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紅軍挺進師)

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

紅軍挺進師一般指本詞條

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簡稱紅軍挺進師或挺進師,是1935年2月由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團的突圍部隊為基礎組建的,是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的主力軍。組建時,全師僅500餘人,師長粟裕,政委劉英。由贛東北到浙西南後,於1935年夏建立了以仙霞嶺為中心的浙西南遊擊根據地,隊伍發展到近千人。但在國民黨軍對浙西南遊擊區發動的第一次大“圍剿”中,浙西南根據地遭受嚴重摧殘,許多領導骨幹紛紛犧牲,隊伍銳減到300餘人。1935年10月,粟裕、劉英率領挺進師主力轉移到閩浙邊,以泰順東部山區為中心開闢革命根據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
  • 第一條:正文
  • 第二條:部隊簡介
  • 第三條:發展歷程
部隊簡介,戰鬥序列,發展歷程,主要人物,北上抗日,

部隊簡介

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簡稱紅軍挺進師或挺進師。在中共閩東特委和浙南地方黨組織的支持下,至1936年底,全師兵力又發展到1500餘人。但1937年2月,國民黨軍又調集重兵對浙南根據地發動第二次“圍剿”。根據地中心區的軍民付出巨大犧牲。1937年8月,浙南國共雙方達成合作抗日的協定。10月,有三四百名挺進師戰士到平陽縣山門鎮集中,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閩浙邊抗日游擊總隊。1938年3月,粟裕率領抗日游擊總隊開赴皖南,編入新四軍;劉英等一批幹部則堅持在浙南,繼續領導浙南黨組織開展工作。
紅軍挺進師在浙江的三年游擊戰爭,牽制和消耗了國民黨軍的大量兵力,有力地掩護和策應中央紅軍戰略轉移。不但保存了一支能排除萬難創造奇蹟的武裝力量,積累了游擊戰爭的經驗,而且在浙江各地培養了大批革命的新生力量,為浙江的解放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挺進師的革命鬥爭歷程是中國革命史中的一個亮點,其革命功績不可估量。

戰鬥序列

1935年2月,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組建。3月,進行整編以適應游擊戰,戰鬥序列如下:
師長:粟裕、政委:劉英、參謀長:王蘊瑞、政治部主任:黃富武
下轄:
師直屬(政治)連:連長:王維信、政委:宗孟平
第一縱隊:隊長:朱寶芬、政委:劉達雲;
第二縱隊:隊長:李重才、政委:洪家雲
第三縱隊:隊長:劉漢南、政委:方誌富

發展歷程

一、挺進浙西南與閩浙邊
1934年10月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共中央領導機關率中央紅軍主力撤離蘇區,開始艱苦卓絕的兩萬五千里長征。留在南方原各蘇區的部分紅軍和黨政機關人員孤懸敵後,在與中共中央失去聯繫的情況下,同幾十倍的敵兵進行九死一生的南方三年游擊戰爭
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部隊撤離中央蘇區開始長征後,留在贛東北地區的紅軍第十軍團陷入困境。1934年12月10日,紅軍第十軍團主力開赴皖南黃山附近與紅軍第十九師會合。這時,國民黨軍調集五個師和兩個旅、四個保全團的兵力合圍黃山湯口地區。14日,紅軍第十九師在黃山譚家橋伏擊戰中失利,師長尋淮洲犧牲,軍團政治部主任劉英右手腕負傷。隨後,紅軍第十軍團在敵人優勢兵力的追堵下,轉戰於皖浙贛邊地區,損失嚴重。1935年1月12日,第十軍團在江西省德興縣遭敵襲擊,被截成兩段。先頭部隊500餘人在參謀長粟裕、政治部主任劉英的率領下,突破敵人的封鎖線,撤至橫峯縣篁村,與中共閩浙贛省委機關會合。主力部隊約2000多人被七倍於已的敵兵合圍於懷玉山地區。血戰數天后,紅軍戰士彈盡糧絕,大部分壯烈犧牲
1935年2月初,中共閩浙贛省委在江西省橫峯縣篁村搓源塢召開會議,總結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鬥爭失敗的教訓,部署蘇區軍民轉入游擊戰爭。根據中央分局轉來的中共中央1月15日批示電,決定以紅軍第十軍團突圍部隊為基礎,組建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其基本任務是:到浙江長期行動,發動廣泛的游擊戰爭,擴大黨與蘇維埃的政治影響,創立新的根據地;建立黨的組織,政權組織,直到分配土地;配合中央紅軍主力部隊的行動,調動和牽制住大批敵人,徹底粉碎敵人對中央紅軍的“清剿”計畫。任命粟裕為師長,劉英為師政治委員。2月中旬,在閩浙贛省委的領導和幫助下,挺進師迅速組成。除師長、政委外,又任命王永瑞為師參謀長,黃富武為政治部主任,劉達云為供給部長,謝文清為沒收委員會主任,張友昆為衛生部長,宗孟平為組織科長兼地方工作科長,王維信為宣傳科長,姚阿寶為政治特派員。全師約400餘人,整編為三個支隊和一個警衛排。
紅軍挺進師組建後,確定以仙霞嶺為中心的浙西南地區作為建立游擊根據地的第一個目標,部隊經由閩北轉入浙西南。1935年2月下旬,為轉移敵人的注意力,挺進師在出發前進行了一次“聲東擊西”的戰鬥,粟裕、劉英率部西進。在挺進師部隊途經胡三里時,閩浙贛獨立師第一團100多人由團長李重才率領編入挺進師。充實了力量後,馬上穿越三縣嶺,襲擊貴溪縣裴源河上溪之敵。國民黨軍調兵堵截,挺進師突然東返,抵達弋陽縣西源山一帶。然後東進上饒,再向南行動。
2月27日下午4時,挺進師出發南進。此時,全師指戰員538人,長槍445支,重機槍4挺,輕機槍8挺。部隊翻山越嶺穿過敵軍封鎖線,於28日在白沙渡口渡過信江,勝利到達閩贛邊境。
3月1日早晨,挺進師部隊在鉛山縣石溪突然遭到國民黨軍的伏擊。在交火中,雖然斃敵十餘名,但挺進師僅有的一部電台被毀,從此與黨中央、閩浙贛省委失去電訊聯繫。挺進師開始了完全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
