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
風靡國際的一部另類的經典經濟學教科書。與主流經濟學教材不同,本書迴避了繁複的公式、函式、運算,通過深入淺出和饒有趣味的圖畫,將日常生活中紛繁複雜、看似毫無關聯的一些社會現象和一套富有一致性的思維框架結合起來,展示出一種“經濟學的想像力”。正如道格拉斯·諾斯所說,經濟學的力量就在於它是一種思維方式,本書的目的正是引導讀者學會經濟學推理方式,從而能夠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問題。
作為為非經濟學專業學生撰寫的一部“一學期學會經濟學”的教材,本書被認為是經濟學教材領域的一次根本性變革。不僅在英語世界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同時被翻譯成日文、俄文、保加利亞文、匈牙利文等多種語言暢銷全世界,堪稱經濟學教育領域一部標尺性著作。海外院校使用情況:史丹福大學、西雅圖大學、密西根大學、紐約大學、
紐約州立大學、北加利福尼亞大學、
西安大略大學等數百所院校。
圖書目錄
中文版
諾斯中文版序
諾斯推薦序
林毅夫推薦序
前言
致謝
第1章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 / 1
第2章 效率、交換與比較優勢 / 18
第3章 無處不在的替代:需求的概念 / 43
第4章 成本和選擇:供給的概念 / 73
第5章 供給與需求:協調的過程 / 96
第6章 無意的後果:供求規律的更多套用 / 120
第7章 利潤與虧損 / 153
第8章 覓價 / 181
第9章 競爭與政府政策 / 204
第10章 外部性與衝突的權利 / 227
第11章 市場與政府 / 253
第12章 收入分配 / 280
第13章 衡量經濟系統的整體績效 / 304
第14章 貨幣 / 335
第15章 經濟績效和真實世界中的政治 / 358
第16章 國家的財富:全球化與經濟成長 / 393
後 記 經濟學家知道什麼 / 420
重要辭彙 / 423
英文版
1 The Economic Way of Thinking 1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16
2 Efficiency, Exchange,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18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38
3 Substitutes Everywhere: The Concept of Demand 43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66
4 Cost and Choice: The Concept of Supply 73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91
5 Supply and Demand: A Process of Coordination 96
An Appendix: The Coordinating Roles of Money and Interest 109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115
6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More Applications of Supply and Demand 120
An Appendix: Framing Economic Questions Correctly 141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146
7 Profit and Loss 153
An Appendix: Profiteering in Futures Markets 167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174
8 Price Searching 181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196
9 Competition and Government Policy 204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223
10 Externalities and Conflicting Rights227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244
11 Markets and Government 253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274
12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280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298
13 Measuring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Economic Systems 304
An Appendix: Limitations of 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325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330
14 Money 335
An Appendix: What About Gold? 352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354
15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Real-World Politics 358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388
