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月湖開拓始於唐,元佑八年至紹勝間。
月湖的水源有二:一支從
鄞縣西南鄉
它山堰而來;一支從鄞縣東鄉大雷及
林村而來,流到寧波,積聚成日月
雙湖,在城區西南隅,總稱
南湖。宋以後稱湖之南為
日湖,湖之西北部為西湖,也叫
鑑湖。傳說西湖形狀象月字,就稱它為月湖。日湖年久淤沒成為小河,北通月湖,現已填為平地了。
唐宋以來,寧波衣冠輩出,人物鼎盛,文人、學者多憩居於月湖畔。自南宋建都
臨安(杭州),明州(寧波)成為東南重鎮。
宋高宗以後,擔任明州地方官的,大都是一些身居高位的侍郎卿貳甚至是親王宰執之流。這期間,寧波人任宰相、
尚書等大官的很多,大多住在月湖。於是月湖清幽之景,名聞浙東。
主要景區
開鑿於唐貞觀年間(636年),宋元佑年間建成月湖十洲。南宋紹興年間,廣築亭台樓閣,遍植四時花樹,形成月湖上十洲勝景。這十洲分別是:湖東的竹嶼、月島和菊花洲,湖中的花嶼、竹洲、柳汀和芳草洲,湖西的煙嶼、雪汀和芙蓉洲。此外還有三堤七橋交相輝映。宋元以來,月湖是浙東學術中心,是文人墨客憩息薈萃之地。唐代大詩人賀知章、北宋名臣王安石、南宋宰相史浩、宋代著名學者楊簡、明末清初大史學家萬斯同,這些風流人物,或隱居,或講學,或為官,或著書,都在月湖留下不可磨滅的印痕。 【服裝博物館】
位於市中心的月湖景區,創建於1998年10。一個以展示中國服裝服飾文化和歷史為主題內容的大型服裝博物館,這也是中國第一家服裝專業博物館。博物館展示了寧波紅幫裁縫最近兩個世紀以來成長和發展的軌跡。紅幫裁縫從橫濱港學藝、
海參崴淘金髮軔,到上海灘成名、
東三省拓展、
天津衛稱雄,終於積澱起豐厚的紅幫服飾文化。寧波紅幫裁縫在中國服裝史上有著卓越的地位和貢獻。中國第一套西裝、第一家西服店、第一套中山裝、第一本西服理論著作、第一家西服工藝學校等均出自寧波人手筆,此外,寧波還有“中國紅幫第一村”、“申城西服業的搖籃”等美譽.尤為彌足珍貴的是有關孫中山製作第一件中山裝的史料和為毛澤東主席製作的“毛裝”、周恩來總理的西服樣件,都已被該館所珍藏。
位於月湖東岸寶奎巷一帶.是昔日寧波港對外交往和中國與高麗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熙寧七年(1074)寧波開始接待高麗使者。北宋
政和七年(1117)明州太守樓異奉
宋徽宗旨意,在明州設定“高麗司”,管理與高麗國往來的有關政務,並在月湖東岸“菊花洲”上,創建了國家級迎賓館——高麗使行館。 高麗使館是北宋時期明州接待高麗來使的住所,是中國大陸與
朝鮮半島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也是寧波“海上絲綢之路”與外埠政治、商貿往來的一處的重要文化遺存。
“明州與高麗交往史陳列”主要由序廳、高麗廳、明州廳等幾大部分組成,總體陳列開放面積達750平方米。
【佛教居士林】
坐落在月湖文化景區的柳汀洲上,右毗
賀秘監祠,後臨月湖。風景幽雅,瑞氣靄林。林內諸座殿宇蔚為巍峨,雕樑畫棟,古樸典雅,重樓歇頂,莊嚴清淨。碧波蕩漾的“放生池”及飛檐玲瓏的“
水雲亭”,構成人喜人愛的怡人景觀。居士林是佛教居士們學習教理、開發智慧、弘揚教義、淨化身心的活動場所。該林始建於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一年(1284)初為家祠。元泰定四年(1237)改為驛站,後改為玄壇殿,
辛亥革命後,由鄞縣
姜山邊文錦大居士捐資將居士林由南門遷移至現址。建立大雄寶殿,西方三聖殿等。1989年後修復大雄寶殿、三聖殿、地藏殿、
彌勒殿、圓通殿、念佛堂、放生池等,
位於偃月堤邊的銀台第,建於清道光三年(1823),主人
童槐曾任江西、山東按察使,後改任
通政司副使。按察使別稱臬台,通政司別稱銀台,故童宅有“臬台第”、“銀台第”之稱。童槐之子童華以禮部右侍郎入