部隊繼續前進,登上武夷山,穿過寮竹關,抵達閩北崇安縣車盆坑進行短期休整。此時,在胡三里新編入挺進師的閩浙贛獨立團一團的戰士大多掉隊。
3月上旬,挺進師在車盆坑進行了半個多月的政治軍事訓練。白天下操上課打野外,晚上進行政治討論和民眾工作經驗交流,提高部隊作戰能力和政治工作水平,使每個戰士學會既能打仗又能做民眾工作兩套本領,為在白區開展游擊戰爭打好基礎。3月中旬,挺進師在浦城縣嵐谷附近與先遣隊北上時留下的由營政委洪家雲率領的原第五十五團第二營第四、第六連會合。該部150餘人,長槍82支,機槍2挺,編入挺進師。全師人數又恢復到500餘人。部隊略事整訓,將支隊擴編為縱隊。第一縱隊隊長王屏、政委劉達雲;第二縱隊隊長李重才、政委洪家雲;第三縱隊隊長劉漢南、政委方誌富。師部機關組成政治連,王維信任連長,宗孟平任政委。並由劉英、粟裕、黃富武、宗孟平、王維信、姚阿寶、劉達雲、洪家雲、方誌富等九人組成挺進師政治委員會,劉英為書記,以加強挺進師活動區域內黨、政、軍的領導。
4月20日,挺進師主力部隊從景寧上標進入泰順縣台邊村。由於敵情不明,挺進師派出一個便衣化裝的偵察排走在隊伍的前面。偵察排到達台邊村時,突然發現國民黨兵。偵察排和前衛部隊立即發起進攻。經過半個小時的戰鬥,殲滅了國民黨泰順縣基幹連的一半兵力。第二天,殘敵在里光村與紅軍遭遇,也被俘虜繳械。接著,部隊向司前開跋,在司前兵分兩路:一路向泰順縣城進逼,迫使敵兵龜縮縣城不敢出動;另一路去攻打泰順的第二重鎮百丈口。百丈口敵兵聞風而逃,紅軍繳獲了一批物資並破壞了電話線。初見戰果後,挺進師向景寧方向撤離。22日,部隊在壽寧縣上村宿營時,遭到國民黨閩保第二團馬洪深部偷襲,犧牲戰士十餘名,損失步槍十餘支,通訊器材喪失,丟失白銀9擔(每擔800元),政治特派員姚阿寶失蹤。部隊突圍時被敵衝散,三天才集中完畢。此後,以通信人員為基礎編成紅軍挺進師第四縱隊。
4月27日,進駐慶元縣齋郎村的挺進師部隊,面對敵人的步步緊逼,決定利用有利地形沉重打擊敵人。紅軍戰士和當地民眾一道,沿村構築工事,嚴陣以待。28日上午6時,上千名反動大刀會會徒揮舞著長矛大刀,殺害一名紅軍幹部。紅軍被迫還擊,打死會徒十餘人,俘20餘人,其他會徒狼狽逃竄。這時,國民黨浙保一團在山堆與駐防此地的紅軍交火。紅軍先發制人打死敵連長一人,然後且戰且退,誘敵進入包圍圈。上午9時,紅軍居高臨下猛烈打擊敵人。戰鬥一直持續到下午5時,敵人全線崩潰,紅軍乘勢發起衝鋒,打得敵人遍野橫屍。此仗共斃敵傷敵100多人,俘敵100多人,繳長短槍150餘支,輕重機槍5挺,敵團長李秀手被打斷。紅軍戰士也傷亡20餘人,師宣傳科長王維信因重傷搶救無效光榮犧牲。齋郎戰鬥的勝利迫使龍泉河以南的敵人轉攻為守。
二、開闢浙西南遊擊根據地
1935年5月初,紅軍挺進師政治委員會決定:第四縱隊留浙閩邊活動,其餘部隊分路北渡龍泉溪,開創以仙霞嶺為中心的浙西南遊擊根據地。任命宗孟平為政委會隨軍代表兼行動委員會書記,率挺進師第二縱隊開赴龍泉、浦城、江山、遂昌邊區開展工作。
紅軍挺進師在雲和赤石留下的標語紅軍挺進師在雲和赤石留下的標語
5月5日,挺進師第二縱隊在龍泉梅七離開師部,向北行動。國民黨浙江保全縱隊副指揮蔣志英及保全第四分處處長陳式正趕赴小梅截擊。第二縱隊出敵不意,折經福建松谿縣境越龍浦公路到達龍泉山溪,襲擊浦城黨溪之敵,殲滅國民黨浦城縣保全隊一個分隊,進抵毛洋休整。在毛洋建立了秘密貧農團和游擊隊,並建立了黨小組。為了加強地方工作領導,挺進師決定成立中共浙西南特別區委員會。委員會由宗孟平、歐陽道、楊乾凡、方誌富、洪家雲等人組成,宗孟平任書記。
5月7日,粟裕、劉英率挺進師主力(第一、三縱隊)到達龍泉安仁口附近,打下坑口,俘國民黨基幹隊30餘人,然後北渡龍泉溪。第三天,師部領導和第一、第三縱隊經龍泉源口、鄭坑到達松陽縣安岱後村宿營,受到當地青幫首領陳鳳山、陳丹生及會眾的熱烈歡迎。陳鳳生主動向粟裕、劉英匯報當地“青幫”的活動情況,並提出要求參加紅軍。10日,粟裕、劉英率紅軍抵達楓坪村,青幫另一首領盧子敬組織人員前往迎接。次日盧子敬等安排紅軍進駐斗潭村。由於當地“青幫”領導人的參與,使挺進師有了初步的依託。從此,這一帶成為紅軍挺進師在浙西南創建游擊根據地的基本地區。
5月13日,挺進師第二縱隊在龍泉內高塘成立了中共龍浦縣委,高信全任書記。接著,部隊在龍泉西北部穿梭行動,連續出擊,先後消滅了住溪、八都等地之敵,打土豪,宣傳發動民眾,並向遂昌王村口一帶活動。這時,挺進師主力部隊也由松陽進軍遂昌。
浙江國民黨政府為了對付挺進師,調集浙江保全團4個團、11個保全大隊和南京稅警團一個團,向挺進師發動進剿。國民黨浙江保全縱隊副指揮官蔣志英由宣平來到遂昌,坐鎮督剿紅軍。 5月16日,挺進師為了粉碎敵人的“進剿”計畫,決定轉入敵後打擊敵人,並兵分兩路:一路由黃富武率第一縱隊及政治部人員在龍泉、雲和、松陽、遂昌等縣邊境發動民眾,建立黨組織和民眾組織;另一路由粟裕、劉英率領轉戰湯溪、龍游、宣平等地,以調動敵人,保障第一、二縱隊順利開展浙西南遊擊根據地的建設工作。24日,挺進師各部在遂昌縣琴淤鄉姚嶺村會合。當晚與來犯之敵激戰。次日,部隊再次分兵活動。黃富武、劉達雲、王永瑞率180餘人到江山、遂昌交界的湖岱口、柘岱口一帶活動;粟裕、劉英率250餘人繼續到龍游、遂昌、湯溪、宣平武義等地活動,連續打擊敵人。在游擊戰中,成立了中共遂湯區委。
紅軍挺進師師長粟裕紅軍挺進師師長粟裕
5月底,挺進師第二縱隊在龍泉寶溪鄉草鞋嶺與國民黨軍五十二師的一個團遭遇,血戰一夜,打垮敵軍一個營。此戰之後,第二縱隊也兵分兩路:一路由縱隊長李重才、政委洪家雲率100餘人轉戰龍泉西北地區;一路由中共浙西南特委書記宗孟平率50餘人轉向浦城、遂昌邊境。
6月6日晨,由於地主告密,宗孟平的部隊在遂昌縣橫源坑遭到遂昌際下剿共義勇隊200餘人的伏擊。宗孟平身負重傷被捕犧牲。其他戰士衝出伏擊圈到龍泉西坑與洪家雲部匯合。
6月中旬,紅軍挺進師各部匯集於松陽縣小吉村。劉英主持召開了政治委員會會議,決定由黃富武繼任中共浙西南特委書記;建立浙西南軍分區,王永瑞任司令員,黃富武兼政委;成立地方工作團,楊乾凡為團長,柯勤發為副團長;任命陳鳳生為地方武裝游擊大隊長。會議還決定深入發動民眾,進行土地革命,開展繳槍擴紅運動,迎接“八·一”建軍節。部隊調整了部署,決定第一縱隊由劉達雲率領到永康、縉雲、仙居、青田、麗水一帶活動;第二、三縱隊留浙西南,發動民眾,開闢根據地,建立蘇維埃政府。
