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深化出版改革,轉變政府職能,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我國圖書出版產業發展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引導出版單位建立科學規範的內部運行機制,推動出版產業的繁榮發展,新聞出版總署組織各方面專家制定了《經營性圖書出版單位等級評估辦法》,結合行業實際,決定對全國經營性圖書出版單位開展首次等級評估工作。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出版業開展的一次具有開創性的重要工作,它標誌著中國出版企業評估制度已正式建立,必將對我國出版業的改革、發展和管理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等級評估工作的主要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對圖書出版單位的管理,經歷了一個從定性管理向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科學管理的轉變。從1993年開始實行的全國優秀出版社和良好出版社的評選活動,拉開了對圖書出版單位評比的序幕。前後3次評選活動,共評出45家優秀出版社和100餘家良好出版社。這些優秀出版社和良好出版社,在圖書出版社中曾經發揮了示範作用。優秀和良好出版社的評選方法,在當時的形勢下,對促進圖書出版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對出版社也發揮了一定的激勵作用。隨著形勢的變化,這種評選方法的局限性也逐步顯現出來,由於評選條件比較籠統,定性指標多於定量指標,難以反映出版單位的整體水平和綜合實力。
近年來,隨著出版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圖書出版單位轉企改制的力度不斷加大。絕大多數出版單位都將轉制為企業,成為市場主體,參與市場競爭。如何培育和重塑市場主體,規範企業行為和行業秩序,推動出版改革?如何根據市場和企業發展狀況來最佳化和配置資源,推動產業發展?如何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使管理方式適應改革發展的新形勢,實現從微觀管理向巨觀管理的轉變,從傳統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向精細化管理模式的轉變,從傳統的定性評價向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評價體系轉變?這些都需要我們儘早出台新形勢下關於出版單位更加科學的評估體系和評估辦法。這是出版管理部門邁向市場化管理的基礎性工作,是行政部門制定政策和產業規劃,加快行業發展的重要依據。
等級評估制度的制定
從2003年開始,新聞出版總署即著手研究制定圖書出版單位的評估制度。在總署黨組的統一部署和斌傑同志、書林同志等領導的親自指導下,評估制度起草小組歷經五載,通過廣泛調研,聽取出版單位、管理部門和社會專家的意見,參考其他行業部門的評估辦法,組織各方面反覆論證後,經過專家的科學設計,最終形成了一套定量與定性、項目加權重相結合的科學評估體系。
由於該項工作的創新性和圖書出版行業的特殊性,評估制度起草小組的同志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評估辦法重大修改就達10多次,召開座談會20餘次,參與討論的學者及出版單位、管理部門的專家代表100多人,參與起草的有20多人。
