絜矩之道

絜矩之道

絜矩之道是以推己度人為標尺的人際關係處理法則,指內心公平中正,做事中庸合德。

絜,度量;矩,畫直角或方形用的尺子,引申為法度、規則。絜矩:儒家以“絜矩”來象徵道德上的規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絜矩之道
  • 拼音:xié jǔ zhī dào
  • 意義:儒家倫理思想之一
  • 引證:大學原文
引證解釋,大學原文,解釋,譯文,儒家忠恕思想,

引證解釋

大學原文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1),而民興孝;上長(chang)長(zhang),(2)而民興弟;上恤孤(3),而民不倍(4)。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5)。
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

解釋

(1)老老:尊敬老人。前一個“老”字作動詞,意思是把老人當作老人看待。
(2)長長:尊重長輩。前一個“長”字作動詞,意思是把長輩當作長輩看待。
(3)恤:體恤,周濟。孤,孤兒,古時候專指幼年喪失父親的人。
(4)倍:通“背”,背棄。
(5)絜(xié)矩之道:儒家倫理思想之一,指一言一行要有示範作用。

譯文

之所以說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是因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會孝順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長輩,老百姓就會尊重自己的兄長;在上位的人體恤救濟孤兒,老百姓也會同樣跟著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總是實行以身作則,推己及人的“絜矩之道”。
如果厭惡上司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你的下屬;如果厭惡下屬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你的上司;如果厭惡在你前面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在你後面的人;如果厭惡在你後面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厭惡在你右邊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在你左邊的人;如果厭惡在你左邊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在你右邊的人。這就叫做“絜矩之道”。

儒家忠恕思想

關於忠恕,儒家經典論語孔子的詮釋如下。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衛靈公第十五之二三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於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論語公冶長第五之一二
絜矩之道實為忠恕思想的一部分,言應當以己度人、體貼下屬。此言出自《大學》釋治國平天下的段落,所謂“君子有絜矩之道”的“君子”,當釋為貴族,與一般認為的“品行高尚的人”不同。因而這裡的絜矩之道,主要是指的為官之道,與“上行下效”、“為民父母”並為治國平天下的準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