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心理分析
一、市場人氣決定漲跌
其實,期市的漲跌,在很多情況下,與其講是
技術因素,倒不如說是心理因素,即所謂市場人氣。人心向好,買氣旺盛,價位就上升;人心看淡,
賣壓沉重,價位就下挫。“樹欲靜而風不止”。看漲的人氣不散,價位就沒所謂頂;看跌的人心虛怯,價位就沒所謂底。
例如1979年秋到1980年初,當時美國
通貨膨脹率達13.5%,加上伊朗革命、石油危機、蘇聯侵略阿富汗,全球投資者掀起一場
黃金風暴,短短几個月,
國際金價居然由每盎司200多美元狂飆上875美元,什麼
超買、三步一回頭,所有分析工具一概失靈。人心齊,泰山移,純粹是市場人氣使然。後來紐約交易所使出限量交易的殺手鐧,打壓亨特兄弟的白銀
投機,投資者信心崩潰,在恐懼性拋售之下,
國際金價一夜之間暴跌200多美元一盎司。人氣渙散,沒有人敢承接,就有這種結果。
供應增多或是減少,
通貨膨脹還是經濟衰退,政局動亂還是趨於緩和,天氣惡劣抑或風調雨順等等,當然對
商品期貨有
利多或
利空的影響,但“利多或利空的影響”與“上漲或下跌的效應”畢竟不是同一回事。兩者之間有時一致,有時矛盾。歸根結底,漲跌取決於市場人氣,具體點說,市場買單下得比賣單多,就會產生令價位向上的推力;賣單下得比買單多,就會產生令價位向下的壓力。基本分析、圖表信號、新聞訊息以及專家預測等等統統都是抽象的、精神的,唯有買賣單才是具體的、物質的。
利多的影響要變為市場買單才能真正產生上漲的效應;
利空的影響亦是要轉化為市場賣單才能真正產生下跌的效應。而買單或賣單,正是市場人氣的具體表現,判斷漲跌首先要看人氣。
二、學會不按牌理出牌
投資者之所以虧損,很多情況下是自己按常理出牌,而
期貨市場卻經常出現反走勢,似乎輸得冤枉。例如美國公布上月外貿赤字比前月增大,既然訊息
利空,下單
沽空美元應屬順理成章,結果美元不跌反升,
空頭全軍覆沒。許多交易者被
斬倉之餘,大罵走勢不合理。
其實,什麼叫不合理?
期貨市場漲跌歸根結底是買賣雙方力的較量。買單下得比賣單多就漲,賣單比買單多就跌。期市財產再分配過程中,買賣雙方誰不想賺錢?而自己賺錢的反面就是對手虧錢;買方規避風險恰恰以賣方承受風險為前提,賣方看對要以買方看錯為代價。
走勢的不按常理出牌並非時時出現。物極必反是到極才反。在市場上一邊倒、一窩蜂之時便要留意了。認定行情發展不按牌理出牌,你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來個不按牌理出牌,便可以歪打正著了!