7月上旬,挺進師委派楊林在松陽縣安民鄉高壇背村召開黨員幹部會議,宣布成立中共竹溪區委和竹溪區蘇維埃政府,楊林任區委書記,潘昌利任區蘇維埃政府主席。中旬,第二縱隊政委洪家雲在遂昌王村口成立了中共王村口區委,洪家雲兼區委書記。同時,挺進師沒收委員會主任謝文清在龍泉岩樟鄉柳山頭村建立後方基地,成立村蘇維埃政府和游擊隊,開始分田試點工作。22日,中共浙西南特委書記黃富武在松陽縣外南坑村召開大會,宣布成立中共玉岩區委和玉岩蘇維埃政府。24日,挺進師第二、第四縱隊聯合攻占了龍泉八都鎮,殲敵一個中隊。由於武裝鬥爭的勝利,浙西南各地紛紛建立黨政組織。在松陽縣,高亭、小吉、斗潭、楓坪、安岱後等鄉先後成立了蘇維埃政府,另有72個村成立蘇維埃政府。在龍泉、浦城縣,8月20日方誌富接任中共龍浦縣委書記後,成立了住溪蘇維埃政府。不久,住龍、寶溪、竹洋、岩樟等30多個鄉村相繼成立了蘇維埃政府或分田委員會。在遂昌,8月26日成立了王村口蘇維埃政府,還相繼成立了關塘、對正、山前、棗坪、獨口、涼冷下等鄉蘇維埃政府。各縣的蘇維埃政府都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查田、插標、分青苗運動。至此,浙西南遊擊根據地基本形成。
三、第一次反“圍剿”鬥爭
1935年7月26日,國民黨浙江省政府任命宣鐵吾為省保全處長。宣鐵吾率部進駐遂昌縣,成立“浙南剿匪指揮部”,自任總指揮。將浙保4個團大部部署在松陽、遂昌之西南,雲和、龍泉之西北地區。其中第三團從龍游溪口至遂昌界首,第四團從松陽至雲和構成封鎖線;第一團二營構成雲和、龍泉封鎖線,一、三營“圍剿”青田挺進師一縱隊;二團一營除控制遂昌外,其餘主力赴衢州“圍剿”挺進師二縱隊,妄圖全殲紅軍。
根據“八一”行動計畫,挺進師第二縱隊100餘人在李重才、洪家雲的率領下,於7月29日奔襲衢州。途經江山縣時,殲滅國民黨駐塘源口的一個基幹隊,繳機槍一挺,步槍50支。30日凌晨3時,第二縱隊襲擊了衢縣城外的衢江汽車站。敵兵緊閉城門不出,部隊即向江山轉移,沿途剪電話線、鋸電桿、書寫標語、宣傳民眾。與此同時,挺進師第一縱隊則由仙居縣進入縉雲縣南鄉榧樹後村,擊退國民黨一團一營的“追剿”,斃敵俘敵13人,紅軍有兩名戰士犧牲。
8月初,國民黨軍委會命令衛立煌、羅卓英為閩浙皖贛四省邊區“清剿”指揮部正副指揮,總指揮部移駐江山;命令十八軍從江西進入浙江“清剿”紅軍,並歸入閩浙贛皖邊區“清剿”總指揮部序列。浙保各部則開始向松陽、龍泉、遂昌等地的紅軍駐地發起“進剿”。國民黨江西“剿匪”軍第二縱隊也由贛入浙,進駐江山配合十八軍行動。
8月23日,國民黨閩浙贛皖四省邊區“剿匪”總指揮部頒布了《第一期清剿計畫》,以羅卓英的十八軍(11、14、67、94四個師)、江西“剿匪”軍第二縱隊、福建五十六師的兩個旅、浦城第三師及浙江保全團(一、二、三、四團)和地方武裝共40個團,約七萬兵力,“清剿”浙西南遊擊根據地。形勢對紅軍挺進師來說變得非常嚴峻。
8月28日,國民黨浙江保全團開始“清剿”松陽玉岩地區。挺進師第五縱隊在黃富武、王永瑞的指揮下,與浙保三團激戰於松陽燕田村。紅軍斃敵排長一人,傷敵數人,繳獲機槍一挺。紅軍在此仗中犧牲12人,被捕若干人。9月2日,國民黨浙江保全團進駐松陽莊後鄉,與駐守該地的挺進師第五縱隊再次激戰,紅軍犧牲20多人。幾天后,黃富武、方誌富、洪家雲等分別召集玉岩、住溪、王村口地區黨和蘇維埃政府幹部召開會議,進行緊急戰鬥動員,布置封鎖水陸交通要道,發動民眾砍路柴、設障礙、構築工事,積極準備反“清剿”鬥爭。
9月18日,挺進師部隊在龍泉縣上田襲擊了前來構築遂昌溪圩至龍泉東需封鎖線的敵人,打死打傷敵兵100多人,俘敵官兵40多人, 取得重大勝利。後經審問俘虜,挺進師方面才知道此仗的對手是國民黨中央軍主力部隊第十一師的一個營。
9月19日,挺進師在龍泉縣上田倉壇社召開政治委員會會議,決定採取“敵進我退”方針打破敵人的“圍剿”。由黃 富武率第二、第五縱隊及松遂龍游擊總隊留浙西南堅持自衛作戰;粟裕、劉英率第一、第三縱隊及師直屬隊南下閩浙邊境作戰,藉以調動敵人,保衛浙西南遊擊根據地,粉碎敵人的進攻。
9月20日,黃富武率第五縱隊與主力紅軍分開後,在玉岩、楓坪頑強阻擊進攻該地區的國民黨十八軍九十四師。由於寡不敵眾。第五縱隊被打散,黃富武受傷。同日,國民黨十八軍十一師等部兵分四路進攻住溪地區,方誌富帶領第二縱隊在住溪地區進行阻擊,因兵力眾寡懸殊,住溪被敵兵占領。方誌富被迫率部上山打游擊。21日,國民黨軍十一師進攻安岱後一帶,楊乾凡帶領游擊隊轉移到碧龍、蔡坑,又遭敵襲擊,游擊隊被打散。22日,國民黨軍十一師、十四師進攻遂昌王村口地區,中共王村口區委副書記宣恩金率游擊隊在饅頭嶺阻擊敵人;洪家雲率第二縱隊在王村口溪邊與敵十四師激戰。因敵強我弱,洪家雲只好撤退至高山上,後轉移到湖岱口等地隱蔽活動。26日,挺進師第五縱隊十三支隊政委邱紹金在王村口附近被捕犧牲。敵十四師七十九團占領王村口,大肆燒殺淫掠。紅軍傷病員、游擊隊員及地方幹部158人被捕,26人被殺害。挺進師主力撤離浙西南後,堅持在浙西南鬥爭的挺進師人員和地方黨政軍組織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10月初,十三支隊副支隊長李金城在遂昌安口鄉仰天湖山棚內被捕。10月4日,第五縱隊十五支隊特派員王金根在龍泉縣住溪司公旦被捕。5日,中共龍浦縣委書記方誌富在龍泉縣住溪茶園坑遭到國民黨浙保二團一營的襲擊而英勇犧牲。龍浦縣委和住溪蘇維埃政府遭破壞。6日,挺進師第五縱隊政委兼十五支隊政委柯勤發在松陽縣林山頭被捕犧牲。10月9日,挺進師第四縱隊與國民黨浙江保全團的一個大隊在慶元縣齋郎發生戰鬥,由於閩浙保全隊聯合“圍剿”,第四縱隊與挺進師師部失去聯繫,部隊向閩北轉移,進入閩北根據地。
另外,進入浙東地區的挺進師第一縱隊也面臨嚴峻的考驗。11月21日,第一縱隊在天台縣尚偏遭到國民黨浙保一團襲擊,政委楊金山犧牲。部隊轉移到東陽縣大盤山區,又遇浙保唐營的襲擊,紅軍犧牲21人。29日,縱隊長王屏率領部隊轉移到磐安縣苦竹坑村附近時,遭到浙保蔣營包圍,在戰鬥中,王屏受傷被捕,寧死不屈而光榮犧牲,紅軍戰士犧牲9人。第一縱隊僅剩14戰士由劉達雲、張文碧率領轉移到八寶山區和仙居縣的央田一帶隱蔽。
12月,挺進師第二縱隊政委洪家雲在龍泉、浦城邊境的青龍源、毛洋一帶將第二、五縱隊的失散紅軍30多人陸續集中,在饑寒交迫中堅持頑強的鬥爭。同月下旬乘敵兵換防之機,部隊轉移到江山、遂昌邊境山區,堅持下來的紅軍僅剩十二、三人。同時,第二縱隊長李重才也集合了失散戰士50多人,隱蔽在江山、衢州邊境。
1936年2月,洪家雲率領的第二縱隊六支隊餘部和支隊長余龍貴率領的第二縱隊四支隊在遂昌陸坑源會合,全隊八九十人,準備重整旗鼓。同月洪家雲、李重才率領部隊從周村出發,深夜襲擊保全鄉公所,並從繳獲的國民黨《東南日報》中得知粟裕、劉英率挺進師主力在浙南堅持鬥爭的訊息。
同月,劉達雲、張文碧率一縱隊餘部轉移到永康的金竹絳、縉雲的黃弄坑等地活動,與堅持在這一帶鬥爭的由紅十三軍餘部組成的浙西工農紅軍第一、二大隊會合。