從2003年至今,圖書出版單位等級評估制度的調研和制定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探索成形階段,時間為2003年至2005年。確定了對出版社的評估要以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併重和堅持量化考核的原則。草擬了評估內容的初步框架。這個階段召開了10餘次座談會,其中有部分出版社社長,部分出版社的財務處長和有關專家學者等。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以“量化打分,綜合排隊”為基礎的等級評估初步框架。第二階段:思路調整階段,時間為2006年。根據出版發行體制改革的新要求和對等級評估制度的進一步論證,經聽取有關專家學者和出版單位代表意見,提出了對經營性出版單位實施分類評估和“排隊制”為基礎的評估框架。尤其是對評估的對象、分類原則、考核方法、記分標準等進行了較大的修改和完善。在充分聽取意見的基礎上,將出版單位按照經營性和公益性兩大類別區分,先對經營性單位進行評估,後開展公益性出版單位的評估。並將經營性出版社劃分為大學類、社科類、科技類等8個類別分別評估,制定了評估工作的系列檔案。第三階段:完善細化階段,時間為2007年至2008年。通過進一步徵求地方管理部門、出版單位、專家學者等各方面意見,對評估辦法和實施細則進行完善和細化調整,使之更符合圖書出版單位實際。自2007年下半年起,我們召集出版社的代表再次徵求意見,多次聘請有出版經驗的出版社社長研究評估辦法。為了使評估辦法更趨於合理,還對134家出版單位進行了初步測評,測評結果表明評估指標的設立和評定比較理想,與出版社的現狀及行業公認度大致相符。又根據測評結果對評估指標和評分細則進行了完善。在完稿的基礎上還正式徵求了總署有關司局、中國版協、中國編輯學會、中國圖書評論學會、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中宣部出版局以及總署有關老領導的意見。5年的反覆研究和論證說明,出版單位評估制度的建立和正式出台是非常慎重嚴謹的。
等級評估制度的總體思路和框架
等級評估是對出版單位綜合實力和競爭能力的一種定量化評定辦法。由於我國出版單位成立時的部門與行業分工特點,決定了長期以來出版單位發展的差異性和等級評估標準的類別系統差異,不同類別的出版單位具有不可比性,我們不能簡單地採用“綜合排隊制”的評估辦法,而是採用了“分類排隊制”的評估辦法,也就是按照一定的指標體系,對出版單位進行分類後再排隊打分,根據排隊的名次進行定級。首先將出版單位按公益性出版單位和經營性出版單位進行劃分,然後將經營性出版單位劃分為社科類、科技類、教育類、少兒類、文藝類、美術類、古籍類、大學類八個類別,分別按類進行評估。按照分類評估排隊結果,將圖書出版單位的評估為四個等級,由高到低,分別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各等級分別約占全國圖書出版單位總數的20%、35%、40%、5%。少數公益性出版單位的考核評估辦法待條件成熟後另行制訂。第一次主要是對絕大多數經營性出版單位進行分類評估。
指標體系由圖書出版能力(390分)、基礎建設能力(230分)、資產運營能力(380分)和附加項目(30分)等方面組成,25項評估指標,44個得分點,總計1030分。參評單位的等級評估得分,由評估的單項總分相加得出。
評估指標體系中的圖書出版能力包括圖書內容質量、專業品牌特色、重點圖書出版情況、獲獎圖書情況、圖書再版重印率、圖書銷售、著作權輸出、圖書編校質量、圖書印裝質量等9項要素;基礎建設能力包括社領導崗位培訓、主業人員持證上崗、編校人員職稱結構、從業人員受表彰情況、制度建設、信息化及數位化建設、辦公條件、單位受表彰情況等8項要素;資產運營能力包括淨資產收益率、主營業務銷售收入增長率、圖書單品種平均利潤、速動比率、主營業務銷售收入等5項要素。此外還有違規記錄項即違紀違規和降級項,相應減分或降級。對以上選取的25項要素,是經過專家多次科學測評後確定的。
可以說,這個以“三大能力”為基本內容、25個項目為支撐的評估指標體系,能夠較為全面、科學、公正、客觀地量化評估全國經營性出版社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體現了兩個效益的統一,體現了決策功能、效益功能和監督功能的統一,確保了評估的正確導向。如在社會效益方面設計了圖書內容質量、重點圖書出版情況、圖書獲獎情況及社會公益事業參與度等諸多指標。同時,在經濟效益方面,順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設計了圖書銷售排行、資產經營能力等多項指標。
等級評估工作的主要做法
