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農林複合生態系統雲南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是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研平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河農林複合生態系統雲南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 成立時間:2022年
- 主管部門: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類別:雲南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紅河農林複合生態系統雲南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是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研平台。
紅河農林複合生態系統雲南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是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研平台。主管部門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1依託單位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1...
雲南西雙版納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隸屬於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是中國科學院生態系統研究網路(CERN)和國家重點野外科學觀測實驗站之一。2019年6月27日,科技部對該站的梳理評估結果為良好。簡介 台站歷史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研究站(以下簡稱版納站)的前身為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與北京林業大學共建雲南建水縣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站一期工程項目,實施喀斯特斷陷盆地石漠化演變機理及綜合治理技術與示範項目;與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肯亞世界農用林業中心共建紅河山地未來創新中心,開展乾熱河谷區農林牧複合經營產學研平台試驗示範項目,填補了我國乾熱河谷生態系統治理與修復研究野外研究站的空白。四...
男,博士,中國林科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副院長;中國森林生態研究網路黃河小浪底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站長。主要學術團體任職:中國林學會林業氣象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防沙治沙標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園林綠化標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林業大學學報》副主編、《林業科學研究》副主編、《濕地科學...
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站動態監測數據時間跨度接近20年,內容覆蓋中國典型生態系統的水、土、氣、生四大生態要素共282個指標。材料腐蝕國家野外站持續開展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建築材料、塗鍍層材料及高分子材料等5大類600餘種材料的觀測試驗,獲得了最長達35年的野外連續觀測和試驗數據。特殊環境和災害類國家野外站針對特殊...
雲南麗江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麗江站”),依託單位為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麗江站距麗江市城區17公里,坐落於距離赤道最近的溫帶海洋性冰川玉龍雪山南麓(26°59′38.2″-27°00′59.4″ N,100°10′18.8″-100°11′59.6″ E;站區海拔2600-3900 m),位於橫斷山區南部、...
洪湖濕地生態系統湖北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洪湖濕地生態系統湖北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是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原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主管的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依託單位 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原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所屬地區 湖北省 ...
哀牢山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研究站1981年建站,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位於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段山頂部,在雲南省普洱市景東彝族自治縣境內,海拔2450m,距昆明近500 Km,離景東縣城60 Km。2019年6月27日,科技部對該站的梳理評估結果為良好。成立背景 1978年和1980年中國科學院分別召開了全國陸地生態系統科研...
雲南洱海湖泊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雲南洱海湖泊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發展歷史 2021年10月,被科技部批准為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松嫩草地生態系統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松嫩草地生態系統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是2019年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019年8月,松嫩草地生態系統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被教育部認定為2019年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雲南洱海湖泊生態系統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雲南洱海湖泊生態系統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019年8月被教育部認定為2019年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典型草原生態系統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典型草原生態系統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019年8月被教育部認定為2019年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黑龍江漠河森林生態系統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黑龍江漠河森林生態系統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019年8月被教育部認定為2019年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南嶺森林生態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是由廣東省科學院、廣東省氣象局和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聯合共建,於2019年7月8日在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南嶺生態氣象中心揭牌成立。研究內容 該研究站主要進行科學觀測、科學研究和支撐服務三方面研究內容。有關部門設定了水、土、氣、地面等觀測系統,同時利用衛星、無人機遙感...
湖南祁陽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前身為1960年中國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駐湖南祁陽縣文富公社官山坪大隊低產田改良工作組,為我國歷史上最長的農業試驗站。依託單位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2019年6月27日,科技部對該站的梳理評估結果為優秀。成立 湖南祁陽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
三江源生態系統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三江源生態系統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019年8月被教育部認定為2019年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首都圈森林生態系統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首都圈森林生態系統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2019年8月被教育部認定為2019年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河北塞罕壩人工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河北塞罕壩人工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發展歷史 2021年10月,被科技部批准為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閩侯農田生態系統福建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按其所處地代表性和農業生產問題,通過開展長期、規範、標準的野外監測研究,為全省耕地質量提升、農業持續發展、生態環境建設和農民增收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研究方向 1. 紅壤區農田土壤物質循環過程與土壤質量變化規律;2. 紅壤區農田土壤退化機制研究與阻控技術研發;3.農...
楊桂霞,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呼倫貝爾草原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研究員,呼倫貝爾市女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人物經歷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研究員、呼倫貝爾草原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研究員。呼倫貝爾市女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職務任免 2023年12月,呼倫貝爾市女...
貴州喀斯特環境生態系統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貴州喀斯特環境生態系統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是一個組織機構。所獲榮譽 2019年8月,貴州喀斯特環境生態系統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被教育部認定為2019年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湖南會同杉木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隸屬於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世紀60年代,我國著名的生態學家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原副院長潘維儔教授結合當地林業生產對杉木人工林群落結構進行了研究。2019年6月27日,科技部對該站的梳理評估結果為良好。相關檔案 1978年8月中國科學院陸地生態系統科研規劃(1979年-1985年)(...
江西大崗山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簡稱“大崗山森林生態站”)創建於1984年,隸屬中國林科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是國家林業局科技司所轄CFERN網路(中國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網路)的主要台站,也是科技部批准的國家重點生態環境野外觀測台站之一。2019年6月27日,科技部對該站的梳理評估結果為良好...
常熟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位於江蘇省常熟市,建於1987年6月,為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路重點野外站和國家野外重點站。簡介 常熟農業生態實驗站位於江蘇省常熟市,建於1987年6月,為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路重點野外站和國家野外重點站。主要針對長江三角洲地區農業與環境中存在的問題,研究全球變化和人類劇烈活動...
王清奎 王清奎,漢族,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於湖南會同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站長 。簡歷 2000、2003年于山東農業大學分別獲學士、碩士學位;2006年於中國科學院瀋陽套用生態研究所獲博士學位。研究領域 森林生態學;生態系統碳循環與全球變化。
1987-09--1990-07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中心 碩士 導師:陳昌篤 1983-09--1987-07 北京大學地理系 學士 導師:張妙弟 工作經歷 2016-10--今 瀋陽套用生態研究所 二級研究員 2015.12--今 內蒙古額爾古納濕地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 站長 2012-02-2020.01 瀋陽套用生態研究所 景觀生態與區域規劃研究中心 主...
唐建維,男,漢族,1964年1月出生,籍貫為廣西全州,現為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農林複合生態系統研究組組長(PI)研究員。學習經歷 2003.9~2008.7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生態學專業,理學博士 2000.1~2001.1 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林學系, 森林凋落物動態與分解 1992.9~1995.7 ...
陝西秦嶺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站長,中奧環境保護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方向 1.森林生態 森林生態系統碳氮水循環及耦合關係;森林生態系統、農林複合系統種間關係;化感作用與森林生態系統、農林複合系統健康的關係。2.生理生態 主要從生物物理、分子生物學角度探究植物在乾旱、污染、低溫等逆境條件下的耐受機制...
2. 《晉西黃土區農林複合系統種間關係研究》,畢華興、雲雷、朱清科等著,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年7月 3. 《10000個科學難題 農業科學卷》(吳常信主編),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年9月 4. 《山西吉縣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數據集》,朱金兆、朱清科、張建軍、畢華興、魏天興、張學培等著,北京:中國...
他應邀參加了全國第二次生態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管理研討會,在大會上做了“適應是人與自然協調進化的關鍵”的報告,翌年,發表在該次會議的論文集中。他還參加了《中國生態林業的理論與實踐》和《中國農林複合經營》兩書的編寫。森林生態系統的結構複雜、功能多樣,但生育周期長而且效應滯後,在研究時,如果僅僅採用...