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芬蘭島

紐芬蘭島

紐芬蘭島(英語:Newfoundland Island,法語:Terre-Neuve)意指“新尋獲之地”,是北美大陸東海岸的大西洋島嶼。西控聖勞倫斯灣口,北隔貝爾島海峽拉布拉多半島相望,西南與布雷頓角島隔以卡伯特海峽,南有法屬聖皮埃爾和密克隆群島。略呈三角形,西北、東南各有一半島伸入海中。面積11.1萬平方千米,人口466172人(2001年統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紐芬蘭島
  • 外文名:英語:Newfoundland and larborador , 法語:Terre-Neuve
  • 寓意:新尋獲之地
  • 隸屬:加拿大
  • 地理位置:北美大陸東海岸的大西洋島嶼
  • 氣候條件:亞寒帶大陸性氣候
島嶼概述,區位地形,氣候,資源,地勢地貌,自然氣候,歷史沿革,社會經濟,漁業,交通,旅遊觀光,紐芬蘭漁場,

島嶼概述

區位地形

世界15大島嶼。紐芬蘭島主體為海拔300米左右的低高原,岩石裸露,湖泊、沼澤星羅棋布。長嶺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沿西海岸延伸。地勢較低的東部為主要耕作區。海岸十分曲折,多60米以上懸崖和海灣、島嶼。

氣候

夏季受大西洋氣團影響
紐芬蘭島紐芬蘭島

資源

東南沿岸長800千米、寬320千米、平均深100米的紐芬蘭淺灘。
沿革
紐芬蘭的英文原意為新發現的陸地。自航海家卡伯特於1497年發現這個由印第安人因紐特人居住的島嶼後,英、法兩國為其主權長期爭奪,1824年成為英殖民地;1949年加入加拿大聯邦,與拉布拉多半島東北部組成紐芬蘭省

地勢地貌

原系北美大陸阿巴拉契亞高地的延續,因下沉成島。主體為海拔300米左右的低高原,受第四紀冰川侵蝕而岩石裸露,湖泊、沼澤星羅棋布。由前寒武紀岩層組成的長嶺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沿西海岸延伸,海拔600米上下,最高點為西南部海拔814米的劉易斯希爾斯山。除西部狹長的沿海平原外,高原地勢向東北傾斜,主要河流亦從東北流注入大西洋。地勢較低且近代沉積深厚的東部為主要耕作區。海岸十分曲折,多60米以上懸崖和海灣、島嶼。
紐芬蘭大淺灘紐芬蘭大淺灘

自然氣候

屬亞寒帶大陸性氣候,拉布拉多寒流沿東岸南下,冬冷夏涼。冬季受大陸氣團影響,1月平均氣溫-4℃—-9℃,天氣多變;夏季受大西洋氣團影響,7月平均氣溫10℃—15℃,東部沿海多霧。較濕潤,年降水量1000毫米—1500毫米,四季均勻。東南沿岸長800千米、寬320千米、平均深100米的紐芬蘭淺灘,處拉布拉多寒流與北大西洋暖流交匯處,為世界最優良的大漁場之一。盛產鱈、鰈、鯡、鮭等魚類。
紐芬蘭島美麗的冰山正在消融紐芬蘭島美麗的冰山正在消融
地處北緯46°37′—51°38′,緊靠大陸,拉布拉多寒流沿東海岸南下。冬季受大陸氣團影響,1月平均氣溫-4℃—-9℃,氣旋活動頻繁,天氣多變;夏季受大西洋氣團影響,7月平均氣溫10℃—15℃,東部沿海多霧。年降水量約1000毫米—1500毫米,季節分配均勻,夏季稍多;北部降雪量很大。全島約1/3地區覆蓋針葉林,主要分布在排水良好、發育灰化土的西部及河流谷地,優勢樹種有樹膠冷杉、白雲杉、黑雲杉等。中央高原土壤貧瘠、排水不暢,植被稀疏。野生動物以麋、馴鹿黑熊等為主。東南岸外的紐芬蘭淺灘,當拉布拉多寒流與北大西洋暖流交匯處,為世界大漁場之一,盛產等魚類。