新聞出版總署高度重視這次經營性圖書出版單位的等級評估工作。為確保評估工作規範、公開、科學地展開,評估工作始終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堅持分類評估;堅持量化評估。評估程式大到總體部署,小到各個階段、各個環節,都嚴格執行統一的辦法、規則、細則、方案、方法及要求。三個中介機構雖然同步展開工作,但做到了有章可循,忙而不亂。
在組織實施過程中,突出抓了以下幾點:一是建立高效運轉的評估組織體系,選好評估中介機構和評估專家。新聞出版總署成立了評估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及時選定中國編輯學會、中國版協科技出版工作委員會和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三家中介機構全權負責評估工作的組織實施工作;建立專家資料庫,嚴格選聘評審專家,採取中介機構差額提名,上下共同協商確定人選的辦法,組成了由78名專家參加的結構合理、知名度較高、權威性較強的專家評估隊伍;依託各省區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及中央在京單位主管部門組織所轄出版單位填寫《評估登記表》,填報評估數據,並予以審核,對部分項目進行初評,為中介機構實施評估提供了重要參考。通過以上做法,形成了縱向貫通、橫向以中介機構為主體的評估體系,為高效、公開、公正、公平評估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打牢紮實可靠的評估工作基礎,確保數據準確。為使各項評估工作有據可依,有章可尋,依據總署頒布的評估辦法制訂了科學性和可操作性較強的《實施方案》、《評估規劃》、《評估細則》、《計分辦法》等一系列規範性檔案,確保了評估工作的順利進行。為確保評估數據準確可靠,對所有評估材料相關數據統一填報口徑、統一核查依據、統一辦理登記手續,進行逐單位、逐項目、逐數據審核,對錯漏項目及數據進行核實確認和退改;為了確保數據準確,評估辦公室會同中介機構,組織財務、審計人員共12個小組,對全國500家經營性出版單位的財務數據,進行了普遍核查,由各單位簽字蓋章確認,從而較好地保證了評估數據的準確可靠。為了科學準確地運用好各類評估數據,設計和建立了評估工作資料庫和評估軟體,為實現科學、公正評估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
三是按照規定程式科學嚴密地組織實施評估。首先由評估辦公室對各中介機構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學習掌握評估標準,認真審閱評估材料。在此基礎上,三家中介機構實施集中封閉評估打分。集中評估打分的主要做法是:對定性評估項目由專家評估組負責評估,採取專家投票打分法和專家集體議定法的評估方法產生評估分數;對客觀數據的項目評分由各中介機構的評估工作組負責審核數據並計算核准分數。同時加強評估現場的專家諮詢、現場監督工作,邀請了總署紀檢組、計財司、人事司和中央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整個評估工作做到了同步展開,做法一致,標準統一,有條不紊。在此基礎上,產生了首次經營性圖書出版單位評估結果。此次評估充分體現了三個突出特徵,即評估工作和評估數據的權威性,評估過程的公開性,評估對象和內容的全面性。
五、等級評估結果和“百佳出版單位”的主要特點 首次經營性出版單位等級評估,按照社科、科技、大學、教育、古籍、少兒、美術、文藝等8個類別,對全國500家經營性出版單位進行了等級評估,共評出一級出版單位100家,占20%;二級出版單位175家,占35%;三級出版單位200家,占40%;四級出版單位25家,占5%。一級出版單位中,社科類31家,科技類18家,大學類20家,教育類6家,古籍類4家,少兒類6家,美術類6家,文藝類9家。本著以正面引導為主、以鼓勵先進為主、以有利於長遠發展為主的原則,對100家一級出版單位,授予“全國百佳圖書出版單位”的榮譽稱號,並頒發榮譽證書和獎牌,以發揮其在全國出版界中的示範作用。8月11日起,對百佳圖書出版單位在新聞出版報和總署網站上進行公示。公示7天聽取社會各方意見後,再正式發文表彰。考慮到各出版單位經營狀況不同,為了便於出版單位更好地經營和發展,對其他等級的評估結果擬在行業內部,通過適當方式,通報給出版單位及其主管、主辦單位。
被評為“百佳”的出版單位有什麼特點?
