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是一部由師永剛 / 劉瓊雄所著書籍,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軍
- 作者:師永剛 / 劉瓊雄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2012年3月
- 頁數:278 頁
- 定價:39.9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08039613
《紅軍》是一部由師永剛 / 劉瓊雄所著書籍,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發行。
中國工農紅軍序列是指中國工農紅軍的指揮體系以及所轄部隊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簡稱“紅軍”,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由中國工農革命軍及其他革命武裝於1928年5月以後陸續改稱。先後組成了第一方面軍、第四方面軍、第二方面軍和陝北紅軍等,建立了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和...
中國工農紅軍三大方面軍,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簡稱紅一方面軍,即中央紅軍)、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簡稱紅二方面軍)、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簡稱紅四方面軍)三大主力部隊的合稱。中國工農紅軍只有一、二、四方面軍,而沒有紅三方面軍。這是由於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各革命根據地紅軍發展的過程中,情況...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First Front Army of the Chinese Workers' and Peasants' Red Army),簡稱紅一方面軍,曾稱“中央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主力之一。1930年6月13日,在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和全國紅軍代表大會召開之後,毛澤東主持召開了“汀州會議”確定了在汀州整編紅軍的決議。...
紅軍過草地是指中國紅軍長征期間重要事件。1935年8月21日,紅軍開始過草地。行軍隊左右兩路,平行前進。右路軍由毛澤東、周恩來、徐向前等率領,自四川毛兒蓋出發,進入松潘草地。經過7天的艱苦努力,右路軍到達草地盡頭的班佑地區。左翼為林彪的紅一方面軍,先行;繼後是中央領導機關、紅軍大學學生等。右翼為徐向前、...
中共中央於1935年12月在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會議。會議分析了國內外形勢國際發展形勢和中國將來的發展方向,討論了轉變黨的策略方針的必要性和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可能性。定了紅軍軍事戰略的基本原則是:把國內戰爭同民族戰爭結合起來;準備對日作戰;擴大紅軍。紅軍的軍事部署和作戰行動,應確定地放在“打通抗日路線”...
1928年5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中國工農革命軍”改稱“紅軍”,它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1928年2月,共產國際通過《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第九次擴大會議關於中國問題的決議案》,指示中國共產黨在蘇維埃化的農民區域中組織紅軍,以使這些部隊漸漸聯合而成全國的紅軍。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向黨內發出通知,要求...
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中國工農紅軍主力之一。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由中國工農紅軍第二軍團、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及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組成。由賀龍任總指揮,任弼時任政治委員。曾在湘鄂川黔蘇區粉碎國民政府多次“圍剿”。1935年11月開始長征。1936年10月到達陝甘蘇區。抗日戰爭爆發後改編為八路軍一二〇師。歷史沿革...
紅軍 紅軍,是一個軍事演習術語,指在一些軍事演習中,對抗雙方,一方稱為紅軍(以紅旗為標誌),一方稱為藍軍(以藍旗為標誌)。術語釋義 紅軍:在一些軍事演習中,對抗雙方,一方稱為紅軍(以紅旗為標誌),一方稱為藍軍(以藍旗為標誌)。
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簡稱紅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和紅二方面軍並稱,為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部隊之一,僅紅軍時期殲敵88萬,為第一,總計走出700多位開國將領。紅四方面軍以鄂豫皖蘇區部隊為主力組成,於1931年11月7日在湖北黃安七里坪成立。總指揮徐向前、政治委員陳昌浩、政治部主任劉士奇。下轄紅四軍(軍領導由...
五次“圍剿”紅軍的戰爭,1930~1934年蔣介石在江西發動的五次大規模“圍剿”中國工農紅軍的戰爭。第一次 1927年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後,中國共產黨發動武裝起義,創立工農紅軍,在江西、福建及鄂豫皖等地建立了大片農村革命根據地。紅軍的戰鬥力不斷增強,政治影響不斷擴大,直接威脅到國民黨的統治。因此,蔣介石征服了...
