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制發運使,官名。南宋高宗紹興八年 (1138),始置江淮荊浙閩廣等路經制發運使,以徽猷閣待製程邁為之,掌經制錢及和糴之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經制發運使
- 性質:古代官名
- 朝代:南宋
- 職能:掌經制錢及和糴之事
經制發運使,官名。南宋高宗紹興八年 (1138),始置江淮荊浙閩廣等路經制發運使,以徽猷閣待製程邁為之,掌經制錢及和糴之事。
經制發運使,官名。南宋高宗紹興八年 (1138),始置江淮荊浙閩廣等路經制發運使,以徽猷閣待製程邁為之,掌經制錢及和糴之事。沿革經制發運使,官名。南宋高宗紹興八年 (1138),始置江淮荊浙閩廣等路經制發運使,以徽猷閣待...
經制發運使司,官署名。南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置,掌江、淮、荊、浙、閩、廣等路經制錢及和糴之事,設經制發運使為長官。沿革 經制發運使司,官署名。南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置,設經制發運使為長官。九年,改為經制使司,以戶部長官或副長官兼經制使。職責 掌江、淮、荊、浙、閩、廣等路經制錢...
經制使是宋代的一個官名。經制使 宋官名。一、宋宣和三年(1121)始置。當時江浙諸地無常賦,遂以發運使陳亨伯兼充經制使,經制東南七路財賦,徵收民間印契及出賣糟醋等雜稅七種,被稱為經制錢,嗣推至他地,並增立名目,成附加之稅。紹興初年與發運使俱廢,九年(1139)又復置,掌查內外失陷錢物,...
經制使司,官署名。南宋高宗紹興九年 (1139),改經制發運使司置,掌江、淮、荊、浙、閩、廣等路經制錢及和糴之事。沿革 官署名。南宋高宗紹興九年 (1139),改經制發運使司置。職責 掌江、淮、荊、浙、閩、廣等路經制錢及和糴之事。設經制使,以戶部長官或副長官兼領。另設經制副使或經制判官一人...
發運使 發運使,官名。唐開元二年(714),於陝州置水陸發運使掌漕運。宋初置京畿東西水陸發運使,後有江、淮、兩浙發運使兼制置茶鹽事,淮南、江、浙、荊湖制置茶鹽兼都大發運使,又有三門白波發運使、陝府三門發運使。南宋初,發運使只掌購買食糧,乾道六年(1170)廢。
《尉繚子·制談》:“經制十萬之眾。”《新唐書·裴度傳》:“憚度復當國,因經制軍事,數居中持梗,不使有功。”宋·范仲淹《泰州張侯祠堂頌》:“我公雄傑,經制楚越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七:“﹝宣和中﹞命陳亨伯以發運使經制東南七路財賦。”馬建忠《上李伯相覆議何學士如璋奏設水師說》...
陳遘,宋朝抗金將領。字亨伯,零陵人(湖南永州)。有文武才,登進士第。初為莘縣、雍丘縣令,以政績升廣西轉運判官,因忤蔡京罷歸。旋知商州、興元府,擢給事中,又外任河北、淮南轉運使。宣和二年(1120)升龍圖閣直學士,創“經制錢”,並在杭州興修水利。宋徽宗時歷知中山(今河北定縣)、直定、河間府...
發運使陳亨伯請求朝廷調禁兵及鼎、澧兩州的槍牌手兼程趕往鎮壓,防止義軍勢力擴大。宋徽宗這才知道前線戰局不利,十分驚慌,趕緊派童貫、譚稹為宣撫制置使,率禁軍及秦、晉二地蕃、漢兵共十五萬前往東南,並命童貫擬寫詔書廢除為蒐集奇花異石而剝削百姓的應奉局。宣和三年(1121年)正月,方臘部將方七佛率...
宋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至天聖十年(1033),西溪鹽倉監范仲淹與江淮制置發運使張綸、淮南轉運使胡令儀合力率領民眾修成全長143里,世稱范公堤的捍海堰,范公堤安豐段長約9.5公里,堤底部闊三丈,面闊一丈,高1丈五尺,壁身用磚砌成。不僅為鹽民創造了安居樂業、豐衣足食的生產生活環境,而且將“先天下之...
當然,發運使還必須了解京師倉庫儲存物品情況,從而向各地征取所需物資,以防止商人囤積居奇。宋神宗任命薛向為發運使,撥出內庫錢五百萬貫、米三百萬石給發運使,作為實施均輸法的費用。宋頒布青苗法 制置三司條例司官員多次上書朝廷,認為有不少臣僚以為常平倉、廣惠倉制度並無實際效果,往往徒有虛名。熙寧二年...
