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遠號裝甲巡洋艦(經遠(中國清朝北洋水師經遠艦))

經遠號裝甲巡洋艦(中國清朝北洋水師經遠艦)

經遠(中國清朝北洋水師經遠艦)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經遠號,是晚清時期北洋水師的一艘裝甲巡洋艦(steel armoured cruisers)由德國伏爾鏗(Vulkan)造船廠建造,與“來遠”造價總計1739761兩銀,二艦為同級姊妹艦。

“經遠”於1887年1月3日下水,“來遠”於1887年3月25日下水。同年底2艦與“致遠”、“靖遠”、“左一”一起回國,加入北洋水師。該型艦是德國造艦史上設計製造裝甲巡洋艦的開始。

2018年9月27日,在考古過程中發現的經遠艦將士遺骸,將安葬於管帶林永升塑像附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經遠號
  • 性質裝甲巡洋艦
  • 總造價:1739761兩銀
  • 下水時間:1887年1月3日
建造歷史,艦船結構,武器配備,管理機構,考古過程,

建造歷史

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11月(中法戰爭剛剛結束),北洋大臣李鴻章通過中國駐德國公使許景澄向德國伏爾鏗造船廠訂造此二艦 ,派曾宗瀛、裘國安、黃戴監造。這次訂購在英德兩國海軍部之間引起一場技術上的激烈爭論,這次論爭引起德國首相俾斯麥(Bismarck)關注。他指示伏爾鏗船廠:“卓越地和準時地執行中國這一次訂貨具有重大的意義。”該型艦原定用於台、澎防務,後因中法關係緩和,清政府為加快北洋海軍建軍考慮,改留用於北洋水師
“經遠”艦照片收藏於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經遠”艦照片收藏於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
1887年1月3日,“經遠”下水,“來遠”於1887年3月25日下水。同年底2艦與“致遠”、“靖遠”、“左一”一起回國,加入北洋水師。該型艦是德國造艦史上設計製造裝甲巡洋艦的開始。
1894年9月17日,兩艦都參加了黃海大戰。“經遠”艦在管帶林永升指揮下奮勇作戰,隨“致遠號”衝擊日本艦隊,在被日艦重創後奮然撞向日艦,意與其同歸於盡,不幸被日聯合艦隊四艘巡洋艦集火擊沉,包括管帶林永升、幫帶大副陳榮、二副陳京瑩在內的全艦231名官兵為國獻身,僅16人生還。
“來遠”艦在黃海大戰中遭重創,其後又參加了威海衛保衛戰。1895年2月6日清晨,在威海衛港內被日軍第一魚雷艇隊偷襲擊沉。

艦船結構

“經遠”、“來遠”屬同級艦,長82.4米,寬11.99米,吃水5.11米,排水量2900噸,動力採用2座3脹往復式蒸氣機、4座圓式燃煤鍋爐(每座重38噸),雙軸推進,功率5000匹馬力、航速15.5節(“來遠”為15.3/4節)、載煤量320-350噸,水線帶裝甲厚9.5-5.1英寸,裝甲甲板厚3英寸(傾斜處)/1.5英寸(平坦處),炮座裝甲厚8英寸,炮盾厚1.5英寸,司令塔裝甲厚6英寸,全艦編制202-270人,管帶為副將銜。
“經遠”艦“經遠”艦

武器配備

經遠號配備,雙聯克虜伯210mm前主炮1座(每門炮重13.5噸,35倍口徑)、1880年式克虜伯150mm炮2門(每門炮重4.5噸)、75mm克虜伯炮2門、47mm哈乞開斯速射炮2門、40mm哈乞開斯炮1門、37mm5管哈乞開斯炮5門、18英寸魚雷發射管4具(3具可轉動,另外1具為固定式水下魚雷發射管,位於艦艏撞角下方)。

管理機構

“經遠”管帶林永升,北洋海軍左翼右營副將(以花翎補用游擊升署),馬尾船政學堂首屆畢業生,並留學英國皇家海軍學院。在黃海海戰中林永升指揮“經遠”艦奮勇殺敵,不幸被敵炮擊中頭部身亡。
“經遠”幫帶大副陳榮,廣東番禺人,馬尾船政學堂畢業。
“經遠”幫帶大副陳策,船生出身。
“經遠”駕駛二副陳京瑩,福建閩縣人,天津水師學堂畢業。
“經遠”魚雷大副李聯芬。
“經遠”槍炮二副韓錦,天津水師學堂畢業。
“經遠”槍炮三副張步瀛。
“經遠”槍炮三副李在漢。
“經遠”總管輪孫姜。
“經遠”大管輪盧文金。
經遠號裝甲巡洋艦(經遠(中國清朝北洋水師經遠艦))
“經遠”二管輪陳應虞,機匠出身。
“經遠”二管輪劉昭亮,馬尾船政學堂畢業。
“經遠”三管輪高來,機匠出身。
“經遠”三管輪王舉賢,天津水師學堂畢業。
“經遠”槍炮教習陳恩照。
“經遠”槍炮教習江友仁。

考古過程

1894年9月17日,黃海大東溝海戰,北洋水師經遠艦遭4艘日艦圍攻戰沉。
2014年8月29日7點半左右,在經遠艦沉沒地點的老人石附近發現了經遠艦的一組殘骸。老人石,是黑島海域露出水面的一塊礁石。國內知名水下攝影師,用鏡頭記錄下了水下的經遠艦殘骸。這是繼120年前“經遠艦沉沒”最後一張遺影后,關於經遠艦最新的一組照片。
2014年9月17日,遼寧大連黑島海域,經遠艦海底殘骸照片首次公布。
2018年7月至9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隊,在遼寧大連莊河海域開展水下考古調查工作,搜尋、發現並確認了甲午海戰北洋水師沉艦---“經遠艦”。這是繼 “致遠艦”之後,我國甲午海戰遺蹟水下考古工作獲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2018年9月15日,考古隊員在海床面以下5米處發現懸掛於艦舷外壁的木質髹金“經遠”艦名字牌,由此確證沉艦即為經遠艦;還發現一塊木牌,清晰書有“經遠”二字。此次考古過程中發現,經遠艦艦體前端保存了艏柱、錨鏈、舷板等遺蹟,外圍發現大量散落的艦體構件。水下考古清理出鐵、木、銅、鉛、玻璃、陶瓷、皮革等材質各類遺物標本500餘件,種類十分豐富,包括鍋爐、斜桁、舷窗、艙門、鐵甲堡襯木等艦體結構,毛瑟步槍子彈、左輪手槍子彈、37毫米炮彈、47毫米炮彈等武器裝備,以及銼刀、扳手、旋柄等船載工具。
帶“經遠”文字的木質簽牌帶“經遠”文字的木質簽牌
2018年9月21日,國家文物局證實在大連莊河海域發現甲午海戰中北洋艦隊“經遠艦”殘骸。
2018年9月27日,在考古過程中發現的經遠艦將士遺骸將安葬於管帶林永升塑像附近。
2019年3月29日,經遠艦入選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