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三大方面軍,指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是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部隊。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三大方面軍在甘肅會師。
中國工農紅軍三大方面軍序列為第一、二、四方面軍,缺編第三方面軍,是由於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各革命根據地紅軍發展的過程中,情況發生變化造成的。
中國工農紅軍三大方面軍,指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是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部隊。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三大方面軍在甘肅會師。
中國工農紅軍三大方面軍序列為第一、二、四方面軍,缺編第三方面軍,是由於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各革命根據地紅軍發展的過程中,情況發生變化造成的。
中國工農紅軍三大方面軍,指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是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部隊。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三大方面軍在甘肅會師。中國工農紅軍三大方面軍序列為第一、二、四方...
中國工農紅軍序列 1930年8月 中央軍委 書記:周恩來 一、第1方面軍 (贛南、閩西、湘鄂贛)總司令:朱德 總政委:毛澤東 參謀長:朱雲卿 政治主任:楊岳彬 (一)第一軍團 總指揮:朱德(兼)政委:毛澤東(兼)1. 第3軍 軍長:...
方面軍為臨時編組,下轄少則兩三個軍,多則七八個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組建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分別轄若干軍團或軍;抗日戰爭開始後,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方面軍的番號隨即取消。抗日戰爭的大...
在國共內戰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不斷發展壯大,先後組成了第一方面軍(曾經稱中央紅軍)、第四方面軍、第二方面軍和西北紅軍等紅軍部隊,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據地和湘鄂西、鄂豫皖、瓊崖、閩浙贛、湘鄂贛、湘贛、左右江、川陝、陝甘、湘鄂川黔等...
軍事工作大綱》,規定在割據區域所建立的部隊,正式定名為紅軍,取消工農革命軍的名義。此後,紅軍先後組成第一方面軍、第四方面軍、第二方面軍和陝北紅軍等,並建立多塊革命根據地。到1933年秋,全國紅軍總兵力達到30萬人。
《大會師: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三大主力會師前後》是200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江南。內容簡介 《大會師: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三大主力會師前後》以紅軍長征行程中的紅一、四方面軍的懋功會師、紅25軍與陝北紅軍的永坪會師、紅...
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中國工農紅軍主力之一。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由中國工農紅軍第二軍團、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及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組成。由賀龍任總指揮,任弼時任政治委員。曾在湘鄂川黔蘇區粉碎國民政府多次“圍剿”。1935年11月...
1936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分別於甘肅會寧、將台堡勝利會師,標誌著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紅軍長征的勝利結束。油畫背景 長征的勝利,表明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具有戰勝任何困難的無比頑強的生命力,是一支...
起義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團,歸紅一方面軍建制。季振同任總指揮,蕭勁光任政治委員,董振堂任副總指揮,趙博生任參謀長,劉伯堅任政治部主任,轄第13、第14、第15軍。發展 1932年3月,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整編紅1、紅3、紅5...
1935年7月21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為了加強統一指揮,決定對紅軍部隊進行整編。紅一方面軍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奉命改稱紅軍第三軍。主要領導 軍長彭德懷,政治委員楊尚昆,參謀長蕭勁光。8月,編入右路軍北上。9月下旬,在甘南哈達鋪...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隨後紅二十五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紅六軍團相繼長征。紅軍在長征中使用的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規定的1934年式紅軍軍旗。至1937年全國抗戰爆發後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前,中國工農紅軍一直在使用“中為...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於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義,最初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等番號,1927年9月至1928年4月統稱為工農革命軍,1928年5月後改稱紅軍,1931年後統稱為中國工農紅軍,1937年後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改為國民革命...
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簡稱紅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和紅二方面軍並稱,為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部隊之一,僅紅軍時期殲敵88萬,為第一,總計走出700多位開國將領。紅四方面軍以鄂豫皖蘇區部隊為主力組成,於1931年11月7日在湖北黃安...
9日,紅軍主力渡過金沙江。單獨行動的紅九軍團,在川東(今會澤)以西地區渡過金沙江。此役,殲滅國民黨軍1個排和江防大隊一部,擊潰其2個團,俘600餘人。中央紅軍擺脫了數十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經過 1935年5月1日,紅一方面軍...
23日,在瀏陽縣永和市與紅軍第3軍團會合,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1軍團指揮部由方面軍總指揮部兼。9月中旬,參加第二次進攻長沙不克,後移師江西省。10月4日,取得吉安戰鬥的勝利。11月至1931年9月參加中央蘇區第一、第二...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抗日武裝。1936年12月,中國工農紅軍總部結束後改稱中國人民抗日紅軍總部。同月,中革軍委改組成立中革軍委主席團,在中革軍委主席團之下重新設定中國人民抗日紅軍總部和中國人民抗日紅軍...
1934年10月,由於“左”傾冒險路線的錯誤領導,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主力第一方面軍連同後方機關人員8.6萬餘人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據地,分別從江西的瑞金、雩都(今於都)和福建的長汀、寧化出發,開始戰略轉移。留下的紅...
紅軍騎兵千里奔襲會寧時,首先攻開此門,打開了勝利通道。為紀念紅軍三大主力會寧會師,解放後改稱會師門。會寧會師園建立於1986年紅軍會師五十周年大慶之際,包括由鄧小平親筆題寫塔名的“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會師紀念塔”,由...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史(附冊)》是1993-10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敏。內容介紹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史(附冊)》是1993年10月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史》一書的“附冊”,作者胡敏。內容包括“...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隨後紅二十五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紅六軍團相繼長征。紅軍在長征中使用的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規定的1934年式紅軍軍旗。至1937年全國抗戰爆發後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前,中國工農紅軍一直在使用“中為...
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誌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歷史背景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蘇區紅軍第五次反“圍剿”作戰,由於中共中央領導人博古(秦邦憲)和共產國際派來的...
“紅軍會師革命文物陳列館”陳列著紅軍會師期間留下的馬燈、銅壺等大量文物。建於明代的文廟大成殿,是當年紅軍會師的地方。1986年為紀念三大主力紅軍會寧會師50周年,修建了會師紀念塔,雕刻著鄧小平題寫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
23日,紅1軍團和紅3軍團在湖南瀏陽縣永和市會師,隨即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朱德任總司令,毛澤東任總政治委員,並成立中共紅軍第一方面軍總前敵委員會,毛澤東任書記。方面軍的組成,進一步集中了兵力,對於實現以游擊戰為主向以...
23日,紅1軍團和紅3軍團在瀏陽縣永和市會師,隨即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朱德任總司令,毛澤東任總政治委員,並成立中共紅軍第一方面軍總前敵委員會,毛澤東任書記。紅一方面軍的組成,進一步集中了紅軍兵力,對於實現以游擊戰為主向...
在此前後,紅軍在贛西南和閩西分兵發動民眾,使這些地區的革命鬥爭進一步發展。4月,閩西地方武裝組成紅軍第12軍。6月,紅4、紅6、紅12軍組成紅軍第1軍團。8月,紅1軍團與紅3軍團組成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朱德任總司令,毛澤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