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經濟學三大規律
- 外文名:Economics of three laws
- 來源:《財富論》
- 作者:劉德
簡介,價值規律,剩餘價值規律,財富規律,發展,
簡介
價值規律
剩餘價值規律
財富規律
1、財富規律出自《財富論》,作者:劉德。
3.財富規律的意義和作用:財富規律的研究成功,揭示了貧富差距產生的本質根源,豐富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徹底地改變了人們對人類社會發展的看法,證明了先前任何人類社會發展學家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不是在光明中摸索。
發展
在價值規律中蘊藏著財富規律,價值規律的發展——財富規律。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過程,實質就是能力的轉化和傳遞的過程,能力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商品傳遞給另一個商品。在能力的轉化和傳遞過程中,能力大,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大;能力小,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小。只要存在著能力的轉化和傳遞,財富規律必然起作用。
(1)、根據價值規律的基本要求: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生產一輛汽車要比一輛腳踏車耗費的勞動量多,那么作為商品,汽車的價值量要比腳踏車大。飼養一頭大象要比一隻母雞耗費的勞動量多,那么作為商品,大象的價值量要比母雞大。因此,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多,耗費的人類勞動多,那么這種商品的價值量就大;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少,耗費的人類勞動少,那么這種商品的價值量就小。可見,在能力的轉化和傳遞過程中,能力大,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大;能力小,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小。
(2)、根據價值規律的要求: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如果一把斧子交換15千克大米是等價交換,那么10把斧子就可以交換150千克大米。如果一擔米交換十尺布是等價交換,那么10擔米就可以交換100尺布。因此,商品的價值量大,那么交換的價值量就大;商品的價值量小,那么交換的價值量就小。可見,在能力的轉化和傳遞過程中,能力大,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大;能力小,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小。
(3)、根據價值規律的基本要求:貨幣是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大小的尺度。一件衣服標價50元,一張桌子標價100元,一公斤蔬菜標價3元,那么,十件同樣的衣服就標價500元,十張同樣的桌子就標價1000元,十公斤同類蔬菜就標價30元。因此,商品本身的價值大,那么價格就高;商品本身的價值小,那么價格就低。可見,在能力的轉化和傳遞過程中,能力大,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大;能力小,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小。
(4)、同理,如果50元能購買到一件衣服,100元能購買到一張桌子,3元能購買到一公斤蔬菜,那么,500元就能購買到十件同樣的衣服,1000元就能購買到十張同樣的桌子,30元就能購買到十公斤同類蔬菜。因此,貨幣量大,購買的能力就大;貨幣量小,購買的能力就小。這就是價值不均衡規律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結果。可見,在能力的轉化和傳遞過程中,能力大,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大;能力小,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小。
(5)、財富規律的基本內容是:在能力的轉化和傳遞過程中,能力大,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大;能力小,體現出來的能力就小。只要存在著能力的轉化和傳遞,財富規律必然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