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吃水

結構吃水

結構吃水用來計算結構強度,即用於結構設計,是結構所能承受的最大吃水,也是船在任何裝載狀態下的吃水都不允許超過結構吃水。

結構吃水概念始於1980年左右,最初僅比設計吃水大200~300 mm,是船廠從建造角度選取,作為設計裕量以保證載重量要求,與所裝貨物性質無關。後來船東從經濟角度出發,為多裝貨少交費,將這一概念加以發揮,使結構吃水大大增加。

船舶之所以設立設計吃水和結構吃水,是因為船舶設計的時候需要進行兩大塊的計算,分別是穩性計算和結構計算,前者保障船舶運營過程中的穩性安全,後者保障船舶運營過程中的結構安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結構吃水
  • 外文名:Scantling Draft
  • 作用:用來計算結構強度
  • 特點:結構吃水比設計吃水大
  • 概念:結構所能承受的最大吃水
  • 領域:船舶、航海
作用及意義,總體設計,乾舷計算,破艙穩性,完整穩性,增加的影響,選取標準,

作用及意義

船舶吃水分為設計吃水(Designed Draft)和結構吃水(Scantling Draft),結構吃水比設計吃水大。
船舶施工圖船舶施工圖
常見的船舶施工圖(完工圖)中會給出夏季吃水,夏季吃水是交船時通過測量確定的,這時有兩種情況。
1.如果夏季吃水高於結構吃水,那個就把夏季吃水下移到結構吃水,所以相等。
2.如果夏季吃水低於結構吃水,那么就保持不變。
從設計角度講,之所以設定設計吃水和結構吃水,是因為船舶設計時需進行兩方面計算:穩性計算和結構計算。
穩性計算時在設計吃水下考核航速、核算穩性。但船舶在艙內裝載重物時,重心低,即使裝載超過設計吃水,穩性上也是安全的,於是有了新說法——重載。問題是,重載時穩性沒問題,但按設計吃水核算的結構可能是不安全的。於是在船舶最初設計時就定義結構吃水,按結構吃水進行結構校核,從而保證了重載時的結構安全。
另外,設定結構吃水還為以後船舶改裝留下餘地,畢竟設備可隨時更換,結構則要伴隨一生。所以散貨船乾貨船工程船等都設有設計吃水和結構吃水。
在追求綠色、節能、環保的背景下,原先作為設計裕量用來保證載重量的結構吃水,重新進入船東視野。在近兩年的契約談判中,船東通常要求論證增加結構吃水的可行性。

總體設計

乾舷計算

無論是設計吃水還是結構吃水,均不能超過夏季吃水,所以首先要根據載重線公約(ICLL)計算最小夏季乾舷。
最大夏季吃水根據最小乾舷直接推算,不留裕量。這就要求船廠在建造中要密切關注建造型深,尤其是載重線標誌位置,以免小於理論型深,造成核准的夏季吃水小於要求的結構吃水,不能滿足契約約定。

破艙穩性

根據乾舷求得的夏季吃水只是初步值,還需進一步進行破艙穩性計算,以確定最小乾舷高度。
1. 折減乾舷船舶確定性破艙穩性計算
對船長大於100m的折減乾舷船舶,要滿足ICLL公約第27條法規關於確定性破艙要求,其中B-60乾舷船要求單艙破損不沉,B-100乾舷船要校核兩鄰艙破損,還可能要校核機艙單獨破損。
因結構吃水增加,儲備浮力降低,故折減乾舷船舶確定性破艙穩性一般比較危險,可能所需最小乾舷較大。此時有兩項解決方案:
(1)增加分艙,主要是貨艙區艏部壓載艙,但代價較高,尤其是已處於建造階段;
(2)增加開孔(通風口、透氣管等)高度,代價較低,但一般交船時才能收到完工退審,工期緊、返工量大,所以船廠對臨界開孔要提前考慮。
2. 非折減乾舷船舶機率破艙穩性計算
對於非折減乾舷船舶,只需滿足海上人命安全公約(SOLAS)第2章第1條,PartB-1機率破艙穩性,要求相對較低,只要初始設計達到的分艙指數A有一定裕度,一般都能滿足要求。

完整穩性

經乾舷和破艙穩性核算後的吃水,完整穩性一般沒問題,此處校核目的是為結構設計作準備。
1. 滿載工況浮態
增加結構吃水後,額外的載重量用於載貨,即貨艙區重量會增加,船艏勢必下沉。主流設計的船舶,均是緊湊型機艙布置,滿載出港、中途一般都是艉傾,船艏下沉對減小縱傾、浮態調平有好處,所以這些工況沒問題。但因為這些船舶消耗性液艙大部分均位於機艙,滿載到港可能會出現不理想艏傾工況,這要重點關注。
總縱強度設計包絡線在包絡所有裝載工況前提下,船級社一般要求彎矩留5%裕量,剪力留10%裕量,以覆蓋完工狀態與設計狀態的誤差。增加結構吃水最恰當的時機,是在船級社完成所有審圖,對船舶各部分裕量了如指掌時進行,此時船舶已經開工,對各項設計指標已有確切把握,所以船級社一般會同意個別工況吃掉上述裕量。滿足CSR-BC的散貨船,需要滿足SOLAS公約第12章關於散貨船的附加措施,單個貨艙破損工況往往是總縱強度的臨界狀態。
3. 貨物載重量曲線
增加結構吃水後,為兼顧浮態和總縱強度,各裝載量需調整,會引起貨物載重量曲線變化,從而影響局部強度,如需增加或加大雙層底和邊艙結構扶強材。另一方面,吃水增加引起靜水壓力增大,外底板以及雙層底肋板和縱桁上挺筋會受影響。
增加結構吃水後,完整穩性有所改善,需關注的只是滿載到港工況浮態,而最重要的是通過調整貨物配載,將實際總縱彎矩和剪力控制在設計包絡線內,並儘量保持貨物載重量曲線不變,從而將增加結構吃水對結構的影響降至最小。

增加的影響

1. 對結構的影響
增加結構吃水,對結構的影響有:
(1)吃水增加後,部衝擊加強垂向範圍相應提高,可能會影響此處外板厚度;
航行燈航行燈
(2)吃水增加後,可能使水線附近一列外板變成乾濕交替區,腐蝕餘量增加0.5 mm,尤其是滿足CSR 的船舶要特別注意。
2. 對航行安全的影響
為保證航行安全,規範對航行燈布置有明確要求,尤其前後桅燈要在1 000 m 外分辨出來,增加結構吃水和減小縱傾均對航行燈布置有利。另外,基於同樣原因,也使駕駛視線得以改善。
3. 對艉軸密封的影響
增加結構吃水,使艉軸密封和舵桿密封所受的水壓力會變大,但一般影響甚微,可忽略不計。

選取標準

有增加吃水需求,為何設計時不直接加大結構吃水,這是困惑很久的問題,有如下標準解釋:
乾舷乾舷
(1)受港口水深限制,結構吃水不宜過大,並非船東都有增加吃水的需求;
(2)設計時直接增加結構吃水,一般仍會留足設計裕量;
(3)船東比較航速時,較大吃水對競標不利。
論證增加結構吃水時,首先要校核乾舷和破艙穩性,確定穩性上可行;然後校核完整穩性,為結構設計提供依據;最後進行結構規範校核和有限元分析。另外,還要考慮其他因素,如冰帶加強、艏部抨擊、航行燈布置以及艉軸/ 舵桿密封。
乾舷滿足的前提下,結構吃水增加200 mm,基本不影響穩性和強度,空船質量變化很小,但載重量收益很大,EEDI 指數也會提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