三、不正常表現是好機會
許多
期貨交易者習慣了走勢的正常表現:
利多訊息出來,行情上升;
利空因素呈現,價位下挫;衝破
阻力線,漲風凌厲;跌破支持點,
賣壓沉重等等。依照他們的思維方式,這樣的走勢是理所當然的,虧了錢也無話可說,只怪自己看錯市。
但是,有時候的走勢正好相反:
利多訊息公布,行情下挫;利淡因素明朗,價位上升;衝破
阻力線,應漲不漲,反而回落;跌破支持點,應落不落,反而上揚等等。依照他們的思維方式,感到不可思議,虧了錢就牢騷滿腹,只怪走勢不正常。
其實,訊息、圖表和信號的
利多利空與實際走勢有時一致,有時不一致,本身就是正常現象。訊息、圖表與迅號的
利多利空會影響走勢,但不能支配走勢。買賣雙方的力量對比才是漲跌的支配性因素,整個買方資金的即時力量和後繼力量比賣方強,行情就漲,反之就跌。這就是道理!所謂市場的無形之手,即供不應求就漲價,供過於求就跌價,不能狹隘的理解為某種商品的供應量和
需求量,而應該準確地、具體地理解為
期貨市場的買單和賣單:買單多、賣單少就漲;買單少、賣單多就跌。這才是真正的天經地義,理所當然。
一件
利多訊息出來,一般情況下交易者應該是買入居多,令市場上買方力量比賣方強,從而產生大的向上推力,使價位上揚;如果在這種情況下行情不漲反跌,那就反映出賣家的力量是超乎尋常的大。
“識時務者為俊傑”,在
期貨市場是明智之舉。而執著於正常、不正常,有理由、沒理由的成見,不懂得審時度勢,隨機應變,則是和錢作對的迂腐作風。
所以,
利多訊息出來或衝破
阻力線之後,應漲反跌,是因為利多訊息出盡,你不妨踉鳳做
空頭;利空訊息出現或跌穿支持線之後,應跌反漲,則是由於利空訊息出盡,你不妨跟風做多頭。總之,有風就快跟,別問這股風該來不該來。不正常表現就是你賺錢的好機會!
四、大多數人犯錯誤
一個成功的
期貨交易者,在研判行情的時候,必然獨立思考,不能依照大多數人的意見隨波逐流。經驗證明,金融市場(包括證券、
外匯、
商品期貨在內)是一個大多數人犯錯誤的市場。
期貨市場上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人都一窩蜂地買入或賣出的時候,你就要注意:“船身開始傾斜”,準備“棄船逃生”。當所有專家、評論幾乎一邊倒地看好或者淡之際,你就應警覺:風向醞釀改變,大市隨時逆轉。一覺醒來,可能滿街都是跌碎的眼鏡。
這是什麼道理呢?
儘管受供求、經濟、政治等因素影響,但直接支配市場漲跌的畢竟是買賣雙方的力量對比。何況基本因素永遠有兩種傾向存在,見仁見智,各取所需而已。當市場上大多數人買入或賣出的時候,有這個能力去承受大量
買盤或
賣盤的“少數人”必定是大戶。敢和“大多數人”作對手的大戶,自然有雄厚的實力和整套的策略,鹿死誰手,不言自明。
1987年10月世界性
股市崩盤之前,香港股市
恒生指數直逼四千點,當時“定破七千點”、“會見一萬點”之類的評論震天價響,市場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交易者都買入
恒生指數期貨。後來一個天崩地裂,成千上萬的人血本無歸,還虧過頭,欠下一屁股債,震撼整個社會。到底誰是“以寡敵眾”的空頭大贏家呢?帷幕揭開,原來是滙豐銀行的一個全資附屬機構等五家英資、美資、華資大財團!多空交戰講實力。“大魚吃小魚”是必然的。
大眾一窩蜂地買入或賣出時,行情會逆轉,是種因於:買入之後終究要
平倉賣出,賣出之後到頭來必須
補倉買入。這兩種作用力恰恰相反。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人買入產生的向上推力是巨大的,到這批人統統
平倉賣出時產生的向下壓力亦是巨大的。加上對手的少數人是大戶,大多數人遲早踢到鐵板,一旦見勢不妙,“掉頭逃跑”作
平倉,大戶得勢不饒人,大勢自然就逆轉。
五、與大眾心理反其道而行
1988年夏季,北美遇到五十年來罕見的乾旱,不少地方農田龜裂,河道見底。在美國黃豆減產已成定局,大眾心理普遍看好的情況下,芝加哥黃豆
期貨從八月開始就已經走下坡,買家以“乾旱減產”為由前仆後繼做多頭,結果是一批又一批被斷頭。相反地,不理會表面一邊倒的
利多訊息,與大眾心理反其道而行之的沽家,卻賺得盤滿缽滿。
為什麼與大眾心理走相反往往會賺錢呢?