3月,第二縱隊向龍泉水塔方向隱蔽運動,準備通過龍浦公路去浙南尋找粟裕、劉英首長。在馬跡坑宿營時,部隊遭福建保全團襲擊,縱隊長李重才在突圍戰鬥中犧牲。突圍部隊退回毛洋。政委洪家云為解決糧食問題在黨溪茶坪附近遭敵襲擊而犧牲。
四、開闢浙南革命根據地
粟裕、劉英率挺進師主力(第一、第三縱隊及師直屬隊)1935年9月25日偷渡龍泉溪,當晚抵達安仁鎮。在鎮東南的赤源支平嶺突遭國民黨浙保三團六連及六十七師的夾擊。激戰數小時,第三縱隊隊長劉漢南英勇犧牲。挺進師部隊向季山頭、金蟬湖方向突圍。30日,粟裕、劉英率部經過景寧縣大仰村,當晚又遭敵襲擊。挺進師即兵分兩路,一路由劉達雲率第一縱隊經青田越麗青公路進入縉雲縣、東陽縣活動;主力部隊由粟裕、劉英率領進入泰順縣
1935年10月5日,粟裕、劉英率挺進師主力120多人(以第三縱隊為主)在壽寧縣含溪村與閩東獨立師會師。由於當時閩東特委和挺進師都與中央失去聯繫,雙方會面十分高興。當日,雙方移駐鄭家坑自然村,立即召開聯席會議。雙方認為,為有效對付敵人的“圍剿”,最好把挺進師、閩東和閩北三支力量聯合起來,建立省委一級組織統一領導。劉英提議,請閩東特委書記葉飛與閩北聯繫。在沒有聯繫上閩北之前,可先成立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
這次聯席會議還決定創建浙南革命根據地。會議上,葉飛主動提出把閩東鼎平辦事處管轄的地區劃給浙南,作為挺進師的根據地。還商定調浙西南政委會秘書許信昆任閩東獨立師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同時,挺進師調一個班的戰士帶重機槍一挺、輕機槍兩挺給閩東獨立師。從此,紅軍挺進師在閩東獨立師的配合下,為創建浙南革命根據地,以泰順、福鼎、平陽(今蒼南地區)、瑞安(今文成地區)四縣為中心開展游擊戰爭。
為了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劉英、粟裕於10月7日率領挺進師部隊離開鄭家坑村和甲坑村,在泰順東北部兜了一個圈子,於10月17日再次攻克泰順縣百丈鎮,全殲敵警察一個分隊,繳獲步槍7支、子彈170多發。接著,挺進師神速南行,約三個支隊的兵力次日到達泰順縣洋溪鄉可溪村。程美興率尖刀班化裝進入國民黨保全團營地,順利處決了敵哨兵。挺進師部隊迅速包圍了正在打賭行樂的敵兵。措手不及的敵人約一個連的兵力全部做了俘虜。紅軍繳獲了敵人的全部武器。
10月底,劉英為及時成立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寫信約葉飛前來研究。葉飛接信後於11月7日到達泰順縣九峰鄉白柯灣村。這天恰逢蘇聯十月革命紀念日。劉英、粟裕、葉飛等當天即召開了第二次聯席會議。葉飛匯報了閩北領導人黃道不同意與挺進師一起恢復閩浙贛省委的情況。於是,雙方決定正式成立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劉英、粟裕、葉飛、黃富武、阮英平、劉達雲、許信昆、洪家雲、範式人、李凡林、許旺等11人組成閩浙邊臨時省委委員會,劉英任書記,粟裕任組織部長,葉飛任宣傳部長兼少共省委書記。同時相應成立了閩浙邊省軍區,粟裕任司令員,劉英兼政委。
臨時省委成立後,劉英、粟裕率紅軍挺進師主力部隊立足泰順的東北部山區,轉戰泰順、福鼎、蒼南、文成、景寧等地區。中共閩東特委將剛開闢的中共鼎平縣委鼎泰區委的地盤劃給挺進師作為基本活動區。鼎泰區位於福鼎與泰順兩縣交界地,民眾基礎好,國民黨勢力相對薄弱,其周圍已有中共霞鼎泰縣委、壽泰縣委、鼎平縣委及平陽縣的地方黨組織。這是紅軍挺進師進入浙江以來第一次有這么多的地方黨組織作為依靠,反過來挺進師的武裝鬥爭又支持了地方黨組織步入大發展時期。
1935年12月,中共鼎泰區委被劃為臨時省委直屬區,還在挺進師和省委的駐地(九峰、峰文鄉一帶)成立中共泰平區委。 同時,中共瑞平泰縣委成立,周建生任縣委書記,下轄鼎泰區和泰平區。這是紅軍挺進師進入浙南以來的第一塊根據地。
同月,挺進師70多人、閩東壽泰景慶縣游擊隊70多人、上北區游擊隊10多人和革命民眾50多人協同作戰,攻打國民黨泰順縣基幹隊里光據點。戰鬥開始後,雙方對峙了兩個小時,最終我方斃敵2名,俘敵34名,繳獲槍枝36支、子彈1000多發。
1936年2月7日,粟裕、劉英率領紅軍挺進師第三縱隊(四、五支隊)和師直屬隊、重機槍班、警衛隊等共200多人從文成縣珊溪鎮經泰順縣峰文、靈家山村再次進駐泰順縣九峰鄉白柯灣村休整。第三天午飯前,交通員報告:國民黨浙保第十大隊第三中隊從九峰村下來,已到了前坪仔村。粟裕斷然決定集合部隊, 劉英做了簡短的戰前動員。戰士們個個猶如猛虎,很快就搶占了有利地形。這時,果然發現了敵軍慢吞吞地步入紅軍的伏擊圈。粟裕一聲令下,敵前衛班很快被殲滅。後面的敵兵亂作一團。經過將近一小時的緊張戰鬥,敵兵開始放下武器,舉手投降。這一仗,紅軍挺進師共斃敵27名(包括敵中隊長倪俠男),俘敵80名,繳獲輕機槍一挺、長槍80多支。敵第十大隊的另外兩個中隊驚悉第三中隊被紅軍全殲後,慌忙向蒼南莒溪方向逃竄。
2月24日,劉英、粟裕率領紅軍挺進師第三縱隊及省委直屬隊280多人,準備西行往福建邊境。當路過泰順縣國嶺村時,在冥齋岩與國民黨閩保第四團的一個連遭遇。紅軍由山下向山上猛打猛衝,尖刀班很快控制了制高點,後續部隊緊跟而上。經過半小時的激戰,全殲敵人一個連,繳獲馬克芯重機槍一挺,步槍50多支。
3月,省委在泰順縣峰文鄉小南山自然村成立中共浙南特委,鄭宗毓任書記,領導瑞平泰、福鼎、鼎平縣委,發展黨的基層組織,發動民眾支持挺進師作戰。同月,為恢復浙西南根據地,擴大挺進師在浙江及閩東的游擊區,粟裕根據省委峰文會議的決定,率領挺進師主力部隊(第三縱隊兩個支隊和第五縱隊第十三支隊等)100餘人離開了泰順,轉戰於浙南、浙西南和閩東北地區,吸引和打擊敵人,掩護省委在浙南開展工作。同時尋找第四縱隊,相機恢復浙西南根據地。
挺進師主力離開後,劉英僅帶一個特務班(警衛班),有短槍6支、長槍兩支,連同省委機關工作人員僅20多人在泰順、福鼎、蒼南三縣活動。另外挺進師還有一些分散活動在浙閩邊界地區的兵力繼續留在這一帶活動。
4月12日中午,挺進師某部70餘人在王連長的帶領下從泰順縣松垟鄉古洞坑村轉移到峰文鄉小南山村。由於地方反共 分子告密,國民黨泰順保全團約一個連的兵力悄悄包圍了小南山村並占領了高處有利地形。戰鬥一打響,挺進師戰士即處於劣勢。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激烈交火,戰士們被逼向雞公山懸崖,沒有了退路。戰士們或英勇拼搏而犧牲,或跳下懸崖犧牲,或隱蔽在叢林中被亂槍擊中犧牲。血染懸崖下的彎溪,場景悲壯。小南山戰鬥紅軍戰士共犧牲20餘人。深受民眾愛戴的王連長也英勇犧牲,部分人員失散。次日這支隊伍回到古洞坑集中時僅剩20來人。
