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改革教學體制,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學現代化的重大課題。本書是北師大教育心理學博士導師馮忠良教授近三十年來從事改革教學體制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的總結,是1992年出版的《結構―定向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一書的修訂本。本書在原版基礎上,體系和內容作了全面的調整和充實,使理論和實踐兩部分更完善的結合起來。全書分為四編13章,主要闡述了改革教學體制應確立的指導四,結構與定向化教學的思想體系及研究成果,定向化教學依據的元素規律,教學設計與考評依據的心理學知識以及設計構建結構與定向化教學體制的十七項原則。
圖書目錄
第一編 緒 論
第一章 導論――對教學改革問題的基本觀點(1)
第一節 教學必須改革(1)
一、時代與人的素質(1)
二、人的素質與教學(5)
三、教學的現狀(8)
第二節 教學改革應有正確方向(10)
一、教學改革應以提高學生素質及教學效能為中心(10)
二、教學改革應著力於全面最佳化教學系統(11)
第三節 教學改革必須提高對教育理論問題的認識(12)
一、教育及教學本質認識方面存在的問題(13)
二、學生學習本性方面存在的問題(15)
三、能力與品德實質方面存在的問題(16)
第四節 教學改革必須研究掌握學生學習的規律(17)
一、什麼是學生學習的規律(17)
二、學習規律與教學系統的最佳化關係(18)
第二章 結構化與定向化教學思想體系和研究概況(20)
第一節 結構―定向教學的出發點與基本觀點(20)
一、結構化與定向化教學改革的出發點(20)
二、結構―定向教學的兩個基本教學觀點(21)
第二節 結構化與定向化教學觀點的依據(26)
一、結構化教學觀點的依據(26)
二、定向化教學觀點的依據(29)
第三節 結構―定向教學體制及其構建原則(35)
一、結構―定向教學體制的構建(35)
二、構建結構化定向化教學體制的操作原則(36)
第四節 結構―定向教學研究概況(40)
一、結構―定向教學實驗的基本階段(40)
二、結構―定向教學的研究項目(42)
三、結構―定向教學的實驗成效(46)
四、結構―定向教學的實驗展望(55)
附錄:結構化與定向化教學思想體系圖解(57)
第二編 教學的心理學理論基礎
第三章 教育及教學的實質――經驗傳遞說(59)
第一節 教育與人類社會(59)
一、人類社會與人(60)
二、人類個體的再生產(62)
第二節 教育系統的基本特點(64)
一、教育系統是一種人際交往系統,由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而構成
(64)
二、教育系統中,人際交往的內容在於傳遞經驗(社會生活經驗)
(65)
三、教育系統是通過社會經驗的傳遞來造就人的一種特殊系統
(67)
四、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促進人類個體的社會化(68)
第三節 教育系統的基本結構(68)
一、教育系統的基本構成要素(69)
二、教育系統的基本構成要素之間的關係(71)
三、對教育的經驗傳遞本性應有的正確認識(75)
第四節 教育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系統的關係(77)
一、教育與經濟、政治、文化系統之間的關聯性(78)
二、教育與社會環境系統間的相互制約性(83)
第四章 學生學習的本性――接受―構建說(85)
第一節 學習的意義和作用(85)
一、學習的一般含義(85)
二、學習的作用(89)
第二節 學習的一般機制(90)
一、學習的發生(91)
二、學習的進行(92)
三、學習的終結(94)
第三節 學習的分類(94)
一、學習分類上的差異(94)
二、人類與動物學習的本質區別(98)
三、人類學習的根本類型(99)
第四節 學生學習的接受―構建說(101)
一、學生學習的特點(101)
二、學生學習的模式與類型(109)
第五節 學習與發展(114)
一、個體身心發展的觀點(114)
二、學習與個體生理髮展的關係(120)
三、學習與個體心理發展的關係(127)
四、學習的準備和發展性教學(131)
第五章 能力與品德的實質――類化經驗說(136)
第一節 能力與品德實質問題上的意見分歧及由來(136)
一、能力與品德實質問題上的先驗論觀點(136)
二、能力與品德實質問題上的經驗論觀點(140)
三、能力與品德實質問題上的“合金論”觀點(143)
第二節 能力的實質及結構(145)
一、能力的實質(145)
二、能力的結構(147)
第三節 品德的實質及結構(153)
一、品德的實質(153)
二、品德的結構(156)
第四節 能力與品德的形成(158)
一、能力與品德的形成發展途徑(158)
二、影響能力與品德形成、發展的一般條件(160)
第三編 學生學習的基本規律
第六章 學習的動機及積極性的形成、發展規律(167)
第一節 學習動機及其作用(167)
一、什麼是學習動機(167)
二、學習動機的基本結構(169)
三、學習動機的作用模式(174)
第二節 學習需要的形成和學習動機的培養(177)
一、學習需要的形成(177)
二、學習動機的培養(183)
第三節 學習動機的激發(191)
一、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191)