歷史沿革

原為印第安人因紐特人居住地。10世紀末期,維京人格陵蘭航行至此,他們試圖在島上建立定居點,但是在1006年遭到了島民的反抗,被迫撤退。西北歐國家自然妒忌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這些生利的帝國。然而,它們長久地忍住不去侵犯這些帝國的活動範圍,這不是出於對教皇訓令的尊重,而是因為害怕伊比利亞的勢力。因此,英國人和法國人轉向超出伊比利亞活動範圍的北大西洋。到1497年,該島被義大利航海家約翰·卡波特再次發現並命名。1583年,英國宣布紐芬蘭為其殖民地,但是一直未能對其建立有效統治,法國一度控制了該島的南岸和西岸。根據1763年巴黎條約,確認為英國第一個海外殖民地,法國撤出紐芬蘭,僅保留了在聖勞倫斯河河口的聖皮埃爾和密克隆兩個小島,英國確立了對該島的統治。1917年成為自治領。1927年拉布拉多劃歸其管轄。1949年3月,紐芬蘭與拉布拉多半島東北部組成加拿大第10個省。
一戰中,紐芬蘭軍隊在法國遭受了慘重損失,據估計,在戰鬥中該島失去了四分之一的青壯年男子。這使得該島的經濟在戰後頻臨崩潰。紐芬蘭在一戰後一度成為獨立的國家,直到1949年方才放棄獨立地位,加入加拿大。作為加拿大最年輕的省,紐芬蘭在文化上顯示出頗為不同的特色。

社會經濟

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文化藝術風格獨特,素有民間藝術活檔案館之稱。東南部阿瓦朗半島人口最為稠密;半島東北端的紐芬蘭省首府聖約翰斯,建於1888年,為全省最大城市,又是天然良港和漁業、製造業中心。

漁業

經濟素以漁業著稱,20世紀以來,經濟趨於多樣化。全島約1/3的人口直接或間接同漁業生產有關。年捕魚量50餘萬噸,建有上百個加工企業,生產日益現代化。木材加工業居首要地位,科納布魯克和大瀑布城為紙漿和造紙工業中心。採礦業以中西部巴肯斯地區的鋅、鉛、銀、銅和北岸拜韋爾特附近的石棉礦為主,也是重要經濟部門。紐芬蘭淺灘已發現豐富的海底石油和天然氣。能源主要依靠水力發電,電站鄰近木材加工業和礦業中心。全島約有9600公里高速公路和 840公里鐵路。有定期輪渡通過卡伯特海峽貝爾島海峽與大陸聯繫。東北部的甘德國際機場,為西北大西洋航空中心。首府聖約翰斯位於阿瓦朗半島東北端,人口8.4萬,大市區15.5萬(1981年),為紐芬蘭最大城市、天然良港和漁業、製造業中心。

交通

紐芬蘭淺灘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豐富。扼北美洲與歐洲交通要衝,運輸發達。島上有西端巴斯克港至東端聖約翰斯的840千米鐵路 ,有溝通全島主要城鎮的9600千米高速公路,有往返於南、北兩海峽聯繫大陸的定期輪渡,有以東北部甘德為西北大西洋航空中心的國內國際航線。