南書房行走,為光緒皇帝的老師,童宅又被視為“帝師故居”.銀台第坐北朝南,面向月湖,現中軸線上有門廳、大廳、正樓、後堂等建築,東西兩側有廂房、書樓,占地面積約2300平方米。建築格局規整,布置合理,用材考究,裝飾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是寧波城區內清代中晚期官宦住宅的典型。為我們了解中國古代官宅建築藝術、清代家具藝術、官宦人家的生活及內在的文化價值提供實例,從而加深對中國歷史的認識。
【賀秘監祠】
位於月湖風景區柳汀島上,陸殿橋下的賀秘監祠,人文品位很高。東為居士林、關帝廟.賀秘監祠,俗稱湖亭廟。現存建築為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重修的,坐北朝南。該建築共有三進,均為五開間。正殿門額題有“唐秘書監賀公祠”,祠內原有北宋熙寧元年(公元1068年)的《眾樂亭詩刻》,其中有王安石、
司馬光等十五人詩二十首;南宋開慶元年(公元1259年)《重建逸老堂記》,
吳潛撰文,
張即之書,元至正二十年(公元l360年)《賀秘監祠堂記》
劉仁本撰文,史銓書,
周伯琦篆,徐仲裕刻;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l543年)《敘唐秘監賀公知章碑》,
沈愷撰文方仕集唐
李邕書等碑刻。有的已遷至天一閣東園.
賀知章(公元659--744年)(賀知章名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字秀真,會稽
永興縣(
蕭山)人。唐徵聖元年(公元695年)舉進士,開元中升遷秘書監。他在天寶三年告老歸鄉,居
四明小溪湖上,賀知章擅詩、書,高風逸韻,向為世人推崇。善談說,平時嗜酒,與
杜甫、李白等結為好友。李白也譽其為“四明逸老”。至晚年尤加縱誕,自號“四明狂客”,又稱“秘書外監”,以邀游里巷為樂,醉後揮舞筆墨,頃刻間寫成好文章,可惜他流傳下來的墨跡極少。
景區特點
月湖景區位於寧波
老城區西南隅,面積96.7公頃,其中水域9公頃,是寧波城內最重要的歷史文化保護區,素有“浙東鄒魯”之美譽。 月湖開拓,始於唐代。至
太和七年(833)年,鄮縣令
王元暐興修水利,“導它山之水,作堰江溪”,並引流入城,瀦為日、月兩湖,民得其利。至兩宋時期,寧波漸成繁華都市和京畿重鎮,城中水利相繼修浚,以至“溝血脈連”、“家映修渠,人酌清泚”,形成以月湖為核心的城市水網系統。“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城中”,現存的水則亭遺址及月湖河道,就是這段歷史的重要見證。元祐八年(1093)至紹聖間,知洲
劉淑,
劉程先後疏浚月湖,“以積土廣為洲,遍植松柳”,月湖十洲從此形成,風光盛於一時。據文獻記載:“湖中有汀洲島嶼凡十,曰:柳汀、雪汀、芳草洲、芙蓉洲、菊花洲、月島、松島(即竹洲)、花嶼、竹嶼、煙嶼。亭台樓閣隨方面勢,四時之景不同,而士女游賞特盛於春夏,飛蓋成陰,畫船漾影,殆無虛日”。眾
樂亭、憧憧二橋、偃月堤、廣生堤、
壽聖寺、十洲閣、銀台第等,成為月湖十景之主景。建炎以後,宋室南遷。月湖十洲成為四明故家大族的擇居佳處,文人士夫會聚於此,退隱里居,讀書講學,成一時之尚。著名的西湖樓氏家族,如宋丞相史浩家族,以及楊簡、
袁燮、
舒璘、
沈煥等“四明學派”的著名學者,都曾在此定居或流寓講學,“里為冠蓋,門成鄒魯”。十洲之上因而世家宅第林立,書樓講舍遍布,廟堂寺院眾多,園林泉石獨幽,小橋流水、竹影荷香,極富
江南水鄉和地域文化特色。明、清以來,傳統相繼:范氏天一閣、徐氏煙嶼樓、張氏方岳第、童氏白華堂,名人輩出,書香幽幽。全祖望曾寫下優美篇章《湖語》,記載月湖的千年文明,令人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