十幾天后,劉英帶領特務班和省委機關幹部20多人駐紮在福鼎縣王家山村。國民黨閩保第四團團長陳佩玉聞訊後即派一個連來襲擊。劉英得到情報後,率省委特務班等20多人埋伏在王家山的排頭嶺密林中以逸待勞,消滅了敵前衛排。後續敵兵調頭逃命。
5月22日,國民黨保全團一個中隊從泰順縣五里牌出發進犯峰文鄉。劉英率特務隊埋伏在火爬嶺,居高臨下,殲滅了敵人一個尖兵分隊,余敵逃跑。
省委特務班在當地赤衛隊的配合下神出鬼沒地打擊敵人,屢戰屢勝,根據地人民深受鼓舞。許多革命民眾紛紛要求參加紅軍。因此,省委直屬部隊人多了槍也多了。部隊番號從省委特務班改為特務隊,後又改為省委教導團。人數也由20多人發展到100多人。
7月9日,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機關和省委教導團駐在離福鼎縣城不到15華里的南峰山、青山嶺一帶活動。國民黨閩保四團兩個連的兵力出來“搜剿”。省委教導團戰士在青山嶺全殲了敵前衛排,繳獲步槍20支,余敵狼狽逃回福鼎縣城。
五、重返浙西南恢復根據地
1936年3月底,粟裕、張友昆率領挺進師主力(第三縱隊兩個支隊和第五縱隊第十三支隊)100餘人,從泰順出發,重返浙西南。部隊經文成縣南田到達青田縣高市,再向麗水前進。
4月1日,部隊進入宣平馬村等地,然後又轉回麗水庫頭,進入縉雲縣雪峰山,再北上武義縣盛嶺腳,接著襲擊了桐琴鎮保全團,繳獲保全團的全部槍枝彈藥。4日經永康縣前倉到舟山下,5日進入縉雲縣壺鎮赤岩山、溪圩、下園等地活動。6日部隊在縉雲縣南鄉越王山擊潰地方反動民團,活捉正回家掃墓的國民黨駐贛預備軍司令部秘書長兼參謀長陳素子。
不久,粟裕率部到達龍泉青草洋,與第二縱隊餘部會合,然後一起返回浙南根據地。
6月1日,“兩廣事變”爆發,蔣介石急調國民黨十八軍離浙赴湘,國民黨軍對浙西南歷時8個月的第一次清剿至此結束。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根據形勢變化,在福鼎縣排頭村召開省委會議,決定利用敵兵空虛的大好時機,抓緊根據地建設。在排頭會議上,劉英決定成立浙南人民革命委員會,鄭丹甫任主席,陳輝、蔡愛鳳任委員。並決定重建浙西南特委和第二縱隊,許信昆任中共浙西南特委書記。趙春和任第二縱隊隊長,張文碧任第二縱隊政委。同月,臨時省委還在泰順縣東北部、中部和文成縣西部建立中共泰順縣委,書記周欽明。
粟裕帶領重新組建的第二縱隊,負責恢復浙西南和浙東南兩地的工作。部隊到浙西南後,再度占領龍泉住溪、遂昌王村口、浦城黨溪等地。中共浙西南特委還在浦城縣西坑召開會議,決定恢復龍浦縣委,宣恩金任書記。同時建立龍遂縣委,曾友昔任書記。浙西南的局面打開後,粟裕為特委留下一個大隊,組成肅反工作隊,堅持開展浙西南的工作。第二縱隊及其餘部隊由粟裕帶領轉戰各地,其間還進入江山縣境,攻打長台鎮,殲敵保全隊一個分隊。
6月中旬,粟裕率領第二縱隊進入宣平白姆鄉,鎮壓了反動地主。21日到達麗水北鄉,次日破壞了銀坑到坑口段的麗縉電話線路,並在坑口擊毀國民黨汽車一輛。
7月初,國民黨麗水保全司令部急調青田、麗水、縉雲的部隊“圍剿”挺進師。7日傍晚挺進師部隊在洪坑嶺與國民黨浙保二團二大隊發生戰鬥,相持5個小時不分勝負。
7月10日,粟裕率領第二縱隊到達永康、縉雲邊境的黃弄坑,與劉達雲、張文碧率領的挺進師第一縱隊和浙西工農紅軍兩個大隊會合。
紅二大大隊長錢雙全曾幾次給劉達雲提過意見,這使劉達雲十分憎恨紅二大,同時又深怕紅二大官兵向挺進師首長粟裕、劉英告狀,因此,劉達雲決定先下手為強。
7月12日,挺進師一縱隊和紅二大在永康唐先成興祠堂一仗失利,劉達雲抓住唐先戰鬥失利一事大肆污衊紅二大,說紅二大是一支通土匪的部隊,錢雙全生活腐化,私分打土豪得來的錢財。當日夜,挺進師一縱隊與紅二大宿營於永康後渠坑,劉達雲下令十幾個受蒙蔽的戰士,在後渠坑村後山坡上挖了一個大坑,又布置了一個房間,挑選了4個身材高大的紅軍士兵,交代了殺害紅二大指戰員的任務。這天夜裡,劉達雲坐在房間的床沿上,以首長找戰士談話的方式,一個接一個地叫紅二大指戰員來談話。談不上幾句,劉達雲就拍桌子大罵,然後由劉達雲事先布置的人上來捆綁,用碎布塞住嘴巴。一個接一個押到土坑邊,用刺刀刺心臟致死,19個人統統埋在一個土坑裡。
7月13日,粟裕率部攻打永康唐先保衛隊,戰鬥相持數小時,由於敵援兵越來越多,部隊撤至後渠坑宿營。
7月14日,粟裕率第二縱隊及第一縱隊餘部離開浙東,17日經麗水大港頭、景寧縣境南下,於月底返回泰順縣與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會合。
六、武裝鬥爭和根據地建設
1936年7月底,粟裕率領挺進師第一、二縱隊返回泰順縣,根據地內的武裝力量如虎添翼。8月,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在福鼎李家山召開了第十次擴大會議。會議調整充實了省委機構。經改選後產生的省委成員是:書記劉英,常委粟裕、劉達雲、謝文清、範式人,委員許旺、許信昆、羅烈生、范義生、羅連生、龍躍、林輝山、陳昌會等。同月,中共浙南特委還根據省委的指示,成立了浙南軍分區,司令員羅連生,政委謝文清,政治部主任龍躍。閩東特委領導人葉飛因為與劉英在領導策略上產生了意見分歧,實際上5月份就已脫離了臨時省委的工作。
8月下旬,浙南人民革命委員會主席鄭丹甫根據省委的指示,在泰順縣東雲自然村召開了土地改革會議,並舉辦了土地分配訓練班,培訓了近70名骨幹力量。9月份,中共瑞平泰中心縣全面開展分糧鬥爭和土地改革,按人口先分穀子後分土地,民眾熱情高漲。僅鼎泰區就在月湖、富垟、鵬山三個鄉分配了3463畝耕地。
9月15日,國民黨浙保第一大隊駐礬山的一個中隊向福鼎李家山進犯。劉英、粟裕率領挺進師200多人在鼎平獨立四團的配合下,在李家山一舉全殲敵人,斃敵5名,俘敵105名,繳獲長短槍103支。此戰大捷的當夜,省委還在李家山召開了軍民慶功大會。
10月6日,國民黨浙保四團第一大隊(缺一個中隊)開到泰順富垟駐防。省委擬趁敵人立足未穩就把富垟包圍起來夜襲。但考慮到富垟有碉堡,紅軍缺少攻堅武器,最後決定去倉邊“釣魚”,把敵人引出來打。10日,一支地方游擊隊白天公開行軍開往倉邊龜子山,有意暴露給敵人。於是次日上午敵人兵分兩路來進犯了。一路一個中隊由副大隊長陳達德帶領經過老虎丘到倉邊;另一個中隊經車頭去倉邊。上午10時多,陳達德一路進入由劉英、粟裕率領的挺進師與瑞平泰縣游擊隊等部署好的布袋形伏擊圈。劉英一聲令下,指戰員們立即向敵人猛烈開火,半個小時結束了戰鬥。另一路敵兵趕到時,龜縮在豬母石山上不敢下來,只是亂放冷槍。此戰打得乾脆利落,共斃敵20多名,俘敵副大隊長陳達德等60多名官兵,繳獲輕機槍3挺、長短槍80多支、子彈15箱和一批手榴彈、一架望遠鏡。