六月,乙亥,起復前衛尉卿余靖為秘書監、知潭州;前屯田員外郎、直史館楊畋為廣南西路體量安撫提舉經制賊盜。靖及畋各居父喪。先是靖與知韶州者結緝農兵,完葺保障,共為守御計,朝廷聞而嘉之;又以畋素習蠻事,故有是命。尋改靖廣南西路安撫使、知桂州。畋被召,至都門外,辭以喪服不敢見;帝賜以所服...
康熙十九年,靳輔因駱馬湖遼闊水淺,纖纜無所施,運舟泥濘不得前,遂開宿遷皂河40里,上接窯灣泇口,下達黃河。康熙二十五年,又因運道經黃河風濤險惡,開中河180里,上自張莊運口,經駱馬湖口,歷宿遷、桃源(泗陽)至清河(淮陰仲家莊)入黃淮交匯處的清口,使運河完全擺脫黃河。康熙三十八年,河督于成龍因中...
李溥為江淮發運使,章憲垂廉時,溥因奏事,盛稱浙茶之美,云:自來進御,惟建州茶餅,浙茶未嘗修貢,本司以羨餘錢買到數千斤,乞進入內”。這三條資料中,前兩條表明了唐宋時期的貢焙制度的確立與這種由下薦上的進貢形式直接相關,也表明了一時一地的物產,可以通過上貢的形式,達到名揚四海的目的。雲貴...
建造適應不同河系的船隻。唐代改進了漕運方式,完善轉般法;據各航段水情分造運船,因地制宜,分段漕運,訓練漕卒,成效甚著,“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建立了適合各種水流特性的漕船,“江船不入汴,汴船不入河,河船不入渭”,從而有效地保證了漕運安全。實行對漕船航行丈量和檢查。依《唐律》規定...
壬辰,詔:“諸路轉運使上供斛斗,依時估收市物,毋得抑配人戶;仍停考課賞罰之制。”先是三司與發運使謀聚斂,奏諸路轉運使上供不足者皆行責降,有餘則加升擢,由是貪進者競為誅剝,民不堪命。帝聞之,特降是詔。甲午,贈邕州司戶參軍孔宗旦為太子中允。知袁州祖無擇始以宗旦死事聞故也。乙未,詔...
”戶部侍郎史正志自請為諸路發運使,遍行州縣,凡合起上供,及江上餉師錢穀,盡以為羨餘而獻之。壽皇大喜。既而歲暮上供,無一州至者。版曹大窘,奏其事,上大怒,即日罷黜。仲秉行詞有云:“多取贏於郡國,無遺算於雞豚。校數歲之中以為常,本無心計;無三年之畜曰不足,徒有口才。”及仲秉為刑部...
發運使陳亨伯請調京畿兵及鼎、澧槍牌手兼程以來,使不至滋蔓。徽宗始大驚,亟遣童貫、譚稹為宣撫制置使,率禁旅及秦、晉蕃漢兵十五萬以東,且諭貫使作詔罷應奉局。三年正月,臘將方七佛引眾六萬攻秀州,統軍王子武乘城固守,已而大軍至,合擊賊,斬首九千,築京觀五,賊還據杭。二月,貫、稹前鋒至清河堰,水陸...
他特地詔隨行的清化發運使阮忠彥在義安省襄陽縣沈香村的山上磨崖刻碑紀功,碑文“字畫掌大,深可寸許。”其辭曰:“皇越陳朝第六帝……受天眷命,奄有中夏,薄海內外,岡不臣服,蕞爾哀牢,猶梗王化。歲在乙亥季秋,帝親帥六師巡於西鄙,占城國世子,真臘國,暹國及蠻酋道臣葵禽、車勒,新附杯盆蠻...
太原失守後,朝廷認為“淮泗不可居”,向發運使方孟卿借船,船剛過閘,潮水就落了。洪澤閘因為要漲潮時才能開啟,所以在閘前聚集了很多北方流民,他們被統治者誣為盜賊。這些京東路(今豫東、山東、蘇北部分地區)和宿州(治今安徽宿州市)的民眾顯然是沿著汴河和泗水到達洪澤湖的。《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四十三...
因鹽成邑的城鎮體系仍能體現:現存古運鹽河和鹽碼頭,原有鹽倉、鹽店、鹽棧等在清末民初張謇建設南通時期,隨功能轉化為棉花行、染坊等,但遺址尚在——這些都較好地體現了余西因鹽成邑的城鎮體系。北宋天聖初,范仲淹出任泰州西溪鹽官,見風潮泛濫,淹沒田產,毀壞亭灶,乃向淮南鹽運發運使張綸建議,請求重修...
”同時,黃現璠師開拓的“唐代轉運使”新課題研究,同樣走在了“新史學”實踐與建設的前面。陝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博士生導師胡戟等教授說:現代“關於轉運使的研究較多,最早涉及這一問題的是黃現璠,他在《唐宋時代之轉運使及發運使》(《進展月刊》2:12,1933)一文中,對唐代的轉運使進行了初步研究,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