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線照射與充氧後血液輸注法

紫外線照射與充氧後血液輸注法的含意是將患者小劑量血液(3~5ml/kg)在體外高純度氧空間中用β射線、X射線、紫外線或雷射等照射後再回輸給患者,以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

概述,操作名稱,別名,適應證,禁忌證,準備,方法,1.體外法,2.血管內照射法,3.療程,注意事項,

概述

紫外線照射與充氧後血液輸注法最常用的照射光線為紫外線;方法有體外和體內(血管內)照射;血液為患者自身血液或同種異體血液。紫外線照射已充氧盛器內的血液,使盛器內的O2變成不穩定的O3(臭氧),由O3分解出氧原子進入細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中,破壞內在結構而表現出殺菌作用。另外,紫外線充氧照射可提高血氧飽和飽和度,增加組織供氧,氧自由基產生增多,反饋激活和(或)提高SOD活性,增強吞噬細胞的吞噬能力,改善微循環,調整出凝血機制,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等作用。

操作名稱

紫外線照射與充氧後血液輸注法

別名

量子血療;量子血液療法;血液量子療法

適應證

紫外線照射與充氧後血液輸注法適用於:
1.急、慢性細菌、病毒感染 急性化膿性感染、並發的膿毒症、產褥熱、肺炎、腹膜炎、腦膜炎、骨髓炎、細菌性心內膜炎、感染及經久不愈的傷口、病毒感染、血液病並發感染、手術後感染等。
2.血管性疾病 心絞痛、心肌梗死、高血壓病、動脈粥樣硬化、脈管炎、雷諾病、血栓形成和營養性潰瘍、慢性動脈供血不足,以及腦卒中及其後遺症。
3.免疫性疾病 多發性關節炎、過敏性疾患、哮喘等。
4.成形手術。

禁忌證

血卟淋病、紫外線過敏症和使用卟啉類藥物者。

準備

1.操作人員需穿好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洗清雙手,戴上一次性手套,穿上乾淨的工作鞋。
2.保持室內外環境衛生,定時開窗通風,使空氣流通,溫度適宜,一般為18~25℃,濕度40%~60%。
3.物品的準備
(1)準備好常規靜脈輸液所需物品,包括酒精、碘酒、浸泡用容器、方盤、無菌紗布塊、消毒棉球和棉簽、止血鉗、剪刀、鑷子以及搶救物品等。金屬器材(止血鉗、剪刀、鑷子等)均需放入戊二醛消毒液中浸泡,浸泡液每2周更換1次,操作後檢查浸泡液是否澄清,如不合格應及時更換。同時還應準備好氧氣三叉管等。
(2)準備好一次性光紫外線照射與充氧後血液輸注法器,做自身血回輸療法還應準備好等滲鹽水、ACD保養液血袋等。
(3)檢查所用血袋有無破損或裂開,保養液是否透明澄清。如不合格,一律丟棄,不能再使用。所用血袋使用前須用碘酒和酒精消毒。

方法

1.體外法

(1)自身血:按採血常規採集患者自身血液200~400ml(視病情和患者身體狀況而定)並維持患者靜脈通道。按紫外線照射與充氧後血液輸注法治療儀的操作手冊操作,進行照射處理,血液照射處理後回輸給患者,回輸速度以患者能夠承受的最大速度為佳。回輸結束後拔除靜脈穿刺針,壓迫穿刺點。
(2)同種異體血:選擇與患者相配合的獻血員血液(全血或紅細胞製品)200~400ml(視病情而定),按紫外線照射與充氧後血液輸注法治療儀操作手冊進行血液的照射處理,血液照射處理後發給相應患者使用。輸注速度以患者能夠承受的最大速度為佳,應在照射後30~45min以內輸注完畢。

2.血管內照射法

患者平躺於治療床上,暴露肘部選擇靜脈,作好標記,按紫外線照射與充氧後血液輸注法治療儀操作手冊開機,連線光纖與穿刺針,準備就緒後,按皮膚消毒常規進行消毒,按靜脈穿刺操作常規進行靜脈穿刺後用膠布固定,開始治療。治療劑量為10個生物劑量,時間8~10min。治療結束後拔除穿刺針,壓迫穿刺點止血。

3.療程

一般治療2~3d 1次,5~10次為1個療程,重症患者或疾病重症期可1/d。

注意事項

根據血液來源的不同,分為自身血回輸療法和異體血輸注療法兩種。由於各單位所使用的紫外線照射與充氧後血液輸注法儀可能來自不同的生產廠商,型號、使用方法都不同。
1.採血前應檢查患者生命體徵,注意患者對採血及回輸中的異常反應,準備必要的急救藥物等。
2.注意嚴格無菌操作,嚴格的皮膚消毒,所用物品應嚴格要求無菌、無熱原,光紫外線照射與充氧後血液輸注法器應一次性使用。
3.體外法紫外線照射與充氧後血液輸注法時,應在採血袋上詳細標明患者姓名、性別、年齡、血型等,回輸時應嚴格核對,嚴防誤輸。
4.紫外線照射與充氧後血液輸注法法操作簡便、安全,未見有嚴重併發症報導。個別患者會發生暫時性發熱、發冷、口乾、嗜睡及輕度頭暈等,休息後即恢復。
5.對嚴重心肺功能不全者,採血與回輸血液時速度宜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