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包統配,我國計畫經濟時期勞動力配置的一種方法。對需要就業的人員由國家統一“包”下來進行安置,統一分配工作的辦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統包統配
- 類型:勞動經濟學術語
統包統配,我國計畫經濟時期勞動力配置的一種方法。對需要就業的人員由國家統一“包”下來進行安置,統一分配工作的辦法。
統包統配,我國計畫經濟時期勞動力配置的一種方法。對需要就業的人員由國家統一“包”下來進行安置,統一分配工作的辦法。...
1958—1979年的22年間,對城鎮新成長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採取由國家“包”下來,並由勞動部門統一安排就業的辦法,即“統包統配”的就業方針。1980年,在總結建國30年來勞動就業工作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制定新的就業方針,即“解放思想,放寬政策,發展生產,廣開就業門路,實行在政府統籌規劃和指導下,勞動部門介紹就業...
1980年8月中共中央轉發全國勞動就業會議檔案《進一步做好城鎮勞動就業工作》和198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廣開門路,搞活經濟,解決城鎮就業問題的若干決定》中,提出了這一“三結合”的就業方針,這一方針,是根據我國基本國情,在總結勞動工作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對過去“統包統配”勞動就業制度...
計畫經濟時期,我國的勞動就業制度為統包統配制度,即城鎮勞動力的就業,統統由國家全部包下來實行統一安排和統一分配。只要被勞動部門安排到公有制的企業,就可以端起“鐵飯碗”,吃起“大鍋飯”。這種就業制度即所謂“完全勞動權”的就業制度。完全勞動權的主張“系站在共產主義之立場而出發,其權利之內容為工作以及...
從橫向整合上來看,政府不僅通過“低工資高就業”的安置方式把幾乎所有的城市勞動力整合到了單位體制中,而且通過“統包統配”的方式成功地實現了對城市勞動就業行為的控制和整合。此外,國家建立起來的單位保障和單位福利制度,不僅使職工個人,而且使職工家屬也形成為一種與單位之間的高度依附和高度服從的關係,從而形成...
即解決待業問題的根本出路只能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改革過去“統包統配”的勞動就業制度。但是勞動就業制度的改革是一個逐步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為了減輕沉重的就業壓力,黨和政府不得不多方努力。在這種形勢下,職工退休退職、子女頂替參加工作開始作為緩解城鎮青年就業壓力的手段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如前所述,“文化...
建立在生產力落後基礎上的社會主義制度,採用了與計畫經濟相適應的“統包統配”的勞動就業制度,在實現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建立國家獨立的工業體系、保障社會穩定和鞏固新生政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歷史作用。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原有就業模式的弊端逐步顯現,忽視了人的勞動能力的個體差異,缺少了競爭的就業...
在由計畫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過程中,我國的就業制度和就業機制發生了重大變化,國家改變了計畫經濟體制下統包統配的就業制度,逐步過渡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市場就業。實行國家促進就業、市場調節就業和勞動者自主擇業的市場就業新機制。釋義 為具有勞動能力的公民獲得職業提供勞動和工作單位的制度。 發展...
二、實現從統包統配到市場就業的跨越,市場配置和自主就業形成主流 三、公共就業服務和職業培訓不斷加強,為促進就業提供重要支撐 四、以實現更高質量和充分就業為目標,推進就業邁上新台階 第十三章 中國就業改革發展40年的經驗啟示 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促進就業,牢固樹立就業是民生之本理念 二、堅持市場導向改革...
20多年的實踐證明,勞動契約制度對於破除傳統計畫經濟體制下“統包統配”的勞動用工制度,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雙向選擇的勞動用工制度,實現勞動力資源的市場配置,促進勞動關係和諧穩定,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用工主體多元化、用工形式多樣化,勞動關係日趨...
《從計畫就業到市場就業》是2003年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陳少暉。內容介紹 《從計畫就業到市場就業:國有企業勞動就業制度的變遷與重建》從統包統配的計畫就業制度(1949~1978年)、傳統國企就業體制的改革與局限(1978~1992年)、市場就業制度模式的確立(1992年)、建立與就業市場化相適應的社會保障...
一、由國家包攬的“統包統配”就業政策 二、在國家統籌規劃指導下,實行勞動部門介紹就業,自願組織起來就業和自謀職業相結合的就業方針 第三節就業情況 一、城鎮待業青年就業 二、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安排 三、社會勞動力就業情況 第四節就業培訓和職工技術培訓 一、就業培訓 二、職工技術培訓 第四章用工制度 第一節...
(4)“統包統配”的勞動就業制度,限制了企業和勞動者解決就業問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社會主義待業和資本主義失業是兩個不同社會性質的經濟範疇,有本質的區別: (1) 產生的根源不同。失業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必然產物;待業是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尚不完善,或者決策失誤的表現,同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無本質聯繫。(2) 嚴重...
技工學校現行的招生和畢業生分配製度,是一種統包統配的制度,不利於調動學生學習和單位辦學的積極性,必須改革。改革的原則和方向,是把無條件的統包統配改為有條件的統籌安排,按照國民經濟的需要和“三結合”就業方針,擇優分配。鑒於各地區、各部門的條件不同,在時間、步驟上可以有先有後,不搞一刀切。今...
