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紅頸葦鵐指名亞種體長約15厘米,是一種體型略小的鵐。繁殖期雄鳥頭黑,似蘆鵐及葦鵐,但無白色的下髭紋,腰及頸背棕色。繁殖期雌鳥似雄鳥,頭部圖紋似雌蘆鵐但區別為下體較少縱紋且色淡,頸背粉棕色,頭頂及耳羽色較深。非繁殖期雄鳥似雌鳥但喉色深。雌性成鳥夏羽色似雄鳥,但頭部黑褐而具銹栗色斑紋;眉紋寬,黃白色;頦和喉黃白色,顴紋黑色。雄性成鳥冬羽,頭和上體的栗色羽緣特別發達,部分遮蓋頭和背面的黑色,使上體呈淺栗色;頦和喉的黑色部分具棕灰色羽緣。
虹膜褐色;嘴黑褐色,雌鳥的上嘴角褐,下嘴肉黃色;腳赤褐色。
棲息環境
棲於蘆葦地及有矮叢的沼澤地以及高地的濕潤草甸。越冬在沿海沼澤地帶。多生活在長著各種柳叢、小灌叢和水草的沼澤地和附近生長著各種各樣草叢的地方,尤喜生活在草甸等處;也見活動於洮兒河北岸長有水蒿、小葉蒿和苔草的月亮泡草甸中。
生活習性
多成對活動,常見雄雌鳥互相追逐,並常見雄鳥在固定巢區鳴叫。鳴叫時站在柳條或蒿草尖上,以早晨鳴唱最烈。鳴聲尖銳,單調而重複,在百米之內均能聽到。鳴聲為簡短的啾啾聲常有短促顫音。叫聲為短促的tick。飛行時發出bschet叫聲,似蘆鵐。性極機警,遇人立即飛出或隱藏於灌叢中。繁殖期食物主要是禾本科植物種子、少量米粒、一些豆科植物種子和大量的鱗翅目昆蟲幼蟲、鞘翅目昆蟲及淡水螺等。
分布範圍
繁殖方式
5月中旬開始築巢,巢建於塔頭草甸的水蒿和苔草基部。巢底部呈半臥地式。巢較隱蔽,如果不遇雌鳥從巢中飛出,很難發現。巢呈碗狀,由小葉草乾莖或蒿乾及馬尾構成。 5月下旬至6月上旬產卵。每窩產卵5枚,卵橢圓形,呈石板青色,上具紫褐色點斑和細紋。雌鳥孵卵時,雄鳥在其附近鳴叫。孵卵期約為15天左右。留巢期為16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