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皮脾腎分流術治療肝硬化門脈高壓症的實驗研究

經皮脾腎分流術治療肝硬化門脈高壓症的實驗研究

《經皮脾腎分流術治療肝硬化門脈高壓症的實驗研究》是依託四川大學,由李肖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經皮脾腎分流術治療肝硬化門脈高壓症的實驗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肖
  • 依託單位:四川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外科脾腎分流術可有效緩解門脈高壓,是目前公認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治療方法之一。然而多數門脈高壓患者因合併不同程度的肝腎功能損害及凝血功能障礙等併發症而無法耐受大型外科手術,使得脾腎分流術的套用受到限制。而相較於脾腎分流術,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術由於其微創性在近年來得到了大力的發展,但與其相比脾腎分流術具有較低的術後肝性腦病發生率及更高的分流道通暢率、在降低門脈壓的同時還能夠維持肝臟血流灌注、且能夠緩解左側門脈高壓症及門靜脈血栓所致的肝前性門脈高壓症。目前尚無以微創方式行脾腎分流術的相關研究,本研究探索經皮脾腎分流術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旨為門脈高壓患者提供更有效、適應症更廣的治療手段。

結題摘要

背景:外科脾腎分流術,相較於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具有較低的術後肝性腦病發生率及更高的分流道通暢率,在降低門脈壓力的同時能夠維持肝臟血流灌注,而且適用於左側門脈高壓症及門靜脈血栓所致的肝前性門脈高壓症,然而多數門脈高壓患者因合併不同程度的肝腎功能損害及凝血功能障礙等併發症而無法耐受大型外科手術,使得脾腎分流術的套用受到限制。目前尚無以微創方式行脾腎分流術的相關研究。 研究內容:通過在肝硬化門脈高壓動物模型上實施DSA引導下的經皮脾腎分流術,主要探索該微創介入術式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結果:通過經導管肝動脈無水乙醇灌注術成功建立肝硬化動物模型,通過三步穿刺法、構建專用支架成功在DSA引導下行經皮脾腎分流術,手術成功率為100%,實驗動物門脈高壓症狀均有所改善,半年支架通暢率在80%以上,通過檢測組織標本發現穿刺道及支架周邊組織包裹嚴密,組織成長良好。 科學意義:本研究通過動物實驗表明微創下經皮脾腎分流術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安全的,在擴大門腔分流術以及降低術後肝性腦病發生率方面具有重大臨床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