀,長1.7-2厘米,直徑約2厘米,黃綠色,僅近基部微帶紫色,內外光滑無毛,淺裂,裂片三角形,頂端微鈍,長寬皆約7毫米,花冠筒長約為1厘米,直徑約1.5厘米;雄蕊無毛,花絲基部微擴大,長約5毫米,花葯亦長約5毫米。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000-4000米的高山草甸及林緣。
分布範圍
繁殖方法
良種繁殖
育苗播種
栽培技術
育苗地宜選擇半陰半陽坡,土質疏鬆肥沃,腐殖質多,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每畝施家糞1500公斤,然後翻耕,耙細、整平作成140厘米寬,20厘米高的廂,定植地要求向陽,每畝施腐熟農家糞3000公斤,過磷酸鈣30公斤,或硫酸鉀20公斤,整細耙平,作成2米寬,20厘米高的廂,四周開好排水溝,以利排水。
苗床管理
適時移栽
移栽時間多在春秋兩季進行,以秋末移栽最好,春季移栽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過遲苗移栽後生長不良,秋栽在十月中旬為宜,移栽時按5厘米見方挖起參苗每塊留苗3株,先在廂上按24厘米行距橫開淺溝。按株距17厘米,放苗覆土壓實,每畝種植15000窩,約45000苗。
田間管理
②追肥:每年在第一次除草後追肥一次,隔一月左右再追肥一次,每次畝施人畜糞水20—30擔。肥料不宜過濃,秋季苗枯後結合培土畝施堆肥糞20-30擔撒於廂面,中耕時翻入土中再進行培土,如果當年收穫,秋季就不再施肥。
③搭架:當苗高30厘米時,在行間插入竹桿或樹枝,將蔓莖纏繞其上,莖蔓過稠的地方,可適當疏枝,以利通風透光。
病蟲防治
主要價值
黨參為傳統常用中藥,味甘性平,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之功能,用於治療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虛喘咳嗽,內熱消渴等證,並常作為人參的替代品。
可用於草地與叢林的交接地帶、花境及花壇邊緣栽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