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馬里野驢

索馬里野驢

索馬里野驢(學名:Equus africanus somaliensis):是馬科、馬屬動物非洲野驢亞種之一。體長約2米,肩高1.2-1.5米,體重200-300千克。體毛由短而光滑的發毛形成,具有天鵝絨般的外觀。顏色為淡灰色,帶有淡黃色調。腿上有類似於斑馬的條紋。

生活在半乾旱的灌木叢、草原和丘陵沙漠中。在一天中較涼爽的時間,早晨和傍晚更加活躍,通常獨自生活。食草性,吃沙漠植物,包括灌木、草、樹葉、樹枝和樹皮。分布於厄利垂亞、衣索比亞和索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索馬里野驢 
  • 拉丁學名:Equus africanus somaliensis
  • 別名:非洲野驢索馬里亞種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奇蹄目
  • 馬科
  • 亞科:馬亞科
  • 馬屬
  • 非洲野驢
  • 亞種:索馬里野驢
  • 命名者及年代:P. L. Sclater, 1885
  • 保護級別:極危(CR)IUCN標準 
  • 同義學名1:Equus asinus somalicus P. L. Sclater, 1885
  • 同義學名2:Equus asinus aethiopicus
  • 同義學名3:Equus (Asinus) africanus somaliensis Noack, 1884
  • 同義學名4:Equus asinus taeniopus (Heuglin, 1861)
  • 同義學名5:Asinus taeniopus (Heuglin, 1861)
  • 外文名:Somali Wild Ass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領地,行為,食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現狀,保護級別,種群現狀,主要威脅,保護措施,

形態特徵

索馬里野驢體長約2米,肩高1.2-1.5米,體重200-300千克。有一雙大眼睛,深黑,明亮而水汪汪的,富有表現力而懶散。該物種的形狀、大小和顏色與許多家驢相當相似,但帶有特徵性的黑色斑紋,使其更加優雅。體毛由短而光滑的發毛形成,具有天鵝絨般的外觀。顏色為淡灰色,帶有淡黃色調,在身體的背側部分有非常淡紅色的反射。這種顏色在下體(草蛇肚)溶解並變白。
腿部和尾巴底部的背景顏色為白色。鬃毛不是很長,但剛硬並保持筆直,在毛髮的端部黑色(在基部,毛髮是蒼白的,然後在其餘的遠端部分變成黑色)。尾巴長30-50厘米,頂端的簇毛黑色。有一道非常細的黑色線,似乎是用印度墨水筆尖繪製的,沿著背部(騾線)從鬃毛到尾巴,在馬肩隆處稍粗厚。
有時,在肩部出現一條黑色細橫線(交叉線),這與交叉的騾線(從馬肩開始穿過騾線的第二條線)沒有任何關係,這是許多家驢背部毛髮的典型特徵,但最有可能的是,它們是從已滅絕的名義物種那裡繼承下來的,這種雜交明顯存在。相反,在索馬里野驢中,如果存在這種橫向標記,則非常細、短,並且並不總是與具有鞭狀標記但黑色的背線結合(不完整或暗示交叉騾線)。
耳朵很大,有黑色的邊緣。口吻周邊和鼻孔區域是黑色的,呈棕褐色。兩個白色細長點跟隨下頜分支。眼周區域也更蒼白。該物種的特徵是腿部一些不規則的橫條紋,呈水平傾斜排列,呈黑色,位於腿的三分之二處。這些黑紋在一側形成了局部斑馬紋一樣的圖案。索馬里野驢的蹄子又窄又小又硬;作為乾旱沙漠地區的典型動物,它們的腿的直徑大致相同。
非洲野驢的大耳朵不僅可以幫助它們聽取聲音,還可以幫助它們在沙漠棲息地散熱。一頭野驢可以在減掉身體中的水分近三分之一的體重,但仍然可以生存。

棲息環境

原產於東非的岩石沙漠,生活在半乾旱的灌木叢、草原和丘陵沙漠中。可以在極端炎熱的沙漠中生活,索馬里野驢適應了沙漠和半沙漠地區典型的乾旱環境,甚至可以在不喝水的情況下保持幾天。該物種經歷了一些生理變化,可以生活在年降雨量少於200毫米的棲息地。

生活習性

領地

領地意識很強,防禦能力強大,不能容忍其他個體進入。成熟的雄性保衛著廣闊的領地(甚至幾十平方千米),它們用成堆的糞便作標記。領地內通常包括水源在內,當雄性來到水坑喝水時,會成為周圍唯一的種驢。一般來說,索馬里野驢作為食草性動物被認為是“獵物”,但實際上它們逃跑的次數也比馬少。面對危險時,傾向於研究情況並達到攻擊處理和防衛,會使用前腿和後腿踢打或試圖咬敵人(用絕對強烈的咬傷)。這些行為特點也傳承給後代,用以保衛領地和自身。