16 The Wealth of Nations: Global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393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417
Postscript: What Economists Know 420
Glossary 423
作者簡介
保羅·海恩(Paul Heyne,1931- 2000),美國芝加哥大學倫理學與社會學博士、華盛頓大學經濟系教授。專業研究領域為經濟學史和經濟系統倫理學批評。作為大學本科經濟學教育的改革者,海恩終生致力於改變僵化刻板的經濟學教學方式,被譽為美國“近25年來最優秀的經濟學教育工作者”之一。《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是海恩的代表作,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
彼得·勃特克(Peter Boettke),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該校經濟學教授,同時擔任詹姆斯·布坎南政治經濟中心副主任、美國市場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著有《計算和調試:社會主義和轉型政治經濟學》《新思維為何失敗:社會主義改造的政治和經濟》等。
大衛·普雷契特科(David Prychitko),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
北密西根大學經濟學教授。編著有《市場過程理論》(與彼得·勃特克合作)、《為何經濟學家不同意:經濟學思想流派概論》等。
前言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擁有一批堅定而專注的追隨者,30多年來一直如此。和主流書籍相比,本書在外觀、內容以及閱讀感受上都與眾不同。
本書的確與眾不同。
本書通過實例及其運用向學生介紹經濟學家的技能,甚至通過展示那些對經濟現象的常見推理中隱含的錯誤,告訴學生何種思考是錯誤的,應該引以為戒。本書主要是為包含微觀和巨觀一學期內容的“經濟學導論”課設計的,但也已經成功地用於MBA的經濟學課程以及碩士階段的經濟學教育課程,還有人將其用作“個體經濟學原理”的教材。《經濟學的思維方式》討論了微觀以及巨觀經濟分析的基本原理,並嚴謹地將其作為分析工具使用,而不是為了講方法而講方法。
有些導論課教材的作者常常急於展示經濟分析的形式美,無意中可能用抽象的技術細節加重了學生的負擔,這一點可以理解。經濟學家的確都構建模型(我們也運用比喻和修辭),但是缺乏經驗的大一新生未必能分享我們對於模型的激情。實際上,大多數新生在我們的課堂上只是希望得到起步之前的基礎訓練。讓我們來告訴他們,為什麼他們坐在下面而我們卻站在講台上;讓我們來告訴他們,為什麼設計培養計畫的那些人認為經濟學是一個重要的學習領域。最後,經濟學並不是關於生產函式、完全競爭均衡、價格接受者或
菲利普斯曲線的學問,經濟學解釋的是最佳化行為和交換過程的邏輯,是關於我們周圍日常世界的學問。使用本書的學生不用等到學習結束時才深刻領會到這一點,他們在一開始就會知道。
保羅·海恩從不隱瞞他的教學方略。在此前的版本中,他堅持認為:“我們必須從第一天起就告訴他們,經濟學的那些原理是如何從雜亂與紛擾中發現意義的,如何澄清問題、系統化分析,並糾正報紙上、政客、別有用心者和咖啡館裡自以為是的那些人的各種日常論斷。”30多年來,《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教會學生們如何看透那些胡言亂語,進而理解他們周圍這個複雜的世界。第13版將繼續這一傳統。
本書特色:
有舍才有得,本書通過淡化對嚴格建模的強調,得以帶來更多的思考、套用和啟發。但請別誤會我們的意思,本書對於經濟學的探討既非輕易,也不像在酒中摻水一樣降格以求。第13版中以紮實可靠的討論闡述了經濟學原理,並將其套用於我們身邊的日常世界,這些套用既富於探索性,又富有啟發性。甚至有些職業經濟學家也告訴我們,關於經濟學他們從這本書中學到了更多,而這是在他們拿到博士學位之後的事。
本書旨在提高學生的技能,使他們能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一旦他們迷上了經濟學,在更高深的經濟學課程中會有充分的機會來鍛鍊他們的建模能力。但願學生們都能在這個奇妙的學科中繼續他們的追求,如若不能,他們至少也能保留基本的經濟學知識。
第13版的修訂說明: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是保羅·海恩的“孩子”,也是他的教育遺產。阿爾奇安(A. Alchian)和艾倫(W. Allen)合著過一本《大學經濟學》(University Economics,1972),已絕版多年,該書的產權觀念和協同主義傳統對本書有深刻的影響。本書也具有
奧地利學派的眼光,強調市場過程的動態性和企業家作用,而這些主題是由路德維希·馮·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 A. Hayek)、伊斯雷爾·柯茲納(Israel Kirzner)以及穆瑞·羅斯巴德(Murray Rothbard)提出的。加上除此之外的其他思想,比如我們
喬治梅森大學的教授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和戈登·圖洛克(Gordon Tullock)的
公共選擇學派——已經逐漸形成了被有些人稱為“維吉尼亞政治經濟學”的學派。
第13版中有一些新的特色:
在第5章經濟行為的協調中,我們討論時間偏好和利率的作用。
我們重寫了關於收入分配的一整章內容(第12章)。
我們在第13章加入了對於“喪志工人”的討論。
對於貨幣均衡的討論被併入了第14章貨幣的部分。
在第15章,我們討論了奧地利學派關於不可持續繁榮的理論,並與第5章關於利率的闡述相聯繫,用來分析我們最近這輪“大衰退”。(一位出版編輯提醒我們,對於奧地利學派關於商業周期的討論在此前的版本中並不充分。他要求我們解決這個缺憾並告知大家,我們在第15章完成了這一任務。)
我們更新了數據,並在每章開頭加入了學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