紅軍長征路線是指紅軍長征途徑的地方。中央紅軍長征經過了共14個省。紅一方面軍長征行程約2.5萬里。紅二方面軍長征行程2萬餘里。紅四方面軍長征行程1萬餘里。紅二十五軍長征行程近1萬里。各路紅軍長征總計行程6.5萬餘里。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
隨著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紅軍隊伍迅速擴大,統一服裝也勢在必行。1929年3月,紅4軍解放長汀後,籌5萬餘元,趕製4000套軍裝,從此第一批正規的紅軍軍裝誕生。背景介紹 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南昌起義部隊穿的是國民革命軍青灰色制式服裝,上衣為中山裝,官兵均戴大檐帽,軍官穿長筒靴,士兵打綁腿。為與舊軍隊區別每人系一...
《紅軍精神》是2005年北京出版社出版圖書。“保證完成任務”反映了紅軍總是以勝利為目標而堅決執行的信心和決心。沒有勝利,就沒有一切。這是團隊取得生存權和發展權最根本的保證。明確的目標是勝利的前提,只有持續不斷地取得勝利,才是真正的成功者。內容簡介 在紅軍中,所有的指揮官和士兵在接受命令時,都會在行...
1934年冬,中央紅軍開始長征,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決定留下一部分紅軍主力和軍政幹部,以開展游擊戰爭的形式,掩護中央紅軍轉移並爭取保存部分根據地。福建的閩西、閩南、閩北、閩東、閩中五塊地區的中共武裝成為三年游擊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時期的紅軍游擊隊經歷了一系列改編,以適應游擊戰爭的需要,總體來說都保留著...
《十送紅軍》是電視連續劇《長征》插曲、片尾曲,由朱正本作曲,張士燮作詞。歌曲表達革命根據地人民對紅軍的深厚感情以及對革命勝利的強烈期盼。是一首編創歌曲。創作背景 歌曲十送紅軍作為電視連續劇《長征》插曲、片尾曲,其悠揚而淒婉的歌聲,給人們留下難忘的印象。但直到2001年7月3日,劇中才恢復了歌曲作者...
中國人民解放軍(簡稱:人民解放軍、解放軍,英文:People's Liberation Army of China,英文縮寫:PLA)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主要的武裝力量。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於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義,最初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等番號,1927年9月至1928年4月統稱為工農革命軍,1928年5月後改稱紅軍,1931年後統稱為中國...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中央紅軍共進行了600餘次戰役戰鬥,攻占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期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與陝北紅軍...
紅巾軍,又稱作紅軍,是元朝末年起來反抗元朝的主要起事力量,該事最初是與彌勒教、白蓮教等民間宗教結合所發動的,因打紅旗,頭扎紅巾,故稱作“紅巾”或“紅軍”,又因焚香聚眾,又被稱作香軍。紅巾軍起於元順帝統治末年政治敗壞、稅賦沉重,加上天災不斷。紅巾軍最初起於北方,以韓山童、劉福通等為首領,宣傳...
紅色政權是由無產階級領導建立的政權, 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革命政權稱為“紅色政權”,農民武裝稱為“紅軍”,革命根據地稱為“紅區”或“蘇區”。定義 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由無產階級領導並建立的革命政權稱為“紅色政權”。其中工農武裝稱為“紅軍”,革命根據地稱為”紅區“。建立過程 1927年 中共贛西特...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紅2、紅6軍團(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紅25軍相繼撤離長江南北各蘇區,進行戰略大轉移。在長征途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紅軍衝破國民黨上百萬兵力的圍追堵截,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激戰臘子口,翻越終年積雪的崇山峻岭,穿過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克服...
紅巾軍,元末農民利用白蓮教組成的起義軍。以紅巾包頭和紅旗為號,故名。當時亦稱紅軍或香軍。起於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主要有下列四支:(1)劉福通部,擁立韓林兒為小明王,勢力曾遍及黃河流域及西北、東北各地。(2)郭子興部,在江淮地區發展。郭子興死後,所部主要由朱元璋統率。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夏...
長徵文化,中國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魚水情深的軍民文化。背景介紹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攻占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1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