行為

索馬里野驢原產於東非多岩石的沙漠,必須應對極高的溫度。它們會在能找到的任何陰涼處休息,直到下午晚些時候和傍晚氣溫降溫,然後在清晨再次放牧。該物種在一天中較涼爽的時間、早晨和下午晚些時候更加活躍,在最溫暖的時間(靠近岩石或山丘)呆在陰涼處。索馬里野驢是一種敏捷的動物,能夠快速奔跑,時速高達70千米。像所有的馬科動物一樣,該物種在冬季會長出又長又密的冬毛來保護自己免受寒冷。在春天,它們開始換毛,毛髮成片地脫落。為了幫助換毛過程,兩隻驢子會並排站立,頭對尾,互相咬對方的側面和脖子。它們還會翻滾、咬和抓自己的皮毛,以保持皮膚狀況良好。
索馬里野驢具有極好的視覺和聽覺。通常寧願逃避掠食者而不願戰鬥。但是,如果走投無路,會用力踢打來保護自己。鋒利的蹄子快速踢一腳就足以趕走大多數掠食者,例如狼。
由於索馬里野驢生活的環境中食物稀缺,它們通常獨自生活。然而,當食物和水更充足時,偶爾會形成小團體。小群通常由雄性(成年雌性)及其後代組成。有時,在食物和水更豐富的雨季,會形成更大的群體。索馬里野驢與世隔絕,在任何情況下,這些動物發出的聲音幫助它們在沙漠的廣闊空間中保持一種廣泛的聯繫。在族群部分分離時,它們通過在幾千米外都能聽到的響亮的叫聲保持聲音接觸。

食性

索馬里野驢可以消化營養價值極低的草。為了尋找它們所吃的微薄飼料,它們會四處遊蕩,尋找新的牧場,也可以根據散布在所居住的領地上的稀少和貧瘠的降水移動。事實上,它們可以在顯然完全不適合居住的棲息地中生存。該物種的消化系統能夠有效地從食物中提取儘可能多的液體。儘管它們非常適應沙漠中的生活,但它們必須生活在水源附近,並且需要喝水才能生存。在極端情況下,可以看到索馬里野驢飲用微鹹水或鹽水。
索馬里野驢是食草動物,吃堅韌的沙漠植物,也吃灌木,以草、樹葉、樹枝和樹皮為食。它們的上下門牙會夾住草和其他植物。臼齒有助於在吞咽前研磨粗糙的食物。

分布範圍

分布於在厄利垂亞的登凱利亞地區、衣索比亞東北部阿法爾地區的達納基爾沙漠和阿瓦什河谷、吉布地西部和衣索比亞東部的歐加登地區發現。在索馬里,它們的範圍從北部的Meit和Erigavo到Nugaal山谷,最南到謝貝爾河(Shebele River)。
索馬里野驢
索馬里野驢分布圖

繁殖方式

索馬里野驢雄性經常進行激烈的戰鬥並互相爭鬥,包括踢咬,所有這些都是為了爭奪與雌性繁殖的權利。占主導地位的雄性與接受性的雌性保持一致,直到懷孕開始。雌性懷孕期持續大約11-12個月,小驢出生時體重約25千克,每胎產一仔,雙胎妊娠非常罕見。小驢能夠在出生後的幾個小時內跟隨母親行走,像家養的驢一樣,驢群中的小驢駒喜歡追逐、摔跤、弓背、俯衝和跳躍。小驢將與母驢一起生活大約一年,直到雌性下一次分娩。該物種通常在兩歲左右開始繁殖。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4年ver3.1——極危(CR)。

種群現狀

索馬里野驢為數不多的倖存者中的大多數生活在保護區。然而,在那裡它們也會遇到嚴重的威脅,比如被當地牧羊人追趕,他們認為這些野驢是自己飼養的牛的競爭對手。索馬里野驢也被當地居民獵殺,以獲取肉和皮。由於它們居住的地區的內戰、棲息地轉變為農田、新人類住宅的擴張以及與家驢的雜交使該物種的生存極為困難。

主要威脅

索馬里野驢處於極度瀕危的狀態之中,它們的原生棲息地只剩下幾百頭了。像乾旱這樣簡單的事情就足以消滅全部族群。雖然在當地政府的保護下,但索馬里野驢仍然被獵殺以獲取肉類或脂肪,這些脂肪可藥用,被認為可以治癒肝炎。另一個問題是雜交。當地人晚上將母驢留在水坑旁,希望索馬里野驢種驢與其交配,以改良家養品種。這是對野驢基因庫很嚴重的威脅。

保護措施

幸運的是,自1973年以來,索馬里野驢已被納入動物國際血統保護手冊,以保護它並傳播圈養繁殖。1990年後還啟動了一個特定的計畫EEP(歐洲瀕危物種計畫)。EEP是最密集的管理類型,對稀有物種特別重視,在有託管這些稀有物種的要求的動物園中實現。索馬里野驢的兩個項目(Studbook和EEP)由德國柏林的Tierpark協調。到2002年底,在26個不同的託管機構繁育並正式註冊了114個標本。其他標本被圈養,尤其是美國動物園。在受保護的建築物中繁殖索馬里野驢是保護該物種的重要一步;然而,必須緊急增加標本的數量,以更好地保證該物種的生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