二、變更作業的內容與形式,保持作業的新異性(196)
三、恰當控制動機激起水平(198)
四、妥善利用學習的反饋信息,搞好檢查、評定與評價(200)
五、關於學習競賽問題(203)
六、指導學生對學習結果正確歸因(206)
第七章 知識及其掌握規律(209)
第一節 知識及其掌握概述(209)
一、什麼是知識(209)
二、什麼是知識的掌握(214)
第二節 掌握知識的基本心智動作(218)
一、知識掌握的心理機制(218)
二、知識掌握的基本心智(智力)動作(219)
三、知識掌握中各種心智(智力)動作間的關係(229)
第三節 影響知識掌握的一般條件(230)
一、學習的主動積極性(230)
二、已有知識的準備(231)
三、心智技能的掌握(234)
四、教材結構(236)
附錄:概念掌握中概括活動模式的研究示例(238)
一、課題的提出(238)
二、實驗設計(238)
三、實驗結果與分析(略)(243)
四、討論(243)
五、結論(248)
六、啟示和建議(248)
第八章 操作技能及其形成規律(249)
第一節 操作技能的特點及作用(249)
一、操作技能及其特點(249)
二、操作技能的分類(254)
三、操作技能的作用(255)
第二節 操作技能的形成階段(256)
一、操作的定向(257)
二、操作的模仿(261)
三、操作的整合(264)
四、操作的熟練(265)
第三節 操作技能的培訓(268)
一、操作定向的培訓(268)
二、操作模仿的培訓(273)
三、操作整合的培訓(277)
四、操作熟練的培訓(279)
第九章 心智技能及其形成規律(284)
第一節 心智技能及其作用(284)
一、心智技能及其特點(284)
二、心智技能的作用(289)
第二節 心智技能的形成(291)
一、原型定向階段(293)
二、原型操作階段(296)
三、原型內化階段(298)
第三節 心智技能的培訓(300)
一、原型模擬(300)
二、分階段練習(309)
附錄:心智活動原型模擬示例(313)
一、文意概括活動的原型模擬(313)
二、寫作構思活動的原型模擬(319)
三、受力分析活動原型模擬(324)
第十章 社會規範及其接受規律(331)
第一節 社會規範及其接受概述(331)
一、社會規範的實質及特點(331)
二、社會規範的類型(332)
三、社會規範的作用(334)
四、社會規範學習的實質(336)
五、社會規範學習的地位和作用(342)
第二節 社會規範的接受過程(346)
一、社會規範的依從(346)
二、社會規範的認同(355)
三、社會規範的信奉(359)
第三節 社會規範的接受條件(363)
一、依從學習的條件(363)
二、認同學習的條件(370)
三、信奉學習的條件(376)
附錄:社會規範依從性接受實驗示例(382)
一、關於對道德兩難故事從眾性判斷的實驗研究Ⅰ(382)
二、關於對道德兩難故事從眾性判斷的實驗研究Ⅱ(384)
三、關於對溫度的從眾性判斷的實驗研究(386)
四、關於服從的實驗研究(388)
第十一章 學習的遷移規律(391)
第一節 學習遷移概述(391)
一、什麼是學習的遷移(391)
二、學習遷移的類型(392)
三、學習遷移的作用(396)
第二節 學習遷移的過程及機制(397)
一、學習遷移機制問題的提出(397)
二、學習遷移的巨觀機制(400)
三、學習遷移的微觀機制(403)
第三節 影響學習遷移的條件(405)
一、學習對象的共同因素(405)
二、經驗的概括水平(407)
三、遷移的認知技能(410)
四、定勢的作用(411)
第四節 學習遷移規律在教學工作中的套用(416)
一、依據遷移要求,精選教材(416)
二、依據遷移要求,合理編排教材內容(418)
三、依據遷移要求,合理處理教學程式(419)
四、依據遷移要求,使學生學會學習(420)
附錄:關於學習遷移機制的實驗研究(423)
一、實驗設計(423)
二、實驗程式(429)
三、實驗結果(430)
四、分析討論(438)
五、結論與建議(450)
第四編 教學的設計與考評
第十二章 教學設計及其原則(451)
第一節 教學設計的意義與作用(451)
一、教學設計及其類型(451)
二、教學設計的作用(456)
第二節 教學設計的原理與方法(458)
一、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及原則(458)
二、教學設計的基本方法(462)
第三節 教學體制的設計及其執行原則(466)
一、教學目標及其設計原則(466)
二、教材及其設計原則(469)
三、教學活動及其設計原則(473)
四、教學成效的考核與評估及其設計原則(476)
第四節 教學媒體及其選擇(477)
一、教學媒體及其作用(477)
二、教學媒體的類型(479)
三、教學媒體的選擇(482)
第十三章 教學成效的考核及評估(489)
第一節 教學測量與評價及其作用(489)
一、教學測量與評價的含義(489)
二、學績測驗的類型(491)
三、教學測量與評價的作用(493)
第二節 編制學績測驗的基本要求(495)
一、效度(496)
二、信度(499)
第三節 學績測驗的編制及套用(502)
一、命題(502)
二、評分(507)
三、測驗結果分析(509)
附錄:結構―定向教學中形成性評價的實驗研究(513)
一、問題的提出(513) 二、實驗設計(515)
三、實驗結果及分析(524)
四、討論(530)
五、結論(543)
參考書目(544)
一、中文書目(544)
二、外文書目(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