第二節統包統配(32)第三節“三結合”就業(50)第三章城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53)第一節動員(54)第二節安置(56)第三節回城(66)第四章勞務輸出(70)第一節國外輸出(71)第二節省外輸出(73)第二篇勞動管理 第一章勞動計畫(81)第一節計畫管理(81)第二節工資總額(85)第三節勞動生產率(88)第四節工資基金...
第二節 統包統配 第三節 “三結合”就業 第四節 再就業及城鄉統籌就業 第四章 城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插隊落戶安排 第三節 返城就業安置 第三篇 勞動力管理 第一章 計畫管理 第一節 用工管理 第二節 工資管理 第三節 企業管理 第二章 勞動力市場 第一節 市場培育 第二節 市場...
在計畫經濟體制下實行的“統包統配”的用人模式,已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人才單位所有、部門所有的狀況不能體現單位和勞動者的主體地位,也不利於人才的合理流動和人才作用的充分發揮。因而,加快培育和發展我省各級人才市場,逐步完善人才市場的服務功能,為單位和人才提供雙向選擇的場所,使雙方在平等的基礎上...
在統包統配的就業制度下,國有企業承擔了過多的安置就業任務,結果造成冗員充斥、人浮於事、效率低下。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要求得生存和發展,就必須把以往積存的富餘人員分離出去。總之,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增多,是經濟發展多年積累的深層次矛盾的綜合反映。據預測,21世紀的前20年,中國還將淨增勞動人口550萬...
二 勞動就業從統包統配向市場導向轉型006 (一)勞動就業制度從統包統配轉變為市場導向006 (二)勞動就業不斷增長,就業結構從農業就業為主轉向非農就業為主008 (三)勞動就業市場化機制日趨完善,就業服務體系逐步健全016 (四)初步建成完善的勞動力市場法律體系018 三 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邁向全面小康水平020 (一...
第二節 傳統體制下所有制的“一大二公”方向與“統包統配”的就業制度 第三節 “三結合”的就業方針:一場逼出來的所有制結構改革 第四節 民營經濟引導所有制結構調整的新方向 第五節 結論:平滑式體制轉型啟動的經濟學原理 第三章 作為目標搜尋機制的過渡性制度安排——人民幣匯率雙軌制案例研究 第一節 ...
“文化大革命”期間,由於50年代生育高峰時出生的人先後到達勞動年齡,新成長勞動力大量增加,同時大中專院校又中止招生,而經濟發展滯緩,就業問題突出。上海對中學畢業生就業實行“統包統配”政策,大批城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對部分符合留城條件的青年連同殘疾青年全部吸收進全民、集體所有制企事業單位。1978年中共十一屆...
第二節 統包統配 第三節 “三結合”就業 第四節 就業前培訓 第三章 移 民 第一節 省際移民 第二節 城鎮居民下鄉 第四章 城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第一節 動 員 第二節 安 置 第三節 經 費 第四節 返城 第三篇 職工管理 第一章 勞動計畫 第一節 計畫管理 第二節 工資總額 第三節 工資基金管理 ...
享受權力、待遇水平的身份性是靠政府採取的一系列保壘性政策,對不同身份勞動者的水平和垂直流動進行限制而維繫的.統包統配的固定工制及嚴格的戶籍管理,形成了一種“保護屏障”。(3)養老保障資金籌集方式的短視性。我國現行養老保障資金籌集方式基本上是現收現付制,沒有必要的積累基數。這種資金的籌集方式採取的是...
在由計畫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過程中,中國的就業制度和就業機制發生了重大變化,國家改變了計畫經濟體制下統包統配的就業制度,逐步過渡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市場就業。實行國家促進就業、市場調節就業和勞動者自主擇業的市場就業新機制。就業服務體系 中國的就業服務體系包含職業介紹、就業訓練、失業保險和勞動...
第五節 農民工對經濟成長貢獻及成果分享 第四章 戶籍制度與勞動力流動就業 第一節 戶籍制度演變過程 第二節 戶籍制度與勞動力流動就業 第五章 就業制度與勞動力流動就業 第一節 統包統配就業制度與勞動力流動就業 第二節 雙軌制就業制度與勞動力流動就業 第三節 市場導向型就業制度與勞動力流動就業 參考文獻 ...
第二節 “統包統配”就業 第三節 “三結合”就業 第四節 下崗職工再就業 第五節 其他人員就業 第四章 就業培訓 第一節 就業前培訓 第二節 職工培訓 第三節 技校培訓 第四節 技工學校 第二篇 職工隊伍 第一章 職工來源 第一節 社會招工 第二節 人才援藏 第三節 復員退伍軍人 第四節 區外調入 第五...
學校的辦學自主權、教師的教學自由權和學 生的學習選擇權,強化教學主體能動性,增強 教育主動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其次是建立 新的雙向傳遞的運行機制,一方面使教學過 程充分表現教師和學生主動精神和創造精 神,使教學相長,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門指 導和推動教學;第三,改變統包統配、單一計 劃調配、部門所有...
人才中心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產物,它在人力資源配置從統包統配模式向發揮人才市場基礎性作用模式的轉換中逐步成長壯大的,開闢和發展了各項為人才服務的業務。 運用多種方式,提供多功能的人才交流服務 中心自成立以來一直把為單位招聘和個人求職作為一項基本業務,為了探索有效的服務方式,1984年9月11日在工人體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