紅軍挺進師政委劉英紅軍挺進師政委劉英
倉邊戰鬥勝利後的第二天晚上,省委和挺進師在福鼎縣淡竹洋村召開軍民聯歡大會,慶祝倉邊戰鬥的勝利。10月13日,駐福鼎縣城的國民黨閩保四團及自衛隊1000多人兵分三路向淡竹洋村進犯。由於紅軍輕敵麻痹,敵兵蜂擁般衝進村口時才倉促應戰。紅軍全力突圍,撤出淡竹洋村後在泰順東安住了一夜,第二天轉移至松垟鄉靈家山村修整。在靈家山連住四天,充分總結了經驗教訓。後又到蒼南天井鄉的瓜場住了兩三天。在天井,劉英決定挺進師分開活動,一路留浙南,一路到浙西南。
敵軍占領淡竹洋村後,把全村的幾百間民房燒光。事後,劉英從省委機關經費中撥出2000多銀元供淡竹洋村民重建家園;鼎泰區各村民眾也給予淡竹洋民眾糧食支援。淡竹洋失利使民眾情緒受到挫傷,但也加深了民眾對敵人的仇恨。
1936年11月初,國民黨駐福建的八十師進駐福鼎。因紅軍挺進師主力已到浙西南,謝文清帶領的留在泰順的挺進師隊伍僅100來人,不能有效地與之對抗。這時,敵八十師開始採取步步為營的戰略向泰順逼進。他們占一個地方修一座碉堡,並控制銀洞坑、丁步頭一帶,同時搞起了保甲制。這對泰順是個威脅。剛實施不久的土地革命成果將會遭受致命的破壞。11月23日,國民黨浙保二團300多兵力在文成縣雙溪鄉塗山村圍攻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委員羅烈生帶領的部隊。經過激戰,羅烈生壯烈犧牲。同年12月,劉英率臨時省委機關和挺進師主力部隊返回泰順,打下了月湖洋,暫時逼退了敵軍。
七、第二次反“圍剿”鬥爭
1936年冬,國內政治形勢發生了急劇的變化。蔣介石為了消滅南方紅軍游擊隊,加緊策劃對紅軍的“圍剿”。他任命劉建緒接任閩贛浙皖四省邊區公署主任,糾集正規軍6個師、兩個獨立旅,還有四省的部分保全團隊,共十萬餘人,大部分兵力部署在浙贛鐵路以南、甌江流域和浙閩邊境。
1937年1月,國民黨軍向泰順革命根據地發起進攻。泰順軍民配合挺進師部隊和地方游擊隊展開了反“圍剿”鬥爭。
1月26日,中共浙南特委書記謝文清率領部隊120多人從泰順峰文鄉出發,經過一個晝夜的行軍,抵達離福鼎縣城十多里的花亭,伏擊了押送民眾去築碉的敵人一個連,斃敵連長以下官兵數名,俘敵40多兵,繳獲機槍一挺、步槍40多支。從此,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和紅軍挺進師開始對敵人的“圍剿”展開全面反擊。
1月底,劉英、粟裕率領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機關和挺進師部隊在泰順峰文村大力訓練幹部,深入廣泛地發動民眾。為了擴大政治影響,粉碎敵人的“圍剿”計畫,劉英、粟裕還決定在峰文整編部隊,重建紅軍第十九師。
重建紅十九師是在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第二屆第六次大會上確定的閩浙邊黨和挺進師的緊急任務。因為當時紅軍挺進師及時總結了以往的經驗教訓,把正規戰轉為游擊戰,並在根據地建設中發展了力量,打了許多勝仗。不僅紅軍主力人數增加,武器改善,而且地方游擊隊、肅反隊發展迅速。在此形勢下,挺進師領導想讓紅軍力量來個大發展。因此決定從當地游擊隊、肅反隊中選一批優秀分子加入紅軍主力,重建紅十九師以擴大影響。
1月30日,擴編軍隊工作放在峰文村的一座大房子中進行。任命浙南軍分區司令員羅連生為紅十九師師長,中共浙南特委書記謝文清為紅十九師政委。紅十九師下設三個團和一個師直屬教導隊。名義是團,實際只有營的兵力。每團三個連,每個連有70至100多人。
紅十九師組建後的第六天,敵人就來進攻峰文。
泰順峰文戰鬥是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在閩浙邊與敵作戰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鬥。此戰雙方投入的兵力較多。紅軍挺進師和新編紅十九師1100多人;國民黨軍有浙保二、三團和八十師的一個團共3000多人。當年蘇聯《紅星報》曾報導過峰文大戰的訊息。
2月5日這天,紅軍埋伏在峰文後門山等待敵人,埋伏了一天敵人沒有出現。第二天埋伏在董家坪村十二盤嶺。可是當敵軍逼近時,前哨部隊步槍走火暴露了目標。敵人還沒有進入紅軍預定的伏擊點,慌忙遠遠地找地形集中火力與紅軍頂牛。從早上8時雙方開始交火起直到下午3時半還無戰果。紅軍主動撤出戰鬥。2月7日,紅軍挺進師與新編紅十九師埋伏在牛塘灣簡洋大峽兩旁。國民黨軍浙保三團來了。紅軍放過敵人尖兵班,打其中間。打死打傷敵軍20多人,擊斃敵副連長一人。後來聽到壽桃尖方向槍響,知道敵人的增援部隊來了,紅軍主力部隊繳到敵軍20多支槍後主動撤離。
此時,挺進師第二縱隊第四支隊由余龍貴帶領,正埋伏在壽桃尖高峰。由於通訊員迷路,沒有把撤退命令及時送達。眼看四面的敵人都向壽桃尖包圍過來,而紅軍主力部隊又毫無動靜。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山上突起大霧。余龍貴下令撤離。他們順著一條旱水溪坑向南沖,冒險衝出了包圍圈。
原進攻董家坪的敵軍和新到的國民黨浙保二、三團,此時循槍聲摸到壽桃尖。從富垟方向來的援敵國民黨軍八十師的一個團,也尋槍聲向壽桃尖狂攻。在濃霧中,兩股敵軍從相對方向發起衝鋒,形成“狗咬狗”的局面。此時紅軍已轉移到附近的西山上,只聽見兩股敵軍相持打了一個小時才弄清情況停火。
為了避免和占優勢兵力的國民黨軍硬碰,劉英、粟裕決定將部隊分幾路撤離。2月8日,主力由粟裕率領暫時到泰順中部山區游擊;劉英率省委機關人員、省委教導隊和紅十九師的部分戰士轉移到蒼南一帶活動。
2月19日,省委機關及教導隊的100多名戰士在鼎平交界地區活動幾天后,轉移到蒼南縣玉蒼山增甌休息。第二天上午與國民黨軍十九師遭遇。打了一整天,被四面八方趕來增援的敵軍包圍在一座孤山上。劉英率部突圍時,又遇設伏敵人的攻擊,紅軍十九師師長羅連生中彈負傷被俘,後叛變。但省委教導隊的戰士們打得靈活勇敢,保衛了省委機關領導。戰鬥堅持到天黑後,已經負傷的程美興利用夜色指揮突圍戰鬥,衝出敵人的包圍圈。輾轉了幾天后重返泰順縣峰文鄉董家坪村
這次戰鬥後,紅十九師的番號無形中消失了。
羅連生的叛變,使敵人進一步查明省委和軍區及挺進師的主要負責人都在泰順山區。紅軍的實力也完全暴露。因此,國民黨第十九師、獨立第九旅、浙保第二第三第四團和八十師及閩保第四第六團,從東、西、南三個方向蜂擁而來,企圖一舉將紅軍挺進師合圍聚殲在泰順、福鼎、蒼南三縣交界地區,形勢十分嚴峻。