首先要從
期貨交易性質的“異化”找原因。就本來意義上說,
期貨交易是生產者和需求者、
貿易商規避風險、調節供需的一種手段。但投機者介入的結果,一方面固然會
交投活絡、廣泛,不愁沒有對手承受風險,另一方面也使投資、投機變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絕大多數人買賣
期貨是為了賺差價,而賺差價,前提是必須有人同時虧差價。一條“乾旱減產”訊息出來,如果走勢取決訊息,你曉得買入,他也會買入,哪個笨蛋願
沽貨送錢給別人?問題是,訊息只是炒作的藉口,沒有哪條法律規定走勢只能跟訊息;
期貨漲跌取決於市場買賣雙方力量的對比。當市場大多數人沉迷於“乾旱減產”的訊息而一窩蜂買入時,大戶卻大手筆賣出,
現貨商
交割現貨,行情豈有不跌之理?
另外,
期貨契約不論買入或賣出,到頭來都必須經過
平倉賣出或平倉買入的程式才算完成。而新單與
平倉在市場上的作用力恰好是相反的。當大眾心理看好紛紛買入或看淡紛紛賣出時,遲早他們都要
平倉。如果某種基本因素或技術因素令他們不約而同作
平倉的話,就會自相踐踏,兵敗如山倒,市勢走向反面,你在大眾心理一邊倒之際,反其道而行,當然就會收到“眾人皆輸我獨贏”的效果。
六、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如果說愛與恨、生與死是文藝小說永恆的主題,那么,漲與跌、盈與虧就是
期貨交易不變的旋律。沒有隻漲不跌的升市,也沒有隻落不上的跌市。漲跌互換、牛熊交替,是期市運作的基本形態。因此,分析走勢,必須從動態的、可變的、發展的立場出發,而不能從靜止的、不變的、停滯的觀點研判。
俗話說:“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當一個升勢顯得非常壯旺的時候,要注意被掩蓋著的下跌傾向,留意
利空因素,慎防轉勢;當一個跌勢表現出十分凌厲的時候,要注意被掩蓋著的上升傾向,關注
利多訊息,警惕轉市。
因為,手頭上的
多頭契約,無論牛市如何氣勢如虹,一天未
平倉賣出,都純屬
浮動利潤;而牛市沖得越高,令交易者平倉賣出的誘惑力越大,遲早平倉的賣壓會使行情急轉直下。相反地,手頭上的
空頭契約,不管熊市怎樣一瀉千里,一天未
平倉買入,都是紙上富貴;而熊市跌得越慘,令交易者平倉買入的吸引力越大,終歸
補倉的買氣會使走勢止跌回升。這種
獲利回吐的技術性買賣是不可避免的。
而且,牛市過度,亦會使未人市的人和
平倉獲利的人產生一種“升了那么多,應該將近到頂了吧”的想法,趁高入場做空頭,無疑令賣壓雪上加霜;熊市過度,也會令一直旁觀的人和
補倉套利的人滋長一種“跌了那么多,應該差不多見底了吧”的念頭,趁低入場做多頭,自然使買氣人上加油。這種見頂、見底的新單進場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視的。
上述兩種市場力量加在一起,大市的逆轉通常呈現出如下信號:在牛市高潮中以很大的
成交量創該升浪的新高價,然後又急促下挫,拉出長黑,以比上日收市價為低的價位收盤;或者在熊市低潮中以巨大的成交量創該跌浪的新低價,隨即回頭急升,拉出長紅,以比上日收市價為高的價位收盤。識別這些轉向信號,就能及時見風轉舵,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順市而行,提高勝算。
七、你要聽誰的?