“百佳”出版單位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是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這兩個效益的有機統一,社會文化影響力大。二是特色鮮明,品牌響亮。其中,既有綜合實力較強的大社名社,也有一批近年成長起來的“專、精、特、新”的專業性較強、特色鮮明的出版社。其中許多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獲得了廣大讀者歡迎,並能始終引領出版市場。三是重點圖書多、獲獎圖書多、社會貢獻大。四是注重人才培養,人員訓練有素、職稱結構合理。五是創新能力強。實踐表明,凡是創新意識較強的出版社,兩個效益的優勢都比較明顯。六是資產運營效果好,許多單位經營業績比較突出。有的淨資產收益率和主營業務銷售收入增長率高,有的圖書單品種平均利潤高,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有的速動比率值高,出版單位抗風險能力和償債能力強,發展勢頭比較好。
如何發揮等級評估的作用
評估結果出來以後,如何運用好評估結果和評估的成果,真正發揮評估的作用,這是大家很關心的問題。
一是從出版改革和產業發展來看,這次等級評估工作,使我們第一次全面系統準確地摸清了全國絕大多數出版單位的底數。包括各單位基礎建設能力,從業人員狀況,專業人才素質,內部建設與管理水平;圖書出版能力,出版規模和出版水平,社會文化影響力和發展潛力;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狀況,資產運行能力,出版單位經濟效益和經濟運營狀況等等。我們要充分運用好這些重要的數據。這為我們深化圖書出版業的改革,謀劃圖書出版業的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決策依據。
二是從出版管理方面來看,我們要充分吸收和運用好這次評估工作所取得的工作成果和思想成果,逐步完善分級管理制度,探索出版單位的退出機制。對獲得“全國百佳圖書出版單位”榮譽稱號的出版社,要做為重點支持的圖書出版單位群體,在資源配置等相關政策上給予傾斜和支持,鼓勵其做強做大,充分發揮其示範作用;對被評為四級的出版單位給予警示,要求他們認真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對那些經營管理不善,問題嚴重的出版單位,整改期過後還達不到辦社條件的,要採取關、停、並、轉等措施。
三是從出版單位來看,評估不是目的,而是推動出版單位發展的手段。一方面,要正確對待評估結果。評估是動態的,其結果主要反映了評估期內出版單位的狀況,而不代表未來。不論評估結果如何,要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另一方面,各出版單位要高度重視評估工作,建立“自我診斷”的評估機制,做好經常性的評估工作。出版單位都要以評估為契機,以評估標準為依據,對出版單位的發展思路、經營模式、管理機制進行“自我診斷”,找出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明確改革和發展的思路,提高管理水平,突出出版主業,發揮比較優勢,為轉制後的科學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並爭取在下一個評估期取得滿意的結果。
評估工作的意義和下一步安排
這次評估工作在我國出版界是一次開創性、探索性的工作,它標誌著中國出版企業評估制度已經正式建立,對我國圖書出版業的發展、改革和管理將產生重要的影響。評估工作改變了傳統的評價辦法,真正打破了部門和地域的限制,所有參評單位在全行業範圍內和同類的出版單位比較,在一個平台上,以三大能力為指標進行對比評價。這次評估在業界已經產生了積極的導向作用。評估工作的意義主要在於一是有利於轉變政府職能,加強科學管理和巨觀調控,更好地發揮政府主管部門對出版產業發展的引導作用;二是有利於推動出版體制改革,重塑市場主體,培育骨幹文化企業,增強出版單位的活力和競爭力,進一步解放出版生產力;三是有利於最佳化資源配置,調整產業結構,謀劃產業布局,推動產業發展。此次評估還初步解決了制定圖書出版產業發展規劃方面面臨的三個難題:一是對全國經營性圖書出版單位的圖書出版能力、基礎建設能力及資產運營能力,現狀不清,缺少數據支撐的問題;二是對影響全國經營性圖書出版單位發展的相關因素,原因不詳,憑經驗判斷,缺少客觀依據的問題;三是對全國經營性圖書出版單位的發展水平缺乏判斷標準的問題。
出版單位等級評估工作是一項需要不斷探索的工作。現在制定的評估制度反映了出版界已有的認識水平和實踐水平,它還需要不斷完善。我們將組織專家進一步修改完善評估辦法,把各方面好的建議吸收進來。出版評估將形成制度,要繼續做下去。評估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百佳出版單位也要做到有進有出。根據專家的建議,經新聞出版總署研究,評估期限由原定每兩年一次改為每三年評估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