旅遊觀光

與12億年形成的大自然景觀相輔相成的是紐芬蘭近五千年的人文景觀。早在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之前,紐芬蘭就已經是歐洲人探索新大陸的門戶。紐芬蘭曾經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在1949年通過公民投票決定加入加拿大聯邦。這一決定使它成為加拿大最年輕的一個省份,同時也給加拿大帶來了北美新大陸最悠久的歷史。
加拿大紐芬蘭島加拿大紐芬蘭島
位於紐芬蘭島西海岸的格羅斯莫國家公園集紐芬蘭大自然的壯美於一體。這裡奇特的地形地貌有力地證實了地球大陸板塊漂移學說,為國際地質學界提供了難得的科學依據和教材,也為人們展示了瑰麗的地球奇觀。它是地質、考古和生物學家、野外旅行者、大自然愛好者和攝影發燒友的理想目的地。
紐芬蘭島面積40萬平方公里,僅有居民50萬人,加之該島為世界四大著名漁場之一,數千公里長的海岸線布滿星羅棋布的漁村。由於遠離現代工業的污染及破壞,紐芬蘭島迷人的自然美景令無數人心曠神怡。紐芬蘭省政府更是在過去15年裡不斷投資,大力發展該省旅遊業,興建了不少基礎設施。
紐芬蘭西部景色尤為秀美。香柏河谷就位於加拿大紐芬蘭省西部,此谷一片原野景色,野生動物棲息其間,空氣清新怡人,河水乾淨清澈。香柏河流經其間,河水注入一個20公里長的淡水湖泊----美麗的鹿湖,然後流入大西洋。
為了吸引和方便前來觀光的遊客,經紐芬蘭省政府批准,在香柏河谷鹿湖沿岸大約320公頃原始森林土地上,將興建起一個21世紀森林式度假村。該度假村由一批豪華瑞士式渡假別墅、一個十八洞的高爾夫球場、登山徑、滑雪道、湖邊沙灘區、遊艇停泊中心、泳池、網球場等康樂設施組成。每棟度假別墅占地約一英畝(4050平方米),房屋面積約170平方米,均由雲杉木建造,或隔板式建築,充分體現了加拿大式的幽靜舒適生活。
紐芬蘭島附近海域有大量來自北極的冰山,這些冰山有些已是15000多年的歷史了,有20層樓高,可能超過1000萬噸重。它們來自北冰洋的格陵蘭島和北極群島,隨著拉布拉多寒流漂流到此地,在紐芬蘭島沿岸及附近淺灘擱淺,因此紐芬蘭島是北半球觀賞冰山最合適的地方之一,有“冰山巷”之稱。離岸較遠或體積較大的冰山可越過紐芬蘭島繼續向南方漂去。

紐芬蘭漁場

紐芬蘭漁場素以“踏著水中鱈魚群的脊背就可以走上岸”著稱,1496年,也就是哥倫布第二次西航返回的那一年,英國亨利七世派遣約翰·卡伯特朝北大西洋方向航行,卡伯特發現了一種最終證明甚至比西班牙人的銀礦更有價值的資源:魚。紐芬蘭島周圍的海洋里盛產—魚,大概是15世紀、16世紀歐洲貿易中最重要的商品,是人們冬季里的主要依靠及全年齋戒日中規定的食物。它同日本北海道漁場、歐洲北海漁場秘魯漁場齊名。
紐芬蘭的鱈魚紐芬蘭的鱈魚
形成原因:位於墨西哥灣暖流拉布拉多寒流交匯處,海水 擾動引起營養鹽類物質上泛,為魚類提供了豐富的餌料,魚類在此大量繁殖,從而形成。
但到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大型機械化拖網漁船成群結隊地駛入了紐芬蘭灣,漁場立刻遭遇滅頂之災。它們龐大的捕魚網兜掠過海底,所到之處魚鱉蝦蟹都難以逃脫羅網。這一次他們不需要再把“戰果”運回到岸上處理,因為出海的寬大漁輪可以現場作業,船上配備了現代化的冷凍技術,一條龍式的作業方式就能把捕撈上來的鮮魚速凍保鮮。到20世紀90年代,鱈魚數量下降到20年前的2%,達到了歷史最低點。 這樣,舉世聞名的紐芬蘭漁場就被永遠抹掉了。這是人類的貪慾一手釀成的災難,作為鱈魚資源最豐富的該漁場恍然間已變成了歷史。
關於鐵達尼號
鐵達尼號沉沒的地方就在紐芬蘭島南部海域。
具體經緯度為 41°41'12.28″N 48° 23' 1.64" W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