進行
期貨買賣,必須有堅定的信念。制定了一份
投資計畫以後,就要嚴格執行,不要被一時漲跌打亂自己的計畫。有人明明決定了入市時機、
套利價位和
止損界限,卻東問一句張三:“怎么看?”西問一句李四:“怎么辦?”別人隨便講一句,自己就推翻全盤計畫,臨時改變初衷,往往因此帶來不應有的
損失,而且搞壞自己的心情。
航海要靠方向盤,投資要有計畫書。買賣之前草擬的計畫,當然要對各種情況作充分及全面的評估。分析
利多因素時不能忽略利空訊息,列出看跌信號時也要預防上漲威脅。看對出追兵,看錯出救兵,看定出決戰決勝主力兵,這些都應該包含在整套計畫裡面。甚至最理想情況下賺多少,最嚴重情況下虧多少,都已事先計算好。除非執行之前,市場已有重大而突發性因素出現,否則不應輕易改變計畫。
期貨市場不是漲就是跌,誰都有一半機會看對,一半機會看錯,你老是問人家怎么看,老實講,人家不是有義務說準的,講錯了也不須負法律責任。有些人本身做了
多頭,你問他,他當然說“看好”;反過來,人家做了空頭,你去問,他自然答“看淡”。你做你的,人家做人家的。問人乾什麼!有時多問幾個人,有人說好,有人看跌,你聽誰的?
俗話說:“一著不慎,全盤皆輸”。按原先計畫行事,盈虧都應付自如,屬意料之中,心理上較容易接受。假若聽了別人的看法,臨時改變主意,到頭來卻是以
虧損告終的話,就會懊悔莫及:“為什麼不按原來計畫行事呢?本來可以賺錢的卻變成虧本,一來一回差多遠啊!”捶胸頓足,自己生自己的氣。心態不平衡、情緒不穩定的情況下,可能一錯再錯,弄到不可收拾。
臨時改變主意,這是優柔寡斷、缺乏自信的表現,
期貨多空交戰,某種意義上也是心理戰。買賣過程中,行情大方向不變的前提下,就應堅定不移按計畫辦事。
八、不要天天在市場打滾
“懂得休息,才能懂得工作。”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套用到
期貨市場,就是:不要天天在市場打滾。
進入市場目的是為賺錢,問題是:每天泡在市場,是否天天可以賺到錢?
客觀來講,行情有時明朗,有時不明朗。天天在市場打滾,行情不明朗時,你究竟是該
做多還是放空?
從效果來看,如果天天都在買賣,有把握的仗去打,無把握的仗也打,到頭來得失相當,甚至得不償失,變成空忙一場,失去投資意義。
更主要的,是主觀層面。
期貨買賣是一項複雜、繁重的腦力勞動,首先受到人的體能限制。人不是鐵打的,有勞動就會疲勞。人的腦子不會天天、時時都那么靈活、清醒。敏捷,疲勞狀態腦子就會發麻,研判的準確性就會降低,賺錢機會率隨之減少。如果過度疲勞,腦子就會變得遲鈍、迷糊,容易鑄成大錯。天天在市場打滾,無異“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除體能之外,人的智慧型活動還受心理影響。做
期貨需要良好的心境,天天在市場打滾,我們天天都能“自我感覺良好”嗎?我們生活在現實世界,人有喜怒哀樂。有時生意出現問題,會心煩意亂;有時家庭發生變故,會寢食不安;有時身體欠佳,會萎靡不振;有時和人爭吵,氣憤難平;有時打牌失利,會懊悔不已……這些都會使我們心態不平衡、情緒不穩定,肯定會影響自己的判斷力。如果照舊天天在市場買賣,不虧大本才怪呢!
俗語:“旁觀者清,當局者迷。”適當時間休息一下,以“無貨一身輕”的姿態從旁觀察市場走勢,一來使自己腦子繃緊的弦鬆弛一下,重新充電,二來可以客觀冷靜地審時度勢、運籌帷幄,以利再戰。這樣,尋得適當時機,三五個星期做上一次交易,豈不身心愉快!
九、何以常炒必輸
期貨經紀公司代客買賣,為了應付人工、場地、設備、通訊、交易所收費等支出,自然要收取手續費。
期貨買賣本身盈虧的機會率是一半對一半,這是理論上講的,而在實際運作過程中,手續費的因素將獲勝機率壓到低於一半。
忽視
期貨的賺錢機會,過分渲染其風險因而避之則吉是消極的,應該嘗試、投入。但不管走勢是否明朗,不曉得見好就收,長年累月不斷炒下去,就會應了一句:“獵狗終歸山中喪,將軍有日陣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