為了跳出敵人的包圍圈,1937年2月下旬,劉英在泰順縣松垟鄉天門下村牛童往的一間茅草屋裡,召開了省委緊急擴大會議,與會者20多人。會議認真分析了當前的局勢。針對敵人的“大拉網”戰術,紅軍決定在戰術上採取與敵人相向對進、易地而戰的打法;戰略上,部隊採取“化整為零”的方針,以連為單位,轉到敵人的側翼和後方打游擊,或到敵人不大注意的地方隱蔽起來。牛童往會議及時正確地改變了紅軍的鬥爭策略,對保護紅軍的自身實力和取得反“圍剿”鬥爭的勝利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牛童往會議後,劉英帶省委機關教導團短槍隊準備從泰順縣東北角越過飛雲江,不料受阻。後折回鼎平兩縣交界地區,經平陽冠尖、馬頭崗以北地帶,於3月28日夜,經過長途急行軍抵達瑞安飛雲江南岸。經過許多曲折,最後找到一條能坐30多人的船,剛好把省委機關一批人送過江,從而跳出重圍,進入瑞安縣境活動。
粟裕此時仍留在泰順縣的泰東南區行動。牛童往會議後,他率領部隊連夜前往泰東南的盧梨村。國民黨浙保第二、第三、第四團從戩州包抄上來,然而紅軍兜了一圈又從山上下到戩州了,捉迷藏似的與敵周旋。後來,由於漫山遍野都是國民黨軍、反共義勇隊、壯丁隊,在這裡已無法堅持,粟裕毅然率部向北,突破國民黨軍獨立第九旅和第五十二師的數道封鎖線,回到龍泉以北原來的浙西南根據地。
挺進師突圍離開泰順後,中共瑞平泰縣委和泰順縣委的幹部仍就地堅持鬥爭。地方武裝力量頂著巨大的壓力,與敵展開殊死鬥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敵兵占領了泰順各大村莊,糾合地方上的一切反動勢力築起284個碉堡把關守口,實行移民並村,同時進行搜山、燒山,反覆“清鄉”。當時國民黨公布了十條所謂“十殺無赦”的條令,燒、殺、搶無所不用其極。
值得一提的是,紅軍挺進師撤離泰順時,將30多名重傷員交託給泰順縣峰文鄉雙溪口等村的黨支部。為了更好地讓傷員隱蔽療傷,這些黨支部的黨員和當地民眾利用當地的複雜地形,以幾個山洞為居所,建立了“紅軍醫院”。在八個月的反“清剿”鬥爭中,紅軍傷員在當地黨組織和革命民眾的掩護下,同敵人、同飢餓、同病痛作鬥爭。最後,他們大都恢復了健康,重新走上了戰鬥崗位。
在國民黨軍大肆“清鄉”期間,泰順境內共有456名幹部和民眾為保衛革命根據地而英勇獻身。有4424間民房被國民黨無情地燒毀。
1937年2月18日,中共浙西南特委書記許信昆帶領肅反工作隊在松陽周際一帶活動時,被國民黨軍五十二師一營跟蹤,向江山轉移時又遭敵夜襲。於是許信昆、宣恩金率肅反工作隊長途跋涉到浙南尋找省委。2月底,肅反工作隊在瑞安李山與省委委員謝文清、二縱隊隊長趙春和會合。謝文清傳達了省委泰順牛童往會議的精神,指示二縱隊與肅反工作隊合併為二縱隊。由趙春和任隊長、許信昆兼政委,楊乾凡任政治部主任。下轄兩個大隊:第一大隊隊長宣恩金;第二大隊隊長曹景垣。由許信昆帶領返浙西南活動,藉以牽制敵人,減輕省委所在地的壓力。
隨後,謝文清也率部離開浙南,轉移到遂昌縣門陣一帶,在遂、宣、湯邊隱蔽活動。
同月,劉達雲、張友昆、劉亨雲率一部到永、縉邊活動。劉達雲藉口隊伍目標大,帶領長槍班分開活動,後劉達雲投敵叛變。
3月,許信昆、趙春和率二縱隊返浙西南時,在青田瑤坑嶺頭與國民黨一個營的兵力遭遇。許信昆、宣恩金負傷,隱蔽在嶺後炭棚里養傷,部隊由趙春和、楊乾凡帶領到達浙西南地區。
4月,粟裕率部到達遂昌門陣和謝文清會合,改變策略,團結民眾,發展黨員,開闢建立了宣遂湯小塊游擊根據地。
4月下旬,第二縱隊在龍泉、慶元邊境的鳳陽山廟宿營,遭尾追之敵襲擊,楊乾凡在突圍中不幸犧牲。突圍後,趙春和率第二縱隊於5月份到達江山、浦城邊區,連連遭受敵兵襲擊,處境非常困難。趙春和思想動搖,丟下部隊,攜槍逃回江西貴溪縣老家。
6月,傷勢尚未痊癒的浙西南特委書記許信昆急於尋找部隊,途經龍泉縣錦溪鄉下畈村時,因叛徒告密,遭敵襲擊犧牲。
八、國共和談,山門集中
為實現中共中央“團結抗日”的主張,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和紅軍挺進師在反“圍剿”鬥爭的同時,根據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和政策,在政治上和浙江國民黨當局開展了一系列的鬥爭。
1937年3月25日,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和省軍區給國民黨閩浙皖贛四省邊區綏靖公署主任劉建緒、浙江省政府主席朱家驊、福建省政府主席陳儀等發了《快郵代電》,呼籲國民黨當局應以民族利益為重,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派代表與我方談判。一個月後,國民黨當局派代表到溫州,並在報紙上披露願與中共方面和談。由於當局所提的條件很苛刻,沒有取得一致意見。數日後,蔣介石給劉建緒“停撫進剿”的手令,談判遂告破裂。5月間,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發出《為團結禦侮共赴國難以及和平談判破裂告各界人士書》;6月份又發出《呼籲各界人士要求當局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宣言》。7月盧溝橋事變的第三天,國民黨當局派四省“剿共”總指揮部黨政處主任鄧訒來溫州談判。8月24日,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派吳毓、黃耕夫和陳鐵軍為代表前往溫州,在溫州申江旅館與國民黨當局達成合作抗日的協定。9月16日,劉英在平陽縣山門會見了劉建緒的代表,商定紅軍集中的地點由泰順峰文改為平陽山門,集中期限為10月1日。
9月中旬,劉英派挺進師幹部張文碧帶領20多人,全副武裝,扛著紅旗到泰順傳達和談成功的訊息。經過一番曲折,堅持在泰順及邊區的60多名幹部和紅軍傷員按時趕到山門集中。不久,劉英又派張文碧到浙西南尋找挺進師師長粟裕及其部隊,集中了近80名戰士趕赴平陽山門。10月份,已集中的紅軍戰士達三四百人。部隊番號按和談協定改為國民革命軍閩浙邊抗日游擊總隊,粟裕任隊長,劉英任政委,準備開赴抗日前線。這時,抗日游擊總隊一邊抓緊時間進行軍事政治訓練,創辦了閩浙邊抗日救亡幹部學校,提高指戰員的軍事政治水平;一邊積極吸收新戰士,擴大隊伍。泰順月湖鄉坑下村就有十多人前往參軍。
1938年3月18日,粟裕率領閩浙邊抗日游擊總隊500餘人從平陽山門出發,經麗水、雲和、遂昌、衢縣常山、開化,到達皖南岩寺集中,編為新四軍第二支隊第四團第三營,粟裕任第二支隊副司令員。?
