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鰹(學名:Allothunnus fallai):為鱸形目、鯖科、細鰹屬的唯一一種鮪魚。體長86-105厘米,體重可達13.7千克。背部呈藍色,頭部變成深紫色或近乎黑色。腹部白色,沒有條紋或斑點;胸鰭和盆鰭為紫色,其內側為黑色。
為大洋性魚類,在表層水域成小群活動,偶爾會形成大魚群。屬肉食性,以魚類、頭足類、甲殼類為食,它們主要獵物是磷蝦,但也以魷魚和小型魚類為食,如鯖魚。細鰹可做為食用魚。
該物種發現於南大洋,一個亞群被引入洛杉磯港,另一個亞群被帶到北太平洋亞北極圈,兩者都可能是遊蕩族群。在巴西聖保羅的聖托市也有報導。分布於南半球熱帶及溫帶的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等海域,亦可見於加利福尼亞海岸。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生活習性,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細鰹體長86-105厘米,體重可達13.7千克。背棘(總數):15-18;背軟棘(總數):12-13;肛棘:0;肛軟棘:13-14;椎骨:40。骨盆間突小而分叉。長腹的前筒壁後面有腹部裸露的身體。身體的背面一半到側線覆蓋著鱗片。游泳時膀胱不可見。背部呈藍色,頭部變成深紫色或近乎黑色。腹部白色,沒有條紋或斑點;胸鰭和臀鰭為紫色,其內側為黑色。
細鰹與其他鮪魚相比,它的身體更為細長,與長鰭鮪魚相比,它的背部呈藍黑色,側面呈銀灰白色,但有些個體在捕獲後不久就有了銅色光澤。它有一個小的第二背鰭和肛鰭,類似於一個小的長鰭,但是細鰹缺乏長鰭鮪魚特有的長長的胸鰭。細鰹的胸鰭和腹鰭的遠端是紫色的,底部是黑色的。
產地生境
該物種在南大洋中分布廣泛且局部豐富。是海洋中上層魚類,深度範圍在0-20米。活動區域在亞熱帶南維10°-50°,西經180°-東經180°。
分布於澳大利亞、巴西、智利、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紐西蘭、秘魯、留尼旺島、南非和美國(夏威夷群島海域)。
生活習性
該物種為遠洋性和海洋性魚類。主要以磷蝦、魷魚、橈足類和小魚為食。幼魚生活在表面溫度為19-24°C,南維20-35°之間。據推測,產卵發生在夏季(10-12月),南維31°以北的溫帶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廣泛區域。據報導,在塔斯馬尼亞,兩性在第一次成熟時的長度都為71.5厘米,但沒有其他研究支持這一點。
主要價值
細鰹是一種商業價值不大的魚類,主要作為其他鮪魚的副漁獲物。它的肉比較油膩,顏色比其他鮪魚淺,但煮熟後很美味,雖然適合裝罐。油含量高,魚肉的含油是由其飲食的油性造成的,並且在鮪魚的一生中是不同的,剛餵食過的魚含油量很高,但在遷徙結束時捕獲的樣本含油量相對較低。這種魚肉中含有高濃度的歐米伽-3多不飽和脂肪酸,這使得澳大利亞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宣布細長鮪魚是澳大利亞最健康的海鮮菜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