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在浙江的三年游擊戰爭期間,成功地在蔣介石統治的核心區域創建了浙南革命根據地,這是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創立的最後一塊根據地,也是在整箇中國革命走向低潮的過程中少有的局部反攻,因而在政治上極大地震動了蔣介石政權的統治。紅軍挺進師在浙江的活動不僅牽制和消耗了國民黨軍的大量兵力,有力地掩護和策應中央紅軍戰略轉移,而且在浙江各地培養了大批革命的新生力量,為浙江的解放事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主要人物

劉英(1906~1942),江西瑞金人。1929年4月參加紅軍,9月入黨。歷任連政治指導員、營政委、團政治處主任、團政委、師政委、紅九軍團組織部長、師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紅七軍團政治部主任、抗日先遣隊政治部主任。1935年2月,任挺進師政委。3月,任挺進師政委會書記。11月,任閩浙邊臨時省委書記兼省軍區政委。1938年7月,任浙江省委書記。同年秋,任中共閩浙贛三省特派員、華中局委員。1942年2月,遭叛徒出賣被捕於溫州。5月18日,就義於永康方岩。
粟裕(1907~1984),湖南會同人。1926年入團,1927年入黨。參加了南昌起義和井岡山的革命鬥爭。歷任紅軍連長、營長、團政委、支隊長、師長、軍參謀長、軍團參謀長。1935年2月,任挺進師師長。11月,任閩浙邊臨時省委組織部長兼省軍區司令員。抗日戰爭以後,歷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第一師師長兼政委、蘇中軍區和蘇浙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華中軍區副司令員、華中野戰軍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和代司令員、代政委、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解放後,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中央軍委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84年2月病逝於北京。

北上抗日

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碑位於平陽縣山門鳳嶺筆架山。主碑高18米,副碑由六根高低不同的立柱組成,碑座占地面積1900平方米。碑文“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碑”系原國家軍委副主席劉華清親筆題寫。
紅軍挺進師紀念碑與出征門紅軍挺進師紀念碑與出征門
在紅軍挺進師紀念碑前,還建設了北上抗日出征門,原國家軍委副主席張震親筆題寫了“紅軍北上抗日出征門”匾額。
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碑,建成於1998年。紀念碑建築群總占地面積5280平方米,坐北朝南,背靠群山,面向疇溪。紀念碑分為主碑、北上抗日出征門、碑林三大部分,三者共同組成一個階梯式的建築群。紀念碑主碑高18米,位於由花崗岩石板鋪成的面積近2000平方米的紀念廣場中後部。碑身是兩根由鋼筋混凝土澆築而成的外貼黑色花崗岩板塊的長方形砌體,中間由花崗岩碑名石相連。碑形為雙肢合一、向上有力的長方體,象徵著紅軍挺進師與浙南革命力量緊密結合,並肩戰鬥。主碑周圍布置了高低不同的6根立柱,如春筍破土,象徵挺進師活動過的閩浙贛等地區的革命力量蓬勃發展。碑前有一人高的花崗岩石碑,上刻中共平陽縣委、縣人民政府撰寫的碑文。主碑前方是北上抗日出征門,高4米,寬3米。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在門楣上題寫“北上抗日出征門”。門柱兩邊各有一堵相稱的白石板牆,高4米,寬2米,牆的正反兩面都刻有抗戰浮雕像。門後則有3組各38級的石階通向主碑。主碑後面是以黑色花崗岩為底的碑林,上刻中央和省、市領導,各界知名人士的題詞。反映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北上抗日出征時英勇壯麗情景的題詠,代表作有《題紅軍挺進師北上抗日出征門》:“國破寇猖狂,山河射血光,同仇同敵愾,赳赳向沙場”等。
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碑與平陽的其他革命遺址組成了“浙南(平陽)革命根據地舊址群”,是浙江省黨史教育基地,平陽縣文物保護單位。
紅軍北上抗日出征門紅軍北上抗日出征門
走進浙江省平陽縣山門鎮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園,看到了那象徵著烈士鮮血染紅的紅旗長廊,上面雕刻著遲浩田題寫的幾個醒目大字“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園”。紀念碑分主碑、北上抗日出征門、碑林等部分,三者組成一個階梯式的建築群。主碑的前方是北上抗日出征門,高4米、寬3米,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張震在門楣上題寫了北上抗日出征門七個大字。門柱兩邊各有一堵相稱的白石板牆,高4米、寬2米,牆的正反兩面都刻有抗戰浮雕像。門後,則是3組、每組38級的石階通向主碑。主碑位於由花崗岩石板鋪成的紀念碑廣場的中後部,高18米。碑身是兩根由鋼筋混凝土澆鑄而成的外貼黑色花崗岩板塊的長方形砌體,中間由花崗岩碑名石相連,使之成為雙肢合一、向上有力的長方體,象徵紅軍挺進師與中共浙南委員會、浙南紅軍游擊隊等革命力量緊緊結合在一起,並肩戰鬥。主碑周圍布置一組高低不同的六根立柱,如春筍破土,頑強地向上生長,象徵紅軍挺進師活動過的閩浙贛等地區的革命力量蓬勃發展。
主碑的後面,則是一牆以黑色花崗岩為底的刻有鄧小平同志手書以及葉飛、蘇步青、張文碧、余龍貴、舒雨旺、沈鵬等數十位德高望重的有關領導人、革命老前輩及名書法家題詞、手書的碑林。
鄧小平手書位於牆的正中,是紀念碑籌建工作人員從有關紀念館引用而來。手書共23字:中華兒女們永遠記著,你們的幸福是先烈們用血換來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